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戰爭

科威特戰爭

科威特戰爭於1990年8月爆發,是伊拉克科威特發動侵略戰爭,其意圖將科威特變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五個月後,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伊拉克不但被迫放棄了科威特,本國各項發展也遭到巨大破壞。

在經歷了十多年國際制裁後,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第二次戰爭,徹底消滅了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

基本介紹

  • 名稱:科威特戰爭
  • 地點:科威特
  • 時間:一九九零年八月
  • 參戰方:伊拉克、科威特、美國
  • 結果:伊拉克戰敗
戰爭背景,戰爭結果,戰爭評價,相關新聞,

戰爭背景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與科威特圍繞石油問題宣告破裂。
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很快占領全境。
8月7日,美國軍隊開赴沙烏地阿拉伯。
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巴格達,海灣戰爭爆發。

戰爭結果

科威特國王胞弟法赫德親王在指揮戰鬥中重傷身亡,五名王室成員戰死,科國王埃米爾·賈比爾率部分王室成員逃往沙烏地阿拉伯。
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多國部隊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吞併科威特。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6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本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同時為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打下了伏筆。
海灣地區之所以牽動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的神經,主要是該地區擁有極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所致。截至1990年1月,海灣地區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6,517億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10,015億桶)的65%,天然氣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氣資源總和的13.7%。日產石油約1,450萬桶,約占世界石油日產量(6,360萬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約1,200萬桶,約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 萬桶)的43%。中東的五大產油國(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聯)均在海灣地區。世界20個特大的油田,有11個在海灣地區。
海灣地區生產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國、西歐、日本進口的石油,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海灣地區。據美國能源情報統計,1990年第一季度美國日淨進口石油量為766.1萬桶,其中206.4萬桶來自海灣地區,占26.9%;西歐日進口石油823.5萬桶,其中從海灣地區進口427.6萬桶,占51.9%;日本日進口石油548萬桶,其中從海灣地區進口354萬桶,占64.6%。
石油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血液”,同時也是現代軍隊的驅動力。如果伊拉克吞併科威特後進而占領沙烏地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資源,這猶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咽喉。薩達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擺布西方工業國家的經濟發展,並可以進而對它們指手畫腳。這是美國和其他一些主要工業國家所絕對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國,它在國外的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業中還持有多達數百億美元的股份。如果這些資財被伊拉克抽走,也將給西方經濟造成巨額損失。
美蘇關係緩和
地區衝突中美蘇對立的陰影消失
