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簡介
1921年,北京八中前身四存中學創建,以“存學、存性、存仁、存治”,為校訓,崇尚顏李學。當時學校編制為兩個教學班,60餘學生。經過85年的發展歷程,北京八中已經成長為一所含有高中、國中、超常教育實驗班共有學生近3000人的市屬高中示範校。
北京八中以“著眼於未來,著力於素質,培養志向高遠,素質全面,基礎紮實,特長明顯的一代新人”為方針,以“勤奮、進取、和諧、致美”為校訓,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辦學風格和“好學、活潑、團結、進步”的優良校風,為鼓勵學生全面施展才華,設立了“希望之星”、“特優生”的評選和獎勵以及每年舉辦體育節、科技節和藝術節的制度。積極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經過幾代八中人的努力,北京八中“出優秀畢業生、出優秀教師、出先進辦學經驗和理論”的辦學目標正在實現。
北京八中1986年以來被國家教委和中華教育工會先後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997年被北京市教委評為當屆唯一的一所“全面育人,辦有特色”學校。
在過去的85年中,北京八中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從兩院院士、中央委員到各行各業精英,為數眾多的畢業生已成為國家各個領域的骨幹。近年來應屆高中畢業生全部考入大學深造,其中95%左右升入國立重點大學。
北京八中原校舍陳舊,嚴重地影響了學校的發展,在區委、區政府鼎立支持下,從1992年起,按照金融街的建設規劃,開始了八中校舍的重建。1999年國中部搬到西便門新校舍,2000年高中部遷入金融街校舍。經過十年的重建,一個具有現代化設施的新八中已經誕生在長安街畔。
北京八中之所以能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不斷前進,與歷屆領導的創新型教育思想和開拓精神是分不開的。八十年代中期,學校就制定了《八中學生素質大綱》,1981年開始學習方法指導課;1985年創建超常教育實驗班; 90年代提出並形成北京八中德育網路、教師工作的“五點考核法”;另外,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自我管理、勞技課與科技、文體藝術活動的普遍開展、教育科研成果的不斷湧現、金帆藝術團和金鵬科技團的申報成功……這些,都是學校領導帶領廣大教師不斷開創的碩果。
八中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最顯著的特點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生的發展。
進入八中,學生首先感到的是八中老師們在用真心在愛他們,在引導他們成長,讓他們在中學時代真正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體。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北京八中從八十年代開設學習方法課,到目前校內實行的“學校、年級、學科、個別”四級學習方法指導制度,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導學生科學地學習,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旨在讓學生受益一生。
北京八中一直提倡“向45分鐘要效率”,教師精心備課,科學設計,反覆推敲每一節課、每一道例題和每一次作業題。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在課堂上精力充沛,聽課效率高。所以,在八中學習是比較“輕鬆”的。
北京八中一直堅持按法定時間從事教學,所以,學生有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課外活動。八中既有合唱隊、管樂隊、舞蹈隊、書法美術小組這類文藝類活動,也有車模隊、機器人小組、電子製作、業餘電台、無線側向、生物科技等科技活動小組,為學生的業餘生活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北京八中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共處,讓學生自己當家做主人,把學校當成一個小社會來鍛鍊學生。到目前為止,我校已召開了20屆學代會,每屆學代會選舉產生學生會。學生會的組織機構健全,各部職責明確,以為學生服務為宗旨,是溝通學生與學校的“橋樑”。每屆學生會均組織了大量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其中有些活動已成為八中的傳統項目。如愛心義賣捐款捐物活動、主題辯論賽、出版校刊、植綠護綠活動、科技周活動、體育節、合唱節、中、英文話劇節、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能力展示周、校慶杯籃球賽、漫畫大賽、硬筆書法大賽、桌球比賽、五子棋比賽、卡拉OK比賽、校園廣播、學生舞會、校園電視製作、世界名片賞析、詩歌朗誦及欣賞、交響樂及芭蕾舞欣賞等。多年來,八中一直把學生會作為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能力、培養民主意識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八中已形成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優良傳統。
