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戲(隆堯秧歌戲)

秧歌戲(隆堯秧歌戲)

秧歌戲(隆堯秧歌戲),河北省隆堯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隆堯秧歌戲是由古代隆堯當地勞動人民在插秧、收穫、勞作時的稻歌發展變化而來的。隆堯秧歌誕生於明末清初,形成組班登台巡演於嘉慶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河北省古老的地方劇種之一。 隆堯秧歌的主要特點,一是表演舞台性,行當齊全,唱念做打完善,不同於民藝舞蹈扭秧歌。二是地域鄉土性,表演風格飽含鄉土氣息。三是劇目豐富,據統計達二百餘出。四是語言通俗,唱詞道白樸實生動,口語民風濃,唱腔簡單明快。五是伴奏簡易,徒歌乾唱,前期只有武場,以鼓鑼鑔梆為主。後期增添弦笙笛等文場樂器。

2006年5月20日,河北省隆堯縣申報的秧歌戲(隆堯秧歌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編號:Ⅳ-7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秧歌戲(隆堯秧歌戲)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河北省隆堯縣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遺產編號:Ⅳ-70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表演方式,分類特點,唱詞風格,代表劇目,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隆堯縣在歷史上曾為水鄉,盛產稻米,隆堯秧歌戲就源於這一帶農村勞動人民在插秧、收穫勞作時的“稻歌”,由於人們在往返路途上也隨時傳唱,所以又稱“道歌”或“道腔”。
秧歌戲(隆堯秧歌戲)
隆堯秧歌
隆堯秧歌戲孕育於明末,產生於清初隆堯東部。明萬曆年間(1573年-1619年)《隆平縣誌》記載,民間迎春時,“先朝造土牛耕夫於大門之外,立春前一日,地方官率僚屬具朝服列儀衛燕,陳諸歌部雜戲農夫秉耒耜前導迎春於東郊,設公所奉”。“元宵前後數日,居民門戶張燈鼓樂,兒童秧歌、鞦韆、湖游、諸戲,男婦遊行為樂。”那時,甚至喪葬也有“妝戲”演唱。明洪武初年隆平縣省入柏鄉縣,該縣縣誌亦有“逢七延僧道焉,亡其葬也,間有妝戲,結彩雜技交陳,殊失喪制也”的記載。現代隆堯民間喪葬時,仍沿襲鼓樂和唱戲交陳之俗,不過“妝戲”已變成坐唱。這種“兒童秧歌”“妝戲”據說就是隆堯秧歌的雛形。
隆堯秧歌戲從產生到科班演出又經歷了很長的過程,直到清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才獨立成型並有班社赴外地演出。20世紀30年代,先後有“同樂會”“德勝班”“全勝班”“三桃秧歌班”等進駐順德府清祥茶館演出,受到了各界民眾的歡迎,推動了隆堯秧歌這門鄉土藝術的改良和發展。
河北腹地的秧歌,以往統稱為大秧歌,20世紀50年代初,河北省劇目工作室在進行劇種普查時,為把各地的秧歌加以區分,才把流行於邢台地區的秧歌定名為隆堯秧歌。

文化特徵

表演方式

隆堯秧歌戲“生、旦、淨、末、醜”行當齊全,唱腔古樸,是徒歌乾唱的形式,在伴奏上只有打擊樂(武場),而無絲竹相配(文場),打擊樂器有板鼓、大鑼、小鑼、鐃鈸、梆子。其每一唱段的開始和唱句的連線、送腔、結束,皆以打擊樂貫穿,相當於其它戲曲藝術的過門、間奏。鑼鼓經有“二鼓頭”“三鼓頭”“四鼓頭”等。隆堯秧歌的板式曲牌計有20餘種,主要板式有慢板(4/4拍)、二性板(2/4拍)、三板(14拍)和散板,多以二性板為主,其板眼格式基本上是四句一循環。唱詞的分區與評劇相近,其唱腔形式屬宮調式,它的唱腔音域窄,一般活動在八度之內,曲式平穩,除慢板外,其它板式皆無過多裝飾。個別劇目運用“諸公”“梆子令”“鎖南枝”“鬼腔”等曲牌音樂,其中以“鎖南枝”較為常見。
秧歌戲(隆堯秧歌戲)
隆堯秧歌《鬧大廳》