戰後40多年的時間裡,由於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對立以及各自爭奪霸權的需要,幾乎在所有地區性衝突中,人們都能看到美蘇爭奪和對立的影子。戈巴契夫上台後,推行改革和新思維,積極向西方靠攏,在政治、軍事、外交上放棄與美對立的立場。伊拉克的舉動,無形中進一步推動著蘇美間接觸的願望。雖然伊拉克是蘇聯在中東經營多年的為數不多的親密盟國之一,但為了避免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對伊立場上的對立,蘇聯寧願犧牲伊拉克這個昔日的盟國。在對伊拉克問題上,蘇聯與美國合作的態度使美國總統布希感到“非常滿意”,並稱這是“美蘇戰後在地區衝突上首次結成同盟”。美蘇對海灣危機基本立場上的一致,使聯合國安理會得以順利地通過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決議。雖然蘇聯沒有直接派兵參加對伊作戰,但它對美國組織多國部隊出兵海灣的支持態度,使美國可以毫無顧忌地採取各種軍事行動。
國際社會普遍強烈反對侵略
國際關係始終是一種利害關係。就在伊軍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國總統布希就發表講話,譴責伊拉克的行動是“赤裸裸的侵略”,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構成了真正的威脅”,並宣布凍結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國的所有資產。同時作出了強烈的軍事反應,2個航母戰鬥群在伊入侵科後不到1小時即受命駛向海灣。
蘇聯一改戰後40年在世界地區性衝突上持與美對立立場的常態。8月3日美蘇達成共識,並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伊拉克“無條件地從科威特撤軍”,“充分恢復科威特的主權、合法政權和領土完整”。這與美國對伊拉克的政策目標完全一致。同一天,蘇聯政府就停止了對伊拉克的武器供應與軍事援助。
世界其他絕大多數國家或國際組織都對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應,普遍強烈抵制和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為。
聯合國安理會和各成員國對海灣危機作出了前所未有的異常迅速且幾乎完全一致的反應。聯合國
安理會就以14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了譴責伊拉克違反聯合國憲章,要求其撤軍的第660號決議。從8月2日至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先後通過了12個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議。這些決議,使伊拉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方面處於極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678號決議,規定了伊拉克必須撤軍的最後期限為1991年1月15日,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伊拉克如不撤軍,決議授權聯合國會員國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來執行聯合國通過的各項決議,這就為以美國為首的38國組成聯軍出兵海灣,用武力解決這場危機提供了法律依據。
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國際社會為化解這場危機作了極大的努力。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從中斡旋,設計出多種調解方案,聯合國秘書長亦親抵巴格達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從科撤軍。但所有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變立場。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1990美國布立頓號巡防艦開進波灣海域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前,美國和伊拉克的關係惡劣。伊拉克是蘇聯在中東地區的主要盟國。1979年美國將伊拉克列入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兩伊戰爭期間美伊關係逐漸改善。 隨著革命後的伊朗在1982年深入伊拉克,為了防止伊朗獲勝從而輸出革命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美國開始對伊拉克進行援助,將其從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上撤除,並銷售武器給伊拉克。除了公開渠道的援助,關於美國中央情報局秘密指導伊拉克軍隊的猜測也廣泛流傳。
兩伊戰爭結束以後,美國議會內有在外交和貿易上孤立伊拉克的趨勢。其原因包括伊拉克國內的人權狀態不佳、伊拉克對其武備的快速加強和它對以色列的敵對。許多美國左派政治家和一些新保守派政治家如保羅·沃爾福威茨反對伊拉克政府。但美國一些有聲望的議會政治家卻錯誤地低估了這個改變。比如美國參議員羅伯特·多爾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說,“議會並不代表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和美國政府的意見”,布希將否決所有對伊拉克採取制裁的行動。
海灣戰爭
