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外發布報告,介紹2014年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發展情況。報告指出,2009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連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2009年啟動新...
八、就業社保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實施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2015年納入國家項目的縣級項目32個、鄉鎮級項目84個,其中藏區縣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實現全覆蓋。積極開展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設施...
我代表國務院,報告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有關情況,請予審議。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成效 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本著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心特殊困難群體,尊重殘疾人意願,保障殘疾人權利,注重殘疾人的社會參與,推動殘疾人真正成為權利主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
溫家寶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五年,黨和政府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了制度全覆蓋,各項養老保險參保達到7.9億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從2004年...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簡介 社會保障一詞源於英文Social Security,本意為社會安全。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時期...
一、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展情況 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農村民眾的生產生活。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著力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目前,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改革開放後,我們把社會保障作為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礎民生工程,穩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是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建立起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實現黨的十七大確立的“老有所養”的戰略目標和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社會保障事業加快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極大增強,為社會保障事業加快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人民...
堅持“公益性質、政府主辦、屬地管理”的原則,健全街道、社區和鎮、村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打造“15分鐘社會保障服務網”。加強社會保障服務機構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建立工作成效與獎勵掛鈎的激勵機制,逐步提高持證上崗率,定期開展業務培訓...
緊緊抓住“314”總體部署、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設立兩江新區等重大歷史性機遇,開拓進取、迎難而上,不斷推進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和人力資源開發事業的改革發展,順利完成“十一五”時期的各項任務,取得了突出成就。
大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為經濟發展和企業改革服務——高強副部長在1999年全國社會保障財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落實財政政策強 化管理監督 積極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高強副部長在全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和醫藥...
值此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回顧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進程,總結其改革和建設的成就與經驗教訓,對於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內容簡介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 成府發〔2015〕14號 各區(市)縣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已經2015年3月30日市政府第69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
展望2035年,隨著我省與全國一同基本實現現代化,我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實現高質量、充分、公平就業,保持較低的失業水平。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新成就,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保障水平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