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國清

韋國清

韋國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廣西東蘭縣人。是中國共產黨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著名軍事家。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參加著名的百色起義,1934年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為建立皖東北和鞏固發展津浦路東地區抗日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淮海戰役中參加了圍殲杜聿明集團的作戰;建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主持全軍的政治工作。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6歲。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韋國清
  • 外文名:Wei Guoqing
  • 別名:韋邦寬
  • 國籍:中國
  • 民族:壯族
  • 出生地:廣西東蘭縣
  • 出生日期:1913年9月2日
  • 逝世日期:1989年6月14日
  • 職業:軍人,共產主義戰士,革命家
  • 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共產黨傑出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
  • 軍銜:上將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之後,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軼事典故,助越抗法,建設廣西,親屬成員,後世紀念,故居,銅像,紀念郵票,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韋國清,1913年9月2日出生於廣西東蘭縣東院區太平鄉弄英村壯族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就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大革命失敗後,他的家庭被當局摧殘,擔任過區農民協會副會長的父親被殺害後,韋國清投身了革命事業。
1928年夏參加農民自衛軍,曾參加攻打東蘭縣城。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2月參加百色起義,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
1931年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7月隨部隊進入中央蘇區,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1932年在瑞金紅軍學校學習,後任連長、軍事教員。
1934年初入紅軍大學上級指揮科學習,畢業後任中共紅軍大學總支書記。長征初期,任中央紅軍幹部團特科營營長,率部參加架設烏江浮橋、搶占金沙江皎平渡、奔襲通安州等戰鬥。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今小金)會合後,任紅軍大學特科團代理團長。
1937年1月任紅軍教導師特科團團長。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韋國清任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校長,帶領全校師生開赴山西前線辦學。
1938年5月任抗日軍政大學第6大隊大隊長。12月與何長工、周純全等率抗大師生一部東渡黃河,前往晉東南太行山區,參加組建抗大第一分校,先後任訓練部部長、副校長兼教育長。
1940年調任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政治委員、八路軍第5縱隊第3支隊政治委員,參加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9旅政治委員、旅長,率部由淮海區西返皖東北地區,進行恢復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後兼淮北軍區第1分區司令員和中共淮北區第一地委書記、軍區參謀長。
1943年3月在山子頭戰役中,率第9旅擔負主攻任務。
1944年9月任新四軍第4師副師長,在師長彭雪楓犧牲後,組織西進戰役野戰司令部,統一指揮津浦路西部隊作戰,經數月奮戰,挫敗了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恢復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
1945年協助師長張愛萍指揮部隊攻克泗陽、睢寧、泗縣、五河、永城、靈壁、蕭縣等縣城。

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韋國清任新四軍第2縱隊副司令員、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徐州執行小組中共首席代表、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先後參加朝陽集、宿北、魯南等戰役。
1947年2月指揮白塔埠戰役,採取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戰法,殲滅國民黨軍第42集團軍主力,活捉集團軍司令郝鵬舉。孟良崮戰役中,率部苦戰3晝夜,阻擊敵兩個師兵力多次進攻,保證了主攻部隊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
1948年3月任蘇北兵團司令員,相繼發起益林戰役和漣水戰役。淮海戰役中,率第2縱隊急行軍,先敵迂迴至永城東南,封閉了杜聿明集團向永城的退路。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政治委員。4月參加渡江戰役。上海解放後,與司令員葉飛率部進軍福建,發起福州戰役。8月兼任福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和市長。

解放之後

1950年,韋國清奉命率軍事顧問團赴越南,幫助越南人民軍進行抗法戰爭,任顧問團團長。與中共中央代表陳賡在分析敵情和地形後,建議發起並參與指揮邊界戰役,取得越南人民抗法戰爭的轉折性勝利,使越軍逐步掌握戰場主動權。
1951年7月回國,任公安軍副司令員
1952年10月再赴越南,參與指揮西北戰役,進一步改善了越軍在戰場上的戰略態勢。1954年抱病協助指揮對抗法戰爭勝利具有決定意義的奠邊府戰役。
1955年被任命為廣西省長、中共廣西省委副書記。
1956年回國就職。
1958年起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中共廣西區委員會書記處書記、第二書記、第一書記。
1962年被選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主席。
1964、1966年分別兼任廣西、廣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69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76年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廣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在主政廣西的20年中,根據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廣西的實際情況,團結領導全區各族人民民眾,加速廣西的各項建設,使廣西的工農業生產、水利建設和國防、文化教育等事業有了很大發展。
1977年起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是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1966年遞補),第九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至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至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四、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6歲。