1990年7月末伊拉克與科威特之間的談判停止,伊拉克在科威特邊境大量駐軍,薩達姆·海珊召見美國大使阿普里爾·格拉斯皮進行一次四目談話。在這次談話中薩達姆表達了他對科威特的氣憤但表示在進行再一次談判之前,他不會對科威特用武。格拉斯皮表示美國對伊拉克在伊科邊境上的武裝力量集中表示關注,但一些伊拉克人將格拉斯皮的言談誤解為美國允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格拉斯皮說美國“對阿拉伯內部的爭執如伊科之間的邊境爭執表示中立”。為了強調這一點,她還說“(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指示我們的發言人強調這一點”。雖然格拉斯皮此後不久就離開了外交界,但美國聲明她對一切按規則處事,她沒有向薩達姆·海珊總統表示美國贊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但是薩達姆此時可能錯誤地理解了美國的觀點。因為在此之前不久美國也同意兩德統一,對薩達姆來說,這同樣是取消一個本來就是錯誤的國內邊境。其他一些分析家則認為這種錯覺並不存在。薩達姆只是低估了美國的實力,因此沒有認真考慮美國的態度。 1989年11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韋伯斯特與科威特特工首長會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聲稱獲得了一份這次會晤的備忘錄。《華盛頓郵報》報導說科威特外長在次年8月阿拉伯首腦會議上見到這份備忘錄時昏了過去。後來伊拉克以這份備忘錄為由聲稱中央情報局和科威特陰謀瓦解伊拉克的經濟和政治穩定。中央情報局和科威特稱這次會晤是日常性的,而這份備忘錄是偽造的。這部檔案的摘錄如下:
我們與美國方面一致認為我們應該利用伊拉克的經濟困難來迫使該國政府同意確定我們之間的邊境。中央情報局向我們展示了他們認為是施加壓力的正確方式,他們說,我們應該廣泛地合作來使我們的行動高度配合。
極端作家和前美國外交部官員威廉·布魯姆在他的書《謀殺希望》中稱伊拉克關於中央情報局和科威特陰謀的理論是正確的。布魯姆說,伊拉克在不斷增強對美國在海灣地區的霸權的警告,這個陰謀是針對伊拉克的這個反美舉動的,此外它可以幫助防止預期的國防開支的縮減和增高老布希總統在國內的信譽。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極大震驚。聯合國先後多次通過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對伊實施制裁的決議。反應最為強烈的當屬在海灣地區具有巨大經濟利益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美國總統老布希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研究對策。會議最終決定,採取大規模軍事部署行動,以迫使伊拉克撤軍,並為必要時採取軍事打擊行動做好準備。根據這一精神,負責中東地區防務的美軍中央總部擬定了“沙漠盾牌”行動計畫。8月7日凌晨2時(美國東部時間),布希總統正式批准了該計畫。
“沙漠盾牌”行動計畫擬分兩個階段向海灣地區部署部隊。第一階段用3至4個月時 間(17周)部署24萬人的部隊及其建制裝備,以使該地區美軍和其他出兵國家部隊兵力 達到同伊軍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階段將視形勢發展繼續增兵,以使兵力達到足以將 伊軍趕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階段部署,又將根據伊軍有可能在短期內向沙特發動進攻的形勢,首先在沙特朱拜勒宰赫蘭一線部署快速反應部隊和空中打擊力量,建立機動防禦,採取“以空間換時間”戰略,擋住伊軍可能的進攻,保證後續部隊陸續抵達和部署。
計畫確定後,美軍制定了具體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動了運輸司令部所轄戰略運輸 工具,動員了後備和民用運輸力量,同時,進行了後備役徵召和編組。其他出兵國家也 展開了各自的部署行動。經過緊張行動,完成了兩個階段的部署。是時,美軍在海灣地區的總兵力達到43萬人,其中陸軍26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4萬人,海軍陸戰隊8萬人。主要武器裝備有:坦克1200輛,裝甲車2000輛,作戰飛機 1300架,直升機1500架,軍艦100餘艘。
連同其他國家出動的總兵力達50萬人。部分未出兵國家提供了武器裝備、艦船、飛機和 醫療隊。 隨著各國部隊的部署,建立統一、協調的指揮機構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經協商在多國部隊最高層成立了協調性作戰指揮機構。原則是,戰區內所有部隊均接受 沙烏地阿拉伯武裝部隊司令哈立德中將和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的統一指揮, 但各國部隊又分別接受本國最高當局的命令和指示。
因為面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兵行動,以及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伊拉克採取了相應對策。總的戰略指導思想是,拖延戰爭爆發,使海灣衝突長期化、複雜化,進而分化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陣營,打破對伊拉克的各項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時,做好軍事上防禦作戰的準備。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聖戰”的旗號,並將撤軍問題同以色列從阿拉伯被占領土撤軍聯繫在一起,以轉移阿拉伯國家的矛頭指向;在經濟上採取了內部緊縮, 對外尋求突破口的政策;在軍事上則加緊了擴軍備戰,恢復和新建24個師,使軍隊總兵 力達到77個師、120萬人。同時加強了科戰區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線共部署42個師, 約54萬人,坦克4280輛、火炮2800門、裝甲輸送車2800輛。
