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酒(石花(酒))

石花酒(酒)

石花(酒)一般指本詞條

石花酒擁有悠久歷史的酒品牌,湖北省八大名酒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花酒
  • 外文名:SHIHUA Wine
  • 是否含防腐劑:否
簡介,釀造歷史,歷史背景,聲譽鵲起,相關傳說,酒廠發展,創新,美酒與古鎮,石花霸王醉,酒王王萬才,淵源,酒王經歷,司令點津,相關詩句,所獲榮譽,酒廠榮譽,個人輝煌榮譽,酒廠頂峰,

簡介

石花酒,一個有著1000多年美麗傳說,100多年幾代人奮鬥歷史的老牌產品,也是穀城縣把文化競爭引入到經濟競爭戰略後,取得驕人成果的個案之一。受多種因素影響,作為湖北省八大名酒之一,並獲得過中國大眾名牌白酒稱號的石花酒,市場步步萎縮,一度陷入低谷。面對競爭激烈的白酒市場,他們打出了文化牌,將李自成、張獻忠雙雄聚會、飲酒石花的歷史故事引進商戰中,把直接灌裝的上好原酒取名“石花霸王醉”,並定位為“襄樊極品酒”、“中國白酒度數王”。濃香型白酒從高到低依次定位為一品、二品直到九品,酒盒外包裝和明朝宮服文化相結合,突出“品”味。具備文化力的東西總是更易為消費者所選擇。當“襄樊極品酒,石花霸王醉”、“濃香石花,品行天下”等廣告鋪天蓋地而來,《風雨石花酒》報告文學、電視劇持續刊播,一度沉寂的石花酒,也在市場上迅速重振雄風。
石花酒石花酒

釀造歷史

歷史背景

客觀的說,無論石花街釀酒歷史多么悠久,酒的品質多么優良,石花酒尚未形成真正的 “ 石花 ” 概念。在此前的各種文史記載中,對石花酒的稱謂一直無定名。如史書記載楚莊王當政時,石花酒曾被選作貢酒,但當時的石花酒還是被稱為 “ 石溪雙泉 ” 。穀城縣志和鎮志均記載了楚莊王讚譽石花酒的詩文,詩曰:“ 雙泉液兮瓊漿,醇芳襲兮甘柔,玉斛傾兮壽康,祈國興兮民強。 ” 西楚霸王項羽、明末義軍領袖李自成在石花街作英雄豪飲,亦未明確概定其酒名。真正讓石花酒形成風格和品牌的還是清末一位黃姓江西商人,這位黃公富有傳奇性的經歷又為石花釀酒歷史增添了色彩。
這位黃公從江西隨父親輾轉到石花街主要以經營山貨為生,經常從水路往返漢口和石花之間。一日,黃公又到漢口送貨,一天勞累之後天色將黑,路過一家湯圓店門口時被香甜撲鼻的湯圓吸引,再也挪不動腳步,便歇了擔子蹲在湯圓店門前喘氣,湯圓店主便極力慫恿吃一碗湯圓。早已飢腸轆轆的黃公面對香味四溢的湯圓心裡是七上八下,有心吃一碗,卻捨不得腰裡好不容易才攢起來的一錠銀子,在又冷又餓的情勢下,經店主的再三勸說,終抵不住滿鍋鮮美湯圓的誘惑,決定吃上一碗。付錢時拿出那唯一的一錠銀子,小本生意的店家卻找不起錢。這時,漢口街上已有賣彩票的,店老闆就慫恿黃公也去買一張彩票,說是讓他去碰碰運氣,其實是要他把銀子換開。老實巴腳的黃公就真的去買了一張他根本不知是何物的彩票,沒想到就是這張彩票竟從此改變了貨郎黃公的命運——他在不經意間買的那張彩票竟中了頭獎!在兌獎時,賣彩票的老闆不想付現銀,就用一船積壓的鹽抵了貨郎黃公的獎金,為人厚道的黃公經不住人家好言好語,心想也是意外之財,也就接下了這船鹽。那知,船一出漢口只有一日,就爆發了軍閥之間的戰爭,市面上鹽就開始上漲,價錢一天一個樣的往上竄,等黃公千辛萬苦把鹽運到石花街,一船鹽竟變成了三船鹽的價錢。
挑了多年貨郎擔未能發家的黃公由此感嘆:刻意求財財不至,發家全在無意間。這種人生轉折使黃公從中悟出一個看似簡單、實際卻蘊含著中國古典哲學的一種經營之道:凡事不以贏利為目的反能賺錢,處心積慮求財者最終卻為錢所傷。在這種經營理念的支配下,這個江西來的外鄉人以誠信公正為本,用一種順其自然的方式實實在在地做著生意,收山貨、收毛皮,把毛皮、山貨運到漢口,再把鹽、布匹和日用雜品運回石花街,那時的石花街輻射房陵州、均州及陝西安康一帶,貨物吞吐量極大,沒幾年黃公就在石花街成為家產萬貫的富商。
錢多了,黃公就想到擴大經營範圍。當他看到石花滿街的小酒坊和當時正在蓬勃興起的釀酒業,便用經商積累的銀子將建在“雙泉井”上的大酒坊買了下來,然後遍訪天下名酒槽坊,從山西杏花村請來清香型釀酒師傅大劉和二劉。將當地小酒坊簡單釀造工藝加以改進,將原來的雙泉井口擴大,用青石條砌成井台,建成了馬拉式自動翻水井,並確定將高粱作為蒸餾主要糝料、將大麥豌豆作為制曲主料;摸索出了地缸深池發酵、地窖低溫貯存等一系列規範的釀造技術,探索出貯藏期決定酒的質感口感和營養的原理,使白酒釀製技術日臻完善。

