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陳澔匯集前人注釋,為《禮記》做訓釋疏解的著作(見圖)。又名《雲莊禮記集說》、《陳氏禮記集說》,原為30卷,後合為10卷。撰成於元至治二年(1322)。
基本介紹
- 書名:禮記集說
- 作者:陳澔
- 出版時間:1322年
元代陳澔匯集前人注釋,為《禮記》做訓釋疏解的著作(見圖)。又名《雲莊禮記集說》、《陳氏禮記集說》,原為30卷,後合為10卷。撰成於元至治二年(1322)。
元代陳澔匯集前人注釋,為《禮記》做訓釋疏解的著作(見圖)。又名《雲莊禮記集說》、《陳氏禮記集說》,原為30卷,後合為10卷。撰成於元至治二年(1322)。此書蒐集元以前各家關於《禮記》的注釋,而以朱熹之說為本,加以整理編...
《禮記集說》是儒家文獻,共有一百六十卷,宋代衛湜著。衛湜為宋代學者,字正叔,崑山人,衛涇弟。衛湜好古博學,除太府寺丞,將作少監,皆不赴。於開禧、嘉定年間(1205年—1224年)集《禮記》諸家傳注為《禮記集說》。作品版本 ...
《禮記集說》又名《雲莊禮記集說》,以朱熹之說為主,略度數而推義理,疏於考證,舛誤相仍,然其書較《正義》為淺近易明,放胡廣等以此書為藍本,又采綴諸家之說共42家,成《禮記大全》二十卷。自此定為科舉考試的範本,列於...
《禮記集說(4冊)》是2005年5月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衛湜。內容簡介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160餘人,開始編纂《四庫全書》。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開館征書,...
《禮記》是儒家“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三禮”之首。內容簡介 整體介紹 《禮記》原本四十六篇,始於《曲禮》,終於《喪服四制》...
《禮記集說辨疑》是由明戴冠撰寫的一部古籍。古籍簡介 《禮記集說辨疑》·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明戴冠撰。四庫提要 冠字章甫,長洲人。以選貢授紹興府訓導。是書所論,凡《曲禮》六條,《檀弓》九條、《王制》三條、...
禮記集說三十卷 禮記集說三十卷,(元)陳澔撰,明嘉靖十一年(1532)建寧府刻本,收藏於山西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級別 2020年10月30日,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禮記集說十六卷 禮記集說十六卷,(元)陳澔撰,明正統十二年(1447)司禮監刻本,湖北省圖書館。古籍級別 2020年10月30日,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禮記》是201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禮記》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漢時期的禮學文獻選編。是研究中國古代的禮制,或研究儒學學術思想史的必讀書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明初,始定《禮記》用陳澔注,胡廣等修《...
《陳氏禮記集說》是2005年吉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澔。內容簡介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曆下詔,開四庫全書館,次年敕修“四庫全書”。自唐宋以後,歷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編纂典籍的傳統,唐代有《藝文類聚》、《北堂書抄》,...
”孫鏘鳴取《禮記集解》稿本和孫希旦研讀過的《三禮註疏》、《禮記集說》,用孫希旦眉批與《禮記集解》稿本核校,參考校訂。一年後,編校完成《禮記集解》61卷的清稿本。鹹豐十年 (1860年)六月,孫衣言、孫鏘鳴組織開雕,刻板剛剛過...
周禮通論雖亡佚,仍可從杭世駿續禮記集說所引姚氏禮記通論中看出一部分的見解。(五)儀禮通論(卷數不詳,佚)本書各家書目未見著錄。顧頡剛於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在杭州崔氏藏書樓發現一部鈔本,並親自複寫一本,存於北京。抗日戰爭...
《禮記說義集訂》二十四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明楊梧撰。四庫提要 梧字鳳閣,一字嶧珍,涇陽人。萬曆壬子舉人,官青州府同知。是書不載《經》文,但如時文題目之式,標其首句,而下注曰幾節。大旨以陳澔《禮記集說》、胡廣《...
禮記注琉(東漠鄭玄注,唐孔穎逢疏)是最通行的本子。此外,較通行的還有元陳潞的禮記集說,清孫希旦的禮記集解和朱彬的禮記訓纂。圖書目錄 上冊 前言 林則徐序 自序 卷一 曲禮上第一 卷二 曲禮下第二 卷三 檀弓上第三 卷四 ...
《禮記中說》是明代馬時敏創作的作品。古籍簡介 《禮記中說》·三十六卷(內府藏本),明馬時敏撰。四庫提要 時敏字晉卿,陳留人。隆慶中貢生。是編不載《經》文,但如坊刻時文題目之式,標某章某節,而敷衍其語氣。其名“中說...
〖表記集傳〗二卷。《表記》古注約分九節,陳□《禮記集說》不用註疏次第,強分四十餘章,後之學者,多論其失,黃道周分為三十六章,亦為後世學者所指摘,渭與說經之法有乘。此書全引《春秋》解《表記》,以《春秋》發其條例...
自食其力,漢語成語,拼音:zì shí qí lì ,意思指依靠自己的能力而生活。 出自《禮記·禮器》。釋義 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來生活。出處 《禮記·禮器》:“食力無數。” 宋·陳浩《禮記集說》:“食力,自食其力之人。”例...
宋代將唐孔穎達的《禮記正義》與鄭注合為一書,稱為《禮記註疏》,通行於世。元延祐中,行科舉法,規定《禮記》用鄭玄注。明永樂中,廢鄭注,改用陳澔的《禮記集說》。《禮記》各篇,作者不一,學派多異,所記甚廣,劉向《別錄...
《子家子》宋家頤撰。頤字養正,眉山人。其始末未詳。古籍簡介 《子家子》·一卷(永樂大典本)四庫提要 衛湜《禮記集說》嘗引其語,則亦研經之士也。此書趙希弁《讀書附志》著錄,世罕傳本。此本載《永樂大典》中,蓋語錄之類...
衛湜,宋學者。字正叔,崑山人。衛涇弟。好古博學,除太府寺丞,將作少監,皆不赴。開禧、嘉定間(1205—1224)集《禮記》諸家傳注,為一百六十卷,名日《禮記集說》。凡二十餘載而後成。寶慶二年(1226)官武進令時,表上於朝,...
《學禮闕疑》·八卷(河南巡撫采進本),清朝劉青蓮撰。內容簡介 書為清朝,編纂四庫全書,河南劉青蓮撰寫,主要用來補正陳澔《禮記集說》之訛漏。作者簡介 青蓮字華岳,襄城人。是書皆補正陳澔《禮記集說》之訛漏,凡有所辨定者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