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類詞條編輯指南

真菌類詞條編輯指南

《真菌類詞條編輯指南》是百度百科的一個幫助詞條,主要介紹編輯真菌類詞條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作為百度百科真菌類詞條的編輯規範,供各位科友借鑑。

如果在編寫真菌類詞條時遇到無從下手的問題,那么可以通過閱讀本指南獲取幫助,本指南會隨著問題的出現而隨時更新。示例詞條:褐環乳牛肝菌皺環球蓋菇毛頭鬼傘黑柄炭角菌臭紅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菌類詞條編輯指南
  • 詞條性質:編輯指南
  • 服務對象:真菌類詞條編輯者
  • 主管團隊百科詩文社
  • 目 的:規範真菌類詞條
分類申請地址,範圍界定,命名標準,詞條結構,義項,概述,基本信息欄,概述圖,目錄結構,圖片圖冊,通用要求,注意措辭,正文排版,細節規範,

分類申請地址

真菌類詞條編輯指南
分類申請地址的步驟
申請地址:https://baike.baidu.com/wikitask/view?taskId=1216700
註:編輯本分類詞條請先確認自己達到中文百科4級+85%通過率,並加入百科詩文社。

範圍界定

本指南所指的真菌是自然中真菌界中所含生物的集合,包括各門、綱、目、科、屬、種、亞種、變種、變型等各級分類以及各種符合科學依據的通稱,暫不包括各分界系統中的其他界。原則上,種及種以上的各級分類可以申請特色詞條,種以下各級分類無申請特色詞條的意義,但對於有特定或廣泛研究的亞種、變種、品種等,可以申請特色詞條。
需要注意的是,本指現階段只可申請《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中國真菌志》(裡面收錄的擔子菌、子囊菌和地衣型真菌)、《中國藥用真菌》、《中國菌物藥》中收錄的真菌以及各級分類名稱的特色。其餘真菌界生物可參考本指南進行編輯(其餘真菌界生物的特色編輯還在探討中,後續會陸續開放)。

命名標準

由於真菌類大多有各種各樣的別稱,一般標準詞的判定首先參考《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2018年),其次依次參考《中國真菌志》、《中國菌物藥》、《中國藥用真菌》,以上均無收錄的真菌可以以國家權威部門(農業部、水產部、林業部等)、國家微生物資源平台、國家級百科全書等的命名為準。
若標準詞存在衝突,指的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中收錄的真菌拉丁學名屬名已經更改,種名未更改的。但編輯時找不到學名變更證據的,可以使用《中國真菌志》《中國菌物藥》《中國藥用真菌》等書籍收錄的名稱作為標準詞。

詞條結構

義項

真菌類詞條的義項參考《植物類詞條編輯指南》中的義項要求進行編寫。

概述

概述需要對詞條進行全面的概括。題頭為定義性描述,統一使用以下格式:XXXX(學名:XXXXXX)是X科、X屬 XXXX,依次寫出標準中文名、學名、所屬科屬、定義(如真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學名包括拉丁文屬名和種名(命名人找不到可不寫),屬名和種名用斜體,命名人用正體,屬名和命名人第一個拉丁字母必須大寫,例如:毛頭鬼傘(學名:Coprinus comatus (Muell.:Fr.) Gray)是鬼傘科、鬼傘屬真菌。學名書寫規範也適用於詞條其他部分。
  1. 概述第一段還應簡要介紹真菌的形態特徵(子實體、菌絲、菌肉、孢子等)。
  2. 第二段介紹真菌的分布範圍、生長環境和生長習性。
  3. 第三段簡要介紹真菌的主要價值;如果是有毒真菌或者有害真菌,也可以介紹其危害和毒性。
  4. 如果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收錄物種,且保護級別在近危及以上等級的,需要第四段補充其保護級別內容。IUCN保護級別也可。

基本信息欄

選擇相應模板,依次為自然——微生物,必須填寫各級分類中文名稱至本級分類,例如:毛頭鬼傘,依次填寫中文名、學名(命名者找不到可不寫)、界、門、綱、目、科、屬、種,各分類只需寫出中文名(無中文名的可寫起 拉丁學名)。
對種以上各級分類詞條,應從本級的下一級開始直至種,均填寫所包括的各級分類的數量,例如:鵝膏菌屬,種填寫約500種。亞種以下可自行選擇是否填寫。亞門、亞綱、亞目、亞科、亞屬等,可自行選擇填寫。
最後,至少給界、門、綱、目、科、屬添加內鏈(百科未收錄可不加)。本詞條名不可加內鏈。

概述圖

詞條的概述圖不能有水印、網址,並且質量要較好,大小適中,畫質清晰。詞條概述圖不要與正文中的圖片重複。在概述最後單獨成段標註:“(概述圖參考來源:)”,並附上參考資料。無高清彩色圖片的,允許使用標本圖、 手繪圖等(僅限於無法找不到彩色圖片的物種)。

