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星

祿星

祿星是中國民間信仰中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和天官福星一樣,他也是由一顆星辰演化而來。但他的形象變化卻遠比福星要複雜許多:有人認為他就是著名的文昌星也稱文曲星,保佑考生金榜題名。也有人認為他原本是一位身懷絕技的道士,擅長彈弓射擊,百發百中。還有人認為他就是那位著名的美男子兼亡國之君,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皇帝孟昶。因為他英俊瀟灑的形象,博得眾多女性的好感,最終又附會他為最出名的送子神仙張仙

明朝以後,中國民間常把壽星與福、祿二星結合起來祭祀,合稱福、祿、壽,成為人們最受歡迎的三個福神,作為民間吉祥如意象徵,故民間祝壽時,常在正屋面牆上懸掛福、祿、壽的中堂兩側面壽聯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祿星
  • 國籍:中國
  • 職業:主管功名利祿
  • 相關人物:福星 壽星
祿神,簡介,祿神比干,傳說,歷史,拜祭,十乾祿,福祿壽三星,來歷,身份複雜,隋唐開始走紅,最古老的文昌大廟,明代變身送子神仙,總結,祈祿文化,內涵,祿傳說,祈祿圖像,

祿神

關於祿神版本不一,經查證最正確的說法是,國神即祿神。也就是說祿神是比干。
比干死後被封為文曲星,主管文運。還有其它封號,國神,財神等。其中國神是祿神的另一個稱號。很多神仙都有多外稱號,有些是正位,有些是加封。
為什麼祿神是比干。
神系確立較早,在遠古時代已經有所崇拜。但後來所聽到的神仙大都來自封神榜。因為之前沒有那么多神,自周代時,管理世間的玉皇大帝想找一些品格高尚的人幫助自己管理凡間。於是便將商周大戰時的一些有功之人封神,幫助玉皇大帝治理凡間。
在此之前傳說軒轅氏為神的後裔。所以古代的君王都是軒轅氏的直系子孫,受到神的護佑。在秦朝之前,幾乎所有的君王都是軒轅氏的直系子孫,神被稱為天,神的子孫所以自稱為天子。從秦始皇後便不再是軒轅氏子孫。神系時代亦屬周代神系。
當然比干和周天子也都是軒轅氏子孫。
比干死後被封為文曲星,成為文人的保護身。又是為國神即祿神,更是成為文人的保護神。常見的畫像中麒麟常伴比干出現。但一般畫為鹿,意為祿的諧音。

簡介

掌管文運利祿的神靈。古代封建社會以科舉取士。士人一旦通過科舉考試,便可以做官發財。祿,即官吏的俸祿。高官厚祿是士人一心嚮往的,於是便產生了祿神崇拜。由於古代的科舉考試主要是做文章,祿神崇拜便也包含對文運的祈求,所以祿神又不僅僅是士人的主宰神,也是一般崇拜文化、崇拜文才的百姓所喜愛的吉祥神,或可稱文神。
祿星祿星

祿神比干

比干死為封為文曲星及國神兼財神 。國神即祿神。
為什麼封為文曲星
比干在世時,為人聰明能幹,死前為商紂丞相。有品有智,所以封為文曲星,為文人的保護神,同時教育文臣需要像比干一樣能幹能諫。比干的核心代表為忠,關羽為義。心字頭上一把短劍,忠字就是由此而來。
為什麼是祿神
國神即祿神,其它為誤傳。
摘要
祿星,或稱子星跳加官等,為中國神話中的財神,與福星壽星並稱為“福祿壽”的天神。
祿星祿星
其手持如意、元寶等吉祥物品,《史記·天官書》記載,北斗七星正前方這六顆星統稱文昌宮,第六星為專掌司祿的祿星,職司文運官祿五代之後,祿星被加上“張仙送子”的附會,使祿星由原本代表升官發財之神,逐漸成為送子之神,故而今一般民間塑造的祿星像,均手牽一童子或抱嬰兒於懷。

