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真武堡古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武堡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普覺的南部
- 人口數量:1217人
2016年12月,真武堡古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2016年12月,真武堡古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村情概述真武堡村位於普覺的南部,村委會距鎮政府所在地普覺街上5公里,與該鎮的貓貓屯村,水銀村、大元村相鄰。普覺至江口硬化公路穿越全村各組,交通較為便利。全...
真武堡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更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一方淨土。這裡的王氏宗族祖訓崇尚“功德治家”的美德。據其家譜記載,王姓宗族在清朝年間先後多達24人考上秀才,更讓王姓宗族後代引以為榮的是,其祖上前後有王世達、王壽欽、王國志考中進士,人稱“王府三進士”。相傳,其中進士王壽坤曾參加康有為、...
集團堡村 集團堡村是重慶市的地名,白市驛鎮從巴南區劃入九龍坡區時,由九龍坡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集團堡村。歷史沿革 1995年成立。2001年由集團堡村、燕子村合併為真武村。地名含義 因地形而得名 。
這樣推測,韓武堡村名的由來應該是早在明朝洪武年間前就有了這個村莊,準確朝代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至於說姓韓的姓武是遷移走了還是逐漸衰亡還沒有歷史記載,請有關人員提供接近的歷史資料進行補充完善。從我們這代人記事以來,本村有五座廟,一神龕,一祠堂,分別是村北真武廟、村南觀音廟、村東河神廟、村西老爺...
堝串堡村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南留莊鎮,始建於明代。建制沿革 堝串堡村始建於明代,村內至今保留著明代時建造的真武廟、龍王廟、堡門樓、古戲樓和關帝廟等傳統建築。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堝串堡村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南留莊鎮。自然資源 村內資源:褐鐵礦、黃玉、矽石、鋁土 經濟 村內企業:酒廠、絲綢廠 主要...
程家莊:原在李家莊南頭,亦名小李家莊。明洪武年元年1368年程氏遷來,後人丁興旺,遂更名程家莊。南船頭村:地處汾河南岸,為古河渡口。當地所建龍王廟似船形,故名。司馬:北宋司馬溫公經宿此處,故名。劉家堡:明代為仁智堡,村周有堡牆。清乾隆末年以姓氏改名劉家堡。村莊照片 村北真武廟:舊大隊:
龍天廟修成後,古寨成為名符其實的行政村,領了村政府大印 ,正殿過庭扯牽上懸著政府頒發打人用的“州棍”、“格兜繩”。一部分由於自然、人為因素塌陷,但骨架善存。鄉政府在時,正殿進行過改建。西廟,建於清代康熙52年,完工於乾隆初年曆經20多年,叫“真武廟”,是古寨古代最興旺時期。規模要比“龍天...
武寧驛舊基(現惠來縣周田鎮武寧村),原是武寧驛,後降格為鋪,明清時期稱“武寧(驛)樓”、“武寧堡”(大坭都四堡之一,即武寧、後表、洪橋、茆洋)。驛(鋪)址、兵營至1960年代文革破四舊時遭拆毀,今只剩下鋪碑、鋪柱。“武寧鋪”石碑立於真武寺邊,兩根完整的鋪柱被作為地磚鋪設於寺前,刻有陰...
北瓮城由北堡門與北券門構成的邊長為50米的方形,北堡門與北券門均為青石鋪底,方石座基,青磚包牆建房。北瓮城的古建築物主要在堡牆上,最北端的九天閣總高16.5米,是暖泉鎮內的最高點之一。從遠處看,高大雄偉的真武廟、梓潼廟、靈侯廟、大鐘樓就像建造在藍天白雲之上。遊人進廟須經由72級陡峭的磚台階...
西六支村真武閣 西六支村真武閣,西六支村真武閣由祁縣文物旅遊局依據2008年第三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提供,創建年代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所在村名稱(西六支村)和供奉對象(真武),故稱為西六支村真武閣。歷史沿革 西六支村真武閣在堡牆被拆除的同時被拆除,名稱已撤銷。
白家莊連環堡由白後堡、白河東堡、白南堡、白南堡、白寧堡、白中堡六座堡子組成。風景名勝 白家莊六堡之白家莊,今白寧堡。依次為魁星樓、戲台、堡門;魁星樓矗立在堡牆東南角高台之上,戲台位於堡門東側,坐東朝西。堡門開在堡牆東側,無頂部閣樓。老村無真武廟。蔚縣古村堡成因蔚縣古稱“蔚州”,地處內外長城...