目錄結構

一級目錄
編輯要點
關聯性
備註
真菌學史
介紹該真菌的物種進化、分化歷史和分布區域改變,發現史和命名史,不同年代的分類變化,人類種植史。對已滅絕真菌,可以介紹其滅絕歷史。(示例詞條:皺環球蓋菇)
可選
——
形態特徵
介紹該真菌各部位特徵,可從子實體、菌絲、菌肉、菌褶、孢子等幾方面介紹,包括形狀、顏色、量度等。對種以上及通稱,可以介紹所含下級分類的共性形態特徵;也可用模式種的形態描述。最好按照《中國 真菌志》的描述寫。
必須
——
近種區別
介紹該真菌與近種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等的區別。
可選

主要變種
介紹該真菌的主要變種、變型的形態、產地、生境、價值等內容。
可選
備註2
生長環境
介紹該真菌生長地的自然環境特徵,包括地理(海拔、經緯度)、地形(林區、丘陵、沼澤等)、氣候(乾濕、冷暖)、伴生群落等。
必須
備註1
分布範圍
介紹或羅列該真菌在世界和中國的分布區域。有分布圖的最好補充一下分布圖。
必須
備註1
生長習性
介紹真菌的生物學特性,包括特殊的生長機制、長勢和壽命等。(示例詞條:黑柄炭角菌
必須

真菌毒性
介紹真菌的含毒成分、毒性及毒理、中毒症狀、救治方法等。(示例詞條:臭紅菇
必須

繁殖方法
介紹該真菌的繁殖方法,菌種培養等。
必須
備註4
栽培技術
介紹真菌栽培過程及應注意的問題,通常應採用該真菌的栽培(包括研究性栽培)。包含:選地、整地、栽植(移栽)、撫育(養護)、採收等內容。
必須
備註4
病蟲防治
介紹真菌生長或培育過程中的主要病蟲害,並編輯防治方法,內容多時可設為“蟲害”和“病害”二級目錄。
可選
備註3
下級分類
對種以上級別的分類,羅列該級分類以下的分類級別,只編輯到下一級即可。“科”類詞條,只列出“屬”,但不能只列出“亞科”,以此類推。(能全面列出物種最基本單元“種”更好。可選)用表格或表格模組展示,表格內設三項:中文名稱(無拉丁學名時必填)、拉丁學名(無中文名稱時必填)和命名者與年代(無可不填)。
必須
備註5
主要價值
介紹該真菌的研究價值、觀賞價值、經濟價值、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等。
必須

保護現狀
對列入中國省級、國家級或國家級以上其他保護計畫的真菌,依據實際情況介紹保護級別、種群現狀、瀕危原因、保護措施等相關內容。
保護級別:羅列國際或產地國對該真菌劃定的級別、列入的保護計畫。種群現狀:介紹該真菌的種群現狀,如數量、分布現狀。
瀕危原因:介紹該真菌瀕危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保護措施:介紹該真菌在其產地國的保護措施,包括科學研究、頒布法令、建立保護區及其他整治行動等。
必須
備註6
趣聞軼事
可介紹與真菌有關的傳說故事和真菌的文化意象等內容。也可介紹與真菌密切相關的新聞,注意趣味性。
可選

其他
根據物種的特點自行擬定。
可選
備註7
備註1:例如,如果“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內容較少(不含標點低於20字),則可以合成“產地生境”;在目錄的處理上,還應注意:依照內容連貫性,可以先介紹產地也可以先介紹生境。
備註2:“主要變種”目錄設定跟隨內容可變動,如:“主要亞種”、“變種亞種”、“主要變型”等,若是有培育品種,可設定目錄“主要品種”。
備註3:“病蟲防治”只涉及病害的更名為“病害防治”,只涉及蟲害的更名為“蟲害防治”,涉及蟲害和獸害的更名為“獸蟲防治”,其他情況,如有可能還涉及自然災害的,可以統一更名為“災害防治”。
備註4:
對於“繁殖方法”和“栽培技術”的內容不好區分開來的或者內容連貫性較強的,建議將兩個部分的內容合併到一起,設定“培育技術”一級目錄。
備註5:單種屬、單屬科等不接受特色申請(因為內容與模式種相同)。關於種以上詞條,例如科、屬生長環境內容添加問題,能找到對應科、屬同性的生長環境最好,找不到,可以補充模式屬下模式種的生長環境。種以上如科、屬等詞條,下級分類為必選目錄。
備註6:保護級別、種群現狀、瀕危原因、保護措施可根據內容多少設定相應的二級目錄或者小標題。真菌的保護級別在近危(NT)及以上的,保護現狀目錄可作為強相關目錄。保護級別為無危(LC)、數據不足(DD)、未予評估(NE)的,保護現狀目錄作為可選目錄存在。
備註7:並不是所有詞條都能夠編輯成這些目錄內容;如果還有緊密圍繞該真菌的有意義的內容,也可以根據編輯要求適當添加目錄。
特色詞條編輯標準底線為5個必需目錄或4個必需目錄+2個可選目錄。形態特徵必選,其餘多選不限。特色詞條正文字數不少於1000字元。“繁殖方法”和“栽培技術”合併為“培育技術”算作一個目錄;“生長環境”和“分布範圍”合併為“產地生境”算作兩個目錄。優質詞條編輯標準為3個必需目錄、2個必需目錄+2個可選目錄,形態特徵必選。