傳說

祿神原是星神,稱“文昌”、“文曲星”、“祿星”。在北斗星之上有六顆星,合起來稱為文昌宮。其中的第六顆星即是人們崇拜的祿星。《史記·天官書》說:“曰文昌宮:一曰是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司祿,即職司功名利祿的祿星。隋唐科舉制度產生之後,祿星遂成為士人命運的主宰神,天下士人莫不對之頂禮膜拜。
祿星祿星
祿星後由星神演化為人神。最有影響的祿神人神是在宋朝附會上的梓潼張亞子,稱“文昌帝君”。
梓潼神張亞子本為地方神,是由歷史人物演化而成的神靈。張亞子本是張育與亞子兩位人物合併而成的神靈。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張育祠,尊奉他為雷澤龍神。當時,梓潼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後人遂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張亞子便成為梓潼神。中國民間又逐漸形成了有關張亞子的傳說,這些傳說是在蜀人張育事跡的基礎上演繹而成的。
傳說,張亞子,又名張堊子,或張惡子。《華陽國志》記載梓潼縣有一座廟叫“善板祠”,所供之神即為張亞子。《太平寰宇記》又記有張亞子顯靈的神異故事。張亞子曾經在長安見到姚萇,張亞子對他說:“動後九年,君當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當見尋”。《十六國春秋輯補·後秦錄》則補充說,姚萇在前秦建元二年果然來到梓潼七曲山,見到一神人。神人說:“君早還秦,秦無主,其在君乎?”姚萇請問那神人的姓名,神人說他叫張惡子,說罷就不見了。姚萇回到秦地後果然稱帝,於是就在秦地立張相公廟來祭祀張亞子。
祿星祿星
唐朝安史之亂時,張亞子名聲大噪。唐玄宗逃到蜀地,途經七曲山,舉行隆重祭祀,追封張亞子為左丞相。據說,唐玄宗宿七曲山,曾夢見張亞子顯靈,說玄宗不久將做太上皇。現七曲山尚有唐玄宗“應夢仙台”遺蹟。唐廣明二年(881年),唐僖宗黃巢起義到蜀地,經過七曲山,也親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將自己的佩劍解下來贈給神。由於唐朝帝王的推崇,張亞子的影響迅速擴大,逐漸由地方神演變為全國性的大神。

