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糟》收錄於劉基所著的《郁離子》中,是一篇諷刺短文。本文以寓言故事的方式諷刺了那些一知半解又誇誇其談的學術騙子,告誡人們,那些說得天花亂墜的所謂道理,其實不過是拾人牙慧的糟粕而已,我們不必過於迷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竊糟
- 外文名稱:The lees or the good wine
-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 作品出處:《郁離子》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劉基
作者簡介,原文,翻譯,注釋,選自,文章寓意,
作者簡介
劉基祖籍江西宜豐天寶。元武宗至大四年出生於江浙行省處州路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明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因而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南田武陽村於1948年被劃入新析置的文成縣,縣名就是為了紀念劉基。
在本文中,“郁離子”即作者劉基。
原文
客有好佛者,每與人論道理,必以其說駕之,欣欣然自以為獨得焉。郁離子謂之曰:“昔者,魯人不能為酒,惟中山之人善釀千日之酒。魯人求其方,弗得。有仕於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歸以魯酒漬之,謂人曰‘中山之酒也。’魯人飲之,皆以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來,聞有酒,索而飲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液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吾恐真佛之笑子竊其糟也。”
翻譯
有位喜好佛學的客人,每次和人們談論道理時,一定用佛學壓倒對方,得意洋洋地認為自己有獨到的見解。 劉基對那名客人說:“以前,魯國人不會釀造酒,只有中山國的人會釀‘千日之酒’。魯國人想得到中山人釀酒的方法,卻無能為力。有個人在中山國做官,掌管釀酒(這門差事),便拿了一些酒糟用魯國的酒浸泡,對人說:‘這就是中山國的酒呀!’魯國人喝了,都認為是中山國的酒。
一天,中山國酒家的主人來了,聽說有好酒,便要來喝,一入口便吐出來笑道:‘這是用酒糟泡的酒啊!’現在您可以用佛理向我炫耀;但恐怕真佛會笑您只學到了一些糟粕罷了。”
注釋
- 道理:這裡指宋元道學,理學。
- 好:喜歡
3 駕:駕馭,統攝,凌駕。
4郁離子:原為劉基所著的書名,這裡借為作者自稱。
5千日之酒:傳說中山國人狄希會造千日酒,喝了它能醉一千天不醒。
6方:酒方。
7仕:做官。
8主:通"住",住宿。
9.漬:浸泡。
10.索:索取。
11.謀:諮詢
12.易:買
13.主酒家:在釀酒人的家裡寄宿。
14.有仕於中山者:有一個在中山國做官的人。
15.為:釀造
選自
《郁離子》不僅集中反應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在寫作《郁離子》的過程中,劉伯溫的整個思想體系,尤其是對社會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張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統。
《郁離子》為元朝末年劉基棄官隱居時所作,文章短小,多為寓言故事。
文章寓意
劉基用魯國人不會制酒,偷了中山人的酒糟,用魯國的酒浸泡來冒充中山國的酒這個故事,諷刺那些以不知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處炫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