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洲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北部,長江中游北岸,東經112°31′36″-112°36′90″,北緯29°46′71″-29°51′45″。成立於1999年3月,總面積77。5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896.64ha,洲灘、邊灘2088ha(包括沙灘子大堤以南的長江邊灘474.13ha),耕地及宅基地約2881.07ha。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 面積::77.5平方千米
- 人口::12076人
- 隸屬:湖北省石首市
基本信息,自然地貌,自然氣候,土壤條件,旅遊資源,天鵝洲濕地生態旅遊區,原野,動物資源,白鱀豚,蟲屬,兩棲類,植物資源,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濕地維管束植物,種子植物,沉水植物,人文歷史,三國古戰場,天鵝洲故道,
基本信息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隸屬於湖北省石首市,面積:77.5平方千米;人口:12076人 ;代碼:421081500。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轄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沙灘子、紫碼頭、三戶街、河口、天鵝、沙口、千字頭。駐沙灘子。天鵝洲俗名“天鵝抱蛋”,地形地貌獨特,南依九曲迴腸的下荊江河段,北靠一馬平川的江漢平原,外圍是長達40km的外圍邊灘,內環20多km的長江故道,中心為約2萬多畝的天鵝島,構成了淤積洲灘和牛軛湖相互交融的典型的泛洪平原濕地景觀,已被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該區域包括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鱀豚自然保護區和麋鹿自然保護區;兩個漁場:和豐漁場和新堤漁場(現在已經合併為天鵝洲漁場);
天鵝洲島六合垸四個自然村:河口村、沙口村、天鵝村、千字頭村;外圍的兩個自然村:柴碼頭村和三戶街村;移民建鎮安置點及天鵝洲濕地保護管理委員會駐地沙灘子城區。天鵝洲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內,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0℃,年降水1200mm以上,無霜期261天。一年中四季分明,冬季一月最冷,月平均氣溫3.5℃;夏季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5℃;春季由於冷暖空氣交替頻繁,天氣變化劇烈,大約7-10天有一次寒潮,寒潮退後氣溫又迅速回升;
秋季天氣晴和,但晚秋轉冷迅速,常常“一場秋雨一場寒”。降水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雨多於秋雨,雨季(5-9月)受夏季暖濕氣流的影響,雨日長,強度大,其中又以梅期(6月中-7月中)為最多,可達年降水量的20%-30%。梅雨出現的早晚,持續的長短每年不同。梅雨期長,降水大的年份都是大澇年,反之則是大旱年。充足的降水為植物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但過於集中又常造成洪澇災害。主要農副產品有糧、油、棉、豬、羊、牛、禽(土雜)等,其中特色還有中華鱘、銀魚、蝦、螃蟹等水產品。2006年,全區工農業總產值為0.8億元。
自然地貌
長江天鵝洲白鱀豚自然保護區天鵝洲經濟開發區位於江漢平原南緣,由於地勢低平 ,水流的擺動和沖刷,長江在荊江河道形成“九曲迴腸”的獨特景觀,後經自然或人工裁彎取直留下了眾多的故道(牛軛湖)。天鵝洲故道是1972年自然截彎取直而成。故道呈新月形,環繞天鵝島,天鵝島呈橢圓形,東南側在枯水期與小河鎮相連,呈半島型;汛期則完全被故道包圍。1998年大洪水後,為了保護故道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漁政站、春風閘一帶修築了平均高度達38.5米的圍堤,之後又在此基礎上加高1米,即現在的沙灘子大堤,僅有下口閘在汛期通過人為調控與長江相連。
