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的分支學科)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的分支學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神經語言學(neurolinguistics ),語言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它研究產生、接收、分析和儲存語言的神經機制,以及這一機制與語言的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經語言學
  • 外文名:neurolinguistics
  • 概述 語言學的分支學
  • 歷史起源:人類很早就已注意到大腦
  • 屬於:交叉學科
簡介,歷史起源,套用方法,失語症狀,爭議分歧,定位論,總體論,

簡介

神經語言學是現代語言學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集語言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為一體,專門研究語言習得、生成和理解的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研究大腦如何產生、接收、存儲和提取信息,從而探討腦與語言的關係,充分體現了當代科學各學科門類交叉綜合的發展態勢,是當代學術研究的前沿,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歷史起源

人類很早就已注意到大腦與語言的關係。古埃及人曾經記錄過由於腦部損傷而喪失語言功能的病症,也即現代所說的失語症。然而,真正科學意義的研究則是從19世紀後半葉開始的。1861年,法國醫生P.布羅卡(1824~1880)發現大腦皮層的一個專門區域 (在左半球額下回後部)與言語的生成有關,該區域的損傷會導致患者發音斷斷續續,或者雖然能說下去,但不能組成表示一定內容的話語。1874年,德國生理學家C.維爾尼克(1848~1905)發現,大腦皮層的另一個區域 (在左半球顳葉後部)控制著言語的接收和理解,這個區域受損的患者無法理解別人所說的話,甚至完全不能分辨語音。上述兩個皮層區域,後來被分別命名為布羅卡區和維爾尼克區。
神經語言學神經語言學
自那時以來,有關語言的神經機制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現代解剖學和生理學已積累了大量有關人腦結構的知識,但是,活的人腦究竟怎樣起作用,仍是一個謎。困難在於,人們無法打開活的人腦來直接進行研究。

套用方法

現代神經語言學廣泛運用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病理學的方法,即觀察大腦損傷對語言功能的影響;二是電子生理學的方法,即通過生物電的測試來觀察大腦在言語過程中的活動。研究的結果表明,成人的言語中樞只位於大腦皮層的一側,這種現象稱為“單側化”或“半球優勢”。言語中樞位於哪一個半球,與習慣用左手還是右手有一定的交叉聯繫:幾乎所有主要用右手的人,其言語中樞都位於大腦左半球;用左手的人當中,60~70%也是左半球占優勢,其餘的人則是右半球占優勢。聽覺器官與大腦兩半球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交叉聯繫,左半球的語言優勢導致右耳的聽覺優勢。在一個人的兩耳側同時放出兩個不同的語聲,首先被感知並記住的通常是右耳側的語聲。這是因為右耳聽到的語聲直接送到左半球即能作出語言“解碼”,而左耳聽到的語聲得先通過右半球再轉送到左半球去進行分析(圖2)。左耳偏向於感知非語言性的聲音,如環境中的噪音、人的喜怒之聲、音樂之聲等。解剖學家發現,胎兒的大腦右半球略小於左半球;雙耳聽覺實驗也證明新生兒的大腦左半球對言語刺激顯示較強的生物電反應。左半球語言優勢的形成,看來與遺傳因素有關。但是環境因素和時間因素對於大腦兩半球的定向分工也起著重要作用。兒童左半球的語言優勢,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初生嬰兒的大腦右半球原來也有形成語言功能的生理基礎,只是由於長時間只向一方面發展,使得右半球的語言能力受到了壓抑。
神經語言學神經語言學

失語症狀

失語症的研究可以為澄清言語中樞的形成、大腦兩半球的分工、語言功能的定位等一系列問題。由於大多數人的言語中樞位於左半球,因此,言語障礙通常是由左半球的損傷引起的。失語症治癒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的年齡。一般說來,4歲以下的幼兒,如果左半球受到損壞,右半球也能夠較順利地發展起語言能力。但4歲以上至青春期的兒童若患了失語症,其語言能力就會退步到4歲時的水平,需要過一段時間才有希望恢復原有的語言能力。這說明,在年齡較小階段,兒童的大腦右半球仍有取代左半球而形成言語中樞的可能。不過,有的學者指出,言語中樞能轉移到右半球的兒童,學習辭彙沒有困難,但聯詞造句的能力卻會受到影響。如果左半球的損傷發生在青春期以後,那就會使人完全失去語言功能,因為成人的右半球已經過了發展語言功能的臨界期。

爭議分歧

關於言語中樞的單側化及成人左半球的語言優勢,專家們已取得比較一致的看法。但是,對於具體的語言功能是否與大腦皮層的專門區域相對應這一問題,仍有爭議。

定位論

長期以來流行於學術界的“定位論”認為,特定的大腦皮層組織控制著具體的語言功能,某個腦區的障礙會引起某種與之相聯繫的語言功能的喪失,比如布羅卡區和維爾尼克區的損傷會分別影響到語言的表達功能和聽覺認知功能。現代有不少學者還相信,語音、句法、辭彙和語義都有與之對應的專門的神經機制。

總體論

不過,純粹的病例並不存在,一種較突出的症狀總是伴隨著另外一些輕微的症狀,這一事實使得一部分學者對“定位論”產生了懷疑,提出了“總體論”:人腦各部分組織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繫,因而語言功能是統一的,人腦任何部位的損傷都可能影響到語言各方面的功能。有人指出,凡是失語症患者都缺乏一種基本的語言能力──用符號構成命題的能力。
上述兩種觀點孰是孰非,尚無定論。但狹隘的定位論或極端的總體論對於進一步的研究都是不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