答蘇大邁書

答蘇大邁書

在本文中,作者從惜時、求師、讀經、求精這四個方面來對讀書治學的態度和方法作了精闢的闡述。凡讀書法,要以經為主,經術深邃,則觀史易知人之賢不肖,遇事得失,易以明矣。又讀書先務精而不務博,有餘力乃能縱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蘇大邁書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出處:山谷集
  • 文學體裁:論述文
  • 作者:黃庭堅
作者信息,原文,譯文,注釋,解析,

作者信息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
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旋遷戎州(今四川宜賓),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於宜州(今廣西宜山)貶所。
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
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為“江西詩派”之祖。晁補之云:“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 是當行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見《詩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詞,不免褻諢。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遊詩》、《苦筍賦》等。
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並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
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於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時,仿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意境,於今宜賓市郊北鑿石飲水為池,曰“流杯池”。

原文

頓首:辱書勤懇千萬,觀所自道從學就仕①,而知病所在,切②窺公學問之意甚美,顧既在官,則難得師友,又少讀書之光陰,然人生竟何時得自在飽閒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師”,此居一州一縣求師法也。讀書光陰,亦可取諸鞍乘③間耳。凡讀書法,要以經為主,經術深邃,則觀史易知人之賢不肖,遇事得失,易以明矣。又讀書先務精而不務博,有餘力乃能縱橫④。以公家二父學術跨天下,公當得之多,輒復貢⑤此,此運水以遺河伯⑥耶?蓋切觀公所論極入理,人才難得,故相望於後凋雪霜⑦之意耳。治行匆匆,奉書極不如禮,千萬珍重。
——————《山谷集

譯文

頓首閣下:很榮幸你來信寫了許多(求學的感受),看你自己說的從求學到做官,便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我私下裡觀察到你做學問的態度很誠懇,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難以得到老師和朋友了,又缺少讀書的時間,但其實人一生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得到自由自在充裕的閒散時間呢?孔子說道:“三個在一塊兒行走的人,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師的人。”,這正是在州縣為官的求學的方法。讀書的時間,也可以取自於(外出途中的)馬上、車內。大凡讀書的方法,要以經學為主,經術學問深厚了的話,那么看史書就很容易分辨人是賢能還是沒德才了,平時碰到一些或得或失的事情,也能很容易辨明了。再就是讀書應該先務求精通而不求廣博,在學有餘力的基礎上才能揮灑自如(擴展閱讀面)。憑閣下父親蘇軾與叔父蘇轍兩位大人的的學問橫跨天下而少有,你應該從他們那兒學到很多了,我在這兒又重複這些,這可算得上運水送給河伯了。(只因為)私下看到你的論述十分入理,是難得的人才,我就是因此希望你能像雪後松柏一樣經得去嚴峻的考驗來彰顯品德這樣一個意思啦。公務繁忙,回信很不盡禮,請閣下多多珍重!

注釋

蘇大邁:蘇軾長子,名邁,曾任韶州仁化令。
①就仕:做官
②切:同“竊”,私下裡
③鞍乘:馬上、車內。
④縱橫:揮灑自如。
⑤貢:推薦。
河伯:傳說中掌管江、河的神。
⑦後凋雪霜:《論語》中的語句。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以寒冬方顯松柏本性喻嚴峻考驗方知君子美德。

解析

作者認為讀經書的好處:
則觀史易知人之賢不肖,遇事得失,易以明矣
在本文中,作者從惜時、求師、讀經、求精這四個方面來對讀書治學的態度和方法作了精闢的闡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