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於1971年提出的。它著眼於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在引發人的行為中的作用,重視人的行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學習理論
  • 外文名:Albert Bandura
  • 提出者阿爾伯特·班杜拉
  • 提出時間:1971年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適用領域範圍:心理學領域
  • 適用領域範圍:行為學領域
基本概述,基本觀點,觀察學習,互動決定論,自我調節理論,自我效能理論,德育價值,社會評價,理論的積極意義,理論的局限與不足,教育套用,

基本概述

所謂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是探討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互動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按照班杜拉的觀點,以往的學習理論家一般都忽視了社會變數對人類行為的制約作用。他們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對動物進行實驗,並以此來建構他們的理論體系,這對於研究生活於社會之中的人的行為來說,似乎不具有科學的說服力。由於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張要在自然的社會情境中而不是在實驗室里研究人的行為。

基本觀點

班杜拉指出,行為主義的刺激一反應理論無法解釋人類的觀察學習現象。因為刺激一反應理論不能解釋為什麼個體會表現出新的行為,以及為什麼個體在觀察榜樣行為後,這種己獲得的行為可能在數天、數周甚至數月之後才出現等現象。所以,如果社會學習完全是建立在獎勵和懲罰之結果的基礎上的話,那么大多數人都無法在社會化過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班杜拉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並在科學的實驗基礎上建立起了他的社會學習理論。

觀察學習

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特別是人的複雜行為主要是後天習得的。行為的習得既受遺傳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約,又受後天經驗環境的影響。生理因素的影響和後天經驗的影響在決定行為上微妙地交織在一起,很難將兩者分開。班杜拉認為行為習得有兩種不同的過程:一種是通過直接經驗獲得行為反應模式的過程,班杜拉把這種行為習得過程稱為“通過反應的結果所進行的學習”,即我們所說的直接經驗的學習;另一種是通過觀察示範者的行為而習得行為的過程,班杜拉將它稱之為"通過示範所進行的學習",即我們所說的間接經驗的學習。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所強調的是這種觀察學習或模仿學習。在觀察學習的過程中,人們獲得了示範活動的象徵性表象,並引導適當的操作。觀察學習的全過程由四個階段(或四個子過程)構成。注意過程是觀察學習的起始環節,在注意過程中,示範者行動本身的特徵、觀察者本人的認知特徵以及觀察者和示範者之間的關係等諸多因素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在觀察學習的保持階段,示範者雖然不再出現,但他的行為仍給觀察者以影響。要使示範行為在記憶中保持,需要把示範行為以符號的形式表象化。通過符號這一媒介,短暫的榜樣示範就能夠被保持在長時記憶中。觀察學習的第三個階段是把記憶中的符號和表象轉換成適當的行為,即再現以前所觀察到的示範行為。這一過程涉及到運動再生的認知組織和根據信息反饋對行為的調整等一系列認知的和行為的操作。能夠再現示範行為之後,觀察學習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範行為要受到行為結果因素的影響。行為結果包括外部強化、自我強化和替代性強化。班杜拉把這三種強化作用看成是學習者再現示範行為的動機力量。

互動決定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還詳細論述了決定人類行為的諸種因素。班杜拉將這些決定人類行為的因素概括為兩大類:決定行為的先行因素和決定行為的結果因素。
決定行為的先行因素包括學習的遺傳機制、以環境刺激信息為基礎的對行為的預期、社會的預兆性線索等決定行為的結果因素包括自我強化(當人們達到了自己制定的標準時,他們以自己能夠控制的獎賞來加強和維持自己行動的過程)和替代性強化(觀察者看到榜樣或他人受到強化,從而使自己也傾向於做出榜樣的行為)。
為了解釋說明人類行為,心理學家提出了各種理論。班杜拉對其中的環境決定論和個人決定論提出了批判,並提出了自己的互動決定論,即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互動作用。
環境決定論認為行為(B)是由作用於有機體的環境刺激(E)決定的 即B=f(E);個人決定論認為環境取決於個體如何對其發生作用,即E=f(B);班杜拉則認為行為、環境與個體的認知(P)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但他同時反駁了“單向的相互作用”即行為是個體變數與環境變數的函式,即B=f(P,E),認為行為本身是個體認知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一種副產品,即B:f(P*E)。班杜拉指出,行為、個體(主要指認知和其他個人的因素)和環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個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索重要的位置,儘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個因索可能起支配作用。他把這種觀點稱為“互動決定論”。

自我調節理論

班杜拉認為自我調節是個人的內在強化過程,是個體通過將自己對行為的計畫和預期與行為的現實成果加以對比和評價,來調節自己行為的過程。人能依照自我確立的內部標準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按照班杜拉的觀點,自我具備提供參照機制的認知框架和知覺、評價及調節行為等能力。他認為人的行為不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響,也受通過自我生成的內在因素的調節。自我調節由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三個過程組成,經過上述三個過程,個體完成內在因素對行為的調節。

