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遊戲——歷史上的北方少數民族體育展是2015年8月7日在鄂爾多斯博物館舉辦的展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競技·遊戲——歷史上的北方少數民族體育
- 舉辦方:西安源浩華藏博物館
- 舉辦地:鄂爾多斯博物館隆
![競技·遊戲——歷史上的北方少數民族體育展 競技·遊戲——歷史上的北方少數民族體育展](/img/e/d3f/QM2cDMmFWY1IDMygDMmJ2NhdzMkdzNjRzM0EDZ1kDOjNzM5Q2NhND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競技·遊戲——歷史上的北方少數民族體育展是2015年8月7日在鄂爾多斯博物館舉辦的展覽。
競技·遊戲——歷史上的北方少數民族體育展是2015年8月7日在鄂爾多斯博物館舉辦的展覽。2015年8月7日,西安源浩華藏博物館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內蒙古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寧夏博物館、鄂爾多斯...
《遊戲競技歷史上的北方少數民族體育》是2015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鄂爾多斯博物館。內容簡介 在中國歷史上,各民族大雜居、大融合的現象較為普遍,這種歷史現象客觀上促進了我國各民族體育文化的相互交流與融合。各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在相互交流中,不僅受到本地域民族人民的喜愛,而且出於健身、娛樂或...
—傳承·發展;第三單元——交織·匯聚;第四單元——時代·未來。展覽輔以大量數位化展示項目,生動闡釋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系統回顧了歷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難忘歷程,深刻展示了黨和國家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成功實踐。
中華人民共和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在1953年舉辦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深入貫徹落實民族政策,進一步繼承和發展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增強各族人民體質,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經國務院批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國家體育運動委員...
民族式摔跤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每逢年節及重大喜慶日,許多民族地區都要舉行摔跤比賽。自1953年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始,摔跤就成為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根據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式摔跤競賽規程,民族式摔跤的競賽項目包括搏克(蒙古...
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運動是傳統曲棍運動的典型代表,是中國體育中的一項絕技。曲棍球運動無論在遊戲還是在比賽時,因其是集體項目,要求參賽者要有團隊精神,要配合默契,這與達斡爾族本身所具備的團結互助、重團體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民族特性相適應;在娛樂中增進達斡爾族人民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傳承狀況 達斡爾族...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於2019年9月8日至16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設競賽項目17個、表演項目3類,除民族馬術項目比賽在呼和浩特市舉行,其他16個單項,131個小項的比賽均在鄭州市10個院校(單位)、16個...
藏式摔跤(Tibetan wrestling),普遍認為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競技運動,在出土的5000年前的古埃及壁畫上就已經出現了摔跤的圖案。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摔跤更是一項歷史悠久且仍盛行的體育運動。摔跤歷史 摔跤被普遍認為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競技運動,在出土的5000年前的古埃及壁畫上就已經出現了摔跤的圖案。當古代...
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於2023年4月23日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開幕。賽事規模 來自全省各地市、縣和民族院校的29支代表隊,1800餘名運動員、教練員將參與競賽。比賽項目 湖北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民族盛會•魅力茶鄉”為主題,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始終,...
搶花炮,是流行於廣西、貴州、雲南、湖南、廣東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壯族、侗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中一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男子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具有很強的民族特點。經過多年發展,這項民俗活動搶花炮轉變成了頗具競技性的體育項目花炮,因這項運動在很多方面與橄欖球運動相似,也被人們稱為“中式橄欖球...
早在10世紀以前,中國的這種傳統民間兒童遊戲就傳到了朝鮮、日本等國,並流傳至今。外觀特點 抽陀螺的遊戲歷史久遠,據《帝京景物略》一書記載,此遊戲從明代就已流行。陀螺是一種木質旋出的,像個漏斗上圓下尖樣的一個錐形體,在尖頭上安有一個小鋼珠。為了轉起來好看,亦可在陀螺上著幾圈環形色彩,轉起來就...
代表性體育項目 射 箭 射箭,是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區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悠久的歷史。史載,十三世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落後,曾大力發展和推廣射箭活動,騎射之風聞名於世。而他的軍隊中,每個戰士都配備有射箭用的弓和箭筒。成吉思汗的軍師木華黎,就是一個著名的射箭能手。據《元史·列傳》就記載了木...
2009年07月05日,青海省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鎮西海民族體育場舉行了盛大而隆重的開幕式。據悉,來自青海各地參加此次運動會的各族運動員達640餘名,比賽為期4天。 本屆民運會共設立馬上項目、摔跤、押加、舉沙袋、民族式射箭、賽氂牛、拔河、武術、籃球9個競賽項目和輪子秋、婚俗、馬術...
2022年11月,經湖南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批准,湖南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和第二階段賽事將於2022年12月3日-7日在江華瑤族自治縣舉行。開幕式時間為2022年12月3日上午9:00至12:00在江華一中體育場舉行。第二階段賽事將進行高腳、板鞋競速、鞦韆、民族健身操等4個競賽項目和表演...
回紇是個遊牧民族,唐代分布在今蒙古國色楞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公元744年,回紇首領骨力裴羅建立了雄踞北方草原的回紇汗國,與唐朝關係十分密切。公元809年,回紇遣使入朝,請求唐朝允許其改“回紇”為“回鶻”。公元840年,回鶻汗國被居於其北部的黠戛斯部所滅,引起了回鶻歷史上的大遷徙,其中西遷者有3支:一支遷...
,體現出“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的主題;“小薩滿圓圓”高舉象徵民族和諧的祥雲火炬,火焰幻化成富有動感、飛鳥狀的數字“7”,表示“第七屆民運會”,體現出“更快樂、更強健、更和諧”的民族傳統競技體育精神;吉祥物跳躍奔跑,展示出全省少數民族激流勇進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蘊含著對未來實現中華民族“...
