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發射試驗

空中發射試驗

空中發射試驗,是考核機載飛彈、火箭彈空中發射的可靠性、安全性等的試驗。空中發射試驗應在大量地面發射試驗和空中掛飛試驗之後進行,試驗多採用發動機模擬彈(帶真實發動機,其氣動外形和重量、重心與真彈相同),在規定的幾種典型高度、速度和飛行姿態下發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中發射試驗
  • 外文名:air-launch test
  • 定義:機載飛彈等空中發射的可靠性試驗
  • 試驗時機:在地面發射試驗和空中掛飛試驗後
  • 試驗模型:多採用發動機模擬彈
  • 檢查內容:發動機點火可靠性等
基本概念,檢查內容,“流星”飛彈成功進行空中發射試驗,

基本概念

空中發射試驗,是考核機載飛彈、火箭彈空中發射的可靠性、安全性等試驗。空中發射試驗應在大量地面發射試驗和空中掛飛試驗之後進行,試驗多採用發動機模擬彈(帶真實發動機,其氣動外形和重量、重心與真彈相同),在規定的幾種典型高度、速度和飛行姿態下發射。

檢查內容

空中發射要檢查的內容有:(1)發動機點火可靠性;(2)飛彈離機後穿過飛機流場區的飛行軌跡和飛行穩定性,是否與飛機結構碰撞;(3)發動機燃氣流對飛機發動機的喘振、停車及腐蝕等影響,並檢查飛機防喘系統協調性;(4)發射瞬間對載機姿態及飛機操縱性的影響;(5)發射瞬間的燃氣壓力、音響和振動對其他懸掛物和機載設備的影響。試驗應給出完整的攝影記錄。

“流星”飛彈成功進行空中發射試驗

MBDA的“流星”超視距空空飛彈成功完成了首次空中發射演示驗證試驗。“流星” 採用Bayern-ChemieProtac(BCP)研製的變流量整體式火箭衝壓發動機。這次試驗是為了演示驗證飛彈從助推到續航的飛行轉換,並在機動飛行期間,確認飛彈不對稱進氣道和彈體的性能。
2006年6月20日,飛彈在瑞典北部的Vidsel飛彈試驗場由“鷹獅”戰機發射(高度為23000英尺)。飛彈離開發射架,啟動了整體式無噴管助推發動機。助推速度超過2馬赫後,飛彈成功轉入吸氣式飛行。在隨後的接近1min的時間內,飛彈進行了一系列由自動駕駛儀控制的沿俯仰和偏航的程控機動飛行。
這是第二次飛行試驗。在2006年5月9日進行的首次試驗中,飛彈沒有完成從火箭助推到衝壓推進的轉換。
“流星”多國項目主任DaveArmstrong說:“首次發射試驗中出現了一個小問題,飛彈沒有完成向續航階段的轉換,助推發動機燃燒完之後飛彈開始減速。我們很快找到了問題所在,並進行了改進,這第二次也得到了驗證。”
這兩次空中發射演示驗證試驗的目標,是在飛彈的發射和自由飛行期間收集飛彈的性能和特性數據,同時也識別那些可能影響飛彈研製的問題,以便在飛彈研製的先期階段加以解決。
兩次空中發射試驗成功地演示驗證了飛彈在“鷹獅”戰機的分離、預定時間(接近1min)內的飛彈控制和整個飛行時間內的遙測數據記錄。在預定飛行時間結束時,靶場當局把兩枚飛彈在靶場內摧毀。這兩次發射試驗前,飛彈已在準備配裝的每種載機(“颱風” 、“鷹獅”和“陣風”)上進行了一系列掛飛試驗。
MBDA還在法國Modane國家航空航天研究發展局(ONERA)的超音速風洞成功完成了“流星”的一系列自由射流風洞試驗。在最後一次風洞試驗中(由MBDA和ONERA共同完成),一個真實的推進系統配裝在全尺寸的飛彈上。助推到續航階段的轉換在模擬的自由飛行條件下進行了演示驗證。
在這之前,BCP已在自己的設施上進行了各種試驗,包括靜態點火試驗、準自由射流點火試驗和滑橇試驗。儘管“流星”的發動機常被稱為固體衝壓發動機,但它可以更準確地描述為涵道式火箭發動機。常規火箭發動機需要燃料和氧化劑。對液體火箭發動機來說,燃料和氧化劑通常是分開的,而固體火箭發動機則把它們結合在一個固體藥柱內。衝壓發動機只攜帶燃料(可以是液體或固體),而從空氣中吸取燃燒所需的氧氣。在涵道式火箭發動機中,貧氧固體推進劑燃燒後產生富燃料氣體。該氣體與來自進氣道的氧氣混和後開始在燃燒室燃燒。對“流星”飛彈來說,BCP研製了一種高能硼燃料變流量涵道式火箭續航發動機。氣體發生器的質量流率可通過改變噴喉的大小進行調節,從而控制發動機的推力。
“流星”飛彈的空中發射試驗在2006年還會繼續進行,試驗日期已根據Vidsel靶場的忙閒情況進行了協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