聲譽鵲起

獨特的工藝、穩定的質量很快使黃家的白酒聲譽鵲起,贏得了穩定的市場消費群體。善於經營之道的黃公那時就有了品牌意識,為了讓消費者記住自己的酒,便按照當時的時尚為酒坊起了字號“黃公順酒館”。幾年下來,“黃公順酒館”字號在市場響了起來,像當時的“楊柳青年畫”一樣隨同自己的產品馳名全國各大商埠,黃公也趁勢擴大生產規模。由於資金雄厚,便將酒的貯存期無限延長,由三年到五年,由五年到十年、上好的極品酒貯存期達到二三十年。這些百陳年老酒除了少數達官貴人買了往京師進貢以外普通百姓少有人問津,但卻給黃公順酒館創下了牌子,使其酒逐漸形成壟斷之勢。滿街的小酒坊則漸漸失去了客戶,一家家先後關門歇業。黃公順雖未明確界定酒名為“石花”,卻在包裝簡陋的酒缸酒桶上全部打上“產地石花街”印記,最終實現天下歸一統,石花酒品牌盡歸黃公順所有。今日人們印象中的“石花”酒品牌實際上是黃公順品牌的延續和變異,公正地說,今天石花酒品牌仍是當年黃公順酒的餘韻,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位江西來的黃公帶來了經商辦工業的新觀念。當時,江浙和廣東人在商界遠沒有今天這樣風光,而山西、陝西、江西等地商人則已在各地建立行幫性質的會館。這位江西黃公不僅做大了石花街的酒業,而且帶起了石花街的經商意識,這就是今天石花鎮工業為何在襄樊幾大名鎮中出類拔萃的潛在原因。筆者作過一個調查,目前石花工業的幾大巨頭——全國著名的駱駝蓄電池集團總經理劉國本、全省紡織集團效益最好的石紡集團總經理安明等企業家都與黃氏家族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黃氏家族不僅是石花酒業的創立者,也是石花工業的奠基人。
隨著歲月流逝,人世幾經滄桑,創辦黃公順酒業的黃公早已作古,黃公順酒館舊址也在石花酒廠擴建時被毀,那眼馬拉的泉水井也被填平。但在石花鎮,黃公順酒業的影響仍深深鐫刻在古鎮居民們心中。在石花街老居民們心目中,今天的石花酒就是黃公順酒。這不僅是因為石花酒廠就建在黃公順酒館的舊址上,也不僅是因為黃家的後人一直在石花酒廠關鍵技術崗位上工作,今天的石花酒麴配方仍是當年的黃公順酒館的老秘方,更多的是古鎮人對本鎮工業創始人黃公的一種懷念和一種對歷史品牌的珍視。

相關傳說

石花街,鄂西北一個美麗的小鎮,一個千年的古鎮,人們說翻開石花街任意一塊青石板都有上千年的歷史。然而,石花街的深邃、神秘都含蓄地隱藏在石花酒中。石花酒是石花街的名片,也是石花街的靈魂。
石花大曲酒曾以千年的品牌與茅台汾酒瀘州老窖,五糧液等名酒一起享受著消費者對“老字號”的信賴,均勻地分割著中國白酒市場的蛋糕份額。並且以它特有的醇厚質地和大眾消費型價格優勢而獨領風騷。由於石花酒風靡全國,使得石花鎮同盛產茅台酒的茅台鎮一樣聞名天下。石花酒的傳說
史書記載楚莊王當政時,石花酒曾被選作貢酒,但當時的石花酒還是被稱為“石溪雙泉”。穀城縣志和鎮志均記載了楚莊王讚譽石花酒的詩文,詩曰:“雙泉液兮瓊漿,醇芳襲兮甘柔,玉斛傾兮壽康,祈國興兮民強。”西楚霸王項羽、明末義軍領袖李自成在石花街有過英雄豪飲的壯舉。石花酒形成風格和品牌歸功於清末一位黃姓江西商人。這位黃公富有傳奇性的經歷又為石花釀酒歷史增添了色彩。

酒廠發展

石花酒廠的前身是江西鹽商黃興德在滿清同治9年開辦的“黃公順酒館”。解放初公私合營清產核資時,包含十堰、隨州在內的整個襄陽專區,襄陽捲菸廠資產排名第一,黃公順酒館資產緊隨其後,排名第二。
1980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邀請全國100多位著名工商界人士座談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政策,石花酒廠的老職工、黃公順酒館第四代傳人、經營奇才黃善榮就名列其中.
20世紀80年代末,石花酒廠年產白酒達到5000噸,成為全國第二大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形成“北有杏花,南有石花”的清香型白酒格局。
2003年,石花酒廠利用鎮廠的秘藏酒,生產出出廠價接近500元一瓶的石花霸王醉。
中國白酒專業協會副會長、著名白酒專家高景炎教授評價說:霸王醉清香純正、細膩,完全是自然發酵的香氣,沒有任何人為的添加因素,可與俠君酒顰眉;酒體醇厚、豐滿,酒度雖高達70度,但度高而不膩,飲後口不乾,頭不疼,號稱"襄樊極品酒"名副其實。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著名白酒專家陶家馳評價:“霸王醉”沒有常見高度酒的那種火爆、辛辣,而是一種綿軟、圓潤、回味悠長,如同一首美妙的歌,聽罷許久仍有餘音繞樑之感,聞著如俄羅斯的“伏特加”一般醇香誘人,入口卻像法蘭西的百年窖藏“路易”系列那樣醇厚綿長,飲後滿口余香。

