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隆(穹隆-拼音)

穹隆(穹隆-拼音)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穹隆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褶皺 ,平面上地層呈近同心圓狀分布,核部出露較老的地層,向外依次變新,岩層從頂部向四周傾斜。

大的穹隆直徑可達幾十千米,小的穹隆直徑只有數米。大型穹隆一般發育在穩定的克拉通地區或造山帶的前陸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穹隆
  • 外文名:dome
  • 釋義:中間隆起,四周下垂貌
  • 拼音:qióng lóng
  • 注音:ㄑㄩㄥˊ ㄌㄨㄙˊ
  • 所屬學科:地質學
簡介,成因,意義,片麻岩穹隆,醫學概念,

簡介

詞目:穹隆
拼音:qióng lóng
亦作“ 穹窿 ”。
釋義
1、中間隆起,四周下垂貌。常用以形容天的形狀。
①漢揚雄《太玄·玄告》:“天穹隆而周乎下。” 范望註:“穹隆,天之形也。”
②《漢書·匈奴傳下》:“ 匈奴 父子同穹廬臥。”顏師古註:“穹廬,旃帳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廬。”
③《文選·陸機》:“旁薄立四極,穹隆放蒼天。”張銑註:“穹隆,天之形。
郭沫若《女神·勝利的死》:“汪洋的大海正在唱著他悲壯的哀歌,穹窿無際的青天已經哭紅了他的臉面,遠遠的西方,太陽沉沒了!”
2、 指天。
①晉 葛洪《抱朴子·喻蔽》:“若如雅論,貴少賤多,則穹隆無取乎宏燾,而旁泊不貴於厚載也。”
②清 孫枝蔚《贈邢補庵》詩:“聖賢愛其身,立言深且洪。以茲慰二人,亦足報穹窿。”
穹窿穹窿
3、高大貌。
①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廬江水》:“ 廬山, 彭澤之山也。雖非‘五嶽’之數,穹隆嵯峨,實峻極之名山也。”
②《文選·陸倕》:“郁崫重軒,穹隆反宇。” 李周翰註:“郁崫、穹隆,壯大貌。”
③宋 歐陽修《山中之樂》:“耀空山兮郁穹隆,彼之人兮固亦目明而耳聰。”
趙光榮《里湖紀游》詩:“殿闕已穹窿,高竟出其外。”
4、長曲貌。
①《文選·張衡》:“於是鉤陳之外,閣道穹隆。” 李善 註:“穹隆,長曲貌。”
②《魏書·術藝傳·張淵》:“觀閣道之穹隆,想靈駕之電飄。”
③宋 周密《志雅堂雜抄·圖畫碑帖》:“期仙磴者,蓋危磴穹窿,回結雲路,靈仙仿佛,若可期及。”
5、充溢騰湧貌。
①《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滂濞沆溉,穹隆雲橈。” 王先謙 補註:“言水勢起伏,乍穹然而上隆。”
②《文選·揚雄》:“香芬茀以穹隆兮,擊薄櫨而將榮。”李善註:“言香氣芬茀,穹隆而盛。”
6、高興,得意。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入道》:“有若立身慎行,與聖哲同轍者,則得喪語默,復何蠆芥乎!復何穹隆乎!”
7、指建築物的圓頂。
姚鼐《謁明孝陵遊覽靈谷寺》詩:“守吏衛樵蘇,金碧餘穹窿。”
8、瓜名。
王嘉《拾遺記·後漢》:“ 明帝陰貴人夢食瓜甚美,帝使求諸方國,時燉煌獻異瓜種, 恆山獻巨桃核。瓜名穹隆,長三尺,而形屈曲,味美如飴。”
9、象聲詞。
封演《封氏聞見記·長嘯》:“須臾,穹窿砰磕,雷鼓之音;忽復震駭,聲如辟歷。”

成因

穹隆的成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與岩漿或岩鹽底闢作用有關的穹隆。由於岩漿或岩鹽等黏性流體的上涌,使上覆岩層呈穹形隆起而形成穹隆。在一些變形微弱而又沒有底闢作用的克拉通地區,穹隆常被解釋為沉積物在成岩過程中差異壓實作用的結果。

意義

穹隆是有利的儲油構造,因而對其平面輪廓和最高點的研究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常用組成穹隆的某個標誌層的構造等高線圖來表示其詳細的形態。

片麻岩穹隆

片麻岩穹隆是由變質岩系組成的穹隆。核部一般由片麻岩混合岩花崗岩類岩石組成,外圍被變質沉積岩或變質火山岩所環繞或覆蓋。圍岩與核部片麻岩之間為不整合或斷層接觸
核部的岩石在穹隆中心常為花崗結構,靠近與圍岩的接觸面附近具明顯的面理。面理的產狀與圍岩的接觸面平行,並從核部向外側傾斜。

醫學概念

簡介
穹隆是起自海馬內側的投射纖維,弓形向後上至胼胝體下方,在中線兩側合成穹隆體,再向前分開形成兩側的穹隆柱,分別止於乳頭體
臨床套用
穹隆破壞術是顳葉癲癇手術治療中的一種,靶點位置應該選擇在AC點上方穹隆彎曲處,損壞直徑為5cm。破壞目的是離斷了顳葉的聯繫,阻斷了顳葉癲癇的放電擴散。通過臨床實踐,一般認為立體定向多靶點破壞療效高於單一靶點破壞的療效。也有單一破壞穹隆外再加上杏仁核的聯合破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