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過去一段很長時間內,由於國力所限、任務所限,中國空軍一直是防空軍,只有防空能力。但進入新時期,我國國力的增強,國家利益的延伸、拓展等需要一支能夠完成多種作戰和非軍事行動任務的空軍,即攻的能力。
工業文明
20世紀的工業文明賜予人類
翅膀。100年過去了,人類已經可以自由飛往各個大洲,人類的飛船飛上了太空,甚至到達了冰冷的太陽系邊緣。但就是在我們的頭頂,有一片空域仍然是寂靜的。除了
火箭與
氣球偶爾穿過之外,那裡是人類飛行的禁區,一片被遺漏的空域。它便是:臨近空間。
臨近空間
臨近空間英文是NearSpace,這是美軍最先提出的一個通用性稱謂,一般將距地面20-100 千米的空域視為臨近空間。也有人稱之為“亞
太空”、“
超高空”、“高高空”,這一區域高於普通航空器飛行空間,而低於軌道飛行器運行空間。其環境特點包括:空氣相對稀薄;環境壓力低;環境溫度變化複雜;臭氧和太陽
輻射強;20-40 千米區域屬平流層,平均風速最小。
美國空軍認為,“臨近空間”這一新的空域既不屬於航天範疇,也不屬於
航空範疇。20公里以上已經超出了大多數地空飛彈和戰鬥機的作戰範圍。如果進一步延伸到20-100公里的高度,那么安全和自由地觀察監視對方就不是一個空想。
平流層稀薄的大氣,既可以讓飛機以不可思議的極速沖向目標,也可以實現“不落的飛行”。臨近空間飛行器的套用前景十分廣闊。
專家熱論
許其亮司令員談到,人民空軍經過60年發展,已經形成了以第三代主戰裝備為骨幹的新型空中作戰體系,在這次的國慶閱兵中,人民空軍也展示了很多新型裝備,這些新型裝備中給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從空軍裝備來看,有兩點最值得關注。一是空軍編隊的掌機,即空警-2000型預警機,一是轟油-6加油機。
現今,如果沒有預警機,連一般的空中作戰其實都是一句空話。空中的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情報、監視、偵查及殺傷等,整個作戰鏈條都要通過空中預警機的信息中心進行處理和控制。
預警機是空中大腦及眼睛,不但要看到,而且還要迅速地作出反應。只有這樣,整個作戰鏈條才能動起來,這就是空中預警機的重要性。
空軍如果沒有加油機,就像人的胳膊、腿很短,拳頭打不遠,腿走不遠。那么,空軍的作戰半徑小,空軍的作戰能力肯定要受到限制。有了加油機可以使空軍在更大的範圍內有效作戰,空軍的作戰能力就會更遠、更高。
人民空軍成立60年,確立了“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戰略。
最新進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5年5月26日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
白皮書。國防部新聞發言人
楊宇軍大校,總參作戰部
張玉國大校,解放軍戰略規劃部
王晉大校介紹《
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環球時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白皮書里指出空軍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構建適應信息化作戰需要的空天防禦力量體系。請問,這裡的空天一體指的是什麼,中國空軍是不是要建造一支天軍,另外中國的空天政策和反太空武器化立場是不是有所改變?第二,我們今天發的是《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請問今年9月份舉行的這個閱兵儀式有什麼樣的戰略考慮?此前有分析認為,這個是中國要展示肌肉,對外有一個震懾作用,能否介紹一下閱兵相關工作的籌備進展?
王晉:空天一體不是一個新事物,世界上主要國家,特別是一些已開發國家軍隊已經實現了空天一體化。空軍是中國的戰略軍種,在國家安全和戰略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空軍將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加快實現由國土防空型向空防兼備型轉變,既要有效維護國家的空中安全,又要高度關注太空發展動向,構建適應信息化作戰需要的空天防禦力量體系。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太空,反對太空武器化和太空軍備競賽,這一立場沒有發生轉變和改變。
楊宇軍:關於閱兵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舉行閱兵活動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整個紀念活動的一部分,它的目的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並不是針對某一個國家,更不是為了向國際社會或者誰秀肌肉。關於閱兵的相關準備工作,目前都在按計畫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