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蒙山雀舌茶別名)

石花是起源於唐朝的一種茶,俗稱“雀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花
  • 起源:唐朝
  • 出處:《唐國史補》
  • 大加讚譽白居易李白杜牧
產於四川,被列為貢茶,留其名於世,

產於四川

“石花”其茶起源於唐朝,著名茶文化專家成先勤老師據唐代李肇《唐國史補》、唐代杜佑《食貨典》等史料考證:唐天寶元年,蒙山雀舌茶被列為貢茶,當時我國西南諸域凡以一芽一葉初綻原料製作的散茶,以形命名都統稱為“雀舌”,蒙山雀舌遂被籍名為“石花”以貢。
歷來文人騷客如白居易李白杜牧等曾對石花大加讚譽,其中唐黎陽王更是十分推寵,其在《白雲岩茶詩》中寫道:“聞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冰綃剪碎先春葉,石髓香沾絕品花。蟹眼不須煎活水,酪奴何敢問新芽。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
“石花製作具有自然成形的樸素美姿,又能發揮茶葉的內在品質”(李家光《蒙山名茶的歷史演變》),其形神更與禪境相合,因而歷年來成為佛家作為禮佛茶的首選。兩宋時,天竺高僧不動大師“為廣利益故,泛遊東土,經西夏抵蜀,見蒙山雲霧飄渺,有大乘之氣象,遂以修行安身。”其著有佛經《蒙山施食儀》以傳世,見蒙山茶品性殊異,在“獻供贊”中首次將“蒙山雀舌茶”(即指石花)正式列為禮佛專用茶。

被列為貢茶

至明代,據《明大政紀》記述: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二十四年九月詔建寧歲貢上供茶,罷選龍團,聽茶產惟采芽茶以進……”之時石花其茶迎來了歷史最鼎盛輝煌之勢。據顧元慶《茶譜》(1514年)、屠隆《茶箋》(1590年)及許次紓《茶疏》(1597年)等記載,“蒙頂石花、玉葉長春”被列為天下第一貢茶。
自唐至明,石花年年被列為貢茶,歲歲用於禮佛。相傳以其數量之稀少又乃禮佛之聖物,故皇帝也不捨食用,而僅於祭祀和洗眼明目“以辨忠奸”之用。也許,物盛則衰。至清朝,翻遍相關清史貢茶資料,我們始終找不到關於石花的足絲馬跡。為何一個橫跨中國歷史一千多年的聖物會人間蒸發?眾說紛紜,據蒙山本地老年人講:明末社會動盪,張獻忠“剿四川”時逢人便殺。蒙山制茶高僧悉被殺盡,民間茶人或被殺或外逃,於是石花工藝自此失傳。

留其名於世

石花工藝雖失傳,幸留其名於世。然“四川歷史名茶—蒙頂石花,古代是黃茶,現今‘變成了’綠茶,市面銷售的石花全是綠茶,消費者和茶商均受誤導。”摘自茶學專家李廷松教授和李玲老師編撰的“蒙山石花探源”一文,文中還列舉了“陳椽著《茶業通史》稱:名茶石花、黃芽都屬黃茶類,在唐朝就已馳名全國,石花年年入貢,列為珍奇寶物,收藏數載其色如故。因此自古以來有蒙山石花天下第一之稱。在古代無檢測設備,又無抽氧充氮裝置條件下,能保持“其色如故”的茶只能是黃茶或黑茶。”
據《名山縣誌》記載,石花其茶“其葉細而長,湯黃而碧,味甘而清,酌杯中香雲蒙覆其上,凝結不散……”本品製作人施劉剛自2002年開始拜訪請教成先勤老師等專家學者對相關史料進行考證分折,2004年春第一次初試製作,三年來經歷了三十餘次試製,終於在本年度(2007年)春偶在夢中悟得製作真諦,形成較成熟的工藝流程恢復了歷史名茶石花的原實風味。
於2007年8月8日來到河北趙州柏林禪寺這禪宗與茶宗神聖交匯的地方,奉石花以禮佛,有幸得見方丈明海禪師。得知我們一行自四川蒙山來,明海禪師欣然念到“蒙山雀舌茶奉獻”。經我們對石花其茶的介紹後,大師親筆書寫了“禮佛石花”四字相贈,並與我等合影留念。
石花之歷史工藝的恢復引起茶葉學術界的高度重視,2007年8月24日,國內著名茶葉學術專家鐘蘿鐘渭基、吳善庭、李廷松等及茶文化界學者錢曉憲、蔣昭義、成先勤等組團對“禮佛石花”之生產工藝進行了專項鑒評。經專家組激烈討論和反覆推敲,最終認定施劉剛先生成功發掘恢復了石花的歷史傳統工藝。
自此,我華夏茶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千年國粹及佛禮聖物得以延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