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村(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裕豐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赤山村,位於樟木頭鎮北部,距鎮政府6千米,總面積1.5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山間谷地,村邊有羅裙地排、松樹排等山,海拔不詳;三丫瀝(溪)從村左前方流過,村旁有深窩水庫、上徑水庫。東接深窩山塘水庫、羅裙地排,西與刁龍村寮背嶺連線。與坭坡村、赤布村相鄰。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因村中原有翟姓居住,名“翟山”。後蔡姓遷入,將“翟”取音“赤”,改名赤山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裕豐社區
  • 地理位置:樟木頭鎮北部
清末,屬東莞縣戎廳。民國時期,屬第四區石馬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新三區樟石鄉、第七區豐石鄉,樟木頭大鄉;1958年10月,屬樟木頭人民公社豐門生產大隊;1983年,屬樟木頭區豐門鄉;1987年,屬東莞市樟木頭鎮豐門管理區;1999年,屬樟木頭鎮裕豐行政村;2005年,屬樟木頭鎮裕豐社區。
世居村民皆為蔡姓,其先祖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從揭西河婆尖田尾遷至東莞樟木頭官倉,清乾隆五十九年遷至當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388人,其中男性178人,女性210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89歲(男)。外來暫住人口3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越南等國家。村民均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樟木頭話。
傳統生產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等,以及荔枝、龍眼、橙、柑、橘等果樹。1992年後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現時,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商鋪出租為主。2015年,村經營行業有印刷、電子、皮具、糧食加工、食品加工等,集體總收入57.2萬元,總資產541萬元,淨資產536.2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商業經營、集體經濟分紅等。
村內有樹齡209年的樟樹1棵,為市級古樹;有樹齡98年、93年的龍眼樹各1棵,為鎮級古樹。特色農產品有荔枝(桂味、糯米糍、槐枝)、石硤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甜粄、艾粄、粽子、喜粄、芋糕、蘿蔔粄等。
國道虎崗高速、省道莞樟東路經過村境。1980年通電,1990年通電話、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中有籃球場1個。
村內有客家傳統民居100座,其中建於清朝、民國時期的泥磚、石頭瓦房總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該建築群四橫四縱,排列整齊,中間為門樓和祠堂,有房屋18棟,通面闊102米,通進深56.7米,南北巷寬1.8米,東南巷寬2.3米。第一排房屋坐北朝南,其餘均坐南朝北,背靠青山,村前種龍眼樹。房屋均為硬山頂,“金包銀”牆,內泥磚、外青磚。門楣下有灰塑彩繪壁畫。保存基本完好,有少量外來工居住。
俊玉蔡公祠,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占地面積200平方米。用青磚、杉木等構建,布局三進。20世紀6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曾作大禮堂使用。2015年,仍作宗祠使用。
碑刻“仁孝亭”,建於1948年8月,系廣東省高等法院檢察官蔡麗金為紀念其父——抗日英雄蔡錫傳而立。抗日戰爭時期,蔡錫傳在日軍來犯時,及時疏散鄉親,獨自與日軍周旋,最後英勇就義於謝崗定公嶺下。抗戰勝利後,其子蔡麗金主審日本頑固戰犯田中久一,經幾番鬥智鬥勇,終將其判死刑。感於蔡麗金的孝行和傑出表現,東莞縣縣長羅瑤為其撰寫碑文,恩平地方法院院長崔斯哲書丹。仁孝亭碑為麻石刻行書,正文606字,記述蔡錫傳抗日事跡及建仁孝亭的原因、目的等。當年冬,蔡錫傳侄女婿送石獅一對,立於仁孝亭左右。石獅為青麻石質,身高60厘米,長47厘米,寬36厘米,基座上有碑文。仁孝亭倒後,碑與石獅被赤山村村民運回赤山村立於村前。
匾額“勞動光榮”“生產光榮”,書於民國時期,存赤山村民居門檐下。
村有樟木頭鎮人民政府編纂的《悲情昭日月——蔡麗金傳》。
赤山村村居,每家門楣都能告訴你許多關於房屋主人的信息。一樣的房門、一樣的房子,不一樣的是這些門楣,由門楣可以推測出房屋主人的貧富、喜好和品位。
麒麟舞形成於清朝,每逢春節或重要場合均舉行活動。每年正月初一,麒麟隊按先左再右後中順序,由年長者捧錦盒帶路,到每家每戶登門拜年,祈禱新的一年平安。戶主要出門放鞭炮相迎,並將紅包放在錦盒中。麒麟舞有尋青、驚青、聞青、試青、采青、吃青、吐青、吞青等情節,展示麒麟甦醒後,模仿貓狗吻腳、吻尾、互相吻頭、吻身等動作,表現其喜、怒、哀、樂等情緒。
每年正月初八,凡上年新生男嬰的父親到祠堂舉行“點燈”禮,並每天都要為油燈加燈油,保證油燈不滅,直至元宵節後結燈。只有在完成“點燈”禮後,孩子才能得到家族的承認,成為家族的正式成員。
每年清明節前,蔡氏男丁統一在大祖墳祭祖,祭祖完畢,全村老幼一起吃晚飯。另外,村中老人自發組織於春節、清明節,買水果、豬肉、三鳥(雞、鴨、鵝)、香燭等物品到祠堂或祖先墓前拜祭。
1912年,赤山秀才蔡紫欽在坭陂狹頸“忽洋潭”開採銅礦,是東莞唯一的一口銅礦井。
1916—1921年,蔡氏在赤山羊地排頂築炮台,置“土炮”2門。
1921年,興建惠樟公路,途徑豐門、赤山、石壁圍,至1927年建成通車。
1921年,黎村40多人從石門嶺沿山頂偷襲羊地排炮台,赤山村蔡金華被子彈擊中腳部流血過多身亡。
1948年7月11日,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護鄉團鐵烏隊一個排進入橋頭大洲,遭到駐橋頭、樟木頭一帶的國民黨軍數百人圍攻。雙方在赤山黃泥窩展開爭奪戰,護鄉團鐵烏隊副排長巫喜輝、李光發、陳衛等人犧牲,張爾等4人受傷,被俘1人,其餘突圍。
該村代表性人物:
蔡麗金(1900—1952),民國時期廣州行轅審判戰犯軍事法庭主任、軍事法庭檢察官、中將軍銜。曾參與起訴審判日軍華南頭號戰犯田中久一(日本華南派遣軍司令官陸軍中將),由庭長劉賢年、主任軍法檢察官蔡麗金簽署判決戰犯田中久一死刑,押送刑場槍決。
蔡治平(1933—),蔡麗金之子。熱心家鄉公益事業並主動為家鄉招商引資,為家鄉教育事業、經濟建設作出貢獻。其中1987年捐贈港幣及鋼材300噸興建樟木頭中學;1988年,為裕豐國小捐贈課室2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