創新

人有時是很固執的,改變觀念很難。石花酒在襄樊消費者心目中形成的“清香型,不合口味”概念根深蒂固。怎樣打破這一層堅冰呢?
曹遠亮、王進明都有很深的的石花情結,都有很濃的“清香型”情結。他們感覺清香型白酒是最合口味的,是最好的酒;觀之清流澈透明,聞之清香四溢,飲之綿如情絲。但是為了滿足“上帝”的需求,照顧“上帝”的感受,他們也只能忍痛割愛,天天品嘗起濃香型石花酒。這一品不打緊,品出了新感覺,而且對濃香型石花酒上了癮。濃香型酒的優點,就是入口比較容易,綿甜爽口。高級評酒師對三品、五品、七品石花酒的評價是:窯香優雅、綿甜爽淨、柔和協調、尾淨香長。
根據曹遠亮、王進明的親身感受和市場一線反饋的消費者感覺,金犁公司確定濃香型石花酒上市初期的宣傳主題是“新石花,新感覺”。輔助宣傳語是“十足襄樊味,百年石花情”。和“襄江水甜,石花酒好”。石花酒同消費者新一輪的溝通拉開了帷幕。一夜之間,襄江超市 320 平方米的巨型戶外廣告牌、 200 輛公車貼的宣傳內容由“襄樊極品酒,石花霸王醉”變成“新石花,新感覺”。襄江超市巨型廣告左邊還配上簡明的石花酒發展史,右邊也配上“石花酒品歌”。別具一格的形式和十分豐富的內涵吸引了南來北往的車輛和行人。有很多市民駐足耐心閱讀詳盡的內容。為了增加信息傳播的覆蓋率,石酒決定,電視廣告、廣播廣告和報紙軟文一齊上,配合戶外廣告,達到有效溝通。報紙軟文可以起到同消費者深度溝通的作用,可以把“新石花,新感覺”講通講透,讓消費者清楚地認識到,為什麼會有“十足襄樊味,百年石花情”的體驗。
石花酒石花酒
當然,最有效的溝通還是和消費者貼近的公關活動。四場“新石花之夜 中秋晚會”分別在人民廣場和南湖廣場舉辦,觀眾如潮,聽眾更是數以十萬計,襄樊人民廣播電視台文藝台四場全程現場直播。白天兩個廣場彩旗飛揚、巨幅搶眼,四個紅色的巨型燈籠更是引人注目。“新石花,新感覺”“襄江水甜,石花酒好”在襄江兩岸傳頌。晚會精彩紛呈,文藝節目中間有獎問答激起了觀眾的熱情,在娛樂中參與,在參與中體驗,體驗石酒業的真情厚意。
襄樊市區輔助以“大頭菜、金鱷煙、石花酒”二汽輔助以“東風車,石花酒”作為宣傳主題。通過《襄樊日報》、〈襄樊晚報〉和〈東風汽車報〉,將“新石花之夜 中秋晚會”的盛況告之廣大市民。新石花酒,讓市民喝起來!

