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百戲俑坑

在距離陝西西安30公里臨潼縣城的驪山腳下,坐落著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這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由於它宏大的規模和神秘的設計,各種關於秦始皇陵的傳說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兩天前,秦始皇陵園中的“百戲俑坑”和內城北部西區建築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秦始皇陵百戲俑坑
  • 地理位置:陝西臨潼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秦始皇兵馬俑
簡介,發掘階段,名字由來,考古發掘點,特色,

簡介

秦始皇陵博物院2011年6月3日正式啟動秦始皇陵“百戲俑坑”的第二次考古發掘工作,以全面了解其內涵、形制等考古信息,為進一步的科學保護與陳列展示提供科學依據。
針對秦始皇陵這座千年陵墓考古研究不過三十多年的時間,1974年春天,乾旱襲擊了陝西省臨潼縣的西楊村,村裡的生產隊在打井時意外發現了一個真人般的陶土人頭。隨著這個陶土人頭的出現,還出土了銅鏃、弩機和秦磚,由此一個龐大的地下軍團被發現了。
令世人矚目的秦始皇陵墓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無限神秘的冰山一角,引發了人們無盡的探索熱情和無限的好奇心。
命名為K9901號陪葬坑的“百戲俑坑” 位於秦陵東南部內外城之間。1999年3月,秦始皇陵考古隊曾對這一陪葬坑進行過搶救性試掘,出土了目前在秦陵地區發現體積、重量最大的一件青銅鼎,並出土陶俑11件。

發掘階段

秦始皇陵博物院副院長曹瑋說,在秦陵已知數百座陪葬坑中,除了眾所周知的秦兵馬俑一、二、三號坑外,還發現了鎧甲坑、文吏俑坑、百戲俑坑等。作為一種特別的陪葬物,命名為K9901號坑的百戲俑坑是很特別的一個陪葬坑,其中出土的陶俑,既不穿鎧甲,也不披戰袍,只是在下身有裳,上身赤裸,呈現出明顯的百戲特色。
百戲俑坑在十年前曾經進行過考古勘探與發掘,但受制於其時農村環境的限制沒有進行全面考古發掘,當時試掘面積不及整個俑坑面積的十分之一,其性質只能根據出土的百戲俑暫定為百戲俑坑。如今,在其遺址上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的近3000平方米的博物館即將竣工,進行第二次考古發掘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除了百戲俑坑進行第二次考古發掘之外,秦始皇陵博物院還將對秦陵內城北部的西區建築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為研究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制度、陵墓制度將提供重要學術資料。同時,這標誌著秦始皇陵園考古工作正由系統勘探到發掘與勘探結合、遺址公園由建設進入到展示成果的新階段。
這次發掘分兩個地點,第一個是地面建築遺址,在秦始皇陵內城西側,這一帶主要分布有11組遺址,一共國家文物局給我們批了500平方米,從發掘的面積來講很小,這次是打探溝的形式,對2010年鑽探的一些成果進行一些驗證。第二個地點在秦始皇陵的東南側,在它的內外城之間,就是大家所說的百戲俑坑,稱9901號坑,2011年6月3日已經對地面建築進行了發掘,百戲俑坑因為現在正在蓋遺址大廳,所以大概到7月份才能進行發掘。這次發掘百戲俑坑這是一個常年的任務,將來這個遺址大廳蓋好以後,就採取跟1號坑的發掘是一樣的,是邊開放邊發掘,開放的時間是今年的10月1日。

名字由來

百戲俑就是因為它和其他的俑不一樣,有學者認為它跟漢代的百戲俑是一樣的,所以稱它為百戲俑。這個坑是1999年曾經發掘過一次,然後靠北邊的陪葬坑裡出土了11個體的俑和一件銅鼎,從這11個俑來看,和秦始皇陵目前發現其他的俑是不一樣的,它的不一樣程度是他既不穿戰袍也不披鎧甲,而是上身赤裸,下身著裳,相當於現在的一個裙子一樣,他們的神態手有的是舉著的,有的是垂著,好像拿著什麼東西。但是現在就是因為東西太少也不全面,要等到這次發掘完以後進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定俑坑的性質。這可能和漢代的百戲有一脈相承的東西,也可能就不是。有學者認為,它可能是百戲俑,這個名稱合適,有學者有不同的意見,但是暫且把它稱為百戲俑。

