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公,是福建福州莆田一帶道教民間信仰。後世對其十分尊重,後建有九仙祠。
有關九仙公的傳說,何氏九仙,仙公無戲言,九仙祠,
有關九仙公的傳說
何氏九仙
泉州洛江區馬甲鎮有一座高山。山遠遠看去就像兩個婦人的頭髻,人們把它叫做雙髻山。傳說古早時如果遇到乾旱,到雙髻山乞雨就會下雨,讓五穀豐收,因此雙髻山又稱豐山。山上有一個山洞,叫豐山洞,洞內奉侍何氏九仙公。所以人們更常把這座山叫做仙公山。
傳說在漢武帝年間,江西九江有一戶姓何的人家。何先生是淮南王劉安的部下。何先生有九個兒子四個女兒。這九個兒子胸懷天下,但是生於亂世,就一心學道修煉,濟世救人。這九個兄弟知道自己的父親參與了淮南王的叛亂,勸阻無用,就做陣來到福建隱居。他們先是住在福州于山,後來走到莆田。九個兄弟在靠近惠安的所在砍楓樹搭亭子居住,採藥煉丹,這個地方後來叫做楓亭。
何氏九個兄弟四處采草藥煉丹救人,最後在仙遊九鯉湖騎鯉魚飛天成仙。百姓感激他們的恩德,就建成一座九鯉湖寺,塑造何氏九仙的神象來供奉。後來何氏九仙在豐山降靈,豐山也就奉侍何氏九仙了。
關於先公山還有另外一種傳說。有一個縣官,生了九個兒子都破相,不是歪嘴斜目,就是跛腳瘸手。縣官覺得這九個兒子很丟臉。但是九個破相的孩子心地很好,十分關心百姓的辛苦,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有一回,縣官做六十大壽,四五路的親戚朋友、官場同僚、鄉里老大都來賀壽。縣官大擺筵席招待客人,可是心裡總是怕九個破相的兒子讓他沒面子。縣官就把九個兒子關在柴房,不讓他們出來見客。
九個兄弟的舅舅也來拜壽,看不到他的九個外甥出來叫阿舅,就問縣官。縣官只顧招呼客人,沒有閒工夫答話。舅舅就親自去找九個外甥。找到柴房,聽見裡面有人在哭,舅舅就推門進去。九兄弟見門一開就往外跑。他們見舅舅追過來,以為是有人又要把他們關進柴房,就拚命跑。一直跑到湖邊,一個一個跳進去。舅舅大驚,趕快叫人來撈。突然間,湖水象煮沸的開水不停地滾動。九尾鯉魚衝出湖面,載著九個兄弟向天頂飛去。從此,人們把這個湖叫做九鯉湖,九個兄弟就叫做九仙公。
傳說講,九仙公來到豐山,看到豐山山勢好,風景秀麗,就在豐山顯靈。人們就在山頂建寺供奉九仙公。是舅舅在誤會中幫助九兄弟成仙的,所以寺內也供奉一位仙舅公。閩南俗語說,天頂天公,地下母舅公。舅舅的地位是很大的。真是古話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就會出名。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的豐山,有了九仙公,香客、遊客來山頂的一年比一年多,仙公山一年比一年出名。
仙公無戲言
早年,某地有個秀才,勤奮讀書,學識廣博。久聞眾多赴試學子,都到泉州雙髻山仙公寺祈夢,問卜仕途前程甚為靈驗。於是,在赴試那年的一天,他也慕名前往仙公寺。一路上不辭辛勞,翻山趕嶺,歷盡艱難。當他來到雙髻山時,不禁被優美秀麗的景色所吸引,頓覺心曠神怡,如臨蓬萊。他放眼眺望,見山戀疊翠,曲經通幽,古木參天,鳥語花香,清泉如練,亭閣似畫,不禁讚嘆:“確是仙境勝地也。”
因他是從未到過仙公山,而今慕名而來的遠方有學之士,寺僧便十分客氣接待他,並帶引他寺中點香燃燭,祈求仙夢。秀才聽了寺僧教導之後,便側臥於案下運夢。朦朧中見一真人在他左手掌上寫個“才”字,而後又在其右手掌上寫個“無”字。醒來之後,他按字釋義,認為仙公戲謔他“才無”,也即“無才”。看來赴試是無望了,難免鬱鬱不樂。但又覺得自己多年勤奮苦讀,博覽群書,四書五經篇篇精通,諸子百家無所不曉。他的學識可列同窗學友之冠,今日得仙公“才無”之夢,心中無不有些不悅,甚至對仙公所賜之夢有所懷疑,也有所不服。於是,回家後更加倍刻苦攻讀。
考期到,他帶著書卷赴試。一路上曉行夜讀,毫不鬆懈。結果考試之後,金榜題名,高中進士。不久,升官調職,任至巡撫。此時,他方才領悟出雙髻山仙公所賜之夢,“才無”兩字合二為一,不正是“撫”字嗎?這是隱示他可官居巡撫之職。而用“才無”或“無才”,是有意激勵他必須繼續努力勤奮,不可恃才自傲。學無止境,百盡竿頭,更進一步。此時,他才深深敬佩雙髻山仙公之靈驗,自疚當時誤解仙夢之意,不禁有所自責地說:“仙公無戲言也!”
九仙祠
後世為了紀念九仙公專門建了一個九仙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