美酒與古鎮

石花是一座古名鎮,縣誌和鎮志上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上溯到公元前260多年。
石花鎮”其實是近代官方的叫法,在民間,人們一直習慣的將古鎮稱之為“石花街”,其在歷史上的名聲與當年的“四大名鎮”——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漢口鎮相比毫不遜色。時至今日,外省客商不知道有穀城縣的大有人在,不知襄樊市者亦有之,但卻很少有人不知道“石花街”。
按志書上的說法,石花街的盛名是因為其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用歷史的眼光看,這種說法當然不無道理。在公路和鐵路沒有出現以前,石花是通往山、陝、川和寧夏、內蒙古驛道的咽喉重鎮——由西往東,出了石花就將進入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東瞰吳越,沃野千里;由東往西,過了石花鎮便進入連綿的崇山峻岭,西望秦巴,莽莽蒼蒼。漫長的漢唐時期,無論對於西京長安還是東都洛陽,石花古鎮都是戰略要衝和物資集散中轉中心。而宗教因素更不可忽視,石花西北不遠處即是道教聖地武當山,石花往西北的路因此被稱作“神路”。對於遠道朝拜祖師爺的信徒們,石花是他們最後的驛站,朝拜前夕正好在這裡歇上一晚,洗掉疲乏,備足香火,以飽滿的精神和良好的心境去攀登金頂。
石花之所以有名,還因為古鎮充滿了各種足以吸引各色人等的神奇傳說。如龍王的四太子受命下凡布雨救旱被女妖所惑誤了玉帝使命,被罰到石溪一帶降雨安民,魯班為石溪鎮的戲樓砍楗栓,東漢光武帝劉秀被王莽追殺逃至石溪被深潭所阻,策神馬飛躍深潭僥倖脫險……印證這些傳說的確有不少實物,如印證龍王四太子的有石花酒廠仍存在的雙泉井遺址、印證魯班傳說的有文革才被拆掉的古戲樓等等。
不過流傳最廣的還是石花鎮的街名,而且有好幾種版本。通常的說法是:石花原本名為石溪,因流經街邊的石溪河而得名。河上的那座石橋比老街歷史更為古老,古老得每一根橋柱都有著自己的典故。那座古石橋寬一弓,長三弓,通體青石結構,兩側雕有二龍戲珠等多種圖案,每根欄柱頂端雕有荷葉蓮花,工藝考究,栩栩如生。每逢夏汛水沒橋面時,橋欄上的蓮花便如荷塘中的真蓮一般令世人稱奇。人們遂將街名石溪改為石花。又一說法是,青石橋年代久遠,生出仙氣,欄柱頂端的雕花見太陽就放出耀眼的光芒,如寶石一般燦爛。更有一種說法是:橋中一根欄柱最為神奇,晴日正午,貼臉透過石蓮仰望天空,可見一輪滿月如金盆,滿天繁星燦爛……
無論哪種說法,都在共同印證古鎮曾出現過“寶石開花”的奇觀,石花鎮名由此遠播四方。
相對於正史,傳說只是給古鎮增加了神秘色彩,而石花鎮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本身就久遠得令人咋舌。史載戰國時期楚國伐庸,秦末楚霸王項羽率大軍討伐劉邦,戰車鐵騎都曾從這座橋上隆隆開過;站在今天仍為咽喉要道的石花大橋上,遙想當年“車轔轔、馬嘯嘯”的景象,仍令人壯懷不已!
古鎮內在魅力源自酒文化的浸潤
悠久的歷史和神奇的傳說固然能給古鎮增色,但隨著現代交通的發達,新型工商業的興起,不少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古鎮由於缺乏經濟的支撐,都一個個先後衰落。對於當代人來說,當年地位顯赫的古代“四大名鎮”概念已不復存在,襄樊乃至湖北的許多繁華古鎮也早就被歷史的塵埃所湮沒,唯有石花古鎮能夠穿越漫長的歷史時空,仍保持著往昔的盛名。這個特殊現象曾引起了不少學者的興趣,不少經濟界人士與新聞記者曾為此作了專門探討,結論大抵都是“石花鎮一直站在改革的潮頭,與時代同步快速發展”, 或是“地方工業的繁榮促進了古鎮經濟的起飛,從而使石花鎮盛名不衰”云云。然而本鎮居民和真正了解石花鎮發展史的人士卻不肯苟同,他們認為:石花歷史固然悠久,但是若沒有著名的石花大曲酒,石花鎮同樣擺脫不了被人遺忘的命運。客觀分析這個觀點,確實令人信服。如果單純從經濟的角度,廣東、浙江等工業發達地區崛起的許多新型名鎮的光輝早已將石花靠歷史交通地位和“寶石開花”之類傳說聞名的小鎮遮蓋。而石花古鎮之所以盛名不減當年,經濟快速發展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始終在全國、全省白酒行業占據重要地位的石花大曲系列白酒。如同茅台酒始終維繫著茅台鎮的知名度一樣,石花酒廠出產的上好白酒從民國初年至上世紀末,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悠遠時空里,始終同山西汾酒等著名清香型白酒平分秋色,保持著穩定的市場份額,而在湖北本省名聲更盛,長期與“白雲邊”並駕齊驅,占據著湖北白酒市場的半壁江山。從北國邊陲到椰島海南,到處可以看到包裝簡樸、質地優良的石花酒的身影;無論在大飯店的盛宴上還是尋常百姓的餐桌上,都可聞見石花大曲的清醇酒香。

石花霸王醉

石花酒廠新領導人這種悲壯感動了縣委書記劉立勇。當曹遠亮把石花酒廠庫存 20 多年陳釀的老酒庫打開,請市縣委領導給他們的“當家酒”命名定價時,劉立勇由曹遠亮破釜沉舟的勇氣一下聯想到了與石花酒有著不解之緣的楚霸王項羽,靈機一動說“我看就叫霸王醉吧!”中共襄樊市委書記阮成發同志嘗過“霸王醉”後,連聲讚嘆說:“好酒!品質絕對在茅台、五糧液之上!”建議將“霸王醉”的定位在“襄樊極品酒”的檔次。
曹遠亮受到了極大的鼓舞,管過多年生產的曹遠亮對石花酒廠的“老家底”信心十足。這種酒是石花酒廠的看家的“鎮山之寶”,它在用料上十分考究,精選東北特優高粱,取水用的是廠里那股千年老泉“雙泉井”之水,經高溫潤糝堆積、傳統地缸二次發酵,由特級釀酒技師手工精選,在放酒時掐頭去尾,每甄酒只選一小壺, 100 斤高梁只能選取 1 斤 ! 然後密封窖藏。戲劇中常說的所謂皇上為有功之臣賞賜“御酒”,便是指的這種酒。這是幾代人積攢下的原酒之父、基酒之王,真正的酒之精華、堪稱石花酒魂、人間極品!
這種酒,一般只用來給新出的清酒加香加厚,從未捨得作為商品投放市場。這是從黃公順開館就開始形成的規矩,攢這種酒就是攢家當,在物價不穩定的年代,這種酒是可以跟金條和銀元一樣保值的。誰要是想把這種原汁酒拿出來賣,馬上就會遭到嚴厲斥責:“要把老祖宗的根基吃了不成?”黃公順時期的習慣作為一種文化保留了下來。按照黃家的規矩,不到遇到大災大難,這種酒是斷不可動用的。
曹遠亮這次破了規矩,他在心裡祭拜石花酒廠的各位前輩,“前輩們原諒吧,我曹遠亮本不是敗家之子,無奈廠子到了今天的地步,我是萬般無奈之下才動用‘老底’的,唯有這樣,石花酒才能重塑金身,再放光芒!”
中國白酒專業協會副會長、國家評酒委員會專家組專家、中國著名白酒專家高景炎教授,在中國白酒界被尊為“北高”,高老在前一天晚上飲用 3 兩石花霸王醉後,第二天評價說:“石花霸王醉清香純正,細膩,香氣鬱人,香而不厭,完全是自然發酵的香氣,沒有任何人為添加因素;石花霸王醉酒體醇厚、豐滿,酒度雖高達 70 度,在全國少見,但度高而不膩,飲後口不乾、頭不疼,號稱‘襄樊極品酒’名副其實”。
職稱為正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陶家馳,是中國白酒專業協會技術顧問組專家、國家白酒特聘評酒專家、中國著名白酒專家,在中國白酒界號稱“南陶”,陶老先生品嘗了“霸王醉”後評價說,“‘霸王醉’度數雖然達到 70 度,卻沒有常見高檔酒的那種火爆、辛辣,而是一種綿軟、圓潤、回味悠長,如同一首美妙的歌聽罷許久仍有餘韻繞樑之感,聞著如同俄羅斯的‘伏特加’一般醇香誘人,入口後卻像法蘭西的百年窖藏‘路易’系列那樣醇厚綿長,飲後滿口余香”。
漫長的封藏期使其成本昂貴而且存量非常少,上市時,霸王醉最終定價每瓶 518 元。

