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福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1949年8月成立,成為福州市軍事管制時期最高權力機關,統一全市軍事行政管理事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 類別:委員會
歷史沿革,工作內容,工作開展,

歷史沿革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簡稱福州市軍管會)成立,成為福州市軍事管制時期最高權力機關,統一全市軍事行政管理事宜。任命韋國清、葉飛劉培善方毅梁國斌、朱紹海、陳美藻為該會委員,以韋國清為主任,
當時,軍管委八大系統接管舊政權,將國民黨的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公立學校、重要工廠等機構都一一接管下來。為了安撫舊政權遺留人員的情緒,接管時還遵照了黨中央制定的總方針,對絕大多數可以留用的國民黨舊政權人員採用“包下來”的政策。
經過有效的接管,基本肅清了國民黨舊政權在福州的影響,為建設一個新福州做好了準備。
福州的接管工作開展得很迅速。
8月23日,福州市軍管會發布第一號公告,宣布實行軍管,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任命韋國清為主任。
當時福州市軍管會的人可分為三類,最早是從蘇州來的同志和福州當地的中共地下黨,以後又來了一批南下服務團的同志。
根據《福州市軍管會關於接管準備工作報告》記載,新成立的軍管會下設財經部、公安部、文教部、軍事部、政務部、衛生處、政策研究室以及房產管理委員會八大系統,與國民黨舊政權各系統對口進行接管。
軍管會在福州一成立,首先就是張貼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1949年4月25日簽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即“約法八章”)。引來民眾圍觀,拍手稱好。

工作內容

“約法八章”中提到特別一點:“一切散兵游勇,均應向當地人民解放軍或政府投誠報到交出武器。”收容、遣送散兵游勇。
據史料統計,福州解放後城內還有散兵游勇七八千人,其中不少人還是從北方被“抓壯丁”抓來的農民。
他們中有的人沒有地方住、流落街頭;有的人沿街擺小攤叫賣國民黨軍衣、軍鞋;還有的人上街“碰瓷”,帶著一個瓶子故意讓別人碰碎,然後乘機敲詐。更有甚者,一些兵痞與城內的流氓沆瀣一氣搶劫。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福州市軍管會專門成立了散兵游勇收容所。
8月25日,福州市軍管會政治部發布布告,要求流散於福州市內的散兵游勇在9月3日前到萬壽橋中洲島、津泰路衛生實驗所、中平路台江警察分局、倉前山太平巷廣東會館這四個地點集中報到。這些人願意工作的經過考察合格,可以錄用,願意回家的,政府也會安排送回原籍。

工作開展

剛開始,工作進行得不是很順利,據當年福州市軍管會《關於收容散兵游勇工作簡報》記載,一些人打起了“吃部隊”的主意,有的已經領取了三次遣散糧還賴著不走。一些國民黨軍官和他們的家眷躲在平民家裡。根據當時人民解放軍248團保衛股長的報告,他們曾抽查10家戶口,其中8戶藏有國民黨軍官和家眷。
經過解放軍的耐心工作、苦心勸說,到1949年9月14日,福州共收容散兵游勇5665人,其中少將軍官1人、校級軍官49人、尉級軍官1133人,以及沒收一批槍枝等軍用物資。
散兵游勇被接收後,還要護送其回籍。曾經擔任過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的彭世檉老人說,他也曾參與遣送散兵游勇。
“當時福州市區裡有一批散兵游勇是在中洲島上集合,然後坐船送往南平,由解放軍負責押送。”彭老說,“在南平上岸後,我們就坐軍車送他們去上饒。當時還擔心土匪出沒,好在一路上比較平安。到了上饒,這些人在被遣散之前還能領到一筆生活費。當時執行這趟公務,我們都是自帶乾糧、棉被、大頭菜,條件比較艱苦。
遣送散兵游勇一舉,很好地維護了剛解放不久的榕城市區秩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