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傳播制度

社會主義傳播制度

社會主義傳播制度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要傳播制度之一,處於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之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主義傳播制度
  • 外文名: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 解釋:當今世界的兩大主要傳播制度之一
  • 類型:處於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之中
名稱,定義,中國傳播制度,定義漫談,蘇聯傳播制度,

名稱

社會主義傳播制度
社會主義傳播制度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要傳播制度之一,處於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之中。

定義

社會主義傳播制度具有以下特點
A、傳播媒介和傳播資源是國家的公有財產,不允許私人占有;
B、傳播媒介必須為工人階級服務,必須接受共產黨的思想和組織上的領導;
C、媒介必須按照馬列主義原理、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來傳播信息,宣傳、動員、組織和教育民眾;D、在服務於社會總體目標的同時,媒介應該滿足廣大民眾的願望與需求;
E、國家有權監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締反社會的傳播內容。

中國傳播制度

(1)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
(2)中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事業,
(3)必須堅持黨性原則。
(4)社會主義新聞傳播事業執行報導新聞、傳遞信息、引導輿論、提供娛樂等多方面的社會職能。
(5)社會主義新聞傳播事業具有重要的經濟功能。
A、新聞傳播事業通過溝通生產、流通和消費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服務作用
B、新聞傳播事業本身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的社會主義傳播制度還在不斷的改革與完善,我們要在不斷的摸索中總結經驗,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傳播制度和規範體系。(注意:我國的新聞傳播事業也面臨著媒體企業化經營的經濟利益與商業主義、營利主義的出現)
社會主義傳播制度和規範(黨的新聞政策)
A、媒介工作在政治上必須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將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及時而準確地貫穿到報導、言論等各項具體業務內容中;
B、報導以正面宣傳為主,將大眾吸引、凝聚在黨中央的周圍,團結奮鬥,激勵他們積極進取;
C、發揮媒介的獨特輿論監督作用;
D、堅持真實性原則;
E、堅持黨性原則。
總之,社會主義國家的大眾傳播體制的最大特徵,就是將媒介作為宣傳、教育、組織大眾的工具,以達到有效地控制社會,早日建成社會主義強國的目標。
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媒介規範理論是在經歷了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兩個時期的錘鍊後發展起來的,並且還在不斷地完善。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要點:
(1)中國的新聞傳播資源歸全體人民所有,這是對最廣大人民真正實現新聞自由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2)中國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黨性原則。
(3)社會主義新聞傳播事業同時還擔負著創造精神財富的重任,在邁向信息經濟的今天,具有極為重要的經濟功能。
中國的社會主義傳播制度還必須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和完善,以便更好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貢獻力量。

定義漫談

世界主要四種傳播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這是從蘇聯成立以來的諸社會主義國家所採用的傳播制度,明確的指出報紙等大眾媒體的喉舌作用,列寧認為報紙是革命的宣傳者、鼓動者和組織者,與資產階級說一套做一套不同,無產階級對自己的傳播制度毫不避諱,認為大眾媒體就是為了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革命服務的。參照我國的現有制度,大眾媒體都是國家所有,採取統一宣傳方針而自主經營的方式,其宣傳手段和內容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向。
集權主義理論
傳播權被牢牢的掌握在統治階級手中,他們多是封建貴族和王公大臣。民間辦報要接受嚴格的審查,統治階級一
般通過發放許可證和稅費補貼的辦法壓制民眾的自由言論。反對統治階級的危險言論輕者封殺報紙,關閉報館,重者要接受刑罰和殺戮。
自由主義理論
資產階級在取得領導權以後,資本主義進入自由競爭時期,秉承他們與封建統治的鬥爭原則而創見了自由主義的傳播制度。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是: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力,真理是要在自由意見的市場中檢驗的,哪怕是謊言和誹謗也要允許表達,因為真理是永遠不會被淹沒的。最經典的自由主義理論就是傑弗遜的名言:雖然我反對你的意見,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力。但事實上每個人想說出自己的意見是不可能的,首先是經濟上的限制,報業競爭是的辦報紙的成本越來越高,其次是政治上的限制,無產階級覺醒以後的言論受到資產階級的壓制。
社會責任理論
資本主義進入壟斷競爭時期以後,報紙無限制的追求最大利益而不顧社會責任導致了政治報刊和“黃色報刊”的泛濫,民眾在海量的信息中難辨事實的真偽,違背了新聞的客觀真實性原則,在二戰以前的資本主義社會一度動盪不止。伴隨國家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而生的就是傳播制度中社會責任理論,它強調報紙要引導輿論,無限制言論自由只能破壞自由的本身,提倡報紙的社會責任高於報紙的新聞自由,對“黃色新聞”和“政治宣傳”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四種理論同樣試用於其他的大眾媒體。當今西方國家在國內施行社會責任理論的傳播制度,在國外號召施行自由主義的傳播制度,妄求國內的穩定和全球的利益最大化。我國依舊是施行社會主義的傳播制度,但是已經開始大眾媒體的市場化改革,使得媒體在未來能更好的融入全球市場經濟體系,謀求更大的發展。

