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集解》是一本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希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記集解
- 作者:孫希旦
- 出版社: 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1日
- 開本:32 開
- ISBN:9787101157529
《禮記集解》是一本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希旦。
《禮記集解》是清代官員孫希旦撰寫的作品,原名《禮記註疏駁誤》,後經多次修改,更名為《禮記集解》,前後時間長達十三年,字數近百萬字。項幾山先生曰:“《禮記集解》始名《註疏駁誤》,凡八大冊。其初屬稿即就註疏書額,話釋幾滿。”...
《禮記集解》是一本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希旦。內容簡介 本書是清人研究《禮記》的代表作。本書在鄭玄《禮記注》和孔穎達《禮記正義》的基礎上,博採宋、元以來各家之說,不僅對字句進行充分詮釋,而且對典章、名物、制度詳...
此外比較有名的還有宋代衛渥的《禮記集說》、清代杭世駿的《續衛氏禮記集說》、清代朱彬的《禮記訓纂》、清代孫希旦的《禮記集解》等。當然,宋代以下的這些註解書,卷帙浩繁,也不夠精審,不必通讀。從經學史的角度來看,“十三經”...
第一章 《禮記》詮釋的清代背景——清中期思想學術狀況 第一節 從經世之學到經史之學 第二節 江浙地區的學術分野 第三節 清中期《禮記》詮釋的私人著述 第二章 《禮記集解》——以義理為基礎的《禮記》詮釋 第一節 生平學行與...
——孫希旦《禮記集解》徵引朱子考論 曾軍/065 金儒李純甫四書學析論 ——以《鳴道集說》為中心 仝廣秀/076 史學研究 “中國最大之愛國詩人”與松江文人 ——江南文化史不可忽視的一葉 陳福康/089 佛教譬喻的分類及其對中國...
中華書局點校本《禮記集解》校讀札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禮記訓纂》校讀札記 敦煌願文考辨 唐五代敦煌棉花種植研究:兼論棉花從西域傳入內地的問題 敦煌寫本《藥師經疏》校釋(之一)《漢書·蕭何曹參張良傳殘卷》校讀記 南師大文...
方愨 方愨 (宋)字性夫。桐廬人。人物經歷 政和三年領鄉薦,重和元年中進士。仕至禮部侍郎。為官以剛廉著稱。主要貢獻 撰《禮記集解》二十卷。
因病逝世,年僅49歲。孫希旦所撰寫的《禮記集解》一書深受晚近學者的推重,被認為是以義理為基礎的《禮記》詮釋的代表作,以經史證經,考制度而明禮義。亦著有《初到寶方寺寓齋作》《寶方寺竹》等。生平詳述 孫希旦出身於書香...
萬經(1659——1741年)字授一,號九沙。鄞(今寧波)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官編修,博通經史性理及金石家言。增補萬斯大《禮記集解》數萬言,訂證萬言《尚書說》,重修萬斯同《列代紀年》。萬經工隸書,曾著有《分隸...
冬溫夏清:上引“冬溫而夏清”孫希旦集解引南宋方愨(qe)《禮記集解》:“冬則溫之,以御其寒;夏則清之,以辟(b,除去,消除)其暑。”清:寒,涼。渺:邈遠,渺茫。愾聞僾見:因極度思親而出現的幻聽幻覺。語出《禮記·祭義》:“祭...
張作舟是廣東前清禮學研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春秋題解》、《禮記集解》。人物軼事 張作舟是清朝康熙年間大埔第一個翰林,原名張宜川,字作舟,西河鎮黃堂村人,生於康熙十七年(1687)10月29日。他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21歲)...
比事,屬辭比事之縮語,《禮記·經解》:“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孫希旦《禮記集解》:“比事,排比列國之事而書之。”此書以諸國類次,後以朝聘、征伐、會盟等事排比而為之...
作者簡介 孫希旦(1737-1784),字紹周,號敬軒,浙江瑞安人,工詩文。乾隆二十七年(1762)舉人,四十三年(1778)探花,以翰林院編修充武英殿分校官兼充國史館三通館纂修官。著有《禮記集解》、《尚書顧命》《敬軒文集》等。
《籀廎居士行年六十生日壽詩序》是宋恕所著作品,出自於《宋恕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自樓船下益,青蓋多留江表,伍齊民,漸與山越通婚嫁、分徙諸州矣。其居吾州者,明以前未有聞,至皇代始有著《禮記集解》之...
蕭師知之,謂讀此可以粗諳《周禮》之學,若加之以《禮記》——宜以孫希旦《禮記集解》為初階,增之以《儀禮》——可先之以張爾歧《儀禮鄭注句讀》,繼之以胡培暈《儀禮正義》,則先秦以至後世制度之沿革,可以瞭然於心,即或翻...
西南角一室包括明堂右個和總章左個,西北角一室包括總章右個和玄堂左個,東北角一室包括玄堂右個和青陽左個。清代孫希旦的《禮記集解》推衍朱熹之說,以中央的太廟太室與四角之室合稱五室,認為就是《考工記》...
論文:《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新解》等50餘篇。著作:《樊川文集校注》,《禮記集解點校》等。主研科研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樊川文集》校注”,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陸龜蒙全集》整理”,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禮記集解點校...
第三節 “人道雖有四者,而莫不由親親推之”——孫希旦的《禮記集解》第四節 “穆宗可如前明稱為皇伯考乎?”——黃體芳論同治帝統嗣問題 第五節 “欲善其道則莫如宗法”——陳虬的“宗法議”第六節 溫州禮學研究及其區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