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強化

社會強化

社會強化(social reinforcement)是指社會學習理論的基本概念。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能夠學會社會技能,掌握行為規範,依社會接受和認可的方式行為,都是社會強化的結果。有正負向之分。正強化包括他人的肯定、認可、讚賞、支持、獎勵等,負強化包括反對、批評、疏遠、孤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強化
  • 外文名:social reinforcement
  • 學科:社會心理學
  • 類別:社會學習理論的基本概念
  • 特點:有正負向之分
簡介,主要特點,分類,主要影響,

簡介

社會強化是指社會對個體某種行為的讚揚與否定。前者又稱為“社會正強化”,後者又稱為“社會負強化”。社會強化的結果,使個體的工具性反應傾向增強,促成個體形成或改變某種行為習慣或行為傾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彼此間適度的社會強化(正強化),有助於建立和鞏固良好的人際關係。

主要特點

社會強化是社會學習理論中指社會對個體行為的肯定和讚許。它反映著特定的社會文化形態對個體在不同社會生活領域內具體行為表現的要求和評價。社會文化形態及其價值觀與個體行為表現之間的這種獎懲關係,被稱為強化的社會偶聯關係(social con-tingency of reinforcement)。在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體系中,還包括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其中,替代強化是指榜樣的積極的行為結果對觀察者而言所具有的強化效應;自我強化是指行為主體以行為目標的自我設定為標準,並通過對自我行為的自我觀察、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應而實現的強化效應。這兩種形態的社會強化,均以個體的認知能力為基礎。個體社會化過程中,不斷受到社會或他人的關注、肯定、稱讚和支持等強化,使其能有效地強化個體原有的行為傾向,加快個體的學習進程。在人際關係中,人們彼此給予的適宜的社會強化,有助於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分類

正強化會增加行為重複出現的可能性,負強化會減少行為重複出現的可能性。也可分直接強化、間接強化和自我強化。直接強化是個體行為的直接結果對個體的強化;間接強化又稱替代性強化,是通過觀察他人(榜樣)的行為而受到的強化;自我強化是個體的內在強化,是一種特殊的強化。個體是通過對自己行為的預期、計畫與行為現實成果之間的對比和評價來對自身行為作正向和負向調節的。

主要影響

農村青少年主動輟學往往是因為學習成績差而不願意上學,但其輟學的思維邏輯卻根源於社會環境對“讀書無用論”的強化而形成“常態”並不斷受其強化。這種直接或間接的強化機制,導致教育期望的雙重脫嵌及價值失效,形成社會強化機制。因此,農村青少年輟學看似是個人的決策,其實與一系列社會運作機制的強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