蘇聯傳播制度

解體前的蘇聯對新聞業實行的是垂直管理。在這種垂直管理模式下,報刊一般被分為若干等級——中央的;加盟共和國的;邊疆區、州、自治共和國的;一般城市和地區的;工礦、學校、農莊等企事業單位的。各級報刊均處於蘇共中央的統一領導之下,並接受各級黨委(或黨領導的企事業組織)的管理和監督。全蘇新聞社——塔斯社為這些報刊提供訊息,主要的中央報紙通過傳真傳遞到全國各個城市。
十月革命勝利以後,隨著蘇維埃政權的鞏固,隨著經濟建設的開展,蘇聯人民曾經創建了宏大的社會主義新聞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活躍著幾十萬熱愛祖國、忠於職守、富於獻身精神的新聞工作者,他們辛勤努力,一心想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尤其在衛國戰爭年代,他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自己的新聞作品團結和鼓舞人民,為戰勝法西斯入侵譜寫了光輝的篇章。衛國戰爭結束以後,他們又以自己的勞動,恢復並建立起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新聞網路。這種網路以黨的機關報(台)為核心,包括眾多的專業報(台),從中央到地方共分六級層層辦報(台),形成上尖下寬的金字塔形結構。截止1986年,全蘇已有各類報紙8000多家;其中日報713種,期發一億
多份,每千人平均380份左右,位居世界前列。
可是這樣宏大的蘇聯新聞業體系,在1991年的最後幾個月內,隨著蘇聯的解體也嘩啦啦似大廈傾覆般地迅速瓦解。從此以後,這片土地上再沒有以黨的機關報為核心的新聞體系了。原先的黨報紛紛改成民營的獨立報紙,艱難地自籌資金,慘澹經營;其它他專業報更是在市場經濟中顛簸掙扎,各奔前程。幾份全國性的機關報,如《真理報》、《訊息報》、《勞動報》,在改為同仁報紙以後,影響和地位固然遠非昔比,發行量也只有當年的一個零頭,由一、二千萬份降為幾十萬、一百多萬份。
蘇聯新聞事業瓦解
導致蘇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瓦解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戈巴契夫推行的新聞體制改革偏離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發展方向,違背了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發展規律。其中最致命的是蘇聯第一部新聞法的頒布和實施。戈巴契夫為了改變當時新聞界節目內容單調呆板的情況,在宣傳方針和內容上作了重大調整。各個媒體競相擴大報導範圍,對社會的各種弊端公開揭露抨擊,要求新聞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於是,1990年,蘇聯第一部新聞法開始生效。
蘇聯第一部新聞法的實施表明蘇聯的新聞體制與列寧,史達林時期相去甚遠,具體表現在:
A)取消了新聞審查制度
B)規定各種組織或公民個人都有辦報權
C)擴大了辦報人的自主許可權
評價:新聞法的頒布,使各種反對派報刊獲得了合法地位,一些反動報刊以此為擋箭牌,攻擊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在這樣的情況下,長期處於蘇聯報業核心地位的蘇共報刊已是舉步為艱了。“8.19事件”後,十月革命以來形成的以黨報為核心的報業體系已化為烏有。
教訓:作為無產階級的新聞事業,必須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中,並接受工人階級的絕對領導。否則,就不能發揮社會主義的“喉舌”作用,甚至還會給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新聞自由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自由,只有賦予人民合理的自由權力,才能真正促進人民言論自由的實現和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