天鵝洲濕地以故道水面為最低,山故道淺灘逐漸向江岸增高。平均海拔一般35米左右,最高點為38.44米,最低點32.91米,相對高差不大。一年一度的江水泛濫,加上洞庭湖的頂托,流速降低,泥沙淤積,形成大片的蘆葦沼澤濕地。
自然氣候
長江天鵝洲白鱀豚自然保護區天鵝洲經濟開發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保護區內的年太陽輻射總量達106千卡/平方厘米,能充分滿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全年日照總時數1844小時左石 ,夏季初秋日照多,月平均日照時數達215小時的有7個月(4-10月),全年平均每天日照5小時以上。最多“月日照”出現在7月,為318.8小時,最少“月日照”出現在12月,為25.7小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42%。
保護區年平均氣溫16.5℃左右,最熱月7月份平均氣溫28.5℃左右,極端最高氣溫38.6℃左右;最冷月l月份平均氣溫3.5℃左右,極端最低氣溫-14.9℃,0℃以上活動積溫達6000℃。每年的無霜期長達261天,超過石首市258天的平均數。冬季受強大的蒙古冷高壓控制和影響,多偏北風,天氣寒冷、乾燥;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印度洋熱低壓影響和控制,多偏南風,天氣炎熱;春季、初夏、晚秋,南北冷熱空氣經常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匯合交鋒,造成較多降水,常出現春雨、梅雨和秋雨。
保護區的年降水量達1200毫米以上,其中6月最多,達191毫米左右,1月最少,只有30毫米左右。年平均絕對濕度大17.4毫巴,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左右。歷年3-8月均雨量都大於100毫米,4-10月的總雨量高達859.7毫米,占全年總雨量的74.5%。
保護區所在的石首市的災害天氣有:陣陰雨、寒潮、低溫、大風、降雪、積雪、雹、雷、霧、霜、霜凍等13種,其中值得引起保護區足夠重視的主要有旱、澇、風、凍等4種。
土壤條件
沉水植物天鵝洲長江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屬典型的近代河流相衝積、洪積物堆積而成 的洲灘平原,土壤形成的歷史不長,成土母質以砂質粘土為主,發育的土壤為草甸土土類。根據80年代中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類方案,該地區只有一個土類(草甸土),一個來類(淺色草甸土),一個土屬(河灘草甸土)。再根據沉積物砂泥含量比例的不同,續分為蘆葦河砂泥土、荒地河砂土、荒地河砂泥土等土種,其中又以生長草甸植被為主的荒地河砂泥土為主要土種。從土壤普查家化樣分析結果來看,土壤的理化性狀較好,如荒地河砂泥土和荒地河砂土,質地適中(中壤土),層次明顯,土體構型為A—B—C型,全剖面具有強石灰反應,PH值8.0左右,上下層差異不大,原因在於成土母質為富含碳酸鈣的沉積物。這種沉積物在地勢低平,土壤淋溶作用弱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土壤都具有石灰反應強烈的物性。根據家化樣分析,表土層(A層,厚度16cm左右)有機質含量1.62%—3.35%,全氮0.12%—0.19%,鹼解氮56—132PPM,速效磷5.36—6.27PPM,速效鉀127—147PPM,土壤容量1.4g/cm3,代換量20—30me/100g土。
旅遊資源
天鵝洲濕地生態旅遊區
人工飼養的白鱀豚“淇淇”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位於石首市長江北部,江漢平原南 緣。南與石首城區隔江相望,距荊州市約60公里,東距漢宜高速公路潛江後湖80餘公里,距京廣鐵路岳陽站85公里,距長沙、武漢約230公里。天鵝洲生態旅遊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9年3月,同年5月被湖北省體改委批覆為省管開發區,12月被荊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覆為副縣級單位。