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間信仰》是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國平、彭文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民間信仰
- 作者:林國平、彭文宇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3年
- 頁數:387 頁
- 定價:21.5 元
- ISBN:9787211021826
- 叢書:福建文化叢書
《福建民間信仰》是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國平、彭文宇。
《福建民間信仰》是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國平、彭文宇。內容簡介 林國平教授,男,1956年生,漢族,福建莆田人,哲學碩士,歷史學博士,現任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專門史碩士研究生、宗教學碩士研究生、歷史地理學博士生導師,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民間信仰"方向博士生導師。兼任日本沖繩國際大學南島文化...
民間信俗(陳靖姑信俗),福建省乃至江南地區具有影響的民間信俗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陳靖姑信俗文化發源於倉山,出生於此的陳靖姑被稱為“臨水夫人”“順天聖母”,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女兒童保護神”。歷經千年傳承,陳靖姑信俗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陳靖姑信俗的影響及於東南亞和...
天公是廣東、福建、四川、台灣等地的傳統民間信仰。農曆大年初九,是福建人拜天公、大過年的日子,這一天凌晨的拜天公儀式,比大年除夕迎新春、接財神更熱鬧,更隆重,祭拜儀式過後,大家吃一頓豐富的年餐,以示團圓、吉祥。誓這種傳統民俗源遠流長,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潮汕地區...
《福建民間信仰論集》是2011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曉望。內容簡介 包括21世紀閩台民間信仰的研究;關於福建民間信仰問題的思考;從動物神崇拜到人格神崇拜;福建佛教與媽祖信仰的關係;華人的媽祖信仰與環南海經濟圈等。圖書目錄 21世紀閩台民間信仰的研究 關於福建民間信仰問題的思考 從動物神崇拜到人格神...
《福建民間信仰源流》是1993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曉望。本書介紹了閩台民間信仰的種種類型,以及對崇拜的方式及相關的儀式規則做了專門的剖析比較,尤其就其與民間歌舞戲劇、宮廟壁畫的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做了專門闡述。內容介紹 本書注意探究閩台兩地民間信仰的傳承演變,分析其背景,探討其特徵及社會...
《傳統與變遷:福建民眾的信仰世界》是2011年3月1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大可。內容簡介 《傳統與變遷:福建民眾的信仰世界》在掌握大量文獻與田野調查雙重資料的基礎上,從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角度,對福建民間信仰活動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生動描述,從中總結了福建民間信仰的諸多特點,揭示了福建民間信仰...
媽祖信仰是台灣地區最普遍的傳統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早期漢人移民多自中國大陸福建渡海而來,且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媽祖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台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40座,內建於明代的3座,建於清代37座(...
《閩南民間信仰》是202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閩南是一個移民社會,由於獨特歷史、地理諸因素的作用,閩南既傳承了中原民間信仰的傳統,同時又帶有鮮明的閩南地方特徵。閩南移民在向外遷徙的過程中,又把閩南民間信仰廣泛傳播到台灣和南洋各地。閩南民間信仰在影響台灣民間信仰的同時,充當了在台灣傳播閩南...
數百年來,福建的民間信仰隨先民東渡台灣,落葉生根,王爺信仰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閩台兩地特有的習俗。相傳,蚶江與鹿港對渡不久,一艘鹿港商船在蚶江卸貨之後,在返回台灣的途中遇上大霧,幸得蚶江“五王爺”親駕神船導航,使鹿港商船平安返回。從此,台灣供奉“五王爺”的越來越多,鹿港、彰化、淡水、園林、基隆等...
《閩南民間信仰》是2008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連心豪、鄭志明。內容簡介 這套叢書,主要基於以下的三點學術思考。一、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極具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二、閩南文化是一種二元結構的文化結合體。三、閩南文化是一種輻射型的區域文化。本書在全面...
媽祖廟,即“湄洲媽祖祖廟”,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始建於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是媽祖文化的起源地。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現存建築多為清代結構,媽祖廟建築群以前殿為中軸線布局,依山勢而建,形成了縱深300米、高差40餘米的主廟道,從山門、儀門到正殿由323級台階連綴兩旁的各組建築。在...
大道公是福建省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信仰。生前姓吳名夲(tāo),(973-1036)字華基,號雲沖,北宋泉州府同安縣白礁村人(現為漳州角美白礁村),生前為濟世良醫,受其恩惠者無數,其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聞名遐邇,民間稱其為吳真人,尊為“神醫”。信仰起源 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吳真人”,是中國傳統神話...
福州地區通用福州話,本地人稱之為平話(一說:百姓話(意為民間話,在福州方言中百姓讀快點和平字的差別細微))。福州方言(閩東方言)是漢語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間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州方言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整個閩東地區的代表性方言。福州話主要通行於福建...
其繪畫的形式多種多樣,風格各異,內容則常以《敕封天后志》所輯錄的傳說為藍本。而與文人編輯的媽祖故事相比,廣泛流傳在福建沿海地區的媽祖民間傳說,情節更多曲折,故事更為完整,形象更為生動,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它們既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又反映了各階層信仰媽祖的不同心態,是媽祖神話傳說中的精華。清乾隆年...