歷史

祿星,位於北天球北斗七星的正前方。因為總與北斗七星相伴升起,比較容易找到。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有一段文字講到祿星,大意是說:北斗七星正前方這六顆星統稱文昌宮,其中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祿的祿星。古代人把天想像成一個巨大的圓形屋頂,所有星辰都在上面巡遊。但人們發現有一處是不動的,幾乎所有星辰都圍繞這裡旋轉,這裡就是天的中心,是天上皇帝的皇宮所在地。古代星相家稱之為紫微宮,與人間的紫禁城遙相呼應,是尊貴的帝王居所。
祿星祿星
左右兩列分別是紫微左垣和紫微右垣,垣是城牆的意思,他們就像是皇宮的城牆。城牆外面有一駕馬車整裝待發,這就是北斗七星。而陪同天帝巡視四方的,自然被想像成皇帝的文臣武將
在古代天文家看來,星辰運行規律所體現的社會秩序,與人間帝王社會毫無二致。就連星官名稱也能與人間的官職一一對應:頭兩位是武官,分別管對外戰爭和國內安全,對應西漢的官職。丞相,司命,司中是神職人員,大祭司。排在最後的司祿,對應西漢的吏部尚書,當今人事部長…”
雖然遠自西漢時期,祿星——這個遙遠的天體就被賦予主管功名利祿的職責,但那時他的地位並不高。司馬遷把他排在文昌宮六顆星里的最末一位。但是進入隋唐時期以後,科舉制度興起,祿星開始走紅。科舉考試使平民百姓有機會靠讀書做官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幸運者只是一小部分人,但畢竟給了人們一線希望。然而這是一條太過狹窄的羊腸小路,求之不得,自然會尋求神靈的幫助。於是文昌宮裡的那顆祿星就顯得特別明亮。既然他負責天上宮廷里的人事選拔工作,也一定會能保佑讀書人金榜題名。
到了北宋,文昌宮所具有的職能更為單一。曾經最受重視的主管人間壽命的功能已被其他神取代。而這文昌二字又實在是太符合儒生們以文章求取功名、做官發達的迫切願望。於是文昌星漸漸成為祿星的代名詞。祿星的演化進入第二個階段,文昌星官。
四川綿陽梓潼縣,七曲山文昌大廟。現存最古老的文昌廟,也是天下所有文昌廟的祖庭。宋代鑄成的鑄鐵神像,每尊重達一萬兩千斤。或許因為他過於沉重,難以損毀,躲過了千百年的刀兵戰火,得以保存至今。也因此使我們有幸一睹千年前文昌星的廬山真面目。
宋代文昌星形象是一派朝廷大員氣度。幾位辦事員和貼身僮僕侍立左右,更襯托他高貴不凡身份。廟中獨占鰲頭,蟾宮折桂種種吉祥圖案隨處可見,營造金榜題名美好意境。
這裡是歷代讀書人的許願福地,文昌星是他們的幸運之星。對於宋代讀書人而言,面前這位文昌星已不僅是遠在天邊的星官,還是一位有名有姓的人間神,名叫張亞子,是晉朝時一位功勳卓著的勇將,是梓潼本地人,戰死後被奉為神明,尊為梓潼神。