天鵝洲開發區轄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鵝洲地處長江中下游下荊江河段,由於長江裁彎取直,形成長江故道群濕地,其中,天鵝洲長江故道洲灘縱橫,生態環境原始,地形地貌獨特,具備五大生態特色:古樸的灘涂濕地、清秀的長江故道、珍稀鳥類的天堂、野生麋鹿安居的樂園、瀕危豚類遨遊的故鄉。具有重要的科研、文化、生態及旅遊價值。天鵝洲是長江出三峽後,下游地區保留最完好的一塊濕地,也是國家新公布的16處濕地中保留最完好的一塊濕地,總面積70平方公里。這裡耕地肥沃,草種林木豐茂,氣候溫暖濕潤,水域遼闊,洲灘成片,是中國內陸地區罕見的天然優良牧場,擁有野生植物238種,野鳥56種,除麋鹿、白鰭豚、江豚外,還有天鵝、白鷺、猴面鷹、中華鱘、娃娃魚等多種珍稀保護動物,被譽為“綠色寶庫”、“天然動物園”、“自然博物館”,已愈來愈為世人所關注。主要景觀有原野麋鹿、觀鹿塔、麋鹿科教中心、珍奇豚類觀賞、江豚展養池、水上原始森林人行棧道、珍稀鳥類觀光、蘆葦叢中漂流、柳蔭垂釣、荷園採蓮、高新農業觀光、岸灘體育休閒等。
原野
麋鹿:麋鹿,俗稱“四不象”,即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天鵝洲麋鹿種群數量從十多年前引進的64頭,壯大到600多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種群。
珍奇豚類觀賞:白鰭豚:國家級珍稀瀕危野生保護動物,被人們譽為“水中熊貓”、“長江女神”、“東方美人魚”,中國獨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2000多萬年進化史,素有"活化石"之稱。
水上原始森林:長江中下游灘涂中最大的自然水上原始水楊樹林,面積近萬畝。
動物資源
白鱀豚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為各種陸生、水生及水陸兩棲動物提供了很好的棲息地。據統計,該區共有231種陸生脊椎動物。其中觀察到的鳥類有14目33科201種,獸類6目8 科13種,兩棲類1目3科5種,爬行類3目6科12種;魚類7目11科50種;底棲動物26種;浮遊動物54種。
1997年,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根據天鵝洲的馬蹄形,以洲為軸,設立了五個採樣點,分別於5月、8月、12月三次採樣。浮遊動物通過三次採樣,共檢出浮遊動物54種,其中原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最多,達到22種,輪蟲18種,橈足類5種,枝角類9種,所占比例分別為40%、33.3%、9.3%、16.7%。原生動物以沙殼
蟲屬
為主,輪蟲以多肢輪蟲、臂尾輪蟲較多,枝角類以秀體蚤較多,橈足類劍水蚤、猛水蚤、膘水蚤均有。
底棲動物經三次採集,共採集到底棲生物26種,其中寡毛類8種,水生昆蟲4種,軟體動物12種,其他動物1種。
魚類1997年經調查統計,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月的漁獲量為87.4kg,分屬7目11科50種,其中鯉科魚類占30種,其中鰍科3種,攀鱸科4種,銀魚科、鮠科、鱧科各占2種,鯡科、鯰科、科、合鰓科各占1種。
兩棲類
天鵝洲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兩棲類共有1目、3科5種。在保護區內發現的5種兩棲動物可以劃分:二個生態類群,其中金線蛙和黑斑蛙以及澤陸蛙屬於靜水棲息型,其中後兩種的數量很多,在保護區內長滿蒿草的淺水地帶(非故道)中,不斷地可以聽到它們的鳴聲和岸上跳下水的聲音;第二種生態類群是屬於陸棲型的中華大瞻蜍、澤陸蛙和飾紋姬蛙。在保護區內地勢稍高而長滿蘆葦的地帶中,可以發現很多的澤陸蛙,在長滿蒿草的淺水地帶的陸上及居民點周圍,幾乎走幾步就會發現一隻瞻蜍,其密度很高。
爬行類天鵝濕故道濕地保護區的爬行動物有3目、6科、12種。3目分別為:龜鱉目、蜥蜴目、蛇目;6科別為:龜鱉目的淡水龜科(烏龜)和鱉科(鱉)、蜥蜴目的石龍子科(蝘蜓)和壁虎科(多疣壁虎)、蛇目的游蛇科(赤練蛇、王錦蛇、紅點錦蛇、黑眉錦蛇、虎斑游蛇、滑鼠蛇、烏梢蛇)和蝰科(蝮蛇)。
獸類天鵝洲濕地麋鹿自然保護區有獸類6目8科13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鱀豚和麋鹿,二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
