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眼子菜

竹葉眼子菜

竹葉眼子菜(學名:Potamogeton wrightii Morong)是眼子菜科眼子菜屬多年生浮葉或沉水草本植物。根莖發達,白色,節處生有鬚根。莖圓柱形,直徑約2毫米。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具長柄,稀短於2厘米。穗狀花序頂生,具花多輪,密集或稍密集。果實倒卵形,長約3毫米,兩側稍扁,背部明顯3脊,中脊狹翅狀,側脊銳。花果期6-10月。

分布於俄羅斯、朝鮮、日本、中國、東南亞各國及印度;在中國分布於南北各省區。生於灌渠、池塘、河流等靜、流水體,水體多呈微酸性。

該種植物適合室內水體綠化,除供觀賞外,全草還可作為飼料,亦能入藥,具清熱明目之功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缸養,管理,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浮葉或沉水草本。根莖發達,白色,節處生有鬚根。莖圓柱形,直徑約2毫米,不分枝或具少數分枝,節間長可達10餘厘米。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具長柄,稀短於2厘米;葉片長5-19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鈍圓而具小凸尖,基部鈍圓或楔形,邊緣淺波狀,有細微的鋸齒;中脈顯著,自基部至中部發出6至多條與之平行、並在頂端連線的次級葉脈,三級葉脈清晰可見;托葉大而明顯,近膜質,無色或淡綠色,與葉片離生,鞘狀抱莖,長2.5-5厘米。穗狀花序頂生,具花多輪,密集或稍密集;花序梗膨大,稍粗於莖,長4-7厘米;花小,被片4,綠色;雌蕊4枚,離生。果實倒卵形,長約3毫米,兩側稍扁,背部明顯3脊,中脊狹翅狀,側脊銳。花果期6-10月。
解剖特徵:莖具皮下層,皮層中具有散生的機械束;維管柱為“多束型”,具多條木質管道;內皮層由。型和U型細胞所組成(O-U型);葉柄及花序柄中均具有散生的機械束。

產地生境

分布於俄羅斯、朝鮮、日本、中國、東南亞各國及印度;在中國分布於南北各省區。生於灌渠、池塘、河流等靜、流水體,水體多呈微酸性。竹葉眼子菜喜光照充足,其喜溫暖,較耐寒,在18-25℃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良好。
竹葉眼子菜竹葉眼子菜

繁殖方法

該種植物以扦插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4-6月進行。亦可採用播種法進行育苗。竹葉眼子菜是長江中下游湖泊沉水植被中的優勢種,在野外條件下主要依靠斷枝繁殖,很少發現它的實生苗。乾藏3個月後未處理種皮的種子發芽率極低,撕破種皮後顯著地提高了種子發芽率。在水基質條件下,25°C最適宜竹葉眼子菜的萌發,光暗周期對種子發芽率有顯著影響。冷藏6個月的種子發芽率最高,8個月時發芽率顯著降低,表明竹葉眼子菜的種子不耐貯藏。

栽培技術

缸養

當在室內進行水族箱裝飾時,宜選用直徑3-5毫米的礫石作為栽培基質。如條件不允許,也可使用經過淘洗的粗砂作為栽培基質。在操作前的3天左右,最好給小苗追肥一次。如不與其他水生植物混栽,所用容器通常為中型水族箱,注意擺放地點應保證植株能夠接受所需的光照。先將栽培基質鋪入箱中,其厚度為5-7厘米。可先注入適量水至栽培容器中,然後即可種植。

管理

竹葉眼子菜對水質要求不嚴,可在硬度較低的淡水中栽培,注意鹽度不宜過高。水體的pH最好控制在6.5-7.8間,即呈微酸性至微鹼性。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少,生長旺盛階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即可。若環境蔭蔽,則植株生長較差。室內栽培每天給予8-10小時的人工光照,也能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其根莖可在冰層下的不凍泥中順利越冬。最好不要使用農藥對它們進行滅殺,以免對環境造成污染。該種植物雖為多年生,但容易老化。在一般情況下,其觀賞時段自成形後每年可達3個月以上,如不進行更新,其連續栽種不宜超過2年。當植株出現明顯衰敗跡象時,應該予以更新。

病蟲防治

在實際栽培中,竹葉眼子菜不易患病,但會遭到長腿葉甲等有害動物的侵襲。在露天水養時,常會招致蚊蟲孳生,可在水塘中投放一些小型魚類,以清除孑孓

主要價值

該種植物適合室內水體綠化,除供觀賞外,全草還可作為飼料,亦能入藥,具清熱明目之功效。
竹葉眼子菜竹葉眼子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