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圍村,位於謝崗鎮東部,距鎮政府6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村邊有上角頭山,海拔20米。西與黎村、南與嚇園村相鄰,西與新屋村相連,北與惠州市惠陽區瀝林鎮羅村毗鄰。始建於清朝,因建設房屋時發現地底石頭較多,而得名“石頭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頭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謝崗鎮
- 地理位置:謝崗鎮東部
石頭圍村,位於謝崗鎮東部,距鎮政府6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村邊有上角頭山,海拔20米。西與黎村、南與嚇園村相鄰,西與新屋村相連,北與惠州市惠陽區瀝林鎮羅村毗鄰。始建於清朝,因建設房屋時發現地底石頭較多,而得名“石頭圍”。
石頭圍村,位於謝崗鎮東部,距鎮政府6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村邊有上角頭山,海拔20米。西與黎村、南與嚇園村相鄰,西與新屋村相連,北與惠州市惠陽區瀝林鎮羅村毗鄰。始建於清朝,因建設房屋時發現地底石頭較多,而得名“石頭圍...
石樓圍村,位於坪山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4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樓角村、赤子香村、油社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村北面是坪山河。始建於清朝中期,羅姓先祖從廣東興寧遷至此地開基立業。因舊時村中修建有許多角樓而取名石樓圍村,曾用名石頭圍。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
深涌村是當地5條客家鄉村的統稱,它們包括教堂圍、包籬仔、石頭峴、灣肚及灣仔,祖籍廣東長樂錫坑村的李氏於200年前清朝期間,由沙頭角烏蛟騰遷來定居建立,以務農為生。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農業漸式微,很多村民離開出外或到外國謀生,農田荒廢變成沼澤地。90年代末有地產集團收購深涌大量土地欲發展,多年來曾...
雲禮石頭村位於恩平市那吉鎮的西部,東距325國道(廣湛公路)11公里,距金山溫泉度假村3公里,從市區恩城向西南驅車25公里即可抵達。該村占地約200畝,它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石頭古建築著稱,房子是用石頭建的,路是用石頭鋪的塘基是用石頭砌的,村邊的水渠是用石頭築成的,村子圍牆、菜園地也是用石頭壘成的...
國道虎崗高速、省道莞樟東路經過村境。1980年通電,1990年通電話、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中有籃球場1個。村內有客家傳統民居100座,其中建於清朝、民國時期的泥磚、石頭瓦房總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該建築群四橫四縱,排列整齊,中間為門樓和祠堂,有房屋18棟,通面闊102米,通進深...
石尾村是永泰縣梧桐鎮的一個行政村,因石頭多而得名。海拔360米,位於梧桐、富泉、同安三個鄉鎮的交界處,距縣城30公里,距梧桐鎮政府12公里。轄區面積4平方公里,308戶,1029人口,12個生產小組,分布在5個自然村落。有5公里、寬4.5米的水泥路直通村部,給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該村路、水、...
村內有客家傳統民居50座,其中建於清朝、民國時期的泥磚、石頭瓦房總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該建築群四橫四縱排列整齊,房屋均為硬山頂,“金包銀”牆,內泥磚、外青磚。門楣下有灰塑彩繪壁畫裝飾。保存基本完好,有少量外來工居住。村有宗祠2座。明發蔡公祠,建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占地面積60平方米,已破舊;...
石頭坉村位於黃坡鎮東北面,鑒江支流木棉河從村前流過,因屬岩基地貌,河底有連片的花崗岩巨石而得名。近年來,該村大搞文明村建設,在該村外出務工經商成功人士、廣州吳川商會永遠榮譽會長、廣東鼎龍集團董事長龍慶棠捐資1500多萬元的帶動下,全村民眾出錢出力興建了近7公里長的水泥環村道和通鎮公路,建起了石欄江...
500年後,於家村已是河北省知名的石頭村旅遊區。走在石頭村的小路上,石樓石閣、石房石院、石桌石凳處處可見。農居依高就低順勢而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是石頭村村民基本的生活規律。村東的清涼閣,是石頭村的標誌性建築物。如此高大的建築物,竟然不打地基,不填輔料,以天然石底為基礎,從下到上完全...
老鄉們說,村里幾輩人都是石頭里生、石頭裡長,離開了石頭真是活不成哩。村里83歲的董長河老人說,以往村里房子不夠用了,村民之間便經常相互幫忙建房子,建房子的石頭就從山上采來,先鑿出長1米、寬30厘米、厚50厘米的條石壘牆,等房牆圍建好後,用山上的木頭搭房梁,再采長1米、寬40厘米、厚5厘米的紅石...
村內有客家傳統民居148座,始建年代不詳,總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用石頭砌牆腳,泥磚砌牆體,用松樹或杉樹作桁梁,上蓋瓦,多為兩進金字廊客家屋。保存基本完好,有人居住。排屋前有1座始建於1900年的門樓,1980年重修,門樓內間有1對石墩。2014年6月,樟羅居民委員會制訂《樟羅居民委員會村規民約》。村里...
石頭村(原名雲禮村)位於恩平市那吉鎮的西部,東距325國道(廣湛公路和開陽高速公路大槐出口)11公里,距金山溫泉度假村3公里,從市區恩城向西南驅車25公里即可抵達。古村特色 該村占地約200畝,它以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石頭古建築著稱,房子是用石頭建的,路是用石頭鋪的,塘基是用石頭砌的,村邊的水渠是...
《石頭村變形記》是由映美影業等出品的農村題材劇情電影,由杜軍執導,王小寶、李大強 、房子斌、 王紅梅 、封柏 、齊超等主演。該片是廣電總局重大題材入庫項目,併入選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網路視聽節目片單”;北京廣電局“中國榜樣系列網路電影”片單;北京廣播電視網路視聽發展基金2020年度獎勵項目等...
