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下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下轄村)

岩下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岩下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下轄自然村,中國傳統村落,地處縉雲縣壺鎮鎮東北部丘陵平板間,村域面積4.5平方千米。

岩下村被群山和竹海所包圍,因處蒼嶺岧嶢的“百丈岩”下而得名。村落位於兩山夾峙、三水相交的丘陵平板間,村內房屋相互毗鄰,朝向多依溪而定,形成了以溪水走向為基準的街巷基本形態。岩下村以石居為主,渾然一體的石屋、石橋、石道、古磨坊凸顯了岩下石頭村鮮明的特色,具有典型的浙中南山地石居風格,是浙江省集中且保存完好的傳統山地石居村落,有“江南石頭第一村”之稱。

2014年11月17日,岩下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等七部局公布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下村
  • 村落屬性:自然村
  • 所屬政區: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
  • 村域面積:4.5平方千米
  • 形成年代:明代
  • 主要產業:高山茭白、水蜜桃、毛竹
  • 主要景點:朱氏宗祠、底處明堂、廿間頭等
  • 保護級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 批准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七部局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7日
村落歷史,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植被資源,村落格局,選址理念,空間布局,經濟社會,人口,經濟,主要景點,朱氏宗祠,底處明堂,廿間頭,下道壇民居,歷史文化,歷史人物,傳統民俗,方言,物產美食,物產,美食,榮譽稱號,旅遊信息,入村路線,村內導覽,

村落歷史

岩下村村民以朱姓為主。據《朱氏宗譜》載,始祖朱國器公在五代梁太祖期間墊婚舟,曾任山東淄州刺史,後因時局紛亂,被貶至溫州永嘉任司戶。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朱國器次子朱時週遊獵至括蒼,樂其山水秀奇,從溫州遷徙卜居南田村。
明建文三年(1401年),朱氏18世孫朱謹之轉徙岩下村,依百丈岩而得名。以此為開端,村落基址再未變動,村子較早的房子多集中於里坑溪腿設格習西岸。
明清時,岩下村屬處州府。
民國時期,岩下村先後屬於縉雲東區普慈鄉、棠慈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岩下村行政管轄多有變遷,1956年屬雁嶺鄉,1958年屬壺鎮公社雁嶺管理區,1961年屬雁嶺公社,1981年屬唐氏公社,1984年屬唐市鄉,1992年屬壺鎮鎮。
岩下村
岩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岩下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東北15千米處,東臨仙居界,北接磐安界,村域面積4.5平方千米。
岩下村

地形地貌

岩下村地處括蒼山西端蒼嶺段山腰的丘間平畈,村東有突兀挺拔、懸崖似削的“百丈岩”,仰望絕頂似平峰試舟頁一片,蒼松鬱郁;村西山謂“雙獅山”,峰巒疊嶂,千峰凝翠。岩下村地形由西南台茅洪棄向東北呈逐漸增高趨勢,南北向縱深較長,地形地貌特徵為低矮平緩丘陵,海拔600米。

氣候水文

岩下村所處的地區屬亞熱帶氣候 ,四季分明,溫暖濕潤,日照充足,村子坐落兩山之間,形成了獨特的山地小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岩下村位於三條水系相交處,里坑溪自北與百丈前溪自東交匯流入岩下溪,岩下溪向南流入岩下水庫。

植被資源

岩下村林地面積5916畝,森林覆蓋率在85%以上,植被主要為以毛竹、桃樹、紅豆杉等優勢樹種為主的次生林,當地的鄉土樹種有長葉榧、伯樂樹、香果樹、木荷、油菜花等。
岩下村
岩下村植被

村落格局

選址理念

岩下村選址於百丈岩與雙獅山之間的丘陵平畈間,有溪水穿村而過,更有普通嶺古道作為經濟依託,養育著當地的村民百姓。這樣的選址秉承著“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古代哲學,講究從自然、風水的角度來構建村落的環境。與此同時,村落背山面水、沿溪順形,山水聚合,藏風得水,構成了當地山可擋風、水可灌溉、林可種植,可避災禍的山水格局,促進了村子良好的生態循環,保持著村落、建築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也成為家族興旺和發達的直接因素。

