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碣石山

《愛碣石山》是唐代詩人劉叉的作品,全詩四句共25字。據考證,該詩可能是他離開韓愈門下後,雲遊至碣石山時所寫,描寫了碣石山動人峭拔的壯美景色,表現了作者卓然獨立的品格情操。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愛碣石山
碣石何青青⑵,挽我雙眼睛⑶。
愛爾多古峭⑷,不到人間行⑸。

作品注釋

⑴碣(jié)石山——在河北昌黎城北。該縣現屬河北秦皇島市。
⑵何——多么; 青青(jīng)——形容草木繁盛的樣子。
⑶挽——挽留,此指吸引住。
⑷爾——指碣石山; 古峭——古老險峻。
⑸“不到”句——該句意為:碣石山不願置於人間熱鬧繁華的地方。

作品評析

《愛碣石山》這首詩,在《全唐詩》所遺劉叉的全部詩作中,列於第24首。這首詩中所描寫的山峭拔鋒利,含有激憤不平之氣。通過作者本人藉此所抒發的思想、性格來看,他之所以這么喜愛碣石山,就是因為碣石山地處偏隅,卻古老峻險,峭拔不群,正好使詩人觸景生情,藉以寄託自己所引以為豪的品格、情操。也正是由於這個緣故,詩人在結束自己的碣石山之行時,目光幾乎都收不回來了。
該詩起句描寫碣石山美麗動人的景色,寫得質樸暢快,言簡意賅,平中見奇。整個詩的語氣比較平實,氣韻卻十足。詩人在開口吟唱碣石山時,並沒有刻意描繪碣石山的景色如何奇特,如何吸引人,而是用了一句比較直白的“挽我雙眼睛”,把碣石山寫得頗有靈氣,好像她很願意讓作者觀賞。作者於末兩句隨之一頓挫:原來作者更喜愛的還是碣石山古老峭拔的英姿,不同凡俗的狀貌,特別是它孤傲耿直、卓然獨立的執拗性格。鑒此,作者把碣石山人格化和個性化,並以此寄託作者的志趣。寫的是山,其實著重寫的是人的思想感情,這在古代的山景詩中並不多見,但劉叉似乎在不經意間寫得如此自然、貼切,真實、感人,從而使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的獨特風貌躍然紙上,恍在眼前,這就更是難得了。從這一點上講,《愛碣石山》不愧是一首具有獨特風韻的山景詩。
《愛碣石山》詩,也是自稱“老叉”的詩人劉叉晚年生活、志向的生動寫照。劉叉在晚年時,雲遊北方深山老林,以義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的伯夷、叔齊自比。他在《勿執古寄韓潮州》詩中云:“古人皆執古,不辭凍餓悲。今人亦執古,自取行坐危。老菊凌霜葩,獰松抱雪姿。武王亦至明,寧哀首陽飢……”在《策孟東野》中云:“……文王已雲沒,誰顧好爵縻。生死守一丘,寧計飽與飢。萬事付杯酒,從人笑狂痴。”在《餓詠》中云:“文王久不出,賢士如土賤。妻孥從餓死,敢愛莫金篆。”他極可能是到位於盧龍城附近的首陽山憑弔夷、齊時,順便到達碣石山覽勝的。此外,劉叉與賈島在《新唐書》同被列為“韓門弟子”,兩人之間的關係當相當不錯,而以“推”、“敲”出名的賈島是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平以“碣石山人”自稱(見元朝辛文房《唐才子傳》),而且他很可能在年少出家當僧人云游時曾到過碣石山,並極喜碣石山的“不到人間行”(賈島曾常常自嘆:“知余素心者,惟終南紫閣、白閣諸峰隱者耳。”)。劉叉在晚年時也到碣石山雲遊,在碣石山留下自己的旅跡遊蹤和詩作,也很可能是受到賈島的影響和感染。
值得指出的是,劉叉是繼曹操之後,又一個留下專門描寫碣石山詩篇的人。《愛碣石山》產生於唐朝後期,與曹操的《觀滄海》詩相隔有600餘年的時間。這表明,從漢到唐,古碣石山一直為沿海地區的觀海名山,其“青青”之貌、“古峭”之姿,不知惹得多少在其地留下遊蹤的詩人思緒翩翩,忍不住“歌以詠志”。劉叉的這首詩,也是印證今碣石山即古碣石山的一個有力佐證。

作者簡介

劉叉,唐代詩人。河朔間(即今河北省一帶)人。生卒年、字號不詳。約公元813年前後(唐代元和年間)在世。劉青少年時生活在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縣一帶),以“任氣”著稱,喜評論時人,並特喜同時詩人盧仝、孟郊之詩。韓愈善接天下士,他聞名前往,賦《冰柱》、《雪車》二詩,名出盧仝、孟郊之上。後因不滿意韓愈為諛墓之文,攫取其為墓銘所得之金而去,歸齊魯,不知所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