拉祜族的“阿淺”分盪秋和磨擔秋兩種。其中,盪鞦韆是用藤索栓在大樹上,活動形式包括單人和雙人兩類;磨擔秋,既有二人遊戲的,也可多人一同參加。上述兩種形式是苦聰人開展較普遍而又喜愛的活動。打陀螺 打陀螺,是深受拉祜族鄉民們喜愛一項民俗體育活動。打陀螺,是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共有的一類體育項目,但在...
鄂溫克搶樞是鄂溫克民族同自然界搏擊中流傳下來的一項古老的民間傳統體育競技遊戲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鄂溫克語中,搶樞叫“樞體能”。搶樞中的“樞”在鄂溫克語中是“銷子”之意,是指遊牧民族所使用的勒勒車的車軸上固定車輪的木製卡銷。“體能”在鄂溫克語中是“搶”的意思。搶樞中所用的器材有一根...
2007年,在全國第八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板鞋競速被列為14個正式比賽項目之一,標誌著壯族民間體育項目三人板鞋競速逐步走向全國。歷史來源 板鞋是廣西民族地區普遍使用的一種生活用具,即用兩塊木板製成的木板拖鞋,稱之為“板鞋”,通常稱“木屐”。三人板鞋的起源年代無從考究,相傳明朝倭寇侵擾我國沿海地區,壯族女...
《古今藝術圖》上說:“此(盪鞦韆)北方山戎之戲,以習輕(敏捷)者。”(見清翟灝《通俗編》卷三一)山戎是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屬地在北京市及其周圍地區,鞦韆原是其進行軍事訓練的工具。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帶兵打敗山戎後,將其國土劃歸燕國,鞦韆也隨之向南流傳,後來逐漸演變成遊戲的用具。磨擔秋的...
滿族二貴摔跤,代表河北省參加中國第三、四、五、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拍攝電影 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專門拍攝了紀錄片“二貴摔跤”。通過國際頻道在東南亞等一百五多個國家播放,使這個傳統項目走出了國門。歷史傳說 傳說一 滿族二貴摔跤它的起源帶有一些傳奇色彩,傳說少年康熙為掃除親政道路上的障礙,挑選少年...
歷史追溯 高腳競速又叫踩高腳馬。高腳馬原本是苗族、土家族人在地面積水的雨季代步、涉水過淺河的工具,後來人們把踩高腳馬發展為高腳競速,成為一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上,高腳競速首次被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運動會上出現的高腳競速其使用的比賽器具仍為傳統的用竹製成的代步工具...
競賽規則 比賽在長28米、寬15米的場地上進行(場地分水區、封鎖區、得分區),每隊上場6人。比賽分上、下兩個半場,每半場15分鐘,中間休息10分鐘。1、珍珠球的圓長為54至56厘米,重300至325克。珍珠球運動是從遊戲中挖掘出來的民族體育項目。2、珍珠球場地長28米、寬15米,分為水區(內場區)、哈蚌區(...
朝鮮族跳板、鞦韆,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傳統體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朝鮮族是個愛好體育運動的民族,跳板和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喜愛的民間傳統體育運動,具有廣泛的民眾性。作為一種體育競技遊戲,跳板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全國其他朝鮮族聚居地方,跳板活動一般在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喜慶日子...
歷史淵源 蒙古族駝球起源於古代漠北少數民族和西亞盛產駱駝的地區,曾經盛行一時,後來失傳。駝球運動的雛形大致形成於賽駱駝和馬球運動後期,自唐代以後,由於北方少數民族頻仍的政權更迭、社會變遷、民族大融合以及遊牧文化遷移等多種歷史原因,使得這項蒙古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日漸式微,沒有像蒙古族男兒“三藝“(騎馬、...
花毽歷史 誕生 毽球從中國古老的民間踢毽子遊戲演變而來,是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它在花毽的趣味性、觀賞性、健身性基礎上,增加了對抗性,集羽毛球的場地、排球的規則、足球的技術為一體,是一種隔網相爭的體育項目,深受人民民眾的喜愛。1984年,原國家體委將毽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組織了...
歷史發展 “那達慕”大會,是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的蒙古、鄂溫克、達斡爾等少數民族人民的盛大集會。“那達慕”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娛樂”和“遊戲”。每年夏、秋季節舉行。大會期間,各地農牧民騎著馬,趕著車,帶著皮毛、藥材等農牧產品。成群結隊的匯集於大會的廣場。並在會場周圍的綠色草原上搭起彩色...
在塔什庫爾乾縣的民族文化藝術中心,自2008年起也會定期組織全縣以及馬球傳承人進行馬球傳承活動。在活動中,馬球傳承人互相切磋技藝,年老的一輩向年輕人傳授馬球技藝,講述馬球的歷史、比賽規則等。2010年,為了更加方便馬球活動的開展,塔什庫爾乾縣還在縣城以北的提孜那甫鄉附近修建了正規的馬球比賽場地。由於石頭城...
《巴蜀尋根——四川考古事業50年成就展》《“5.12地震”災後文化重建成果展暨“5.12”地震災後文物搶救保護成果展》《競技·遊戲——歷史上的北方少數民族體育》等,其中《四川民族文物精品展》被國家文物局評為“98年全國十大精品陳列提名獎”,《巴蜀尋根——四川考古事業50年成就展》被國家文物局評為“99年全國...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賽龍舟歷史悠久,龍舟已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號。2009年,銅仁市(今碧江區)被授予“中國傳統龍舟之鄉”,2011年,銅仁賽龍舟作為傳統體育項目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龍舟基地位於大明邊城景區(Ming Paradise)內,龍舟基地依託錦江而建,風景如畫,不僅展現出錦江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