空間布局

岩下村村落整體呈點狀散列,房屋相互毗鄰,朝向多依溪而定,進而形成與溪水走向相似的街巷付盛戀形態,主要有沿岩下溪的三叉濱水步地鑽譽道以及向溪兩側延伸的街巷,以及通往百丈岩等地的一些石階步道,這些街巷構成了傳統村落用地骨架,寬度大多在1.0—3.0米之間。岩下村內道路主要分為車行道,主巷道,次巷道三個等級。車行道為主要進村道路,寬約為5—7米,部分為水泥鋪路,部分為石板路。村內三條主巷道,寬約為2—3米,次巷道寬約為1—2米,主巷道和次巷道以步行路為主。村落民居主要集中分布在百丈前溪南北兩側,里坑溪東西兩側,村莊南部,岩下溪西側有少量分布。此外還有朱氏宗祠、本保殿和地母廟位於村南,以及位於村頭的楓溪橋,都是村落的標誌性建築。
岩下村
岩下村空間布局

經濟社會

人口

據2021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岩下村主要民族是漢族,有戶籍人口678人,常住人口460人。

經濟

2012年,岩下村村里水蜜桃、茭白一年的收入有300多萬元。
據2021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岩下村主要產業為高山茭白、水蜜桃、毛竹,村集體年收入2.8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230元。

主要景點

朱氏宗祠

朱氏宗祠位於岩下村中心,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石木結構,坐東南朝西北,為前後三進兩院式四合院,中間用穿堂相連的院落,中廳內有“尊敬堂”牌匾,內有古戲台,戲台頂上有壁畫,單間梁頂有牛腿和合二仙的精細雕刻。

底處明堂

底處明堂位於岩下村西北,是當地最古老的四合院,建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建築外面是粗糙的石壁,足足有1米多厚,裡面卻是精美漿兵的木雕房屋,壁厚窗小,冬暖夏涼,木架上有雕花,是具有當地建築特色四合院。

廿間頭

廿間頭位於岩下村中部偏西,建於清道光帝甲申年(1824年)。牆體多為山石壘築,內部為木製結構,風格獨特,體量大,布局嚴謹,坐北朝南,為一進四合院,呈倒座式二層樓房,西南翼增設一邊。

下道壇民居

下道壇民居坐東南朝西北,石木結構,為一進式四合院硬山頂建築,用材粗大,雕刻精美,具有岩下村石居風格建築特色。

歷史文化

歷史人物

人名
簡介
朱振
北宋儒學家,生於宋熙寧癸丑年(1073年),曾任儒學教授。
朱慶朝
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門生弟子,宋嘉定元年(1208年)進士,先後任通判、朝散大夫。有詩一首,記錄於清代湯成烈《縉雲文征》卷一中。《登雁門山絕頂》:萬丈仙山望欲寒,白雲中斷出欄乾。登登忽向峰頭立,好與風主地上看。
朱慶弼
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門生弟子,宋嘉定四年(1211年)進士,官天台知縣。
朱趙亮
筆名朱雲龍,法號“定界”,清宣統二年(1910年)出生。語文水平較高,琴棋書畫樣樣皆通,天文地理、命理八卦十分在行,有30年的教學生涯。毛筆字也寫得很好,岩下村中石拱橋上“普濟橋”就是他留下的墨寶,對岩下傳統村落的文化傳承產生了深遠的歷史意義。
朱子柳
人稱"子柳鱉"。年輕時以賣書筆謀生,後來淪為一個懶漢,走上了乞討生涯。提起子柳,長年紀的人都有印象,壺鎮垟皆有他的足跡,所到之處,總會有其留下的討飯經。在他離開人世後的將近半個世紀裡,一直流唱著他的討飯謠,也是一奇人。
朱維寶、朱維春、朱岩武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因打匪有功,分別被當時的縉雲縣政府授予“六品軍功獎”稱號。
朱岩仙
1953年加入野戰軍178團一營一連,1955年參加解放江山島戰役,立三等功一次。
朱煥田
1953年加入野戰軍178團一營二連,1955年參加解放江山島戰役,立三等功一次。