由於我校正確處理了素質教育和中考、高考成績的關係,正確認識了應試教育和應試能力之間的關係,並在總複習中堅持“講奉獻、講團結、講科學”的戰略思想,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十年來,八中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教學水平,年年能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大批優秀的畢業生,從而保證了學校的穩定,為學校深入地進行教育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在“求真務實”這一辦學作風的指導下,全體八中人不斷學習,瞄準教育發展的最前沿,腳跟踏在學校實際的土地上。努力實踐著遠見卓識與腳踏實地的完美結合,為真正做到校訓所說的“勤奮、進取、和諧、致美”而保持永遠謙虛的態度和不斷前進的勢頭。
歷史沿革
八中前身是北平私立四存中學和北平八中。四存中學始建1921年1月,位於西城
府右街10號;北平八中始建1947年,位於宣武區梁家園。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同年7月,兩校合併為北京市第八中學,遷校於西城區
按院胡同至今。1998年7月後,八中地處復興門大街南北兩側:國中部在西便門東大街乙2號,高中部在按院胡同30號(西門)。八中現校園面積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有教學樓、實驗室、語言教室、計算機房、體育館、綜合樓等。
八中前身,名校四存。它座落在西城府右街南口東側,緊靠中南海外牆半里多。從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整整辦了30年。學校辦得很有特色,成為古城中一所名校。四存中學是前徐世昌總統興建的,以清代河北學者顏習齋、李恕谷寫的〈四存編〉命名,取“存學、存性、存人、存治”之意。第一任校長是齊樹楷(任職於1921-1937)。四存中學的校訓是“尚實習、尚實學、尚實行。”四存學風著重求實精神。理化、生物實驗室設備比較好。
四存中學聘請的老師,都是當時國內最好的中學老師。象教國文的趙永澄和
謝琦兩位先生,教數學的
曹樂齋老師,教化學的黃懷信老師,教物理的
張德強老師,教中外地理的曲聞韶老師,教繪畫是齊白石的弟子陳小溪老師等,都為一時之選。
四存的課程不僅中西兼備、古今俱全、而且一、二年級所學的代數、幾何、三角以及外國歷史、地理,均用英文課本,外加中國傳統文化—古書〈左傳〉、〈詩經〉以及齊校長所教的〈十三經注〉,真是與一般中學大不相同!,課外自選課還有武術、鋼琴、古樂、京劇、西洋音樂與繪畫等,也均有名教師指導。現台灣的古箏大師
梁在平,鋼琴名手
陳天倪等都是
第八班的學生。體育方面在籃球、足球、桌球以及拳術方面,在當時中學中都有相當的地位。
1936年全市國文會考,四存學生包攬了前六名,為嘉獎四存中學在全市國文競賽中取得的優勝嘉績,張學良將軍特贈銀盾一尊,上有題字:“會我以文”。銀盾現存八中文檔室。四存中學的藏書之四庫全書至今保存完好於八中圖書館。
1950年8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委任朱學同志為北京市市立第八中學校長。委任狀由市長聶榮臻,副市長張友漁、吳晗簽署。朱校長在延安辦學多年,他把解放區“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優良傳統帶進了八中,使它成為北京市第一所對外開放的中學。解放初期和五十年代,八中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了極高的政治熱情,做到了一切聽從黨的安排,一切服從祖國的需要,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出現了許多動人的事跡。如火如荼的抗美援朝運動。當時全校929名學生,符合參軍條件的392人,高中學生踴躍參軍,一天就有182名同學報名。先後有五批學生進入軍事幹校。學校組織全校師生用講座、活報劇等形式走街串巷,向廣大人民民眾宣傳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大家把零用錢節省下來,捐獻給國家購買飛機、大炮。為粉碎美帝的細菌戰,同學們組成幾十個衛生宣傳小分隊,深入到門頭溝山里向農民作講究衛生的宣傳。抗美援朝的烈火鍛鍊和教育了全校師生,大家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為此,人民日報發表了“北京八中在前進”的長篇報導。“八中學生政治熱情高”的讚美之辭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學校還有意識地讓學生在鬥爭實踐中鍛鍊,並注意發揮學生幹部的作用。1963年在全國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中,八中師生的政治覺悟顯著提高,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北京市委在1963年初,號召全市青少年向捨己救人光榮犧牲的李新仁同學學習。李新仁就是八中的一名學生,他受到全市人民的高度讚揚,八中師生永遠懷念他!