公元1114年前後,篤信道教的宋徽宗主持了一次規模盛大的道教大會。有近千名道士參加,又稱為千道會。會議內容是舉行請神儀式。道士們詔告天地,各顯身手,延請各路神仙下界。下凡的各路神仙不僅享用豐富的祭祀供品,還被一一加封新的官職。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舉兵伐蜀,大獲全勝。後蜀皇帝孟昶淪為階下囚被俘虜押送到北宋首都開封汴梁。陪伴孟昶的還有他心愛的妃子——絕世美貌的花蕊夫人。被趙匡胤軟禁以後,孟昶與花蕊夫人兩人廝守深宮、相依為命。不料趙匡胤卻偏偏垂情於花蕊夫人的美貌,孟昶的厄運於是降臨。在一次郊外狩獵中,孟昶意外地被弓箭誤傷,不治身亡。噩耗傳來,花蕊夫人傷心欲碎。趙匡胤怕她尋短見,趕忙接到後宮,派人日夜看護,希望花蕊夫人回心轉意,傾情自己。但花蕊夫人仍不能忘記愛夫孟昶,暗自請畫家繪製孟昶的畫像,以寄託思念之情。為了防止被人識出,還特意給孟昶改換一身武官裝扮,彎弓射箭的樣子。然而畫像上的英俊相貌還是引起趙匡胤的懷疑。
一次花蕊夫人獨自面對畫像默默流淚,被趙匡胤看到,於是盤問畫中人名字身份。花蕊夫人靈機一動謊稱這就是蜀中著名的神仙張仙,供奉他可以保佑早生貴子。這件事後來在宮中流傳開來,於是張道士被褪去道袍,換上一身戎裝,並擁有了孟昶英俊瀟灑的美男子扮相,從此以送子的張仙聞名於世。
這個故事雖不見於正史,真偽難辨。但北宋之初張仙送子的說法已風行於世,卻是不爭的事實。北宋文人筆記中記載了另一則張仙送子的應驗故事,而且張仙送的還是北宋的一代文豪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
蘇東坡和蘇轍兩兄弟參加同一年科舉考試,在同一個考場上兄弟倆雙雙高中進士,一時轟動朝野。早在兩兄弟出生以前,有一次蘇洵夢見張仙彎弓向天射擊,連發兩彈。蘇洵不解其義,趕忙恭敬詢問,張仙也不作答,隱身而去。直至今日兩兄弟雙雙高中,蘇洵才恍然大悟。原來張仙早就託夢許諾,日後必然雙雙得中。蘇洵為此還寫過一首名為《張仙贊》的長詩,以表謝意。
但蘇洵仍未道出張仙演變為祿星的真正原因。其實答案就隱藏在年畫當中。
在一幅清朝的濰坊年畫中,張仙被一群小娃娃簇擁中央,他彎弓向天,目標是雲間一條黑犬。名為天狗,它是古代一個星宿的名稱。古代中國神話中,天狗和人間的家犬一樣也是專職看家護院。但天狗比家犬管得更寬,它是天帝忠實的看門狗,監視星官們的行動是他的職責。但這卻招致人們的憤怒。因為古代中國民俗觀念中,所有金榜題名的大人物都是天上的星官下凡托生來的。而這條天狗把守天門,阻擋星官下界投胎之路,分明是與天下望子成龍的父母作對。
於是古代星相家們又相應地將天上星宿作一番重新調整。在天狗前方特意安置一張弓箭,名為弧矢星。弓滿似月,箭在弦上,正對天狗的頭部。但這似乎不太奏效,因為人們發現孩子們小時候都聰明伶俐,可長大以後卻往往不喜好讀書,中狀元的只是極少數人。於是人們懷疑弧矢星沒有看住天狗,他又下界來破壞孩子們的錦繡前程。因此這位神射手張神仙的出現,可以說是恰逢其時。他既能保佑天上星官順利托生平民百姓之家,又能保佑孩子將來高中狀元的錦繡前程。於是張仙成為人們愛戴的送子神仙,隨後加入三星陣容。以其獨一無二的送子職能,取代原來的員外郎,擔當起新一任祿星神職。
祿星,從一顆普通星辰,下凡人間,演化為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科舉考試神,又融合了張道士和後蜀皇帝孟昶的神話故事,搖身一變成為送子的張仙。
祿星的傳奇演變經歷,獨具迷人魅力。最終使他成為福祿壽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顆燦爛明星。