主要成就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任黨的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央委員,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應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邀請,中國政府指派以韋國清為團長的軍事顧問團赴越,協助越南人民軍進行抗法戰爭。韋國清堅全力協助越南人民軍的工作,贏得了越南人民和軍隊的愛戴和讚譽。在主政廣西工作期間,韋國清團結帶領廣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產,努力推進經濟、科學、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並取得了巨大成就。

人物評價

韋國清機智靈活、英勇善戰,既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又有縝密善斷的謀略與卓識。(《人民日報》
韋國清識大體,顧大局,具有把個人和局部利益置之度外,時時事事處處以全局利益為重的高度的革命自覺性,言行一致地做到了一切聽從黨調遣,叫打就打,叫走就走,無私無畏,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革命熱情。《人民日報》
韋國清侄子韋雲進和韋雲生評價說:“對待生活,伯父韋國清生活儉樸,勤儉節約,他平時不抽菸,也不喝酒。對待錢物,他清正廉潔,清清白白”。
韋國清為人胸懷坦蕩,光明磊落,無論走到哪裡都堅決執行黨的幹部政策,堅持搞五湖四海,從不搞個人的小圈子。《人民日報》

軼事典故

助越抗法

1950年元月,應胡志明的要求,中共中央決定向越南派出軍事顧問團。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聶榮臻對韋國清擔任團長職務都表示贊同。毛澤東囑咐韋國清說:“顧問就是顧問,實際上就是參謀,出主意,想辦法;不可當太上皇,不可包辦代替;要和人家搞好團結,不要有大國思想”。韋國清向毛澤東表示:“主席,您放心,我一定按您的指示做,為我們黨、我們國家爭光。”
韋國清
1950年11月,韋國清率領軍事顧問團先後幫助越方組織指揮了平原地區的紅河中游戰役、東北戰役、寧平戰役、邊遠山區的西北戰役和寮國境內的上寮戰役,重創法軍。
1953年冬至1954年春,在韋國清的指揮下,奠邊府大捷,徹底粉碎了駐越法軍總司令納瓦爾的軍事計畫,全部解放了越南北半部國土。

建設廣西

1955年,韋國清當選為廣西省省長時,搞農田基本建設,改變生產基本條件。從1971年起,直到1975年離開,自治區用於農田基本建設的資金,每年均在1.2億元以上,約占地方財政收入的12%。
發展林業是廣西的優勢,韋國清始提出要加快林業發展的步伐,綠化荒山,並保護好森林、草地;提倡割綠肥肥田,改變一些地方鏟草皮積肥,破壞水土保持的陋習。南寧市的綠化,獲得了“半城綠樹半城樓”的稱譽。

親屬成員

第一任妻子
梁政相 ,廣西人,1937年在抗大四期四大隊當學員時結婚,時韋國清任抗大六大隊大隊長。1946年9月離婚。
第二任妻子
許其倩,蘇州人,1930年生。蘇州女子師範學生,中共地下黨員。時韋國清任蘇州市軍管會主任,1950年春節在福州結婚。
長子
韋雲峰
次子
韋小布
三子
韋曙光

後世紀念

故居

韋國清故居位於廣西河池市東蘭縣東蘭鎮弄英村弄英屯,國道323線旁,有陳列室兩間,存有韋國清將軍生前圖片、文獻、辦公用品、生活用品等文物100餘件。
韋國清

銅像

韋國清銅像屹立在壯鄉英雄文化園中央。銅像採用高純度黃銅製作,總高度7米,人物高度5米。
韋國清

紀念郵票

《韋國清同志誕生100周年》紀念郵票一套兩枚,面值均為1.20元。紀念郵票規格為30毫米X40毫米,整版12枚,以韋國清不同時期的肖像為主圖,分別表現“長征中的韋國清”和“主政廣西時期的韋國清”。
韋國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