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脊膜膿腫可分為硬脊膜外和硬脊膜下膿腫兩種。膿腫硬脊膜外膿腫,是一種少見的疾病,常因誤診而造成對病人的損害。容易產生硬脊膜外膿腫的因素包括:糖尿病慢性腎病、免疫缺陷、酗酒、惡性腫瘤、靜脈內藥物濫用、脊柱手術和外傷等。硬脊膜下膿腫是一種發生於硬脊膜下間隙的感染性疾病。
基本介紹
- 別稱:硬脊膜膿腫
- 就診科室:外科
- 常見發病部位:硬脊膜外、硬脊膜下
- 常見病因:糖尿病慢性腎病、免疫缺陷、酗酒、惡性腫瘤、靜脈內藥物濫用、脊柱手術和外傷等
簡介
病因
硬脊膜外膿腫,是一種少見的疾病,常因誤診而造成對病人的損害。容易產生硬脊膜外膿腫的因素包括:糖尿病慢性腎病、免疫缺陷、酗酒、惡性腫瘤、靜脈內藥物濫用、脊柱手術和外傷等。
硬脊膜下膿腫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二、發病機制:
1、硬脊膜外膿腫:
病菌侵入硬脊膜外間隙後在富於脂肪和靜脈叢組織的間隙內形成蜂窩織炎,有組織充血、滲出和大量白細胞浸潤,進一步發展為脂肪組織壞死、硬脊膜充血、水腫,膿液逐漸增多而擴散,形成膿腫。膿腫主要位於硬脊膜囊的背側和兩側,很少侵及腹側。上下蔓延的範圍可達數個節段,在個別情況下可累及椎管全長,甚至向顱內擴散。膿腫多為單發少數病例有多個散在小膿腔與一個主要膿腔相溝通。膿腫的形式和動態改變與致病菌、機體和局部組織的免疫反應、硬脊膜外腔的解剖特點、血管和淋巴系統結構等因素有關。呼吸運動和血管搏動可使椎管內負壓差增大,這對炎症通過血管或淋巴系統向硬脊膜外腔擴散具有“吸引”作用。而頭和軀幹的伸曲活動所引起的脊髓和硬脊膜的移動性,則為膿腫上下擴散創造有利條件。後期由於膿液逐漸吸收,結締組織增生而最終形成肉芽組織。膿腫除直接機械性壓迫脊髓外,還可引起血管的炎性血栓形成,使脊髓的血供發生障礙,最後引起脊髓軟化,造成不可逆性損害。根據炎症的病理形態,硬脊膜外膿腫可分為:1.急性型全部為膿液。2.亞急性型膿液與肉芽組織並存。3.慢性型以炎性肉芽組織為主。臨床上以亞急性型和慢性型多見,急性型少見。
2、硬脊膜下膿腫:
硬脊膜下膿腫大多數由遠處的感染灶(如癤病)經血行散播到硬脊膜下間隙,少數繼發於腰背部中線的先天性皮膚竇道(或藏毛竇)感染以及脊柱手術或麻醉、腰穿等操作後感染。糖尿病和靜脈藥物濫用則是誘發危險因素。
治療
硬脊膜外膿腫應作為神經外科急診進行治療在脊髓發生不可逆損傷以前即應緊急手術減壓和排膿。臨床實踐表明,癱瘓時間在2h內者,手術效果滿意,>36h則效果差,而完全癱瘓48h後再手術僅可能挽救病人生命。因此縮短癱瘓至手術的時間是提高硬脊膜外膿腫療效的關鍵。椎板切除要足夠和充分,清除膿液和肉芽組織,尤其是炎性肉芽組織常在硬膜外環形包繞壓迫脊髓,應儘量清除乾淨,使硬脊膜恢復正常搏動,以達到徹底減壓和防止感染擴散的目的。膿液做細菌塗片進行厭氧菌、需氧菌、結核桿菌和真菌培養。
2、硬脊膜下膿腫
一旦明確診斷為硬脊膜下膿腫,應立即手術清除膿腫。椎板切除範圍應包括病灶全長、硬脊膜切開減壓。切開硬脊膜時應仔細保護好硬脊膜四周術野和蛛網膜下腔。小心切除膿腫,避免污染蛛網膜下腔。同時,術野需用含抗生素鹽水反覆沖洗乾淨,並放置外引流管數天,縫合肌層和皮膚。在膿液送培養和革蘭氏染色後,即可開始套用廣譜抗生素。而一旦培養結果出來,則馬上給予敏感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