八中十分重視教學和教育改革。1960年開始進行了中國小“十年一貫制”實驗。從1984年開始,被上級確定為進行全面教育改革的試點校。在改革中逐步形成了“著眼於未來,著力於素質”的辦學宗旨,以“勤奮、進取、和諧、致美”為校訓,在培養和造就“志向高遠,素質全面,基礎紮實,特長明顯”的一代新人方面積累了不少成功的辦學經驗。1986年4月,學校制定並試行“北京八中學生素質大綱”。〈簡稱:素質大綱〉是把對學生素質的培養目標分解為23項期望目標,並制定了實現目標的措施和考核方法。這個大綱比較完整地提出了實現培養目標的“系統工程”,它是八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第一份正式檔案。
1985年北京八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教育科學研究所聯合創辦了中學超常教育實驗班,簡稱少兒班。每兩年招收一個實驗班(30人左右),該班由平均年齡10歲左右,文化程度為國小四年級水平,道德品質好。身體健康的智力超常兒童組成。學校選派專職教師,有針對性地編寫教材,改革教學方法。用四年時間完成國小五、六年級和中學六年的全部學業。廿餘年來,少兒班共參加了多次學科競賽,有三百多人次獲得國家、市和區級獎勵。為全面提高超常兒童素質,定期體檢,營養配餐,堅持上體育課,還開展運動旅遊、登山、騎腳踏車越野等自然體育活動,使少兒班畢業生在生理機能和身體素質等八項指標均高於北京同齡人平均值,在多數項目上超過已開發國家的平均水平。少兒班已為大學培養了三百多名14歲的少年大學生,大學畢業後60%以上繼續攻讀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科學家錢學森來信稱讚:“經過少年班的培養,18歲成為碩士生完全是可能的。”
1990年6月27日,西城區教育科研獎勵基金會13名專家一致認為:“八中的超常兒童的鑑別和教育”科研課題的成果,填補了教育系統工程的一項空白;為21世紀早出,快出人材開闢了一條重要途徑。10月7日,獲得該基金會獎勵; 1992年9月17日,此課題獲得北京“七五”教育科研一等獎。八中曾10次參加國際超常教育的學術會議,會上宣讀的論文引起世界同行的關注和肯定,同時還接待了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超常教育代表團及世界天才教育協會副主席的來訪。八中是全國超常兒童研究協作組副主任單位,與國內、外專家、同行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與合作,使培養超常兒童的事業更快向前發展。
為了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校長首先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原有教學系統的改革上。遵循教育和教學規律,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性、實踐性、客觀性。1992年學校成立了教育科研室。安排專人負責全校科研工作,把對學生情況的調查研究列為科研工作的一項基礎工作,以便對學生培養更具針對性。每年對學生的調查有:學習適應性測驗(AAT);提高學習能力因素診斷測驗(FAT);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問題行為早期發現測驗(PPCT);親子關係診斷測驗等。這些測驗,對學生認知和非認知的,親職教育狀況,以及環境狀況等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對領導和教師科學準確地開展素質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以全面素質造就人才。學校建立了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多維教學體系,形成以學科類課程和活動類課程相結合,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新教學系統。課內以必修課為主,選修課、勞技課為輔的三種課程;課外開展了學科 、科技、藝術、體育和社會五種活動,形成了好學、活潑、進步、團結的校風。
1984年和1985年設立了“特優生”、“希望之星”的評選和獎勵制度,確定了‘承認學生的價值,尊重學生的人格,以開發學生的長處、優勢為主’的教育思想原則,設立了八個單項獎,使培養目標的教育具體化。每年還舉辦“科技節”.“藝術節”和"體育節"促進學生在各方面展現特長和才華。
1998年12月,我校根據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以及對未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結合十餘年來八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成功經驗,考慮增強其實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特此將86年原〈素質大綱〉進行了修訂。本大綱提出了八中學生素質教育18項培養目標: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確立積極合理的價值觀和人生理想;有較強的