酒王王萬才

淵源

石花酒在自生自滅狀態下走過了長達千年的自然經濟時期,隨著它從縣酒廠分離出來自立門戶,也走進了她有史以來最輝煌的時期。帶給石花酒全新命運的,是一個叫王萬才的人。對於石花酒的歷史,王萬才也是座無法逾越的山,無論人們怎樣評價,他為石花酒創造的高度無人超越。知道了我們意圖,好心的知情者們對我們說採訪王萬才估計很難,以王萬才的身份他是什麼也不會說的。王萬才的工資關係在縣委辦公室,他的身份是“穀城縣委黨風廉政監督員”。作為谷城唯一以企業廠長身份享受正縣級行政幹部待遇的王萬才說什麼都不合適。
但是追蹤石花酒的蹤跡、寫石花酒的文章,老廠長王萬才是繞不過的一道坎。筆者懷著忐忑的心情幾經周折,輾轉問詢,終於在穀城縣城一條小巷的居民區找到了王萬才住的小樓。沒想到的是王萬才很樂意接受採訪。這使我大喜過望。王萬才年近六旬,卻絲毫看不到衰老的痕跡。仍保持著當年電視廣告上那種氣宇軒昂。我謹慎的迴避著諸如“石花酒為何落入低谷”這類敏感的話題。小心翼翼的尋找著我認為適合的話題。但沒想到王萬才猜透了我的心思,爽朗地笑著說:“寫文章的人跟我打交道很多,我知道你們難處,沒得第一手材料再大本事也寫不出來。想問什麼你們儘管說就是。”
筆者深知石花酒今天的現狀原因複雜,便繞開主題同王萬才談起了人生這個話題。也許是離開主流社會太遠,也許是我們的採訪勾起了他對青年時代燦爛時光的嚮往。王萬才憶起往事仍顯得激情滿懷。

酒王經歷

“石花酒凝聚了我一生心血”(實地訪問記之六——石花酒廠原廠長王萬才家中)
在沒出名之前,誰也想不到這個貌不驚人的小伙子會成為打造石花品牌的一代“酒王”。王萬才1961年(17歲)參加工作,1962年轉正,1963年抽出來參加歷史上有名的“四清”運動。由於工作出色,組織上對他頗為賞識,1964年當工作隊從襄陽縣轉到隨縣時,王萬才被作為骨幹調去集訓,集訓結束後準備讓他獨當一面當一個工作隊的副隊長。當時省長張體學坐鎮隨縣抓試點,這也正是四清工作隊培養出一大批領導幹部的原因。對於王萬才的人生來說這自然是個好機遇。當時的錦繡前程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正當他打好行裝躊躇滿志準備到隨縣大展宏圖時,穀城縣委卻作了一個決定,留一部分優秀幹部下來充實縣直單位。當時的還沒有企業這個概念。王萬才就被領導用當時盛行的“亂點鴛鴦譜”辦法分到了石花酒廠。準確的說當時還不叫石花酒廠,它只是以縣酒廠分廠的方式存在著。這家廠子是以黃公順酒業為主體、另外收購了4家較有規模的私人小酒廠改制而成。那個時期從共和國領袖到每個老百姓都急切希望國有資本迅速壯大,短短兩年內將所有私營企業一律改造成為國營或地方國營。那種急迫和一致與今天的我們急切希望將所有國有資產一夜之間賣給私人幾乎一模一樣。
王萬才來了,當時廠子人並不多,連職務任命也不規範,王萬才負責生產、財務、後勤等工作,另一位年齡較大的胡開學負總責。這一年王萬才剛滿20歲。對於今天這個年齡只能是個剛入大學校門的學生。可是那個年代的人早熟,20歲的王萬才就擔起了一個工廠的重任。王萬才是個有抱負的人,他悉心鑽研業務,關注釀酒工業的新工藝,用當時社會最有效的手段將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酒廠逐步做大。王萬才如數家珍的計算了他在石花酒廠工作的時間。從20歲毛頭小伙時進廠,到最後55歲時心情鬱悶的離開酒廠,由“指鼻子”協助負責人到副縣級的酒廠廠長、法人代表,再到離開酒廠時的正縣待遇。他經歷了石花酒最初的發展和他創造的鼎盛期,也耗去了人生最寶貴的時期,整整35年!
“人一生中有用的時間就那二三十年,可以說石花酒耗去了我一生的心血。”這位曾被媒體炒為“酒王”的都老廠長,對過去的歲月充滿眷念,而談到今天的石花酒,王萬才除了有些感傷,卻沒發表任何評價性的看法。