圖片圖冊

正文圖片不能少於3張(實在找不到的可放寬至只添加概述圖),可以設定圖冊也可以單列。圖片不能有水印、網址,並且質量要較好,大小適中,畫質清晰。註:原則上使用彩色圖片,實在找不到時,可使用標本圖或者手繪圖代替。

通用要求

注意措辭

不直接複製新聞內容
中文百科的內容應該是對資料的彙編,而非新聞的簡單聚合。當使用新聞作為內容來源時,需要把新聞的內容改寫為符合百科規範的文字。
修改立場性、主觀性描述
  1. “我國”修改為“中國”,“國內”改為“中國以內”,“國外”可修改為“中國以外”,有時可用“世界”代替。
  2. 去除主觀用語,如:“據我們觀察……”、“美麗的XXX……”,需要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去介紹,強語氣但非引用的標點如“!”、“?”等也是屬於主觀性表述。
修改時效性描述
給出統計數據時,需標記數據發布時間,如“到XX年底”,“截至XX年”等等。若無法找到數據發布時間,可以在數據前註明具體的數據引用日期,以方便讀者查找數據來源和統計時間,使詞條內容更加嚴謹。

正文排版

目錄結構
如果一個一級目錄下每個二級目錄都只有幾行內容,這些二級目錄可以直接修改為粗體以免影響閱讀。
空白空格
圖片游標可移至段落最前面,以避免出現無意義空格。目錄和圖文之間不要存在無意義的空白和空格,圖片存在留白過多(圖寬:文寬≥2:1),此時要考慮是否需要這么多圖片以及圖片加的地方是否文字太少,需要把這兩種情況的圖片移動到其他位置下或刪除。
圖片圖冊
  1. 無論單獨的圖片還是圖冊及圖冊內的圖片,都應添加圖片名稱和圖冊名稱。
  2. 將像素過低,包含影響閱讀的水印、LOGO圖片替換為有正規來源的高質量圖片,也可以使用識圖工具(百度識圖、谷歌識圖)查找圖片來源。圖冊要求圖冊內的圖片為同一主題。
內鏈
正文適當加內鏈,形態特徵不少於3個內鏈。病蟲防治中病症、害蟲需加內鏈。
參考資料
優質詞條的參考資料覆蓋率要求在50%以上,特色詞條則要求70%以上。參考資料不應該來源單一,特色詞條至少有3條有效來源不重複的參考資料。所有目錄下的內容都要有有效的參考資料佐證。
參考資料建議使用紙質資料、權威媒體的新聞報導。著作、期刊、視頻、外網等無法直接查閱的參考資料,請根據評審要求到指定帖子佐證。
以下幾種常見情況的參考資料是不能作為詞條內容的有效參考資料:
  1. 微博、部落格、論壇、文庫、知道、貼吧、論壇、豆瓣等及各類用戶可編輯的百科(如維基百科、搜狗百科、互動百科等)。
  2. 商業網站如公司、廣告、售賣性質的站點等,如淘寶、京東、亞馬遜等。
  3. 帶有免責聲明,文章註明來源網路或未知。(註:部分知名網站有免責聲明,如新華網、鳳凰網部分新聞頁面會註明免責,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如果是轉載新聞,建議儘量找到最原始來源。)
  4. 其他廣告彈窗較多、內容直接複製百科或網路(網站沒有註明來源哪裡)等不知名、不可靠網站。用戶個人從源網站下載又上傳到視頻分享網站(如優酷、土豆、音悅台等)的視頻。

細節規範

  1. 不使用半角符號(除學名)。當連續多段內容都來自同一參考資料時,可以僅在引用的最後使用角標。
  2.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詞條內大部分地方為中文標點【英文括弧“()” 、豎版括弧“「」” → 中文括弧 “()”;英文逗號“,” → 中文逗號“,”)】,但小數點(1.1 → 1.1)、序號等地方為英文標點。
  3. 當詞條中使用字母或數字時,使用半角的字母和數字。可添加千位分隔設定,但不作要求。
  4. 度量衡一般應採用國際單位制;其他單位制的單位,應換算成國際單位制。且全文應統一單位書寫(如全文統一使用單位“米”或統一使用“m”)。
  5. 根據國內外論文的寫作規範,參考資料的角標建議放在句尾標點的左側;在表格中,若為整體添加參考資料,可另起一行書寫。
  6. 全文應儘量使用中文。在中文環境中,若一些用詞的英文比中文翻譯更加常用,或一個事物沒有中文名稱時,可以使用英文。若是翻譯的地名、人名和其他一些專用名詞,如果沒有詞條不能加內鏈時請標註原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