拜祭

士人渴望功名利祿,祭祀梓潼文昌神尤為虔誠。每年農曆正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士人必到當地文昌宮拜祭文昌帝君,秉燭焚香,獻上祭品,祈求文昌帝君保佑科舉應試順利,賜給功名利祿。祭祀祿神還演變成民俗活動,喜慶節日正式演出戲曲之前,往往有一種“跳加官”的表演,以祝願主人家和賓客鴻運高照,升官發財。由一人扮演祿神,身穿大紅官袍,頭戴白色面具,面具作笑容可掬狀,手捧巨大的朝笏,上書“當朝一品”,上場繞幾周,便下場。然後抱一道具小孩再出場,同樣繞場幾周后下場。最後出場則手拿一紅色條幅,不斷向台下展示條幅上的字樣:“加官進祿”,也是繞場幾周后下場。跳加官含有祈願祿神賜給官運的意義。
閩東等地舊時在農曆七月初七拜祭祿神,拜祭完畢,還要玩一種叫“取功名”的遊戲,以祈祿神賜給好運。士人以桂圓、榛子、花生三種乾果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一人手握三種乾果各一顆,往桌上投擲,某種乾果滾到某人跟前,即預示某人中該乾果後代表的狀元、榜眼或探花。遊戲直玩到每個人都有功名為止。該遊戲含有向祿神占卜功名的性質。
祭祀祿神的民俗化,新年祿神年畫表現最為突出。祿神年畫是祿神年畫繪文昌帝君,亦即梓潼神。無非是著官帽官袍之類的形象。有趣的是,在文昌帝君兩側 ,常繪兩位童子像,俗稱“天聾”、“地啞”,為一聾一啞的侍童。為什麼要在祿神旁繪聾啞人作為侍童呢?《歷代神仙通鑑》說:
(梓潼真君)道號六陽,每出駕白騾,隨二童,曰天聾、地啞。真君為文章之司命,貴賤所系,故用聾啞於側,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機弗泄也。
傳說科舉考試的試題是由梓潼神定的,所以梓潼神決定著士人的命運。安排聾啞人為侍童,是要保證試題得以保密。
另一種祿神民俗年畫,則採用諧音借代的方法,用鹿來代替祿神,其吉祥色彩則更為濃厚。鹿本來就是一種可愛的動物,身上有奇妙的斑紋,頭上有美麗的枝角,其作為吉祥物由來已久。鹿最早被認為是一種仁獸。傳說當君王施行仁政、天下太平之時,就會有瑤光生成的散發著五色光輝的鹿出現,這種鹿稱為天鹿,包含天降祥的意思。還有一種世所罕見的白鹿,則是長壽的象徵。偉說白鹿能活到千歲以上,白鹿是由普通鹿變化而來的,五百歲的鹿便開始變白。科舉考試產生後,鹿又農漸具有功名利祿的象徵意義,成為祿神的象徵。科舉制度消亡後,鹿仍以其活潑美麗的形象受到人們的喜愛,仍然是人們心目中能帶來富貴的瑞獸。
在祿神民俗年畫中,鹿有時是著官袍祿神的坐騎,或者是一官人模樣的人所撫摸的對象,以突出“進祿”及官運通達的主題;有時,鹿與福神、壽神同出一畫中,鹿象徵利祿,代表祿神。

十乾祿

淵海子平》說:“甲祿在寅,乙祿在卯,丙戊祿在巳,丁己祿在午,庚祿在申,辛祿在酉,壬祿在亥,癸祿在子。”看法以日乾五行為主,結合年、月、日、時地支。
如果從自身天干出發.祿在年支的叫做歲祿,祿在月支的叫建祿,祿在日支的叫坐祿,祿在時支的叫歸祿。例如庚日出生的人,年支逢申,就是歲祿,月支逢申,就是建祿,日支逢申,就是坐祿,時支逢申,就是歸祿。其他日乾見祿依此類推。祿為養命之源,命中逢上,一生衣祿不愁,然而最怕犯巳沖或入空亡(見下[六甲空亡]),如果這樣,反而衣祿不足了。

福祿壽三星

福祿壽三星高照,人們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願長輩幸福長壽。道教創造了福、祿、壽三星形象,迎合了人們的這一心愿,“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語。
三星也是許多民間繪畫的題材,常見福星手拿一個“福”字,祿星捧著金元寶壽星托著壽桃、拄著拐杖。另外還有一種象徵畫法,畫上蝙蝠梅花鹿壽桃,用它們的諧音來表達福、祿、壽的含義。

來歷

身份複雜

祿星是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他身份複雜,有人認為他就是保佑考生金榜題名的文昌星,也有人認為他原本是身懷絕技的道士,祿星身上寄託了人們生活理想的方方面面。

隋唐開始走紅

祿星也是由一顆星辰演化而來,他位於北斗七星的正前方,總與北斗七星相伴升起。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北斗七星正前方這六顆星統稱文昌宮,裡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祿的祿星。
進入隋唐時期以後,科舉制度的興起讓祿星開始走紅。科舉考試使平民百姓有機會靠讀書做官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這是一條太過狹窄的羊腸小路。求之不得,自然會尋求神靈的幫助,於是文昌宮裡的那顆祿星就顯得特別明亮了。到了北宋,文昌星漸漸成為祿星的代名詞。