時效觀念;有未來意識和一定的預見性;有全球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遵紀守法、依法辦事、民主參與;關心集體與他人,善於合作與溝通;良好的個人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有較強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紮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學有特長,有特殊才能;身體健康、身體素質良好;良好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良好的勞動技術素質。
1999年7月3日,西城區教育局在八中召開
龔正行校長辦學思想研討會。教育部、北京市有關領導200餘人到會。與會專家對龔校長“務實求真”辦學思想的獨到見解,給了高度的評價。“務實求真”辦學思想指的是:辦學的系統思想;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基本教學思想—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積極支持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重視教育的基礎研究,不斷明確辦學方向。
由於八中正確處理了素質教育和中考、高考成績的關係,正確認識了應試教育和應試能力之間的關係,並在總複習中堅持“講奉獻、講團結、講科學”的戰略思想,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十年來,八中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教學水平,年年能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大批優秀的畢業生,高考達到重點線的畢業生穩定保持在95%以上,從而保證了學校的穩定,為學校深入地進行教育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站在這樣的歷史高度,八中的師生攜手共進,搭好素質教育的台,唱好創新與實踐的戲。然而,要走的路不會太短,要做的事依舊很多,八中推行素質教育的改革與實踐,無
疑留給人們很多深刻的思考和有益的啟迪。
校園風光
電子閱覽室 綜合樓
二層平台與天文台 校園風光(1) 校訓
八中正門 高中部北門 室內操場
學生食堂 教學樓和辦公樓 國中校門
領導班子
名譽校長、顧問龔正行
龔正行,男,1941年出生,1963年到八中任教。幾十年來他一直在工作中堅持學習不斷研究。在生物學、學習科學,中學超常教育以及學校的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992年至2005年任北京八中校長。現任北京八中...
校長台峰
台峰,男,1966年11月出生,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8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曾任北京第31中學副校長,西城區教委組織部部長,北京第159中學校長,西城區教工委書記,2001年—2003年留學美國。現任北...
黨委書記、德育副校長張鳳蘭
張鳳蘭, 女, 中學德育高級教師。 教齡3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 1989年到八中工作,歷任團委書記、學生處副主任、 副校長。 社會兼職: 1、 西城區政協委員 2、 市對外友協理事 3、 中教國際第五屆理...
教學副校長馬景林
馬景林,1969年7月出生,1993年大學畢業到八中工作至今,其間在1997-1999留學日本。現在主管學校的教學工作。
教學副校長劉繼蓁
劉繼蓁,1982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系,學士學位 1982-1983北京市海淀區向群學校教師 1983-2005北京市北海中學歷任教師、教學主任、副校長、校長 2005年7月至今:北京八中副校長 獲獎情況: 1987年:北京市優...
黨委副書記孔燕
孔燕,女,出生於1961年11月,198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12月參加工作,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本科畢業(研究生課程班結業) 工作簡歷: 1982年12月至2001年1月在北京市西城區衛生學校工作 任政治教師、...
行政副校長李劍波
李劍波,1985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地理系, 2000年中央黨校研究生課程班畢業 1985參加工作,曾任教師、
北京市燕山前進中學副校長、校長、燕山地區迎風街道工委副書記 2001-2004: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縣委副書記...
