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任務中社會責任感的認知神經機制

決策任務中社會責任感的認知神經機制

《決策任務中社會責任感的認知神經機制》是依託深圳大學,由李鵬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決策任務中社會責任感的認知神經機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鵬
  • 依託單位:深圳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近年來,認知神經科學領域中關於人的決策及相應的行為監控,結果評價的研究非常多,然而對於社會責任感如何影響個人在社會情境中的決策及其背後的神經機制知之甚少。社會責任感將做為社會成員的個體與社會情境聯繫起來,影響著社會體制對人的評價以及社會資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因此,研究特定社會情境中個人的社會責任感的神經機制,不僅能讓我們更加了解人的決策行為背後的動機,還能幫助我們解釋相應的社會適應不良人群的心理機制。本項目在分析總結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通過改進實驗範式,並且考慮與責任感相關的個體差異因素,利用認知神經科學中先進的ERP和fMRI技術,意圖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決策中社會責任感的神經機制。

結題摘要

2011年發生的“小悅悅事件”引發了國人對於社會道德責任感的深刻反思。研究社會責任感與決策之間的關係可以讓我們了解在社會背景下人如何做出決策,如何監控、評價自己的決策,從而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諸如責任感此類的高級社會認知的心理和神經機制。在此背景下,重新思考責任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項目採用行為、ERP 和 fMRI 技術,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視角研究責任感與決策結果評價的關係。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團隊任務中個人的社會責任感體驗是否會影響反映自我錯誤監控的腦電成分ERN;決策後結果評價之後的責任感歸因能否誘發特異性腦區;人們對於道德事件中直接執行者和旁觀者的道德、法律責任判斷是否差異。拓展性研究還關注了抑鬱傾向如何影響結果評價,尤其是對於模糊反饋加工誘發的腦電活動;反饋延遲對於結果評價的影響;以及模糊反饋誘發的腦電活動的時頻特徵。 本課題主要研究貢獻在於,首先開創了兩項在實驗室中操縱被試主觀社會責任感的範式,行為數據證實這些範式的確使得被試在各個實驗條件下產生了不同的責任感體驗。通過進一步的ERP和fMRI數據分析,我們還得到了幾項重要的研究結果:第一,反映自己錯誤監控的ERN和FRN一樣同樣受到責任感的調節;第二,在團隊任務中加工功勞感評價的腦區是TPJ,表征自己個人表現的腦區是ACC和Dorsal Striatum;第三,執行者和旁觀者情境下的第三方道德、法律責任判斷存在差異;第四,不同社交障礙水平個體在團隊任務中報告的責任感和與結果評價的腦電活動存在差異。基於本項目開展的一些拓展性的研究還發現抑鬱特質影響模糊反饋的結果評價;模糊反饋誘發的時頻特徵與負性反饋存在差異等。以上這些研究為研究者理解社會責任感影響結果評價相關的認知神經機制貢獻了較成熟的範式和一些重要的發現,未將來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