考古發掘點

這裡曾經出土過11件赤裸上身肌肉發達的陶俑,個個滑稽可笑,有的還有“啤酒肚”,這裡因此被稱之為百戲俑坑。
2011年6月4日,這裡新一輪的發掘又拉開了帷幕。
百戲俑坑位於秦陵東南部內外城之間,面積約為700平方米。1999年3月,秦始皇陵考古隊曾對百戲俑坑進行過40平方米的試掘,結果出乎意料。
一件高61厘米,口徑70厘米,高212公斤重的銅鼎“現身”,它造型精美厚重,氣勢磅礴恢弘,線條流暢纖細,是迄今秦文化遺存中發現的最大青銅器。
還有11件赤裸上身肌肉發達的陶俑,這是首次在秦陵地區發現不穿盔甲和戰袍的俑,它也是中國古代雕塑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11件陶俑非常特別,不穿鎧甲、不披戰袍,赤裸上身,肌肉發達。”秦陵博物院副院長曹瑋介紹說,陶俑用非常寫實的手法將俑人的身體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已知的陪葬坑內,百戲俑坑與一、二、三號坑出土的俑完全不一樣”。
700平方米當初只發掘了40平方米就有這么大驚喜。接著挖下去還會有什麼?此次發掘帶給人們更大的遐想空間。
根據前期勘探的判斷,百戲俑坑裡主要是大量的陶俑,可能還會有青銅器、車馬等,可能還有一些和秦陵有關的物件,值得猜測。
由於百戲俑坑的形制、內涵、所包含的遺蹟遺物並不是十分清楚,“百戲俑坑”也是暫定的名稱。因此,這次考古發掘,將對了解它的形制、內涵以及性質具有重要意義,為研究秦始皇陵的陪葬制度、陵墓制度將提供重要學術資料。
為了進一步認識秦陵內城建築遺址的整體形制與布局。2011年6月4日,內城北部西區建築遺址考古正式啟動,考古人員從15.5萬平方米的遺址上精心選出了500平方米,進行探溝發掘。

特色

秦始皇陵原有大量的地面建築基址,這些遺蹟是認識秦始皇陵建造制度及禮儀等問題的重要依據。秦陵內城的建築遺址都集中在北部西區。此前經過考古勘探及局部發掘,發現這裡共有11組建築群,建築遺址東西長230米,面積15.5平方米,占到陵園總面積的十四分之一。
此次選出的500平方米建築遺址,是考古人員經過前期勘探,分散選擇出一些關鍵位置,主要選取了不同類型建築的內部、之間等位置。通過探溝的形式,解決布局、建築之間關鍵問題。
本次考古發掘的主要任務是解決該建築群的總體布局、結構問題,初步解決建築群與內城垣的關係問題。解決建築群內部建築結構的區別與聯繫,重點分辨高台型建築與院落型建築的不同。並初步解決高台建築的形制、結構以及與封土、相鄰建築的關係等問題,以及院落建築內部的結構問題、探索院落間的連線或分隔關係問題。還希望能初步解決建築群內的交通、供水系統等問題,並力爭在出土文字的基礎上對該建築群的功用、性質等問題作出初步判斷。
由於秦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陵墓,耗費38年建成,由此所創下的喪葬制度,還有一些布局,現在還有很多是未知數,因此,只有通過一次次的發掘,來慢慢接近秘密的中心。
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公里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37年前秦俑“面世”以來,秦始皇陵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陵園內,除了地宮外,還有大量的陪葬坑。從上世紀50年代,考古人員開始對陵園進行考古調查和勘探,半個多世紀來,發現了大型地面建築遺址十多處,大型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墓等600餘座,出土重要文物5萬餘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