最古老的文昌大廟

四川綿陽梓潼縣的七曲山文昌大廟,是現存最古老的文昌廟,也是天下所有文昌廟的祖庭。在七曲山文昌大廟,宋代鑄成的鑄鐵神像,每尊重達12000斤。或許因為神像過於沉重,難以損毀,躲過了千百年的刀兵戰火,得以保存至今,也因此使我們有幸一睹千年前文昌星的廬山真面目。
宋代文昌星的形象是一派朝廷大員氣度。幾位辦事員和貼身童僕侍立左右,更襯托出他高貴不凡的身份,廟中獨占鰲頭,蟾宮折桂種種吉祥圖案隨處可見,營造金榜題名的美好意境。這裡是歷代讀書人的許願福地,文昌星是他們的幸運之星。

明代變身送子神仙

在明代,祿星又被賦予了一個全新的角色——送子的神仙。明朝初年的戲劇唱本中,就開始出現“祿星抱子下凡塵”的唱詞,看來早在四五百年前,祿星就已經成為送子的神仙。這送子的職能,有些來歷不明。在流傳的民間故事裡,祿星被稱為送子張仙,一位姓張的神仙。《歷代神仙通鑑》記載,這位張仙是五代時期一位道士,名張遠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長彈弓絕技,百發百中,目標是那些作亂人間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時期,他在巴蜀地區已經小有名氣。
北宋文人筆記中記載了一則張仙送子的應驗故事,蘇洵在他的一首詩《張仙贊》中記載,他的兩個兒子蘇東坡和蘇轍,就是張仙託夢送來的。蘇東坡和蘇轍兩兄弟參加同一年科舉考試,在同一考場上雙雙高中進士,一時轟動朝野。張仙也名聲大振。

總結

祿星從一顆普通星辰下凡人間,演化為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科舉考試神,搖身一變成為送子的張仙,最終成為福祿壽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顆燦爛明星。

祈祿文化

內涵

“祿”字有追求功利和社會地位的含義。祿是從福中分化出來的主題,《說文解字》釋曰:“祿福也”。商周時稱接受爵位為福、得到君王賞賜為祿。封建社會中,官越大薪俸越多,所謂“高官厚祿”,因此祿也有官位、俸祿的含義。“升官進爵”與“科舉及第”是祈祿文化的兩大主題。

祿傳說

官祿世襲一直為士人嚮往,“太師少師”、“五子登科”、“帶子上朝”、“蒼龍教子”、“輩輩封侯”等圖案,以不同的祈祿內涵滿足人們的入仕心愿。封建朝廷中,官職級別直接影響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因此升遷、位高權重,成為官吏們難以割捨的仕途情結。三國曹魏時期頒布的九品官人法,把官職、門第均分為九品。“當朝一品”、“連升三級”、“馬上封侯”、“指日高升”等祈祿圖案,準確地表達了士人盼升遷、求高位的心跡,因而廣為流傳、久盛不衰。 在封建社會中,文人總是將讀書與入仕的憧憬聯在一起。對於讀書的功利本質,孔子曾有精闢詮釋:“學也,祿在其中。”聖賢的言論一直是學子們的祈祿箴言。 “書中自有萬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說法,以更加直白的語言描繪讀書的功利效應。科舉是封建文人入仕的必由之路,科舉制始於唐朝中期。金榜題名意味著吃皇糧、享俸祿,地位顯赫,光宗耀祖,過榮華富貴的生活,因此讀書人夢寐以求。宋代已有“鯉魚躍龍門”的民間傳說,至明、清,寓意功名利祿的吉祥圖像盛行一時。

祈祿圖像

在眾多祈祿圖像中,由於“鹿”與“祿”諧音,鹿紋成為“祿”文化的經典符號,常用於書齋、文具裝飾等,取讀書祈祿之意。“鯉魚躍龍門”、“金榜題名”、“連中三元”、“五子奪魁”、“魚龍變化”、“青雲直上”、“春風及第”、“魁星踢斗”和“麟吐玉書”等均為典型的祈祿圖像。
1986年《西遊記》李潤生飾演祿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