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陸地災害監測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2009年7月由福建省科技廳批准立項並依託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建設的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陸地災害監測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依託單位: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福建省陸地災害監測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2009年7月由福建省科技廳批准立項並依託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建設的機構。
福建省陸地災害監測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2009年7月由福建省科技廳批准立項並依託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建設的機構。2012年12月通過福建省科技廳項目驗收,2013年10月通過初評並正式授牌。福建省陸地災害監測評估工...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福建省陸地災害監測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福建森林碳計量技術開發套用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福建省亞熱帶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植物生理生態重點實驗室 省級研究中心(2個):福建省資源環境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智庫)、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核心協同單位之一),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級行業技術開發基地1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4個,省社科研究基地2個,省高校重點...
《福建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強化福建省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加強氣象災害風險科學防控,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聯動機制,提高氣象災害防範、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避免氣象災害造成人員...
《規劃》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具體組織實施。第一章 現狀和形勢 一、現狀 福建省歷來高度重視氣象災害防禦工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提高應對極端氣象災害的綜合監測預警能力、抵禦能力和減災能力”的要求,不斷加強對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組織領導,著力建設氣象災害預警體系、河海堤防工程...
該系統的重要創新是其誤報率低、軟硬體一體化技術等。另外,該系統還可具備烈度速報功能。與無預警系統相比,地震預警系統可以在地震災難到來前給出警告,縮短反應時間、判斷時間、決策時間,減少人員傷亡。有無預警系統時,避險過程比較。成立於汶川地震後的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從2008年汶川地震後開始研製地震預警技術...
2013年9月27日,福建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5次會議通過《福建省防震減災條例》。該《條例》分總則、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法律責任、附則7章51條,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1997年10月25日福建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35次會議通過的《福建省防震減災條例》予以廢止。 引言 福建...
福建省地震應急預案 目 錄 1 總 則 1.1 編制目的 1.2 編制依據 1.3 適用範圍 1.4 工作原則 2 地震災害的分級 2.1 特別重大地震災害 2.2 重大地震災害 2.3 較大地震災害 2.4 一般地震災害 3 組織體系及職責 3.1 省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 3.2 省人民政府抗震救災現場指揮部 4 監測報告、預警與...
獲得國家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人類T淋巴細胞白血病毒診斷試劑、新型強效免疫抑制劑―雷帕黴素及其口服液“瑞帕明”獲得國家二類新藥證書;研製成功蔬菜中農藥、硝酸鹽、亞硝酸鹽和重金屬殘留的快速低成本檢測儀器,整體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食品主要污染物的監測系統和預報研究、中尺度災害性天氣預警系統研究達國內先進水平...
建設省市二級交通安全應急指揮系統,繼續完善路網運行管理、道路水路運輸應急指揮調度、交通運輸建設施工安全生產管理、港口安全和保全管理等專項安全應急平台。建設交通應急中心,配備應急隊伍、應急設施和物資儲備庫,實現一般災害情況下公路搶通時間不超過10小時,公路應急救援到達時間不超過2小時,沿海重要水域100海里內飛機...
5.生態系統格局與結構變化的遙感監測技術研發(國家科技支撐項目)6.耦合衛星遙感、地面觀測和機理模擬的林火跡地生態系統生產力與碳循環定量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本底綜合評估(青海省環境監測總站項目)8.“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環境套用原型系統開發”——生態遙感監測評價子...
2008年7月8日,喀什站的第二座12米天線經過兩周的緊張拼裝,吊裝成功,標誌著全國陸地接收站網工程取得了重要階段性的進展。喀什數據接收站已有1號、4號兩套12米天線口徑的數據接收系統,其系統、性能指標基本一致,將分別接收我國即將發射的環境與災害預報小衛星星座(HJ-1)3顆 衛星數據以及中巴資源衛星(CBERS)03/...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方針,以人口密集、經濟集中且防洪薄弱的地區和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為重點,以地方政府為實施主體,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和...
林朝暉於1990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畢業;1995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理學博士學位後留所工作,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2001年至200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國際氣候與環境科學中心副主任,2003年後擔任主任。林朝暉主要從事地球系統模式研製、氣象環境災害預測理論及方法研究、陸面-...
(2)綠色植被指數與初級生產力評估。土地的總初級生產力定義為綠色植物生產者在單位時問和單位面積於上通過光合作用所轉化的有機乾物質重量,氣象衛星的可見光及近紅外觀測數據在綠色植被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造林綠化的監測與評佑。(4)洪澇災害監測與災情評估。(5)沙漠化的監測與預測。(6)土壤退化與...
地質災害防治是指對不良地質現象進行評估,通過有效的地質工程技術手段,改變這些地質災害產生的過程,以達到防止或減輕災害發生的目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指的是以地質動力活動或地質環境異常變化為主要...