鳥類天鵝洲濕地麋鹿自然保護區有鳥類14目33科201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6種,二級保護鳥類17種。
植物資源
浮游生物浮游植物
1997年,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根據天鵝洲的馬蹄形,以洲為軸,設立了五個採樣點,分別於5月、8月、12月三次採樣。經5月、8月、11月三次對保護區水域內的浮游植物進行監測,從採集中的水樣共檢出浮游植物7門106種,檢出種類以8月份最多,達84種。各月份的優勢門類:5月份為綠藻門、硅藻門;8月份為綠藻門、藍藻門;11月份為硅藻門。從鏡檢結果看,綠藻門、藍藻門種類的比例最高,甲藻門種類的比例最低,若把各門的藻類從少到多排列,其順序為甲藻門<金藻門<黃藻門<裸藻門<硅藻門<藍藻門<綠藻門。其中甲藻門檢出3種,占2.8%;金藻門檢出5種,占4.7%;黃藻門檢出7種,占6.6%;裸藻門檢出11種,占10.4%;硅藻門檢出17種,占16.1%;藍藻門檢出31種,占29.2%;綠藻門檢出32種,占30.2%。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濕地維管束植物
1997~1998年對長江故道天鵝洲白暨豚自然保護區水生和濕生植物資源和植被概況進行調查,調查範圍主要為水域及岸邊季節性淹水濕地。採集植物標本經分類鑑定,並參考有關文獻材料,整理出自然保護區植物名錄。計有高等植物30科,59屬69種,其中苔蘚植物1科,1屬種,蕨類植物1科,1屬1種。被子植物28科,57屬67種。
種子植物
根據各科所含的種數統計:含1種的科有13個,占所有種子植物科的46%,含2-4種的科有11種,占所有種子植物科的29.3%,含5種以上的科有4個,占總數的14.3%。最大的科為菊科,含有8種,其次有禾本科,含有7種,其占全部種數的21.7%。從屬的統計看:含有1種的屬有53個,占全部屬的91.2%,毛莨屬含有種數最多:4種,其次為眼子菜屬含有3種,它們分別為濕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優勢種屬,其種數占總數11.95%。
(1)水杉林人工栽培林,有於固堤,主要分布於天鵝村段堤邊,面積水大,呈條分布,喜濕潤生境,與池杉林相互交錯。(2)意楊林人工栽培林,在保護區內為主要的護堤林,在上口至中中段的右岸(保護區管理)(3)旱柳林人工栽培林,栽種於近水緣處,帶狀連續分布於目上河口村段堤壩,長度曾達4km,極耐水淹。(4)池杉林人工栽培林,條狀間斷分布於兩岸近水緣處,與水杉林鑲嵌分布,面積較小,亦耐水淹。草本濕地植被
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1)竹葉眼子菜群落為本區水生植被絕對優勢種,帶狀連續分布於河訂離岸線約5-10m處,頻寬5-10m不等。並在上口岸河口村淺灘處大面積分布,枯水期覆蓋整個水面。群落組成較單一,有穗花狐藻、黑藻間雜其間。竹葉眼子菜難成本區的絕對優勢種與天鵝洲長江故道水質清澈,營養貧乏,基底較硬有關。(2)穗花狐尾藻群落帶關分布於竹葉眼子菜帶之處,頻寬可達15-20m,植物紮根較深,約3-4m,但主要占領上半層水體,層水體由苦草和金魚藻占領。(3)黑藻+菹草群落帶狀分布於竹葉眼子菜內側,水深較淺,約1-2m經常有許多水綿呈煙霧狀分布於群落中,影響植物光合作用,是水體中一大害,應採取適當措施予以控制。(4)針藺群落廣泛分布於上口河口村段淺灘片,水深約1m,枯水期挺出水面,伴生種有小燈心草和水田碎米薺。
人文歷史
三國古戰場
天鵝洲位於荊楚大地,人文歷史悠久,燦爛的楚文化和在荊楚大地留下許多名勝古蹟,如荊州的紀南城遺址、蒲圻的赤壁古戰場等等。這裡已經建有兩個中國國家級瀕危動物自然保護區,即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和麋鹿自然保護區。
天鵝洲故道
東南距離著名的東洞庭湖濕地候鳥自然保護區僅幾十公里,由此向西逆江而上是全世界注目的生態熱點三峽庫區,不遠可到達保康臘梅自然保護區和動植物寶庫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天鵝洲長江故道濕地集自然地理、珍稀動物以及自然濕地生態保護於一身,具有重要的科研、文化、生態及旅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