傳統民俗

春節:從正月初一每家每戶去本村中去祭拜,拜天地,燒紙錢、金銀元寶、帶豬頭、豆腐、水果等物品。元宵節:早一點的會在正月初七、八舉行,晚點的到正月十五、十六舉行,年輕村民用木板抬著龍身,有80節,一節兩米,高兩米左右,龍頭用二十多人,龍尾十幾個,下午三點村民集中到廣場上,接好龍身,用雞血點睛,龍身一節節對接,燈放到龍珠中,用龍嘴銜著。準備完畢,進行舞龍燈,做板龍舞表演,進行遊街,求雨求平安,表演完畢,龍放到廟中。吃湯圓。清明節:清明前以及清明當天都可以,全家去自己家族的祖墳上祭拜,那天女兒要回到自己家中,每人紛紛上香祭拜,拜完之後插到墓碑上,之後放鞭炮,供品包括饃糍、豆腐片、酒、熟肉、時鮮水果,去求個吉利,之後進行家庭聚餐。立夏:立夏那天吃立夏飯,用艾葉煮雞蛋吃,吃秋栗,為了遮太陽,吃筍、醃肉、芥菜等;喝立夏湯、包括紅棗、核桃、木耳、綠豆,是女兒送給媽媽的,表示女兒孝心。七月半:家裡死人晚上要去門口拿著燈籠請一下,燒制一桌菜,祭拜一下,在那天也要給孤魂野鬼施粥,在他的忌日也要在家裡祭拜。重陽節:臨近村里,也包括本村人們去赤岩山祭拜,有的村民去壺鎮打拳比賽或者進行疊羅漢的一些遊戲。冬至:又稱死人節,祭拜祖宗,儀式活動和七月半基本一樣。
岩下村
岩下村
祭祀當地的先祖朱相公:在每年的農曆6月初五,七點開始,從廟中把朱相公神像請來,村民抬著神像去遊街。遊街順序是:最前面是村中最年長的人領香燈,後面有人拿兩面大鑼,吹嗩吶,拉二胡,再後面是兩個抬香爐的,接著是抬著神像,後面是由村中女孩分別舉著一個大旗,後面跟著十個小旗。神像後面是18個抬鼓的,有花鼓,洋鼓,再後面是銅錢鞭和旗袍秀,最後是十面小旗。然後,來到廣場上轉三圈,表示儀式圓滿。期間會有各隊進行大鼓、花鼓、秧歌、練拳、走陣、銅錢鞭、旗袍秀等表演。隨後幾天,請周邊不同戲種,表演三天兩夜。這幾天主要飲食為粽子。當地信佛的老人會每月的正月初一以及十五會獨自去祭拜,並且初一至初三,以及十三到十五不吃葷。
祭天燈:院子裡,中間用120張八仙桌逐層壘起,比房子還高,最下面15張,往上依次遞減,最上面1張,共有15層,大概是15—20米,師公就在最上面的桌子上,唱一些祝福平安、健康、豐收的詞語。因活動的錢和物都是大夥湊起來的,不光是岩下村,還有周邊的村也來參加。錢出多的,可以上到八仙桌上一起跟著師公祈福,活動時間為7天7夜,期間村南的朱氏祠堂大鍋燒菜,大桶里的吹飯,來參加活動的都可以免費去吃,天燈在一根長木的頂端,以前是蠟燭,後來變成電燈。祭天燈是集體祈福活動,以前還有大型的唱天燈活動。
岩下村
岩下村朱氏宗祠

