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藩鎮神道碑詔》是五代後唐李從厚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立藩鎮神道碑詔
- 作者:李從厚
- 創作年代:五代後唐
- 作品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立藩鎮神道碑詔》是五代後唐李從厚創作的一篇散文。
《立藩鎮神道碑詔》是五代後唐李從厚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立藩鎮神道碑詔今後藩侯帶同平章事已上薨謝者,並差官撰文宣賜。未帶相印及刺史以令式合立碑者,其文任自製撰,不在奏聞。作者簡介李從厚(914—934)五代後唐皇帝。9...
或失其統馭,則禍必起於蕭牆”“衰榮無常”(《韓國昌神道碑》),“上下不失,然後能久於其任”(《何弘敬墓誌》)。河朔三鎮中唯有成德鎮的節度使之位一直在王廷湊的子孫中傳承,但他們把“勉總軍務,禮藩鄰,奉朝廷”總結為使“家業不墜”的法寶:具備高超的軍事本領、能夠控御藩鎮內部複雜而嚴峻的各種...
《全唐文》收錄有李從厚的詔書五篇:《準優經學出身選任詔》、《令三京諸道祭山川祠廟詔》、《立藩鎮神道碑詔》、《禁滯獄詔》、《定奪情限制敕》。親屬成員 父母 李嗣源,廟號明宗,諡號聖明神武廣道法天文德恭孝皇帝。夏氏,長興元年(930年)追封為皇后,諡號昭懿。兄弟 親兄弟 李從璟(李從審),官至禁軍...
後唐明宗下詔,令王禮葬錢鏐於安國縣衣錦鄉茅山之原。並三次派特使來杭御祭。還為錢鏐作《神道碑文》記載錢鏐生平,讚揚他能上尊朝廷,下仁百姓,保全土地,不遭塗炭的政績。詔七子元瓘繼承王位,襲封吳越國王。吳越國歷經三世五王,執政86年,直至其孫子錢弘俶納土歸宋,實現和平統一中國,有效地保存了錢氏...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詔為其立神道碑,並親於碑首撰“旌忠”二字,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諡號“忠愍”,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寇準早操政柄,性豪奢,為人耿直敢言,正氣凜然。其善詩能文,與宋初山林詩人潘閬、魏野、“九僧”等為友,詩風近似,也被列為晚唐...
現僅存原神道碑座及清宣統元年(1909年)在該碑座上重立的墓碑1通(原神道碑現存於汾陽太符觀內)。碑坐北朝南,青石質,碑身殘高1.9米,寬0.5米,厚0.3米。碑陽正中鐫“宋狄武襄公之墓”,由宋仁宗親書篆額;碑陰載:原碑立於宋嘉祐七年(1062年),因其倒於路旁,恐其泯滅,故將其遷至郡城狄公祠...
”令狐 《神道碑銘》載:“歸葬於萬年縣之舊原。”殷亮《顏魯公行狀》載:“淮西平,仙奇遣軍將營送公神 於京師。嗣子櫟陽縣尉 、次子秘書省正字碩迎喪至汝州襄城縣,乃葬焉……以其年十一月三日 葬萬年縣鳳棲原之先塋。”費縣顏林墓園 在山東省費縣(東南部的沂蒙山區,位於蒙山之陽)縣城東北25公里顏...
神道碑是韓愈門生皇甫是撰文,陳述了韓愈的平生經歷,墓考碑是清代一位學者撰文,洋洋兩千字余字,稽古廉今,陳述了考證韓愈墓地的經過。後邊以七言古詩四十韻頌之。韓愈墓前兩株側柏為唐代遺物,系建墓時所植,距今已經1170多年。歷經千餘年風霜寒暑,仍然生機勃勃,雄壯蒼勁,巍峨高大,枝繁葉茂,被世人稱之為“...