科研支撐平台有省屬公益類事業法人單位-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濕潤亞熱帶山地生態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濕潤亞熱帶生態-地理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福建閩江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國家林業局)、福建省陸地災害監測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森林碳計量技術開發套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亞...
(9)洪水災害快速成圖與監測:研究SAR影像的快速配準技術、SAR影像的水體信息自動提取技術研究、SAR影像與其他遙感影像以及環境背景數據之間的融合技術,以及利用干涉雷達(INSAR)提取地形信息等。(10)基於遙感的河谷地水資源評價與管理:針對兩個對比區域(福建省和北京市),從衛星數據中獲取水資源分布數據,把分布...
研究方向 1、植被生態遙感 2、極端氣候事件及其風險 3、災害監測及評估 學習成果 參與課題:1、高分災害監測與評估信息服務套用示範系統(一期)2、基於國產衛星的農業保險精確承保與快速理賠綜合服務平台與套用示範項目 3、我國生態脆弱區能源開發生態效應測評與調控研究 4、西北黃土高原台塬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安全...
km 地理格網進行全球氣象數據交換; 於貴瑞等基於1 km 地理格網建立了精度與解析度均較高的中國氣象/氣候要素( 太陽輻射溫度、降水以及其他相關因子) 格網資料庫; 張超基於日本統計用標準格網建立了二維洪水演進水動力學模型,採用地理信息系統與水動力學模型結合的方法對新川破堤洪水泛濫進行模擬,評估洪泛區災害損失...
第五十五條實驗區應當加強海洋環境及災害的監測和預警預報工作,組織對海岸侵蝕、海水入侵、海洋污染等生態破壞或功能退化區域進行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並定期向社會公布海洋環境質量狀況。第五十六條實驗區推進與台灣地區、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環境保護交流合作,積極引進台灣地區和其他境外資金、環境保護技術和管理機制。第九章...
研究數字地球的科學理論、關鍵技術和相關標準,開發數字地球科學平台,並以全球變化和災害應急監測為重點,建立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空間信息服務決策系統,在全球、區域和國家三個層次開展綜合套用。科技體系 CEODE設定科技機構、合作研究機構、學術支撐機構、學術諮詢機構、管理機構等,其中衛星遙感中心、航空遙感中心、空間...
機構職責 (一)擬定氣象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制定、發布氣象工作的規章制度、技術標準和規範並監督實施;承擔氣象行政執法和行政複議工作。(二)組織擬訂和實施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參與政府氣象防災減災決策,組織指導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組織編制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組織氣象災害防禦應急管理工作...
“陸地衛星”能提供周期性相對廉價的遙感數據,因而得到廣泛套用。“陸地衛星”的遙感數據已廣泛用於土地森林和水資源調查、農作物估產、礦產和石油勘探、海岸勘察、地質與測繪、自然災害監視、農業區劃、重大工程建設的前期工作以及對環境的動態監測等。到1984年,中國等許多國家都已經或正在建立陸地衛星地面站,這些地面站...
多年來一直從事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在遙感數字圖象處理,水資源遙感及雪冰災害監測等研究領域具有特長。講述課程 遙感數字圖像處理(本課課程)遙感、GIS、GPS技術與集成(碩士課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進展(博士課程)獲獎情況 1992,“武威市國土資源信息系統研究”獲國家計委1992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
實施高水平科創平台建設行動,持續提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海西(福建)分院、福建省稀土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氟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研發創新平台的創新能力,支持閩西革命老區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廈門大學等科研機構、高校,在機械裝備、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合作建設研發創新中心(平台)、...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由“十五”末的9個擴展到17個,研究領域從傳統的大地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拓展到對地觀測、海島(礁)測繪、國土環境與災害監測、現代城市管理等領域。成立了國家測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級測繪地理信息科研機構為骨幹,各領域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均衡...
2009年,主持深圳市科技局研究項目“基於多尺度感測器網路和決策支持模型的災害監測與預測服務平台;2008年,“Sensor Web 2.0 獲得美國研發100大國際學術獎;2008年,主持實驗室專項研究項目“感測網與決策模型藕合機理研究”;2008年,主持863項目“基於虛擬感測網的自適應觀測服務技術及原型研製”;2007年,參與OWS-...
8.1.3 陸地乾濕狀況遙感監測 40 8.1.4 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 40 8.2 遙感套用工程建設 41 8.2.1 碳監測衛星工程前期工作 41 8.2.2 國家衛星林業遙感數據套用平台 建設(林業遙感套用處理分系統部分) 41 8.2.3 國產遙感影像在森林資源調查和 災害應急評估中套用高技術產業 化示範工程...
2006年10月,中國政府頒布《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把建立國家公共安全應急技術體系、提升國家應對公共安全災害事故與突發公共事件能力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2007年8月,中國政府頒布《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明確要求地方政府將減災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國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