校長專欄
八中校長 台 峰
2009.02
小升初制度改革從電腦派位到今年的推優政策,引起了家長更多的焦慮。這個問題呼籲了很多年了,至今只有越演越烈的趨勢,不管上面出什麼政策,下面都會有對策,想對策的不僅是學校,更多的是父母。這個問題積重難返,許多父母認為是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政策不合理,但仔細觀察思考下來,這不完全是政策制定部門可以解決的,也不是哪個學校哪個校長的問題,家長和社會同樣負有責任。好像是一股洪流涌動,逼著身在其中的人不得不跟著隨波逐流。到底是誰在給孩子增加壓力?到底是誰在掌握著孩子的命運呢?
如何衡量一個人價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都左右著人們在教育觀念上的價值選擇。這個問題已經陷入怪圈,
大學生就業難,研究生就業難,是當前不爭的現實,而許多小學生、中學生的父母就是因為看到這個現實而試圖及早為孩子設計好一條人生之路,把小升初看作是通往重點高中重點大學和成功人生的第一步,繼續向金字塔尖上擠,不僅要進入重點學校,還要進入重點實驗班,不僅要考上大學,還必須考上名牌重點大學。為此,用犧牲兒童少年時代的健康快樂來換取各種各樣的證書、各種各樣的榮譽,用超過他們年齡所應承載的知識把孩子武裝到牙齒,為孩子現實和未來的競爭力,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而把孩子當作容器一樣來往裡灌輸知識,當作模特衣架一樣往上披紅掛綠,培養出許多滿腦子現成知識和成人觀念,只會競爭不會合作,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外表強大而內心脆弱的“學習
機器”。
看看那些小升初的家長和孩子們吧,作為成人,你願意經歷一次小升初嗎?如果你是孩子,你願意幾年如一日,不分節假日,起早貪黑地上課、考試、做題、作業,而不能遊戲不能看電視不能和朋友玩,還要時時準備聽從老師、家長或嚴厲或溫和的批評嗎?你願意天天擔心考試中三分五分的得失,擔心因此會影響明天的命運而夜不能寐嗎?可是,有多少十一二歲的孩子們現在正在過著這樣的生活啊!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孩子被迫接受了現實,聽任父母的安排(絕不排除這裡面一定有真正熱愛學習,以學為樂的孩子),還有些孩子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消極厭學情緒,從此對學習產生了牴觸心理。喊了多少年的減負?這就是減負的效果嗎?孩子的命運難道真是由小升初來決定的嗎?
教育部長說擇校就是擇師,我看也並不完全如此。我覺得各學校老師的差別遠遠小於各學校學生的差別,好學校的老師是收到了更多的優質
生源,這些生源的背後是他們那些嘔心瀝血望子成龍並不惜一切代價的父母們,為什麼有些
學校面試學生時還要面試家長啊?如果這些孩子在相近的環境和教育背景中學習成長,我不相信孩子們的差別有如此之大,是家長對孩子的不同期望不同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造成的直接影響,導致孩子們在學業成績上產生了明顯的差別。擇校深層原因其實就是擇路,而且是一條似乎看得見終點的路,進重點中學,考名牌大學、進大公司,掙大錢,功成名就。然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就真的一定能達到幸福生活的彼岸嗎?
看過一個訪談節目,一個年輕人,從小在母親精心設計培養下順利考上
名牌大學,成為多少人羨慕的對象,但他卻在感激母親的同時內心深處產生一種難以彌補的深深遺憾,他認為自己的人生都是被母親設計好的,從來沒有自己的選擇,比如:媽媽說他從小就對科學感興趣,最愛看的電視節目是科學探索,而他自己說那是因為父母只有在這個時間才讓他看電視,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卡通片!哪裡是只對科學節目感興趣啊!媽媽一直在努力影響他,更準確地說是希望左右他,他的成長道路是媽媽一手安排好的,而這是他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困惑,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如何決定,如果自己的決定與母親的意見相左,他很可能會放棄自己的選擇,讓媽媽來替他決定,連試一試的勇氣都沒有。儘管他自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很難擺脫這20年來母親已經在他身上造成的影響,這是多么值得深思的一件事啊!
