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山(中華人民共和國秦皇島市昌黎縣山峰)

碣石山(中華人民共和國秦皇島市昌黎縣山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北省秦皇島昌黎縣山峰,古代名人曹操曾在此留下詩篇《觀滄海》。具體在哪裡,學術界原有三種觀點,一是河北昌黎,二是山東無棣,三是遼寧興城。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秦皇島孟姜女廟附近的孟姜女墳出土一批文物,證明昌黎縣城北的碣石山就是當年曹操所登臨的碣石山。偉人毛澤東寫下的詩詞《浪淘沙·北戴河》中那句“東臨碣石有遺篇”也是對《觀滄海》具有一定說服力的佐證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碣石山
  • 外文名稱:jieshi mountain
  • 地理位置:中國·秦皇島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7:30-17:30
  • 景點級別:AAA級
  • 門票價格:20元
  • 著名景點:碣石
  • 地址:秦皇島市昌黎縣昌黎鎮碣陽路
  • 名人李世民 曹操
  • 機場秦皇島北戴河機場
  • 火車站昌黎站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河北省秦皇島市
  •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夏季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區熱度指數,發展歷史,主要景點,帝王蹤跡,相關史實,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碣石山,坐落在素有“花果之鄉”美稱的昌黎縣城北,跨越昌黎盧龍、撫寧三縣境內,連綿起伏有大小上百座奇險峻峭的峰巒,其主峰仙台頂(又名“漢武台”,俗稱“娘娘頂”)突起於靠近昌黎縣城的屏峰障嶺正中,頂尖呈圓柱形,遠望如碣似柱,極像直插雲霄的天橋柱石,因此名為“碣石”。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孟姜廟對面4公里外的大海上,有兩塊突出海面的巨石,高者如碑,低者如墳,當地人稱之為孟姜女墳。在這裡發現了秦漢時期大型高台觀海建築遺址——石碑地和小黑山頭,出土的草雲紋瓦當屬於秦漢時期建築遺物。專家推斷石碑地是秦始皇東巡入海求仙的地方。

主要景點

碣石山主峰為仙台頂,海拔695米,是渤海近岸最高峰。山中有名剎“水岩寺”。懸崖上留存古人所刻“碣石”二字。登臨仙台頂(距海15公里),俯瞰大海,從灤河口到秦皇島港,西起灤河入海口,東至山海關秦皇島港,山海之間同樣15公里的大陸,靜臥腳下。大海茫茫無邊,天海一體,確是“碣石觀海”聖地。
前人列有碣石山十景,其中 “碣石觀海” 最壯觀。其他九個分別是天柱凌雲、水岩春曉、石洞秋風、西嶂排青、東峰聳翠、龍蟠靈壑、鳳翥祥巒、霞暉卒堵、仙影滄浪。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因主峰險峻,且瀕臨大海,位置重要,遠古時即載入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經》和《尚書·禹貢》。碣石山屬於古代名山,雖在五嶽之外,但有“神岳”之美譽。
碣石山有東、西五峰山之說。東五峰山位於仙台頂東側,由東往西五峰分別是望海、錦繡、平斗、飛來、掛月。西五峰山在仙台頂以西,南側山腰平台建有“韓文公祠”,紀念唐朝文學家韓愈
他祖籍河北昌黎,死後被追封昌黎伯,因此又稱韓昌黎。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也喜歡此地。1908年到1924年,他先後7次到此避難於韓文公祠,並著書立說。他在《游碣石山雜記》中用“天外桃源”形容碣石山。這裡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韓公祠南面界石嶺上立有5米高的李大釗全身漢白玉雕像。
“神岳”碣石,山清水秀,通古之幽,是北國旅遊勝地之一。
名剎水岩寺已經修葺一新,香火旺盛。
碣石山前還有一個“碣陽湖”,相傳是秦始皇東臨碣石並鐫刻“碣石門辭”之地,也是北魏文成帝大宴群臣的地方。

帝王蹤跡

碣石山先後有很多帝王(有統計為9位)登臨,成為歷史名山。帝王登碣石山原因何在?這和碣石山的神秘文化有關。
資治通鑑》中的“秦紀”記載,在戰國後期,燕人寧毋忌,羨門子高之徒“稱有仙道”,“形解銷化之術、燕齊遷堅之士皆爭傳習之”。“自齊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萊,諸仙人及不死之蘊含在焉”,“仙人居碣石山”。
秦始皇登山求仙,就是因為崇拜碣石山的靈氣。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帶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過了4年,即公元前215年,他親臨碣石山,勒石記功,並求長生不老,江山萬代。他令人刻下《碣石門辭》,讚頌統一中國的歷史奇功。
秦始皇登碣石求仙之後,大大提高了碣石山的知名度,增加山的神秘。之後許多帝王效仿他,也想通過祭拜碣石,吸收仙氣而長生不老。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行自泰山,復東巡海上,至碣石”,並在山頂修建“漢武台”祈仙求神。因此,仙台頂又名漢武台。據《史記》載:“上乃遂去,並海上,北至碣石,巡自遼西,歷北邊至九原。”即此)。
公元207年,即東漢建安十二年,曹操領兵東征烏恆凱旋,由遼西走廊返回,途經碣石。這就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他留下著名的《步出夏門行》,即《碣石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此後,碣石山以觀海勝地聞名九州。公元238年,晉宣帝司馬懿討伐公孫淵,經過昌黎時登碣石山,求仙並追思秦皇功績。
芝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芝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
北魏文成帝、北齊文宣帝均來此登高望海。文成帝還大宴群臣百官于山下,將碣石山改為“樂游山”。
隋煬帝東征高麗時,分兵出昌黎,並登上碣石山。
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春,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麗,途經碣石,留下《春日望海》一詩:“洪濤經變野,翠島屢成桑。芝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以記功德。

相關史實

資治通鑑》記,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烏桓大捷,班師回朝途中,時寒且旱,二百里無復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三十餘丈乃得水。軍自柳城始,途經碣石道(今昌黎碣石山流域),遇“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之景觀,命士卒山中覓水,得泉(後稱相泉),操遂令軍止行安營。
尋樵夫聞知,此謂碣石流域,泉溢於虎山坡,南稱龜山,西南碣石山。日落,時黃昏,遠眺夕陽暮色,近擁萬馬千軍,志未酬,己暮年,而詩性起,作賦《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碣石山(中華人民共和國秦皇島市昌黎縣山峰)
《曹操小傳》記,曹操北征烏桓解救十餘萬被擄漢民同徙,途經碣石道,遇“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仙境聖地,令固泉砌井,以養暮年、度餘生。遂將民編充駐守於此之營帳“草糧屯”、“後營”、“留守營”、“駐操營”、“歇馬台”、“飲馬河”(今昌黎、撫寧村莊、河流名稱)。
擇日曹操率眾至碣石仙台頂,登高必賦其性也,賦詩《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軍遂赴易縣。
古人依相泉建寺,時名“相泉寺”,後稱“山坡寺”,明清《昌黎縣誌》有記載。尚存井(泉)一眼,寺院荒址一座。

旅遊信息

可由北京或秦皇島乘火車到達昌黎,再乘計程車到碣石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