方言

縉雲話,屬於吳語—金衢片,通行於浙江省縉雲縣。使用人口約45萬人。語法特點、語音特點與其他吳語存在對應關係,但是外地人很難聽懂。具有明顯的一般吳語特徵:聲母分清濁(有p,b;f,v;t,d;k,ɡ;x,y;tg;dz等九組),沒有翹舌音,分尖團音,鼻音韻尾無定,韻母中沒有閉口音韻尾[—m]和塞音韻尾[—p,—t,—k],等等,複元音較多,聲母音變多,存在連續變調現象。但是縉雲話入聲變長調。岩下村屬於東鄉腔(壺鎮、東方、前路、三溪)。語法方面:壺鎮、東方(除靖岳,及其以南村莊)、三溪、前路(磐安的安仁、冷水等地受影響)考,腦,老,高,後,狗,寶,表,票,口,冒,到,逃等常用詞不縉雲腔截然不同,漢語拼音對應規律是:ao,iao,ou等。元音差異:壺鎮話元音中ue:一記咲,一記哭,賤狗麵皮上鑊灶。

物產美食

物產

岩下村在石頭堆壘的梯田種植,農業作物為稻米。主要經濟作物為高山茭白,還有小規模種植的玉米、四季豆、茄子、毛豆、土豆、西瓜、番薯、水蜜桃、山茶等。動物方面,當地有石斑魚、鯉魚等,放養雞、鴨與羊。

美食

做法:①麵粉拌和成發麵,冬天用熱湯,夏天用涼水。②夾心肉切粒加霉乾菜和精製食鹽拌和入味成餡。③發麵摘劑,包入餡收口捏攏,按扁,擀成圓餅坯直徑大約10—15。④餅坯正面刷上少許麥芽飴糖並灑上芝麻,反面刷上少許水貼在炭火燒熱的燒桶內壁上。⑤用炭火燒烤3—4分鐘,待餅面金黃,香味溢出時,用特製鐵鉗鉗出即成。
岩下村
縉雲燒餅
做法:①收集樹葉摘到盆里洗乾淨,再把燒開的水加到盆里。②用乾淨的工具將葉子搗碎成泥,把搗好的樹葉水倒進大的沙布,沙布包好樹葉水後想辦法將裡面的水分擠出來,樹葉渣丟掉樹葉水就成了豆腐水了。③然後用爐灶灰拌好水倒進樹葉水裡(這很重要因為爐灶灰水起沉澱作用),拌好水後靜放在盆里等自然涼後就成成品“豆腐”了。
岩下村
樹葉豆腐

榮譽稱號

2009年,岩下村被浙江省旅遊局評為“浙江省特色旅遊村”。
岩下村
岩下村
2012年,岩下村成功入選麗水市首批美麗鄉村中名單。
2012年,岩下村被浙江省政府列入浙江歷史文化傳統村落。
2018年,岩下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2022年1月,入選2018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2022年11月10日,入選農業農村部“2022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

旅遊信息

入村路線

岩下村距壺鎮鎮11.5千米,毗鄰219省道,交通較為便利。
從壺鎮鎮往返岩下村的公交大巴則按照趕集的日子,每五天一趟,早6:30由岩下村前往壺鎮鎮,下午3:30由壺鎮鎮返回岩下村。遊客可採取自駕或在鎮裡包車等方式前往岩下村。
岩下村
岩下村入村路線

村內導覽

岩下村村莊旅遊線路為“一環、三線”,聯結若干個旅遊功能區。從入口出發,組織一條串聯遊覽路線,從而形成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產業特色觀光等於一體的豐富的遊覽路線。
對外旅遊線路:底處明堂—石寨神樹—流水魚池—岩下水口;
村內旅遊環線:浣衣埠頭—石寨神樹—花石相宜—古道村市—朱氏宗祠—磊石歇店—岩下滄桑—下道壇民居——廿間頭—浣衣埠頭;
濱水旅遊線路:浣衣埠頭—廿間頭—廣場—天燈—雙溪瀨石;
古道游賞線路:雙溪瀨石—岩溪石步—水車川流—普通嶺古道。
岩下村
岩下村旅遊導圖

