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博物院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新華東街,原內蒙古博物館作為1957年自治區成立10周年大慶的重點項目,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被列入世界建築史。2007年內蒙古博物院正式揭牌成立,建築面積15000餘平方米,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為國家一級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內蒙古博物院
- 外文名稱:nner Mongolia Museum
- 地理位置: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新華東街27號
- 占地面積:15000餘平方米
- 開放時間:夏季:9:00-17:30,冬季:9:30-17:00;周一全天閉館
- 門票價格:免費
- 成立時間:1957年5月1日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 博物院院長:塔拉
歷史沿革
建築特色
展廳分布
基本陳列
地下寶藏:內蒙古地質礦產標本陳列,展出內蒙古盛產的各類貴重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和建築材料等標本。
飛天神舟:以內蒙古為基礎的大型中國航天科技陳列,展示共和國航天史、航天成就和內蒙古人民對
草原風情:內蒙古近代民族風情陳列,展出近數百年來生活在內蒙古地區的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滿、回、朝鮮、漢等八個民族的生產生活、文化藝術、風尚禮儀、宗教信仰等風俗。
草原天驕:古代蒙古族通史陳列,以成吉思汗和大元王朝為點,展示從蒙古族起源到蒙元時代再到明清時期近千年的完整脈絡。
草原雄風:內蒙古古代民族史陳列,展出草原先民、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古代民族的文物精品,其中突出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和遼文化的歷史。
專題陳列
草原服飾:內蒙古古代服飾文物專題陳列,用跳躍串珠式方法反映北方
草原華章:內蒙古古代文化美術文物專題陳列,展現新石器時代至清代數千年來北方草原民族的岩畫、碑石、石雕等文物。
館藏文物
歷史文物 | |
---|---|
匈奴王金冠 :戰國時期,鷹高6.7厘米,冠帶直徑16.5-16.8厘米,重1211.7克,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魯柴登出土。這套金冠飾的主體造型為,一展翅的雄鷹,站立在一個狼羊咬斗紋的半球狀體上,俯瞰著大地。額圈由三條半圓形金條榫鉚插合而成,上有浮雕臥虎、臥式盤角羊和臥馬造型,中間部分為繩索紋。是目前國內發現唯一的匈奴貴族金冠飾。 | |
印金團花圖案夾衫:元代,衣長59厘米,袖長43厘米,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元集寧路古城出土,錦地,在夾衫上用金色印出小團花,顯得富麗堂皇,為元代絲織佳品。 | |
十八羅漢青玉串珠 :清代,珠徑2.5厘米,橢圓形珠,在十八顆珠中心有穿孔,可串成一串,玉質為和闐玉。 | |
鳥形雙系彩繪陶壺 :新石器時代,高36厘米,腹徑32厘米、底徑11厘米,赤峰市翁牛特旗大南溝墓葬出土。夾砂灰陶,鳥仰頭張嘴,顯示出嗷嗷待哺的形象,小河沿文化的典型器物。 | |
“安陽”石幣范 :戰國,長9.4-10.6厘米,寬4.5-9.4厘米,包頭市麻池窩爾吐壕出土。石質,為鑄幣的石范。內凹,上有注銅口,中間有兩個布幣的形狀。布幣上陰刻“安陽”兩字,字為篆體,石幣范現僅存一半。 |
民族文物 | |
---|---|
清白傘菩薩壇神咒板 :清代,木長66.5厘米,寬66.5厘米,厚3厘米,一級文物,內蒙古地區徵集。此為大藏經供奉咒輪圖。大藏經中咒經類占據了很大分量。在喇嘛教各派瑜伽部中,特別是密教,十分重視密咒,它是達到“道果”的最高尚的內容。如果把此咒寫在紙上或葉上,長期佩帶於自己的身邊,便能免除災難。 | |
清鳥羽式薩滿服:清代,布綢,衣長145厘米,兩袖寬177厘米,一級文物,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徵集。此對襟薩滿服集中展示以鳥類崇拜為突出特徵的蒙古薩滿信仰的基本特點。長袍前後及袖上綴飾彩布條,伸開雙臂直立時,布條展開呈倒扇面形。同時,其前胸、後背都佩帶銅鏡和小鈴鐺,以表示其“法力”非凡。 | |
清明黃緞十二章繡龍袍:清代,緞 身長143厘米,通袖寬190厘米,底邊寬120厘米,一級文物,內蒙古地區徵集。袍面為明黃緞地,通身繡龍九條,並彩繡四合雲、十二章、八吉祥和八寶紋。十二章紋飾是中國古代帝王冕服和袞服上裝飾用的十二種紋樣,簡稱章服,即日、月、星辰、龍、山、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此十二種紋樣都是以刺繡施於龍袍的一定部位。 | |
清達理札雅浮雕龍紋鹿角扶手紅漆木寶座:清代,鹿角、木 通高114厘米,最寬114厘米,縱深100厘米,一級文物,阿拉善盟達理札雅捐贈。此寶座從樣式及用料均仿滿洲入關前王公使用的形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身居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的達理札雅先生,將這件祖輩傳世寶座捐獻給國家。 |
古生物化石 | |
---|---|
長形恐龍蛋化石一窩:晚白堊世,發現於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後旗巴彥滿達呼。 | |
有尾兩棲類化石:中生代,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山頭鄉道虎溝村。 | |
披毛犀全體骨架:體長3.5米,高1.7米,晚更新世。1964年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薩拉烏蘇發現。 | |
同一化石坑埋藏的披毛犀骨骼化石:體長約3米,晚更新世(14C 測齡距今33760±1700年)。1980年發現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煤礦。 |
近現代文物 | |
---|---|
清鯊魚皮鞘多用蒙古餐具:通長34厘米,鞘寬5.7厘米,烏蘭察布盟察右中旗徵集。以一根橢圓形實木,掏成十三孔餐具鞘,將15件餐具收納於飾鯊魚皮的外盒內,可隨身攜帶,野外就餐時講究且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