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集對》是出自《甘肅通志·書目》的古代 著作。
《禮記集對》是出自《甘肅通志·書目》的古代 著作。
《禮記集對》是出自《甘肅通志·書目》的古代 著作。《甘肅通志·書目》:“《周禮集字》、《禮記集對》、《四書題論》,清鎮番張奮翼著。”常孝義《鎮番縣誌採訪稿·著述》除上三種外,尚有《公餘集句》一帙,亦為張奮翼所著。《鎮番遺...
《禮記集解》是一本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希旦。內容簡介 本書是清人研究《禮記》的代表作。本書在鄭玄《禮記注》和孔穎達《禮記正義》的基礎上,博採宋、元以來各家之說,不僅對字句進行充分詮釋,而且對典章、名物、制度詳...
《禮記集解》是一部百萬字的著作。孫希旦三易其稿,書稿上紅筆修改,剪紙貼上增補,生前尚未刊刻。清道光年間,瑞安項霽、項傅霖兄弟與鄉人商議,圖謀刊刻,開始著手整理,項傅霖校勘了前十卷,項氏兩兄弟先後去世。鹹豐三年(1853),...
《禮記集說》是儒家文獻,共有一百六十卷,宋代衛湜著。衛湜為宋代學者,字正叔,崑山人,衛涇弟。衛湜好古博學,除太府寺丞,將作少監,皆不赴。於開禧、嘉定年間(1205年—1224年)集《禮記》諸家傳注為《禮記集說》。作品版本 ...
《禮記集說》又名《雲莊禮記集說》,以朱熹之說為主,略度數而推義理,疏於考證,舛誤相仍,然其書較《正義》為淺近易明,放胡廣等以此書為藍本,又采綴諸家之說共42家,成《禮記大全》二十卷。自此定為科舉考試的範本,列於...
《禮記集說(4冊)》是2005年5月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衛湜。內容簡介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160餘人,開始編纂《四庫全書》。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開館征書,...
元代陳澔匯集前人注釋,為《禮記》做訓釋疏解的著作(見圖)。又名《雲莊禮記集說》、《陳氏禮記集說》,原為30卷,後合為10卷。撰成於元至治二年(1322)。此書蒐集元以前各家關於《禮記》的注釋,而以朱熹之說為本,加以整理...
《陳氏禮記集說》是2005年吉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澔。內容簡介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曆下詔,開四庫全書館,次年敕修“四庫全書”。自唐宋以後,歷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編纂典籍的傳統,唐代有《藝文類聚》、《北堂書抄》,...
《〈陳氏禮記集說補正〉整理與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的一種。此書分成上編“整理”和下編“研究”兩個部分。上編用《通志堂經解》本為底本進行標點工作。其次,對該書之《通志堂經解》本和《四庫全書》本兩個版本...
禮記集說十六卷 禮記集說十六卷,(元)陳澔撰,明正統十二年(1447)司禮監刻本,湖北省圖書館。古籍級別 2020年10月30日,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禮記說義集訂》二十四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明楊梧撰。四庫提要 梧字鳳閣,一字嶧珍,涇陽人。萬曆壬子舉人,官青州府同知。是書不載《經》文,但如時文題目之式,標其首句,而下注曰幾節。大旨以陳澔《禮記集說》、胡廣《...
清代經學家杭世駿為宋代衛湜的《禮記集說》所作的續書,共100卷。杭世駿(1697~1772)字大宗,浙江仁和人。乾隆元年(1736)應試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編修,參與三禮的修訂。衛湜的《禮記集說》收集鄭玄以下144家有關《禮記》的...
《雲莊禮記集說》·十卷(通行本)四庫提要 元陳澔撰。澔字可大,都昌人。雲莊其號也。是書成於至治壬戌。朱彝尊《經義考》作三十卷。今本十卷,坊賈所合併也。初,延祐科舉之制,《易》、《書》、《詩》、《春秋》皆以宋...
禮記集說三十卷 禮記集說三十卷,(元)陳澔撰,明嘉靖十一年(1532)建寧府刻本,收藏於山西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級別 2020年10月30日,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陳氏禮記集說補正》·三十八卷(內府藏本)內容簡介 四庫提要 清朝納喇性德撰。性德有《刪補合訂大易集義粹言》,已著錄。是編因陳澔《禮記集說》疏舛太甚,乃為條析而辨之。凡澔所遺者謂之“補”,澔所誤者謂之“正”。皆...
宋代將唐孔穎達的《禮記正義》與鄭注合為一書,稱為《禮記註疏》,通行於世。元延祐中,行科舉法,規定《禮記》用鄭玄注。明永樂中,廢鄭注,改用陳澔的《禮記集說》。《禮記》各篇,作者不一,學派多異,所記甚廣,劉向《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