自我效能理論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也就是個體在面臨某一任務活動時的勝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也可稱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
班杜拉指出:“效能預期不只影響活動和場合的選擇,也對努力程度產生影響。被知覺到的效能預期是人們遇到應激情況時選擇什麼活動、花費多大力氣、支持多長時間的努力的主要決定者”。班杜拉對自我效能的形成條件及其對行為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五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行為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情緒的喚起以及情境條件。
第一,行為的成敗經驗指經由操作所獲得的信息或直接經驗。成功的經驗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個體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反之,多次的失敗會降低對自己能力的評估,使人喪失信心。
第二,替代性經驗指個體能夠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獲得關於自我可能性的認識。
第三,言語勸說包括他人的暗示、說服性告誡、建議、勸告以及自我規勸。
第四,情緒和生理狀態也影響自我效能的形成。在充滿緊張、危險的場合或負荷較大的情況下,情緒易於喚起,高度的情緒喚起和緊張的生理狀態會降低對成功的預期水準。
最後,情景條件對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某些情境比其它情境更難以適應與控制。當個體進入一個陌生而易引起焦慮的情境中時,會降低自我效能的水平與強度。

德育價值

1、強調觀察學習在人的行為獲得中的作用。認為人的多數行為是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和行為的結果而學得的。依靠觀察學習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為模式。
2、重視榜樣的作用。人的行為可以通過觀察學習過程獲得。但是獲得什麼樣的行為以及行為的表現如何,則有賴於榜樣的作用。榜樣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擁有獎賞、榜樣行為的複雜程度、榜樣行為的結果和榜樣與觀察者的人際關係都將影響觀察者的行為表現。
3、強調自我調節的作用。人的行為不僅受外界行為結果的影響,而且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發的行為結果的影響,即自我調節的影響。自我調節主要是通過設立目標、自我評價,從而引發動機功能來調節行為的。
4、主張建立較高的自信心。一個人對自己應付各種情境能力的自信程度,在人的能動作用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將決定一個人是否願意面臨困難的情境,應付困難的程度以及個人面臨困難情境的持久性。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有較高的預期,在面臨困難時往往會勇往直前,願意付出較大的努力,堅持較久的時間;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往往會產生焦慮、不安和逃避行為。因此,改變人的迴避行為,建立較高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社會學習理論重視榜樣的作用,強調個人對行為的自我調節,主張建立較高的自信心。所有這些思想都是十分可取的,值得我們借鑑和參考。就企業管理來說,企業領導應充分看到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互相影響,主動在企業中樹立員工榜樣,利用榜樣的作用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員工更多的表現出企業所希望的行為。在樹立榜樣時,企業領導要力求使榜樣真實可近、平凡感人。如果將榜樣完美化、理想化,常常會使員工感到高不可攀,或者感到榜樣脫離生活、虛假騙人。結果不僅不能起到激勵作用,反而會使員工反感,降低員工士氣。

社會評價

理論的積極意義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特別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他突破了舊的理論框架,把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加以融合,以信息加工和強化相結合的觀點闡述了學習的過程和機制,並把社會因素引人到研究中。他所建立的社會學習理論開創了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  第一,班杜拉吸收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把強化理論與信息加工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認知的術語闡述了觀察學習的過程和作用,提出了替代強化、自我強化、三元互動、自我效能等概念,改變了傳統行為主義重刺激一反應,輕中樞過程的傾向,使解釋人的行為的參照點發生了重要的轉變。
第二,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研究中,注重社會因素的影響,把學習心理學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出了觀察學習、間接經驗、自我調節等概念,對學習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三,班杜拉的實驗結果都是以人為研究對象而得出的,這就避免了行為主義以動物為實驗對象,把由動物實驗得出的結論推廣到人當中的錯誤傾向,結論更加具有說服力。

理論的局限與不足

當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也有其明顯的不足和局限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缺乏內在統一的理論框架。該理論的各個部分較分散,如何將彼此關聯起來,構成一個有內在邏輯的體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是以兒童為研究對象建立起來的,但他忽視了兒童自身的發展階段會對觀察學習產生影響。
第三,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雖然可以解釋間接經驗的獲得,但對於比較複雜的程式性知識,以及陳述性知識和理性思維的形成缺乏說服力。
第四,班杜拉雖然強調了人的認知能力對行為的影響,但對人的內在動機、內心衝突、建構方式等因素沒做研究,這表明其理論本身仍然有較大的局限性。