韓氏家族墓地,位於山東省聊城市莘縣董杜莊鎮梁丕營村北200米處,是唐末魏博節度使韓允中父子的墓葬石刻群。韓氏家族墓地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坐北朝南。現存石刻中有韓國昌、韓允中父子墓2座、神道碑2通,牽馬俑、馬、羊、虎等石刻。韓氏家族墓地規模宏大,石刻雕琢古樸,系用圓雕手法雕刻而成...
范仲淹死後,朝廷追贈其為兵部尚書,諡號“文正”。宋仁宗親書篆額“褒賢之碑”四字,神道碑碑文由曾支持他變法的文學泰斗歐陽修撰寫,同年12月,范仲淹的靈柩安葬於洛陽伊川萬安山南麓。三 范仲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宋朝歷史上轟動一時的“慶曆新政”,曾使得北宋的政治局面煥然一新。受...
陵寢正門兩側,石獅踞立,怒目張吻,雕鏤清巧,高約三公尺,座以大理石,前立清聖祖康熙御賜神道碑一通,高五公尺,碑之右上側列款為:“平南親王謚敬尚可喜”,現已無存。歷史沿革 1、建置沿革:尚王陵園建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有清以來直受保護。解放後列為地方文物,至文化大革命期間遭至毀掘。2003年2...
穆宗曾經下詔讓蕭俛為已故成德軍節度使王士真撰寫神道碑,蕭俛回答道:“臣器量狹隘,王承宗不聽從朝廷的命令,行為處事也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地方。如果讓臣撰寫王士真的神道碑,臣不會刻意美化。而神道碑撰寫好後,王家會按照慣例進行饋贈。臣不接受,則違背了陛下安撫軍鎮的計策。臣勉強接受,但這也不是臣生平的意志...
唐朝宰相張說所撰《贈太尉裴行儉神道碑》載:“其先出於嬴姓,伯益之後也。秦則裴侯始封,漢則侍中受職,魏晉之代郁為盛門。八裴方於八王,聲振海內;三子尊為三祖,望高士族。”特別是到了隋唐之世,裴氏家族發展到了全盛時期。正史立傳與載列者六百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三千餘人...
”嵩悅,圖其形坐右。墓墓葬情況 作為第一批山西省保護文物單位,薛嵩墓地址:山西夏縣水頭鎮大張村北300米。墳墓坐北朝南,占地832平方米。由墓室、甬道、天井、過洞、壁龕、墓道組成。墓冢封土高2.45米,周長91米。墓前有唐大曆八年(773年)神道碑一通。現存石羊兩尊。甬道內保存有約20平方米的壁。
在此期間,趙普協助趙匡胤進行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重大措施。開寶六年(973年)罷相,出鎮河陽三城。宋太宗即位...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累贈尚書令、韓王,諡號“忠獻”,並配饗宋太祖廟庭。宋理宗時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觀《論語》,其“半...
按:唐人墓葬勒石,向有“神道碑”和“墓志銘”兩種。所謂“神道碑”,就是樹立在死者墓道上的石碑。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立碑》一詩中寫道:“勛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見山中石,立作路旁碑。”所謂“神道碑”,正是這種“路旁碑”的一種。就內容看,該碑蹈常襲故,不乏溢美之詞,但就其深受信重、頻繁...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其孫王永錫護柩歸葬故里,又隔13年後,即宋雍熙元年(984年)王仁裕的門生、宰相李昉撰文《周故太子少師王公神道碑》,張賀書丹並篆額,王永錫立碑於石橋斬龍村祖塋。主要影響 五代十國時期,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一個亂世,諸侯稱霸,新舊藩鎮割據四方,從中原腹地到四川盆地,從哈南兩廣至...
(《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②幽朔之都,浸遼鎮碣。氣象盤郁,英靈峻發。克生南平,挺為人傑。幼秉忠壯,蹈茲武節。韜略懸解,藝能冠絕。天寶季歲,胡夷猖獗。爰執乾櫓,遂從征伐。屢僨豺牙,頻探虎穴。勛名克樹,爵祿有列。惟天因人,惟人奉天。惟賢(闕)聖,惟聖資賢。靈命陰騭,有開必先。自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