九仙公,是福建福州莆田一帶道教民間信仰。後世對其十分尊重,後建有九仙祠。傳說 何氏九仙 泉州洛江區馬甲鎮有一座高山。山遠遠看去就像兩個婦人的頭髻,人們把它叫做雙髻山。傳說古早時如果遇到乾旱,到雙髻山乞雨就會下雨,讓五穀豐收,因此雙髻山又稱豐山。山上有一個山洞,叫豐山洞,洞內奉侍何氏九仙公...
民間活動有點頭炷香儀式,請天公、頌典儀式,送爐、進香等。 2009年,“福德信俗”被列入廈門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12月14日,“福德信俗”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Ⅹ-47。 歷史淵源 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是閩台兩地廣泛普遍的民間信...
燈會(南安英都拔拔燈),福建省南安市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南安英都拔拔燈源於南宋縴夫“拔船”,定型於明萬曆年間,它以游燈為主題,是一種綜合民間信仰、歲時節令、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多種文化表現形式的綜合民俗娛樂活動。2008年6月7日,燈會(南安英都拔拔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
關岳信俗,福建省泉州市民俗,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泉州關岳信俗是源於人們對關羽、岳飛的景仰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常規化的民間信仰習俗,是以崇奉和頌揚關羽、岳飛的仁義禮智信精神為核心,以關岳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祭祀、習俗、傳說、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廟宇、古蹟、祭器等物質文化遺產為表現形式的...
台灣民間贊其侍中黃中庸世家閥閱“文武兩狀元、兩會元、一榜眼、二探花、三尚書、四宰相”,黃中庸宅在興化郡府西巷(今福建莆田城西雷山巷110號故居尚存)其軍城派下繁衍即稱為“軍城衍派”一門八世聯登進士之盛冠闔莆郡。還有“一家九刺史”(唐代林披的後裔,有九個官至刺史)、“一門五學士(唐黃璞進士,...
大王公昭利尊王又名“皇帝殿大王”,是福建民間信仰連江演嶼神,傳說是唐代福建觀察使陳岩的長子陳延晦,因其“護國佑生”、“保境安民”,被供奉在福建連江縣東岱鎮演宮祖廟,人們稱昭利尊王的宮廟名稱“大王宮”又名“尊王宮”。《昭利尊王法譜》大皇寶殿供昭利,宮廟正駕奉尊王。昭利尊王壽誕是農曆三月...
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一個高峰。此外,隨著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更廣、更深,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並向台灣、琉球、香港、澳門、菲律賓、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傳布,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法主公信仰於福建的福州、永泰、仙遊、德化、永春、安溪等縣頗為盛行,而安溪之茶葉商人信奉尤誠,安溪許多茶商將法主公與清水祖師並列,視為重要之保護神。17世紀後,渡台的安溪茶商,將法主公香火帶入台北,法主公信仰,遂成為流行的台灣民間信仰之一。此信仰尤其流行於安溪族群聚集處,其中以台北法主公廟最為...
閩台文化是指分布於今中國福建、台灣的地域性文化,具有海洋色彩,重視血緣親情,且民間信仰盛行。歷史沿革 史載福建早期先民為閩越人。漢初,無諸被封為閩越王,建閩越國,都福州(一說都崇安城)。後為漢所滅,內地居民開始移居此地。西晉末,大批中原士族及百姓逃遷福建。唐代漢人入遷福建形成第二個高潮。唐末...
泉州祭祖民俗,福建省泉州市民俗,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漢代以後,中原漢人大批南遷入閩,祖先崇拜成為維繫家族內部團結的重要紐帶和最普遍的民間信仰。泉州祭祖民俗形式多樣,有自中原傳承的宗教規儀,也有基於本地文化生態形成的習俗,以追思祖德的族祭較為隆重。相關規儀有豐富的...
他是一名海防將軍,受朝廷重託,帶兵駐紮在福建泉州灣和湄洲灣一帶,因其抗擊海寇、保境安民、發展經濟、保障民生,深受百姓的敬仰和愛戴。他去世後,人們自發建廟奉祀,而後香火愈旺,逐漸成為民間信仰。公元981年,惠安置縣,縣令順應民意,由縣衙籌資在張悃將軍駐軍的大本營——惠安縣山霞鎮大青山腳下修建廟宇,這...
聖王巡安是福建省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信仰活動。“巡安”的第一個環節稱為“巡城”。繡旗在前引導,4名身著戲裝的童男抬一對宮燈先行,神像依次“巡城”:土地神居前開道,繼以元帥馬仁、軍師李伯瑤、王子陳王向、王女陳懷玉、聖王祖母魏敬、夫人種氏,聖王陳元光殿後。抬神隊伍由鼓樂隊簇擁,伴以鑼鼓笙笛。...
福建地區的“游神”源於鄉民對神明保境安民的期許。福建依山傍海,自古以來自然災害頻發,洪水、乾旱、颱風、瘟疫都會對人們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人們為了抵抗“天災人禍”而不斷創造神明,加上福建地區的原住民是“閩越”族群,歷來“好巫尚鬼”,有力推動福建民間信仰發展。大量漢人(多來自福建的泉州和漳州),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