分類特點

隆堯秧歌戲根據地域、唱腔和表演的特點分南、中、北三路。南路以邢台、任縣為中心,北路以柏鄉、寧晉、趙縣、石家莊市為基地,中路以隆堯、巨鹿為主。南北兩路重文輕武,主演一些生活小戲;中路既重唱功,又擅武打,除演生活戲外,還演文武帶打的戲。隆堯秧歌從其發展和表演藝術風格看,可概括為兩大流派:一派宗師起業,一派業餘成家。前者唱做並重,板式要求嚴格,曲調平穩動聽,表演細膩大方,行腔自如,以情動人,並善於運用身段、水袖、眼神等底功塑造人物;後者則以唱功見長,音域寬闊,以聲帶腔,吐字清晰,韻調優美且剛柔相濟、跳躍多變,但在板式、做派上卻不甚講究。
秧歌戲(隆堯秧歌戲)
隆堯秧歌

唱詞風格

隆堯秧歌戲所用語言汲取提煉於隆堯當地勞動人民的生活語言,通俗曉暢、質樸生動,並有口語化的特點。唱詞的結構基本以七言、十言為主,根據語言的自然節奏分為二二三、三三四分逗。上下句不斷反覆,其格律、平仄不講求嚴整,自由靈活。唱詞視人物和故事需要,有時加襯字,長短句兼用。雖押韻上口,但可隨時換韻,起句不一定要求定韻,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形式多變不拘。隆堯秧歌戲絕大部分劇本以念為主,以唱為輔。念白形象化、口語化、性格化。

代表劇目

隆堯秧歌戲的傳統劇目據統計有200多出,鼎盛時期各地輪番上演的劇目有70餘本,單台本有《小王打鳥》《小二姐做夢》《站花牆》《小姑賢》《小挑推磨》等,連台本有《紅樓閣》(四本)、《巧借緣》(四本)、《小紅寶》(四本)、《孟麗君》(七本)等,劇目中貫穿著勞動人民特有的樂觀主義和樸素正義感,並有大量歌頌婦女形象的劇目。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隆堯秧歌戲唱腔古樸,無絲竹相配。研究、發掘隆堯秧歌對於研究河北乃至中國戲曲史具有重要的價值。發掘、搶救、保護和發展隆堯秧歌對豐富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促進作用。
秧歌戲(隆堯秧歌戲)
隆堯秧歌戲傳承人吳年成
傳承狀況
隆堯秧歌戲演員隊伍日益老化,觀眾群體窄小,發展已陷入低谷,急需搶救保護。
傳承人物
吳年成,男,漢族,1942年生,河北任縣人,2008年2月被評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秧歌戲(隆堯秧歌戲)代表性傳承人,為隆堯秧歌戲第七代傳人。
劉巧菊,女,漢族,1942年生,河北高邑人,2008年2月被評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秧歌戲(隆堯秧歌戲)代表性傳承人,為隆堯秧歌戲第七代傳人。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隆堯縣文化館獲得“秧歌戲(隆堯秧歌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秧歌戲(隆堯秧歌戲)項目保護單位隆堯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8年1月15日晚,隆堯秧歌戲《背公孝》在河北省文化廳於威縣大劇院開展的“倡導新風尚營造新氣象創造新業績——2018年河北省千場非遺展演進萬家活動”中演出。
秧歌戲(隆堯秧歌戲)
隆堯秧歌戲《背公孝》
2018年10月18日,隆堯秧歌戲在河北省隆堯縣首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開幕中演出。
2019年6月22日,隆堯秧歌戲在邢台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於邢台市天一城A座廣場舉辦的“非遺保護 河北實踐”非遺展演活動中演出。
榮譽表彰
2009年,隆堯秧歌短劇《娶爹》獲得邢台市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優秀文藝創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