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比較及其神經機制

社會比較及其神經機制

《社會比較及其神經機制》是2020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社會比較及其神經機制
  • 作者:文學
  • 類別:社會科學類圖書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18965618
社會比較及其神經機制人類的各種判斷和選擇本質上是比較的,比較作為一項基本的心理功能,其重要性一直受到普通大眾和研究者們的關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人們在交流中常用“人比人氣死人”“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等語句來安慰自己或他人,不要過多比較,要滿足現狀和知足;也用“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貨比三家”等語句來強調要比較才能知道差距的存在。為什麼日常生活中存在那么多比較呢?那是因為當人們對某一對象進行評估時,從簡單的物理屬性,如大小、長度、身高等,到複雜的社會屬性,如自我的評價、美醜的判斷,其過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與相關規範或標準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結論。例如,描述一幢建築很高,本身就暗示著這幢建築比周圍其他的建築都要高。再如,說一個人是籃球運動員,暗示著他在籃球運動方面的表現比一般人要好,因此,這在本質上,是一種比較的說法。可以說,比較策略是一項基本的人類心理功能,在人類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社會人際交往方面,社會比較構成各種社會認知過程的核心要素。像個人知覺、刻板印象、態度、情感、決策、心理理論及自我概念等的形成與發展,都依賴於社會比較過程。正是由於社會比較的重要性,近60年來,越來越多研究者從各個方面對社會比較進行研究,諸如社會比較的概念、類型、理論模型、動機、策略、影響因素和效應等。然而,這些研究主要採用傳統行為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局限於現象的描述和解釋,無法深入社會比較內在機制的探討。目前,隨著科學技術和研究方法的提高,特別是認知神經科學和腦成像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心理現象的神經基礎,探討各種心理現象的大腦神經機製成為研究主流。在比較這一領域,對神經機制的探討主要集中於各種非社會比較。前人研究探討了數字、角度、大小、長度、明亮度等比較的大腦神經機制,發現各種類型的非社會比較都激活某個特定的額頂網路,包含頂內溝和內側前額葉皮層。近年來,人們開始嘗試用認知神經科學方法對社會層面的對象進行研究,相繼考察了社會地位、身高和外表美等比較的神經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