司令點津

大軍區司令“點津”石花酒(王萬才講述之一)
企業發展的歷程形同人生,嬰兒向青年過度期間的歲月是漫長而平淡的,故事往往發生在充滿激情的青春時代。
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第二條南北大動脈焦柳鐵路開始興建,指揮這個大工程的是當時的武漢大軍區副司令孔慶德。這位開國後第一批授銜的中將副司令在谷城的“三線建設”指揮部喝到了石花酒。將軍對石花美酒讚不絕口,盡興一醉之後便記住了石花酒。在關鍵時刻孔司令又給石花酒點了個“津”。在湖北省委召開的經濟工作上孔司令說:“都說湖北人是九頭鳥,我看充其量是一隻傻鳥,茅台汾酒賣那么俏,湖北人就甘心掏錢去買人家的水,就不曉得發酒財。我喝過石花酒,味道並不比茅台酒差呀,我也看過石花街石花酒廠,那雙泉井水未必就趕不上赤水河裡的水?聽說石花酒有上千年歷史了,地方政府為啥不好好研究一下,發展一下?”孔司令的話在當時的湖北省委有一言九鼎的份量,當年省財政就撥給穀城縣專款26萬元,專用於擴建石花酒廠。70年代的26萬在人們心中的份量和市場上的價值超過如今260萬,石花酒廠在政府扶持下進行了第一次較大規模的擴建改造。使石花酒廠告別了千百年的手工作坊傳統生產方式,走上了現代工業化發展之路。
要論起來石花酒的歷史確是極富傳奇色彩的,無論是最早的楚霸王項羽、義軍領袖李自成、到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買酒石花街,再到70年代的武漢大軍區副司令孔慶德“點津”石花酒,竟都與指揮千軍萬馬的威武將軍緊緊關聯。究竟是歷史機緣的偶然巧合?還是石花酒內在英雄品質的必然?
石花酒在湖北白酒行業三分天下(王萬才講述之二)
歷史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國正由全民關注政治開始向發展經濟轉型,王萬才順應了這個潮流。作為經濟轉型初期的企業家,王萬才以他出色的才幹印證了“時勢造英雄”的經典格言。
這時候老廠長鬍開學已經退休。石花酒廠也從縣酒廠分離出來成為單獨建制的酒廠,王萬才言正名順走上了前台,成為實行廠長負責制後第一代企業法人。在他的苦心經營下,石花酒廠經過幾次投資擴建已具備相當規模。生產能力達到3000噸,成為穀城縣財政強有力的支柱。當時全縣財政收入600萬元中,石花酒廠就貢獻了270多萬元!應該說在當時白酒市場尚未放開的情況下,王萬才研究出了適應這個時期的經營謀略。他將競爭對手分為遠近兩個層面,這大概是受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哲言的啟發。所謂“遠慮”,是指多年來一直主導全國白酒市場的“茅台”、“汾酒”、“瀘州老窖”等“十大名酒”,而近憂,則是在湖北本省占有較大市場份額的“白雲邊”和“黃鶴樓”。與“十大名酒”搶占外省市場份額,王萬才採取優質低價的策略。對於近敵,他採取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戰略。事實證明這個戰略是十分成功的。
在改革開放初期,整個國家仍處於平均主義大鍋飯的低工資時期,收入決定消費,普遍低收入的社會對於名牌並不在意,儘管當時的茅台酒才30多元一瓶,而汾酒、瀘州老窖也不過20元錢左右,這對於當時月薪普遍只有40元左右的中國消費者來說,這些絕對價值並不高的“名酒”仍成為高懸在空中的月亮。石花酒以她同汾酒不相上下的優良品質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酒精度在53?以上的白酒尤其受到喜好烈性酒的東北漢子的鐘愛。在整個八十年代,石花酒銷往華北東北的白酒占整個石花酒廠年產量的40℅以上的份額。而對於省內,他緊緊咬住松滋的“白雲邊”和省城大武漢的“黃鶴樓”,比起李白“將船買酒白雲邊”的著名詩篇和 “白雲黃鶴” 天下名樓的知名度,小小石花街的千年歷史和眾多傳說便顯得有點小家子氣了。
聰明的王萬才明白,與這兩家酒廠競爭,只能憑酒的質量真刀真槍的較量。那還是計畫經濟的時代,和許多行業一樣,質量的認定並不完全在於消費者而在很大程度上由行業主管部門。具體到白酒行業,國家輕工業部和省輕工業局每年組織的評酒委員會便是對酒質量認證的唯一權威機構。王萬才深諳箇中厲害,對各種評比活動高度重視,每年頭等重要的事就是準備各級評比。他親自參與評酒會的樣品酒生產、親眼檢查釀製樣品酒的每一種穀物,親自監督樣品酒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在酒廠秀才塗明春積累的厚厚幾大本報刊剪貼上,記載著各種媒體對石花酒廠在各種評獎中獲得的各種榮譽的報導