教育套用

1、班杜拉在對行為習得過程的敘述中提出了人類的觀察學習模式,並且,班杜拉在論述觀察學習過程中反應信息的傳遞時指出:不同的示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果,用言語難以傳遞圖像及實際行動所具有的同等量的信息,而且圖像和實際行為的示範形式在引起注意方面也比言語描述更為有力。  這些理論與我們所說的“身教勝於言教”的原則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因而為教育上解釋學習行為的自律問題提供了依據。教師應把學習刻苦、自覺守紀、品德優良的學生典範確立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使學生沉浸在一種良好的氛圍中,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從而使學生自覺向好的方向發展。同時,我們可以用優秀科學家、有成就者的事跡來教育學生,這會產生鞭策激勵的巨大力量。此外,教師要為人師表,注意自己在學生面前的行為表現,為學生起到好的示範作用。
2、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對於教育教學工作具有積極影響,尤其是對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情感、促進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發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對於探討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首先,學校和教師應該為學生設立通向成功的階梯。成功的經驗會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使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心,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正當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並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為學生鋪好通向成功的階梯。
其次,教師應該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及時肯定的評價。對於表現出色的學生,我們給予其積極肯定的評價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能激勵其他學生的觀察學習行為。對於相對較差的學生我們更應該及時給予鼓勵而不是一味指責,以逐漸增強他們的自我效能。
最後,要側重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能力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礎,因此要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力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效能自然會得到提高。我們應該讓每個學生在班集體裡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讓每個學生都在班級中負有一定的責任,都有為大家服務的機會,並不斷地為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品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
3、班杜拉在論述創造性示範的影響時指出:接觸多種榜樣的人更具有創新性,觀察學習是創造性行為的主要來源,榜樣越是多樣化,觀察者就越有可能做出創造性的反應。這告訴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就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示範者。
人們在社會中常常要面對多個或多種榜樣的影響,觀察者很難僅僅根據某一個榜樣來塑造自己的行為模式。人們常常把不同榜樣的各個方面組合成一個與任何一個榜樣都不同的新的混合體。事實表明,小I的學生看到樣的教師榜樣,他們會以不同的方式組合教師的特徵,從而從教師那裡習得不同的行為特徵,從而使他們的個性特徵間於任何一個特定的教師。文學、藝術等的創新也往往是在博採眾家之長的基礎上而成的。因此,多種榜樣和示範將激發觀察學習者創造出新的、具有創造性的行為。現代社會,電影、電視和其他聲像信息傳播媒介為社會學習提供廣泛的信息來源,為觀察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學校和教師應該多讓學生接觸這方面的教學資源,用教學的方式使學生看到示範者的行為模式,為學生好的創新性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和激勵機制。
4、班杜拉提出的觀察學習為教育中的示範教學、觀摩教學以及教學演示等行為提供理論依據。觀察學習是人們行為習得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觀察學習中,示範者對學習者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示範不僅僅影響人們的行為反應,在不同類型的示範影響下,人們通過觀察學習,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其中包括判斷標準、言語方式、慨念結構、信息處理策略、認知策略、行為標準、道德判斷、個性特徵和新的行為方式等。
在教育中的示範教學、觀摩教學等方式可以為其他教學者提供一種榜樣示範作用,使教學者之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小斷提高教學質量。
5、在說明強化在觀察學習中的作用時班杜拉指出,與其等待對榜樣的模仿出現後才給予獎賞,如事先讓觀察者預測選擇榜樣的行為會帶來益處,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進行觀察學習。這就要求教育者對學生的思想給予正確的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對積極、正確的榜樣的觀察模仿學習行為會給他們帶來益處。即增加學生對觀察學習良好行為的自我強化,以促進他們良好行為模式的形成。
按照班杜拉的觀點,自我獎懲標準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逐步確立起來的。個體可以通過模仿父母、同伴或權威人物的示範行為獲得評判標準;也町能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由於父母、教師或其他年長者對符合他們信念和標準的行為予以獎勵,符合者予以懲罰,使個體將這些信念和標準內化為自己的標準,掌握道德的、倫理的評價尺度;或者是憑藉榜樣作用,學習怎樣藉助道德的要求或論點為自己的標準提供合理的依據。
因此,父母、教師要在兒童自我獎懲標準確立的過程中起到方向標的作用,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
此外,我們應該看到,觀察學習對於人的個性形成、生活和工作方式的養成、道德品質和社會性行為的塑造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社會就是教育人的一所人學校,而觀察學習就是人們在這個大學校里進行有意或無意學習的主要方式。一個社會要學會利用這所學校影響和塑造每個社會成員。我們要力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輿論,創造文明的社會文化氛圍,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社會性學習向著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