空間布局

岩下村村落整體呈點狀散列,房屋相互毗鄰,朝向多依溪而定,進而形成與溪水走向相似的街巷形態,主要有沿岩下溪的三叉濱水步道以及向溪兩側延伸的街巷,以及通往百丈岩等地的一些石階步道,這些街巷構成了傳統村落用地骨架,寬度大多在1.0—3.0米之間。岩下村內道路主要分為車行道,主巷道,次巷道三個等級。車行道為主要進村道路,寬約為5—7米,部分為水泥鋪路,部分為石板路。村內三條主巷道,寬約為2—3米,次巷道寬約為1—2米,主巷道和次巷道以步行路為主。村落民居主要集中分布在百丈前溪南北兩側,里坑溪東西兩側,村莊南部,岩下溪西側有少量分布。此外還有朱氏宗祠、本保殿和地母廟位於村南,以及位於村頭的楓溪橋,都是村落的標誌性建築。
岩下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下轄村)
岩下村空間布局

經濟社會

人口

據2021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岩下村主要民族是漢族,有戶籍人口678人,常住人口460人。

經濟

2012年,岩下村村里水蜜桃、茭白一年的收入有300多萬元。
據2021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岩下村主要產業為高山茭白、水蜜桃、毛竹,村集體年收入2.8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230元。

主要景點

朱氏宗祠

朱氏宗祠位於岩下村中心,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石木結構,坐東南朝西北,為前後三進兩院式四合院,中間用穿堂相連的院落,中廳內有“尊敬堂”牌匾,內有古戲台,戲台頂上有壁畫,單間梁頂有牛腿和合二仙的精細雕刻。

底處明堂

底處明堂位於岩下村西北,是當地最古老的四合院,建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建築外面是粗糙的石壁,足足有1米多厚,裡面卻是精美的木雕房屋,壁厚窗小,冬暖夏涼,木架上有雕花,是具有當地建築特色四合院。

廿間頭

廿間頭位於岩下村中部偏西,建於清道光帝甲申年(1824年)。牆體多為山石壘築,內部為木製結構,風格獨特,體量大,布局嚴謹,坐北朝南,為一進四合院,呈倒座式二層樓房,西南翼增設一邊。

下道壇民居

下道壇民居坐東南朝西北,石木結構,為一進式四合院硬山頂建築,用材粗大,雕刻精美,具有岩下村石居風格建築特色。

歷史文化

歷史人物

人名
簡介
朱振
北宋儒學家,生於宋熙寧癸丑年(1073年),曾任儒學教授。
朱慶朝
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門生弟子,宋嘉定元年(1208年)進士,先後任通判、朝散大夫。有詩一首,記錄於清代湯成烈《縉雲文征》卷一中。《登雁門山絕頂》:萬丈仙山望欲寒,白雲中斷出欄乾。登登忽向峰頭立,好與風主地上看。
朱慶弼
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門生弟子,宋嘉定四年(1211年)進士,官天台知縣。
朱趙亮
筆名朱雲龍,法號“定界”,清宣統二年(1910年)出生。語文水平較高,琴棋書畫樣樣皆通,天文地理、命理八卦十分在行,有30年的教學生涯。毛筆字也寫得很好,岩下村中石拱橋上“普濟橋”就是他留下的墨寶,對岩下傳統村落的文化傳承產生了深遠的歷史意義。
朱子柳
人稱"子柳鱉"。年輕時以賣書筆謀生,後來淪為一個懶漢,走上了乞討生涯。提起子柳,長年紀的人都有印象,壺鎮垟皆有他的足跡,所到之處,總會有其留下的討飯經。在他離開人世後的將近半個世紀裡,一直流唱著他的討飯謠,也是一奇人。
朱維寶、朱維春、朱岩武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因打匪有功,分別被當時的縉雲縣政府授予“六品軍功獎”稱號。
朱岩仙
1953年加入野戰軍178團一營一連,1955年參加解放江山島戰役,立三等功一次。
朱煥田
1953年加入野戰軍178團一營二連,1955年參加解放江山島戰役,立三等功一次。