相關詩句

清代詩人歐陽常伯進京城趕考路過石花街,品嘗石花酒之後詩興大發,順手題寫了“此處競跨竹葉,何須遙指杏花”的佳句。以“竹葉青”和“杏花村”作為石花酒的參照,實際上也為石花酒確立了中國名酒的地位。
史書記載,釀酒業最盛時,石花街和貴州省的茅台鎮一樣,石溪河沿岸的老街酒坊一家挨一家,當時的行人走在青石板鋪就的窄窄的街心裡,看到的全是迎風招展的酒旗,路人一走進石花地界就會聞到香氣四溢的酒氣。據說當時來石花鎮的客商沒有不醉的,會喝酒的喝醉了,不會喝酒的聞也聞醉了。傳說當年楚霸王項羽追擊劉邦路經石花街時,因為貪戀石花的美酒竟不顧范增苦勸,下令屯軍石花街休整一天,讓軍士們飲酒解乏,自己則攜了虞姬到酒坊作徹夜痛飲,並乘酒意即興作歌,抒發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情。霸王為石花老街留下了英雄美酒的浪漫故事,卻貽誤了追殲劉邦的最好戰機。從史學的角度看,鎮志記載的霸王醉酒石花街的事因年代久遠而無法考證其具體時間,但後來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與張獻忠在此會師,並以石花酒歃血結盟確是真實記載在縣誌和鎮志上的,這是明崇禎13年的事,當時李自成陝西受挫,只帶輕騎10數人來谷城,另一支義軍領袖張獻忠對闖王仰慕已久,設盛宴為闖王洗塵,席上喝的就是今天的石花大曲。在姚雪垠的小說《李自成》里對這次“雙雄會”盛宴描寫得較為生動詳盡。
英雄自古常與美女和美酒相伴,美酒和美女也常常影響歷史對英雄評價的毀譽,而石花街卻因為這些與美酒相關的故事平添了無窮的魅力。

所獲榮譽

酒廠榮譽

1980年,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曲”獲得全省第一名;“石花特曲”酒獲得全省第二名;
1983年,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曲獲得全省清香型白酒評比第一名;
1985年,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曲”、“石花特曲”雙雙被評為全省清香型白酒第一名;
1986年,石花特曲獲得全省清香型白酒第二名;
1987年,石花大曲再獲全省清香白酒質量第一名;同年舉辦的全省白酒感官評比中位列全省第二名;

個人輝煌榮譽

對於石花酒廠王萬才本人,1987都是難忘的年份,這一年,在全省130多家白酒生產廠家中,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曲”、“承恩大曲”等三種產品奪得三個第一名,成為本屆評酒會的明星。《消費時報》、《湖北日報》、《輕工報》、《襄樊日報》和多家電台對這個訊息進行了報導。
這時候的中國消費市場,廣告業剛剛處於起步階段,在南方一批先知先覺的沿海企業已經懂得用廣告誘導消費者,而內地的幾乎所有企業仍處在被動的依賴新聞報導上。不過這時候的新聞媒體還因其自身的公正性在客群中尚有較高的權威性。權威機構組織的質量評比加上新聞媒體的權威報導,產生的效應是巨大的。王萬才的聰明得到驗證,高度重視評酒評獎活動的思路得到回報。1987年是石花酒開始步入快速上升時期的開端,這一年,石花系列酒不僅牢固的占據著已有的市場份額,並且不斷開疆拓土,擴大銷路。不僅國內20多個省份都有了石花酒的訂單,而且走出了國門,石花系列18個品種行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新聞媒體把王萬才炒成“酒王”(資料來源於石花酒廠報刊剪輯)從這年開始,新聞媒體開始關注石花酒廠,酒廠廠長王萬才也因為獲得省勞模稱號開始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人物。媒體從簡單、客觀的報導石花酒的各種產品和榮譽演變為主動宣傳廠長王萬才本人。地方報紙開始不惜版面、連篇累牘刊發王萬才和石花酒的文章。1988 年3月29日《襄樊日報》發表《運籌帷幄儒將風》的長篇通訊;同年5月4日,《襄樊日報》再次發表通訊文章《美酒釀成不自醉,改革路上進一程——記石花酒廠廠長、省勞模王萬才》;
1988年8月19日,《湖北日報》刊登了《石花大曲溯源》的文章,詳盡敘述了龍王四太子與石花酒廠“雙泉井” 的關聯傳說。省報為一家企業產品公開刊發明顯帶有神話傳說的文章並不多見,我們已經無法考證這篇文章出台的內幕,但憑這一點足可以證明當時石花酒在省內的地位。
石花酒石花酒
1988年9月26日,也就是神話傳說發表一月之後,《湖北日報》再次刊發石花酒廠的報導《石花酒香飄海內外的秘訣》;
1988 年10月5日,即《石花酒香飄海內外的秘訣》發表10天之後,《湖北日報》再次刊發《谷城石花酒廠向技改要效益》新聞綜述性文章;1988年11月13 日,即上篇文章發表後不到一月,《湖北日報》在“改革者足跡”欄目里,刊發了題為《1351工程錄——記石花酒廠廠長王萬才》的長文;
此後的5年間,關於王萬才的名字高密度的出現在全國各種媒體上——
1989年5月,《長江文藝》刊發報告王萬才的報告文學《1351工程》;
襄樊日報》連載描寫王萬才個人事跡的長篇通訊《石花酒王》;
市委組織部一位幹部編寫的一本叫著《漢江潮》的書將描寫王萬才的《石花酒王》收錄在顯要位置;
1989年1月11日,《消費時報》刊發了《石花溢香,華夏揚名——湖北石花酒廠紀實》的通訊;
1989年7月19日的《消費時報》以頭版位置刊發了“構建工作一體化格局——湖北石花酒廠政治思想工作紀實”的長文;
1990年1月11日,《襄樊日報》報導了王萬才同縣政府簽訂承包經營責任契約的訊息;
1990年,北京《經濟通訊》雜誌發表《走在青山綠水間》的長篇通訊;
1992年,1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訊息《石花酒廠榮獲輕工部雙獎》;
1992年《襄樊日報》公布了襄樊市首屆知名商標評選結果:石花酒、金蝶香菸成為包括隨州在內的700多萬襄樊人公認的最知名品牌;
那篇《釀成美酒不自醉》的文章在各種報刊轉載使王萬才意識到了廣告的作用,王萬才開始在《湖北日報》和《襄樊日報》、湖北電視台、襄樊電視台做石花系列酒廣告,廣告詞簡潔明快“喝酒選最佳,好酒在石花!湖北石花釀酒廠廠址:穀城縣石花鎮,廠長王萬才。”
王萬才的知名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有人做過這樣的判斷,在外地,王萬才知名度超過了當地的省長、市長、縣長,在襄樊和谷城,則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1987年元旦春節期間,襄樊市公共關係協會與市經委、市文聯聯合舉辦的“襄樊市文藝家企業家新春聯誼會”,紀念品由石花酒廠獨家贊助,每人送一盒精裝小瓶禮品酒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著名書法家王樹人、塗延多等襄樊名士均為石花酒題寫過商標,並收藏有各個時期的石花系列酒樣品。