海灣戰爭
美軍在開始執行“沙漠盾牌”計畫時,即已估計到伊拉克拒不撤軍的情況,擬定了 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打擊行動計畫。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批准了這一計畫。該計畫的要點是,實施進攻作戰,以達到:1.癱瘓伊拉克國家指揮當局;2.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3.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4. 儘量摧毀伊拉克的彈道飛彈和核生化武器;5.幫助恢復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據這一決心擬定了以下作戰方案:實施協調一致的多國、多方向、空中、海上和地面攻擊,首先以空中戰局摧毀伊拉克重要軍事目標,爾後逐步轉移空中作戰的重點, 在科威特戰區實施地面作戰,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用阿拉伯部隊解放科威特市。整 個作戰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1.戰略空襲; 2.奪取制空權;3.空襲地面部隊;4.地面進攻作戰。
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78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撤軍的最後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國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日內瓦舉行戰前最後一 次會晤,但是,雙方都認為沒有妥協餘地,會談沒有取得結果。1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 上午10時30分,布希總統簽署了給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國家安全指令檔案, 命令美軍向伊拉克開戰。
入侵數小時後,科威特和美國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通過的第660號決議譴責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要求伊拉克撤出科威特。阿拉伯聯盟也發表決議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為並要求伊拉克撤兵。阿拉伯聯盟的決議還要求在阿拉伯內部解決這場衝突,並警告外部干涉。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61號決議對伊拉克施加經濟制裁。
西方國家決定將伊拉克逐出科威特還與他們害怕伊拉克會入侵沙烏地阿拉伯有關。對西方國家來說,沙烏地阿拉伯比科威特還要重要。伊拉克軍隊順利地進駐科威特後它就很容易攻擊沙烏地阿拉伯最大、最重要的油田了。假如伊拉克控制這些油田,在加上伊拉克對其本土和科威特的油田的控制可以給予它對石油供應的前所未有的壟斷。沙烏地阿拉伯的抵抗比科威特強不了多少,而西方國家認為薩達姆的野心不會在科威特停止。全世界──尤其依靠石油的美國、歐洲和日本──將這個石油壟斷看作一個巨大的威脅。
伊拉克與沙烏地阿拉伯有一系列糾紛。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欠沙烏地阿拉伯260億美元。兩國之間的長長的沙漠邊界也有糾紛。薩達姆在占領科威特後就開始攻擊沙烏地阿拉伯王室。他說美國所支持的沙特王室作為聖城麥加麥地那的守護者是不合法的。薩達姆開始使用在阿富汗作戰的極端伊斯蘭主義者和伊朗一直用來攻擊沙烏地阿拉伯的語言來攻擊沙特。
在伊拉克的國旗上添加《古蘭經》中“神是至高”一詞和薩達姆在科威特祈禱的畫面是吸引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和離間伊斯蘭聖戰者與沙特的計畫的一部分。當西方國家的軍隊進駐沙烏地阿拉伯後這些攻擊更加加強了。
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很快就宣布美國將發動一項旨在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烏地阿拉伯的防禦行動--“沙漠盾牌行動”。巴斯拉省,另一部分自立為省。
艾森豪號航空母艦獨立號航空母艦為首的兩支美國海軍艦隊進入戰鬥地區。最後美軍在當地的駐軍達50萬人。當時軍事分析家的意見是,假如伊拉克在十月份以前入侵沙烏地阿拉伯的話,美軍在當地的駐軍將不足以阻擋入侵者。
聯合國安理會和阿拉伯聯盟就這場衝突發表了一系列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11月29日的聯合國安理會第678號決議,其中設定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截止日期為1991年1月15日,並授權“以一切必要手段執行第660號決議”--一種授權動武的外交語言。