傳統民俗

春節:從正月初一每家每戶去本村中去祭拜,拜天地,燒紙錢、金銀元寶、帶豬頭、豆腐、水果等物品。元宵節:早一點的會在正月初七、八舉行,晚點的到正月十五、十六舉行,年輕村民用木板抬著龍身,有80節,一節兩米,高兩米左右,龍頭用二十多人,龍尾十幾個,下午三點村民集中到廣場上,接好龍身,用雞血點睛,龍身一節節對接,燈放到龍珠中,用龍嘴銜著。準備完畢,進行舞龍燈,做板龍舞表演,進行遊街,求雨求平安,表演完畢,龍放到廟中。吃湯圓。清明節:清明前以及清明當天都可以,全家去自己家族的祖墳上祭拜,那天女兒要回到自己家中,每人紛紛上香祭拜,拜完之後插到墓碑上,之後放鞭炮,供品包括饃糍、豆腐片、酒、熟肉、時鮮水果,去求個吉利,之後進行家庭聚餐。立夏:立夏那天吃立夏飯,用艾葉煮雞蛋吃,吃秋栗,為了遮太陽,吃筍、醃肉、芥菜等;喝立夏湯、包括紅棗、核桃、木耳、綠豆,是女兒送給媽媽的,表示女兒孝心。七月半:家裡死人晚上要去門口拿著燈籠請一下,燒制一桌菜,祭拜一下,在那天也要給孤魂野鬼施粥,在他的忌日也要在家裡祭拜。重陽節:臨近村里,也包括本村人們去赤岩山祭拜,有的村民去壺鎮打拳比賽或者進行疊羅漢的一些遊戲。冬至:又稱死人節,祭拜祖宗,儀式活動和七月半基本一樣。
岩下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下轄村)
岩下村
祭祀當地的先祖朱相公:在每年的農曆6月初五,七點開始,從廟中把朱相公神像請來,村民抬著神像去遊街。遊街順序是:最前面是村中最年長的人領香燈,後面有人拿兩面大鑼,吹嗩吶,拉二胡,再後面是兩個抬香爐的,接著是抬著神像,後面是由村中女孩分別舉著一個大旗,後面跟著十個小旗。神像後面是18個抬鼓的,有花鼓,洋鼓,再後面是銅錢鞭和旗袍秀,最後是十面小旗。然後,來到廣場上轉三圈,表示儀式圓滿。期間會有各隊進行大鼓、花鼓、秧歌、練拳、走陣、銅錢鞭、旗袍秀等表演。隨後幾天,請周邊不同戲種,表演三天兩夜。這幾天主要飲食為粽子。當地信佛的老人會每月的正月初一以及十五會獨自去祭拜,並且初一至初三,以及十三到十五不吃葷。
祭天燈:院子裡,中間用120張八仙桌逐層壘起,比房子還高,最下面15張,往上依次遞減,最上面1張,共有15層,大概是15—20米,師公就在最上面的桌子上,唱一些祝福平安、健康、豐收的詞語。因活動的錢和物都是大夥湊起來的,不光是岩下村,還有周邊的村也來參加。錢出多的,可以上到八仙桌上一起跟著師公祈福,活動時間為7天7夜,期間村南的朱氏祠堂大鍋燒菜,大桶里的吹飯,來參加活動的都可以免費去吃,天燈在一根長木的頂端,以前是蠟燭,後來變成電燈。祭天燈是集體祈福活動,以前還有大型的唱天燈活動。
岩下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下轄村)
岩下村朱氏宗祠

