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子

張亞子

張亞子,中國民間信奉的神仙,屬於傳說人物,本是蜀人張育與亞子兩位人物合併而成的神靈。後來,成為文昌帝君,司文事,主科舉考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亞子
  • 別名:文昌帝君
  • 出生地:四川
  • 代表作品:《華陽國志》
  • 又名:張堊子
  • 性別:男
  • 身份:神仙
人物傳說,傳說一,傳說二,文昌帝君,

人物傳說

張亞子究竟是什麼人?說法不一。有的說他侍母至孝,仕晉戰死;有的說他為民行醫,深受愛戴;也有的則把他說成是神仙一類人物。
梓潼縣七曲山大廟的文昌帝君梓潼縣七曲山大廟的文昌帝君

傳說一

傳說,張亞子,又名張堊子,或張惡子。《華陽國志》記載梓潼縣有一座廟叫“善板祠”,所供之神即為張亞子。《太平寰宇記》又記有張亞子顯靈的神異故事。張亞子曾經在長安見到姚萇,張亞子對他說:“動後九年,君當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當見尋”。《十六國春秋輯補·後秦錄》則補充說,姚萇在前秦建元二年果然來到梓潼七曲山,見到一神人。神人說:“君早還秦,秦無主,其在君乎?”姚萇請問那神人的姓名,神人說他叫張惡子,說罷就不見了。姚萇回到秦地後果然稱帝,於是就在秦地立張相公廟來祭祀張亞子。
唐朝安史之亂時,張亞子名聲大噪。唐玄宗逃到蜀地,途經七曲山,舉行隆重祭祀,追封張亞子為左丞相。據說,唐玄宗宿七曲山,曾夢見張亞子顯靈,說玄宗不久將做太上皇。現七曲山尚有唐玄宗“應夢仙台”遺蹟。唐廣明二年(881年),唐僖宗避黃巢起義到蜀地,經過七曲山,也親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將自己的佩劍解下來贈給神。
七曲山大廟騎白特的文昌帝君七曲山大廟騎白特的文昌帝君

傳說二

傳說,張亞子本是蜀人張育與亞子兩位人物合併而成的神靈。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張育祠,尊奉他為雷澤龍神。當時,梓潼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後人遂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張亞子便成為梓潼神。
之後,中國民間又逐漸形成了有關張亞子的傳說,這些傳說大都是在蜀人張育事跡的基礎上演繹而成的。這些傳說比較一致的說法是:張亞子,生於西晉太康八年(公元287年)二月初三,出生於今四川涼山州越西縣中所鎮金馬山。為避母仇,舉家遷來七曲山,一生行善治病,死後被梓潼百姓奉為梓潼神,供在七曲山大廟

文昌帝君

張亞子本與天上文昌星無關,但他是如何成為文昌帝君的呢?
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記載,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重、六曰司祿。意思是說北斗星的上方有六顆星組成一個星座,象筐形,它就叫文昌宮,六星的最後一顆星是司祿之星,它的職責是“司祿賞功進士”,也就是主宰人間賞罰功名、提拔士人為官的工作。後來,由於讀書人廣泛的崇拜,司祿星的職責淹沒了五顆星,文昌宮其他的職能淡化,成了一個主宰讀書人追求祿位命運的專職星座。自唐朝開科取士以來,熱衷功名的文人學子認為文昌星高懸頭頂、神秘莫測,期盼文昌星能夠從天庭走向大地,以便隨時供奉,求得保佑。
明 銅鎏金文昌帝像明 銅鎏金文昌帝像
道教抓住學子的這種期盼心理,選定張亞子為文昌帝君,說他奉玉帝旨意,管人間府事掌人間祿籍,司天下文運。據資料記載,文昌帝君真正與文昌星神重合還在元朝,元朝是以蒙古族入主中原,覺得長期的武力征服達不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必須偃武修文,據說在公元1285年,元太史官曾上奏朝廷,說天下文運將興,第二天,元仁宗就出生了,元仁宗繼位後,延佑二年(1315)就下詔開科取士,這是元朝開國後首次考試。第二年(1316),元仁宗就加封張亞子為文昌帝君,從此文昌帝君成為讀書人的偶像和保護神,文昌宮便成了學子們終年祭祀的神聖殿堂。
正是在道教和文人儒士的大力推崇下,唐宋元明九個帝王的不斷加封,梓潼神才與主管文運的星宿文昌星重合,梓潼帝君變成了文昌帝君,張亞子由地方小神一躍成為天下共祀的文昌星,專司功名、文運、利祿。
文昌帝君名稱還有很多,又稱為梓潼、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應帝君、瘟祖等。
文昌帝君身邊有二位童子,一個叫天聾,一個叫地啞,以示不泄漏考試秘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