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以步為尺,丈量祖國的綠水青山。從東北平原到江南水鄉,從西北塞上到西南雲貴,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用寫實的手法為讀者展現當地的風土人情。他帶著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法。在他的筆下,不僅有美麗的大好河山,還有保護這些美麗景色的人們。《穿山甲》集寫景、敘事、抒情、探理於一身,是兼具文學性和寫實性的生態文學佳作。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鳥獸物語 猛禽 鳥道 烏梁素海 一匹穿山甲 烏鴉 烏賊之賊 | 第二章 草木華滋 木之極致 苔蘚筆記 木榨茶油 首草有約 箭毒木 | 第三章 風物人家 第九戶人家 牙香街 梁衡的小院 普洱茶人 岩三永家的茶 睢水留白 | 第四章 果香四溢 塘源口獼猴桃 磧口棗事 常山胡柚 藍莓谷 黔之刺梨 |
作品鑑賞
荒山、沙漠、湖泊、山林、穿山甲、無人機、鳥道、
鐵皮石斛,這些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到了《穿山甲》一書中都鮮活起來。笨拙可愛的穿山甲,憨厚實在的
刺梨,高山峭壁上的鐵皮石斛,鳥道雄關的遷徙之鳥,無論翻開哪一篇文章,讀到哪一個章節,那種富有節奏感的無言之美、生命之色,那種生動活潑的畫面之感,都給人以妙不可言的閱讀享受。《穿山甲》由鳥獸物語、草木華滋、風物人家、果香四溢四章構成,像四節變奏曲一樣,展現著自然之美、人文之趣。這樣的架構也別有意味,它提醒人們,人與自然,從來都是一體的。只有和諧共處,生活才具有美感和詩意。
書中《磧口棗事》從文化名人的生活細節寫起,到
磧口古鎮的滄桑歷史,再到現實民間生活的趣味,鏡頭不斷遠推近轉之間,一幅人與自然因和諧相處而充滿幸福快樂的情感圖畫躍然紙上。文章以別致的視角,反映了磧口人的生活狀態及古鎮厚重的紅棗文化。《鳥道》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展開,上山是首,下山為尾,作者不斷串聯、穿插,在歷史與現實中自由穿梭,描述了人道與鳥道合二為一的巧妙,也因敘事空間的疊加,使時空感更加深邃。他寫道:“松林里瀰漫著一種松脂、腐殖層和菌子混合的氣息,令人神清氣爽。”這段文字充分調動人的視覺、嗅覺,也指出了生態環境對人類現實和精神生活的意義所在。《木榨茶油》除了引入歷史故事、專家呼籲和採訪筆錄,還將古代民間木榨油坊的環境結構、榨木材料、油匠師傅的操作過程呈現出來,在把茶油推至遙遠的歷史時空後,轉瞬又拉近到眼前的文化、經濟、生活中。在看似不停轉換的鏡頭中,不斷閃現作者深度縱貫的思與想、感與悟,此種生命經驗包含了其所見事物的特性,也傳達了對人類行為的審視和反思。
讀這本書不難發現,李青松似乎有意採用重複的手法,突出寓意,深化主題。例如《鳥道》中的“飛翔,飛翔,飛翔,不停地飛翔,只有一個目標——為生存,最終卻獻出生命。”讀者能從“飛翔”一詞的重複中,領悟到鳥類遷徙艱苦而悲壯的過程。《一匹穿山甲》中隨處可見的“穿穿穿”“穿破它的不是穿山甲,不是人類,而是我們那顆慈悲的心”。這些語句一再疊用,強化了動的姿態、力的表現、詩的意境,直抵人心。作者通過情感來統攝主體與客體、作家與讀者之間的關係,將人類對生態的思考轉換成形象生動、更具可讀性、充滿藝術感性魅力的文學話語。
該書是對人與自然達成和解、人回歸自然的一次探討。在李青松看來,“自然是一切。自然里藏著一種神秘的力量,它能鑽進一切東西里,把過去和現代聯結在一起,把天空和大地分離開來。所有的生命,都是從自然借來的力量。”李青松在書中多次批判“那種在人與自然所擁有的多方面的、多樣的關係中,只把自然當作資源加以利用、把自然手段化的態度”。比如,把
黑節草“挖絕”(《首草有約》),大肆獵鷹、非法收購鷹隼(《猛禽》),讓穿山甲絕跡(《一匹穿山甲》),無節制捕魚、獵雁、獵野鴨(《烏梁素海》)。涸澤而漁的危險在於,將造成整個生態系統失衡,人類自身也將危機重重,無法倖免。由此,他深刻地指出:“生態問題說到底是人的問題,人心如何,自然便如何。”“人與動物的關係如何,取決於人類對待動物的倫理準則。”他的尖銳和超越,旨在喚醒人們對生態問題的覺醒,對自身生存境遇的覺悟,領會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從而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中。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11月5日,《穿山甲》獲得第三屆絲路散文獎最佳作品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