方言

縉雲話,屬於吳語—金衢片,通行於浙江省縉雲縣。使用人口約45萬人。語法特點、語音特點與其他吳語存在對應關係,但是外地人很難聽懂。具有明顯的一般吳語特徵:聲母分清濁(有p,b;f,v;t,d;k,ɡ;x,y;tg;dz等九組),沒有翹舌音,分尖團音,鼻音韻尾無定,韻母中沒有閉口音韻尾[—m]和塞音韻尾[—p,—t,—k],等等,複元音較多,聲母音變多,存在連續變調現象。但是縉雲話入聲變長調。岩下村屬於東鄉腔(壺鎮、東方、前路、三溪)。語法方面:壺鎮、東方(除靖岳,及其以南村莊)、三溪、前路(磐安的安仁、冷水等地受影響)考,腦,老,高,後,狗,寶,表,票,口,冒,到,逃等常用詞不縉雲腔截然不同,漢語拼音對應規律是:ao,iao,ou等。元音差異:壺鎮話元音中ue:一記咲,一記哭,賤狗麵皮上鑊灶。

物產美食

物產

岩下村在石頭堆壘的梯田種植,農業作物為稻米。主要經濟作物為高山茭白,還有小規模種植的玉米、四季豆、茄子、毛豆、土豆、西瓜、番薯、水蜜桃、山茶等。動物方面,當地有石斑魚、鯉魚等,放養雞、鴨與羊。

美食

做法:①麵粉拌和成發麵,冬天用熱湯,夏天用涼水。②夾心肉切粒加霉乾菜和精製食鹽拌和入味成餡。③發麵摘劑,包入餡收口捏攏,按扁,擀成圓餅坯直徑大約10—15。④餅坯正面刷上少許麥芽飴糖並灑上芝麻,反面刷上少許水貼在炭火燒熱的燒桶內壁上。⑤用炭火燒烤3—4分鐘,待餅面金黃,香味溢出時,用特製鐵鉗鉗出即成。
岩下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下轄村)
縉雲燒餅
做法:①收集樹葉摘到盆里洗乾淨,再把燒開的水加到盆里。②用乾淨的工具將葉子搗碎成泥,把搗好的樹葉水倒進大的沙布,沙布包好樹葉水後想辦法將裡面的水分擠出來,樹葉渣丟掉樹葉水就成了豆腐水了。③然後用爐灶灰拌好水倒進樹葉水裡(這很重要因為爐灶灰水起沉澱作用),拌好水後靜放在盆里等自然涼後就成成品“豆腐”了。
岩下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下轄村)
樹葉豆腐

榮譽稱號

2009年,岩下村被浙江省旅遊局評為“浙江省特色旅遊村”。
岩下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下轄村)
岩下村
2012年,岩下村成功入選麗水市首批美麗鄉村中名單。
2012年,岩下村被浙江省政府列入浙江歷史文化傳統村落。
2018年,岩下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2022年1月,入選2018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2022年11月10日,入選農業農村部“2022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

旅遊信息

入村路線

岩下村距壺鎮鎮11.5千米,毗鄰219省道,交通較為便利。
從壺鎮鎮往返岩下村的公交大巴則按照趕集的日子,每五天一趟,早6:30由岩下村前往壺鎮鎮,下午3:30由壺鎮鎮返回岩下村。遊客可採取自駕或在鎮裡包車等方式前往岩下村。
岩下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下轄村)
岩下村入村路線

村內導覽

岩下村村莊旅遊線路為“一環、三線”,聯結若干個旅遊功能區。從入口出發,組織一條串聯遊覽路線,從而形成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產業特色觀光等於一體的豐富的遊覽路線。
對外旅遊線路:底處明堂—石寨神樹—流水魚池—岩下水口;
村內旅遊環線:浣衣埠頭—石寨神樹—花石相宜—古道村市—朱氏宗祠—磊石歇店—岩下滄桑—下道壇民居——廿間頭—浣衣埠頭;
濱水旅遊線路:浣衣埠頭—廿間頭—廣場—天燈—雙溪瀨石;
古道游賞線路:雙溪瀨石—岩溪石步—水車川流—普通嶺古道。
岩下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下轄村)
岩下村旅遊導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