酒廠頂峰

石花酒廠的名聲隨著王萬才同步提升。為了擴大影響,王萬才與《襄樊日報》等媒體共同發起各種社會活動、以石花酒為專題的徵文以及以“石花酒”冠名的各種徵文。
筆者至今仍記得讀過的兩篇記憶最深的關於石花酒的獲獎徵文:一篇寫的是兩個谷城藉士兵在東北黑河的戰友家作客,主人聲言要用自己認為最好的酒招待客人,兩個谷城戰士猜了許多名酒均未猜中,最後主人拿出來的卻是戰士家鄉的“石花大曲”,兩個戰士“他鄉遇知音”,感動得抱著酒瓶淚如泉湧,開懷暢飲,回連隊正趕上大比武,趁著石花酒的魅力充分施展才華,結果雙雙爭得總分第一受到連隊嘉獎……
另一篇則更帶傳奇色彩,說是一個老農去看女兒,女婿拿出當時最好的石花大曲招待岳父,老岳父貪戀好酒喝成一個“醉八仙”,不顧女兒勸阻執意要回家。路上晚風吹拂,酒力發作,騰雲駕霧般醉倒在一口長滿野花的荷塘邊,卻自以為到境,在幸福中一覺酣睡至天明。醒來後方記起昨日在女婿家喝酒之事,好生奇怪,背起布袋欲走時卻被什麼絆了一下,低頭一看,大吃一驚,他昨夜睡過的草地上躺滿了一地老鱉(甲魚),原來自己醉酒之後躺在荷塘邊,散發的酒香吸引了滿塘的老鱉爭相爬上岸來,老漢身上散發的酒香使老鱉們醉臥花叢,在當時野生甲魚已賣到100多元一斤,老漢喜出望外,將老鱉們一一請進布袋,回家一稱竟有80餘斤,老漢背到鎮上餐館賣了8000多元,然後趕到石花酒廠又買了一箱上好的石花酒作為對石花酒廠的答謝……
記得這些徵文曾引起了一些爭議,因為第一篇故事尚有可信感人之處,第二篇便有些近於聊齋故事的荒唐。但評獎標準是受酒廠左右的,只要王萬才認為是好文章便給發獎金。這也是王萬才的聰明之處,他要的就是別人的爭論,有爭論就說明有人關注,關注文章就是關注石花酒,這種爭論無形中加深了對石花酒的印象。
在當時本地的廣告業剛剛起步,這些廣告意圖十分明顯的徵文混淆了廣告與新聞的界限,亦真亦幻難區分的效果使其廣告效應成倍的放大,無形中增加了石花酒的魅力。石花酒廠開始步入她的輝煌時期。石花酒銷售量成倍增長,不僅市場占有率高居不下,而且還為武漢“黃鶴樓”和上海酒廠和一些知名品牌白酒廠家提供基酒,許多包裝精美的名酒都是用石花酒釀製的基酒勾兌而成。
《谷城日報》副總編帥瑜滿懷激情寫出的長篇通訊《你與石花酒齊名》先後在各種媒體發表、轉載;文中列舉的閃光的數字更讓人興奮不已——1987年,石花酒廠年產白酒為3600 噸,上交利稅212萬元;在全省白酒行業占第5位;1990年生產白酒4800噸,上交利稅325萬元;躍居湖北全省白酒行業第三位;
1992年,石花酒銷售達到鼎盛時期,當年上交利稅突破1000萬元大關,成為穀城縣財政的支柱型企業。
這年5月,王萬才繼湖北省勞動模範之後又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也是他一生獲得的最高榮譽。
王萬才的個人知名度與石花酒的廣告效應同步攀升,穀城縣委機關報對石花酒廠和王萬才的報導更是頻繁,省報、市報、縣報的記者穿梭般往來,省報每月都有關於石花酒廠的訊息,《襄樊日報》隔三岔五就有關於石花酒廠的報導或廣告,《谷城日報》幾乎天天有石花酒廠或王萬才個人的動態,酒廠通訊員塗明春成了廠里的專職“新聞部長”,每天拿著不同的稿子往返於襄樊與谷城之間,成為兩級黨報上稿率最高的通訊員。直線上升的稅利使石花酒廠和王萬才的地位扶搖直上,縣委縣政府的各項活動都喜歡選擇石花酒廠作為示範試點。那個時期,王萬才的每一句話都會成為各級報社記者們的新聞由頭,石花酒廠的每項工作都可能成為指導全縣的經驗加以推廣。許多經驗由縣委的筆桿子加工後不斷見諸上至《人民日報》下至《谷城日報》的各級重要報紙。
“五一獎章”的獲得、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報刊媒體轟炸性的渲染,使王萬才從《美酒釀成不自醉》的優秀廠長很快升格為“石花酒王”。聲名達到極至。漸漸地,“石花酒王”取代了王萬才的名字,石花酒廠甚至被“石花酒王”個人的光輝漸漸遮蓋。石花酒和王萬才都走到了生命的巔峰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