教育孩子到底應該教什麼?基本的知識、技能是一定要學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法,培養掌握自己命運的勇氣,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教給孩子終身學習、持續發展的能力。
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在適當的年齡讓孩子自己決定適當的事情,告訴孩子自己的經驗教訓,預見可能的結果,供孩子思考和選擇,而不是代替孩子來做出選擇。讓孩子在親身經歷中體驗成功與失敗所帶來的心靈成長,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當危機來臨時,孩子才可以經受住考驗,坦然面對,而不至於手足無措,怨天尤人,或以逃避現實甚至更極端的方式來面對。頻頻發生的大學生研究生不能承受人際、學業或就業壓力而自殺的事件,難道還不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嗎?
和我們的父輩祖輩不同,隨著教育的普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但在教育子女的觀念上、方法上並沒有根本的改變——父母決定孩子的命運,這是社會觀念的問題。中國家庭歷來是家長製作風比較嚴重的,這是兩千年封建社會的遺存。獨生子女家庭使得父母們更加以兒女前途命運為己任,一方面是少數家庭對孩子的溺愛放任,也許是因為父母打拚下來的家產有能力一手包辦孩子的未來,留學、出國、繼承家業,孩子有花不完的錢,根本不用擔心他的生存生活問題;另一方面,更多的家庭是對孩子寄予厚望,在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讓孩子衣食無憂,樣樣安排得妥帖周到以至包辦代替,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學業、事業這類有關前途命運的大事,許多父母更是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美其名曰:對孩子負責。
看看周圍有多少人是在快樂地工作,快樂地生活吧?許多人一聊起來就是四個字,又累又煩,而這裡往往有些人是收入不菲,職位不低,在外人看來是生活得體面光鮮的啊!其實換個角度,換個心態,生活就會有所不同。不是名校名企中的人就一定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在這個
社會里,不管每個人的生活標準差異有多大,生存成本是可以計算的,但是人的
幸福成本卻是無法衡量的,也許有人粗茶淡飯的日子也能甘之若飴,而有人天天錦衣玉食也會覺得
味如嚼蠟。一個有真正能力有勇氣主宰自己命運,而不是被什麼人,什麼外在的東西所左右的人,才能生活得自由快樂。我們不僅應該教給孩子更多的知識,還應該教給他們人生的智慧。
和
中國父母相比,西方父母更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意願和個性,彼此尊重,衷心讚美,而不是強加於人,相信孩子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很少有人煞費苦心地設計孩子的未來,更少有成名成家觀念,他們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有能夠應對各種環境,能夠自食其力,獨立生存的人。同時,也注重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而不是唯我獨尊或自以為是。
哪
一種人生觀、價值觀更加以人為本,更加健康呢?這需要我們全社會都來深深地反思。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為不同的孩子打開不同的大門,提供不同的受教育機會和資源,面向全社會大力宣傳全面發展、多樣化成才道路的
健康的育人觀念,讓事實來說話,這是
政府、教育工作者和更多相關媒體行業人士的責任。呼籲有關專業人士真正找到問題的癥結,為了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為了我們國家民族的美好未來,盡最大努力扭轉當前教育中某些畸形發展的趨勢,還教育以本來面目。
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父母,我只能從自己做起,保持清醒頭腦,轉變教育觀念,堅持獨立見解,從孩子的長遠發展和一生幸福出發,在對大環境無能為力的情況下,盡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親職教育環境,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教育孩子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
歷屆領導
段西俠1949 朱學1950-1955晉勁敏1955-1958 齊樹楷1921-1937
領導題詞
蕭克題詞 盧嘉錫題詞 孫毅題詞 喬石題詞
李嵐清題詞
第八中學 - 校 歌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