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村邊有花公山,海拔202米。村東有蝴蝶地河,村西南有蝴蝶地水庫和烈士水庫。東鄰龍見田村,南與舊村相鄰,北與黃京坑村毗鄰,西南與田心村相連,西北與樟木頭青山林場接壤。始建於唐代,因所處花公山下有一條用石頭砌成的龍,故名“聚龍圍”。唐、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屬東莞縣...
地方政府正在實施全域旅遊規劃,前王莊將和金山旅遊區一起步入新時代。通過發展特色民宿旅遊,古“石頭村”迎來新生。為更好地保護這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前王莊村現已啟動保護古村落項目,項目本著原來的建築風格進行保護,維護所用的石頭都來自過去已塌陷房屋,按照原來的風格進行規劃建設,讓它保持原來的地方特色,保持石頭...
村里每年春節期間村民到自家宗祠上香;清明節,村民一起掃墓祭祖。1939年農曆八月,日軍飛機轟炸清溪。上圍村民紛紛到田間躲避。1979年9月,上圍屙屎壢發生土石流,沖毀農田10多畝,重8000多斤的大石頭滾落山腳。該村代表性人物:李進才(1919—1949),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一支隊三團戰士,1949年8月在龍崗戰鬥...
岩下村被群山和竹海所包圍,因處蒼嶺岧嶢的“百丈岩”下而得名。村落位於兩山夾峙、三水相交的丘陵平板間,村內房屋相互毗鄰,朝向多依溪而定,形成了以溪水走向為基準的街巷基本形態。岩下村以石居為主,渾然一體的石屋、石橋、石道、古磨坊凸顯了岩下石頭村鮮明的特色,具有典型的浙中南山地石居風格,是浙江省...
石頭嶺村,位於塘廈鎮東部,距鎮政府7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水口圍村、草塘布村。清朝立村。因石頭嶺得名,曾用名“安溪萬安圍”。西邊200米處有石馬河由南向北而流,北邊靠長嶺、石頭嶺兩個小山丘。清中後期,屬東莞縣戎廳。民國時期,屬第四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第三區;1958年,屬塘廈人民公社蓮湖...
乘九廣鐵路過了九龍塘站,列車進入獅子山隧道,出了隧道,右手的山頂上有一大塊石頭,這塊石頭被稱做望夫石。據說這塊望夫石很像背著孩子等待出海未歸的丈夫的女性形象,最初還看不出像人的形狀,隨著列車向右轉變,卻越來越看它像人的模樣,很有意思。在左右大山中間的平地,能看到很多的公寓大樓,均有30~...
將圍 別稱“將軍村”將圍,一直是將石大隊和居委會所在地,解放前叫將軍圍,別稱“將軍村”。老人介紹說,因為該村在清康熙至鹹豐年間出過兩戶共5位將軍,其中一戶是麥世球祖孫三代為將軍,另一戶則是麥勝福、麥慶父子將軍,後來就簡稱“將圍”。石圍 因石頭圍得名 石圍則是因為有個明朝時期所建的石頭圍...
寨背的大石懸空而又疊,有的龍盤虎踞,有的狼牙吊峭,若有險像環生。但村民說,自有村寨落立以來,從來沒有發生石頭落村的現象,村寨人都相信一個傳奇的故事:石寨是神仙的座根,由於大石山為“觀音蓮座”,石寨永遠得到神仙的保護。石寨村因石而美,因山而美。《四會縣誌》清代本曰:“七石山,環列如屏...
深垟村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石頭城”,歷史上就家家戶戶砌石為牆,極富特色。走進村莊,放眼望去,路是石頭砌的、牆是石頭砌的,水溝、水渠也是石頭砌的,甚至大大小小的菜園也用石頭壘就,上下左右,滿目石頭。而今,深垟村修舊如舊的建設,正讓“石頭城”顯露出更樸實的原始容顏,各式石塊砌就的石屋、石廁、...
西竺寺建於唐代,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寺周圍牆全是石頭天然生成,連屋頂也是一塊天然巨岩。清末進士楊壁遠為該寺廟撰寫的對聯“石蓋自天開倒覆掌平摩僧頂,山峰持地起面立當空顯佛頭”,是西竺寺生動的寫照。崗頭村 離西岩山最近的村莊是上山下管理區的崗頭村,人口800多人,家家戶戶有傳統種...
一、碑上蓋廟,是龍王廟院內一六棱形石碑六個面上都刻有文字,是一部金剛經的經文,碑頂上蓋有石頭鑿成的一座小廟,碑頂是石蓮花。二、山門洞的井,是龍王廟的井(現在的大井)。三、牆上長樹,是北堡圍的大土牆上的榆樹。四、橋上開店,村里人常說的橋店,是舊燈山樓前小溪水渠上搭的小石橋,橋西開...
地名來歷:以建築物和地形綜合命名。此地昔日有一座石頭牌坊,今不存。另一說,此地有巨石像竹簰,名叫“簰石”,後石毀名易。地名含義:“牌”是“牌坊”,“石”即“石頭”;“坳”是“山坳”,即山間的低凹處;“村”是地域通用名。歷史沿革 1949年,牌石坳為羅田縣第三區(平湖區)宜林庵鄉所管轄。...
2001年4月,撤銷城北鎮,所屬區域19個村全部劃歸夏村鎮。地理環境 城北鎮位於乳山市城區東北部3.6公里處,鎮政府駐石頭圈村,總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89公頃。行政區劃 沿革變遷 石頭圈元至元年間,石姓由小雲南遷此定居,因村南被半圓形石壩相圍,故名。後石姓遷走。明初,於金由榮成縣赤山遷此,襲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