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組織了一個反伊拉克的34個國家的聯盟: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國、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埃及、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宏都拉斯、義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蘭、尼日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韓國、西班牙、敘利亞、土耳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和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66萬人軍隊中美軍占74%。許多聯盟國並不願參加。有些認為這場戰爭是阿拉伯內部的戰爭,其它害怕美國在科威特的影響加強。最後許多國家在經濟援助、免債等優惠條件下同意參加。
美國提出一系列原因為什麼它參加這場戰爭。首先是石油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以及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長期的友好關係。但有些美國人對這個原因並不滿足,他們呼籲“不要用血換油”,這個口號後來成為美國和平組織的口號,但這場和平運動的參加者遠少於反對越南戰爭的參加者數目。後來提出的參戰原因還有伊拉克在薩達姆·海珊總統統治下對人權的蔑視、伊拉克可能建造核武器或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伊拉克對科威特的侵略不能被忽略。
科威特被占領後不久,在美國就成立了一個叫做“公民為自由科威特”的組織,這個組織用科威特政府的1100萬美元開始了一場宣傳戰。其中一個很可能是欺騙性的情節談到,伊拉克士兵將科威特嬰兒從他們的保育箱中扔出來,讓他們在醫院的地板上死去。這個情節出自一個由多個美國電視台報導的,由美國國會舉行的關於伊拉克在科威特的暴行的聽證會上。在這次聽證會上,陳述這個情節的那個15歲的女孩後來證明是科威特駐美國大使的女兒,一位王室成員。
多個和平建議後來都未能實現。美國堅稱和平條件是伊拉克徹底和無條件的撤出科威特。伊拉克堅持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條件是多國部隊從阿拉伯國家領土上的撤出,以及敘利亞同時撤出黎巴嫩和以色列同時撤出西岸、加薩走廊戈蘭高地黎巴嫩南部。
1991年1月12日美國國會授權軍隊將伊拉克逐出科威特,此後不久聯盟的其它國家也授權它們的軍隊。
美軍的空襲行動開始實施。整個空襲包括“沙漠風暴”計畫四個作戰階段的前三個,美軍稱之為空中戰局。按計畫三個階段同時開始,齊頭推進,逐一達 到既定目標。通常的空襲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電子戰飛機先開闢 通路,擔負攻擊任務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 等型飛機攻擊各指定目標,F—14、F—15C、F—16和F/A—18等飛機則擔負掩護任務。日 出動量達2000至3000架次。據
海灣戰爭中的一角
美軍統計,至地面進攻開始時,科威特戰區伊軍部隊54萬 人中傷亡達25%以上,重裝備損失達30—45%。
為了實施地面進攻作戰,美中央總部陸軍也制定了具體戰役計畫,這就是“沙漠軍刀”計畫。該計畫事實上是“沙漠風暴”計畫的組成部分。計畫決定,由5個軍隊集團 執行地面作戰任務。美第十八空降軍在整個戰線西部實施進攻,負責切斷科戰區伊軍同 後方的聯繫;美第七軍在戰線中段擔負主攻任務,重點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在第七軍右翼,依次是北線聯合部隊、美軍中央總部海軍陸戰隊和東線聯合部隊,他們將包圍科威特後方及科威特市內的伊軍部隊,牽制伊軍戰術和戰役部隊,其中北線和東線聯合 部隊的阿拉伯部隊將負責解放科威特市。計畫制定以後,多國部隊從進行了大規模部署調整。美軍兩個軍數十萬人分別從原駐地向新的進攻 出發地隱蔽機動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
被擊毀的俄制T-72型主戰坦克
91年2月24日當地時間凌晨4時整,多國部隊向伊軍發起了大規模諸軍兵種聯合進 攻,將海灣戰爭推向了最後階段。多國部隊首先在戰線中部發起攻擊,以吸引伊軍統帥 部注意力。隨後,東西兩端開始行動,以造成西端“關門”,東端“驅趕”之勢。在這 種情況下,擔負主攻的美第七軍發起決定性攻擊。先向北,隨後向東,殲擊伊軍主力部 隊。伊軍在多國部隊進攻面前進行了頑強抵抗,後逐漸向北和西方向撤退,並點燃了科 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隊控制,多國部隊也大多完 成了各自任務。鑒此,布希總統下達了當日當地時間8時暫時停火的命令。整個地面進 攻歷時100小時。

戰爭評價

科威特戰爭中,伊拉克發動的侵略戰爭給科威特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美國的介入,讓科威特主權和領土重新回歸完整,也粉碎了薩達姆所謂的“巴比倫”夢想,同時也沉重打擊了以薩達姆為首的伊拉克獨裁政府!

相關新聞

科威特發現55具海灣戰爭中陣亡的伊拉克士兵遺骸
科威特內政部6日說,該部門的調查人員當天在科威特北部地區發現55具在海灣戰爭中陣亡的伊拉克士兵遺骸。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科威特成立戰爭失蹤人員事務委員會,負責追尋在戰爭期間失蹤的600餘科威特人的下落,截至6日當天,還有360多人下落不明。
伊拉克向科威特支付175億美元戰爭賠款 還需240億
科威特國民議會預算委員會負責人阿德南·阿卜杜勒-薩馬德13日說,截至13日當天,伊拉克已通過聯合國賠款委員會向科威特支付了175億美元戰爭賠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