”據老年人回憶,在該村西頭,原有一座真武廟,後殿稱龍虎殿,原殿毀後,又在此建征王廟,廟前有牛舔碑,為一不規則長方形青石,座上前邊並有兩牛蹄印。青石上有一印痕寬約牛舌,長約一尺余,最深處約一厘米(當地民眾稱約一扁指深),碑上原有字跡,但經風雨剝蝕已模糊不清。據歷代相傳,孫臏幼年放牧,...
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寺廟 村有清代建的關帝廟3間,坐北朝南,有山門、壁畫,彩繪人物、花卉,清晰逼真,保存較好,建築面積50餘平方米。村存真武廟碑1塊,據碑文可知該廟建於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56年),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重修。另有龜碑座1個,保存較好。
三關村,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縣城東北45里,是著名的香業之鄉。村情介紹 三關村堡損壞嚴重,開南門,已毀。堡牆殘毀嚴重,東牆無,北、西南牆斷續留存,存留戲樓;村北高牆上的真武廟已毀,只留有登廟的磚台階;真武廟遺址台下建有一座廟院(已經記不清何廟)殘毀嚴重;堡內還有少量住戶和保存較好的清代...
在寺的山門對面70米處有一處清雍正年間建的燈山和戲台,在村的東南處有一座清雍正年建的文昌閣,西北處有一座真武廟,村的對面南山腰有一個山神廟、一個河神洞,紫竹林寺東側有一處初步推測為南北朝北魏或北齊時鑿的一個石灰岩窟洞,村北的蒙山寨(蒙山最高峰海拔1325米),據史料載為北齊神武帝高歡世傳北...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轄9個堡。2011年末,轄普覺1個社區,姜家洞、元埂腳、棉花山、道塘、東門、岑塘、普覺、西門檻、乾背河、甘佃、大元、梁洪、貓貓屯、真旗屯、真武堡、水銀、侯溪、尖山、半坡、山口坳、高坎21個村;下設213個村民小組。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普覺鎮轄6個社區、16個行政村,...
南門內是堡內主街,向北對著另一座高台,上面的建築有真武廟、呂祖堂、二郎廟等,兩座高台上都有戲台,主街上還有祠堂和其它寺廟,中國古代城鎮的構造中心往往由神靈空間統籌,但像張壁這樣強烈、隆重的神靈軸線還不多見。一般來講,坐北朝南的中國北方古建築群體都是南低北高,但張壁是北低南高,人從古堡正面...
三畛村位於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大盂鎮,發源於北宋年間,鼎盛時居官經商者達140餘人。該村現存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廟、磐石堡、清式古戲台、明清古民居、古地道等歷史文化遺蹟多處,加之口耳相傳於村內的各種民間傳說、民間笑話、民間習俗無不顯示著三畛古村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歷史淵源 歷史上的三畛村鼎盛...
該村古廟會時間為農曆三月三日至五日。農曆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生於上古軒轅之世,古時村里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法會祭祀祈福,表達人們追求幸福、祈福安康的美好期待,各地善男信女攜帶貢物、香表紛紛而至。目前,每到這個時候,每天趕會人約1800餘人次,古戲是包場與民眾集資相結合。著名人物 ...
“真武廟”建於村堡的正北,“三合建構”,上房供“真武大帝”,左鼓樓,右鐘樓,形如兩手環攬村堡。文革時期,“鐘王廟”也無可倖免的慘遭滅頂之災。堡南“七佛寺”:村最大的廟宇就數“七佛寺”,占地3.5畝,採用兩院套連型。前進院供觀音菩薩,又名“觀音殿”;後院內供七尊佛。山門朝南,石階直下...
旅遊特色 一泉:源池神泉;平遙梁村廣勝寺 一塔:淵公寶塔;一湖:尹回水庫;一古戲台;一古道:平沁古道;兩街:古源街、西街;三墓:趙王墓、北宋冀氏古墓;四碑:四通古碑;五堡:東和堡、西寧堡、昌泰堡、南乾堡、天順堡;五寺:積福寺、真武廟、觀音堂、老爺廟、源神廟;十槐:十株古槐。
古村初建之初及之後,又陸續修建了諸多寺廟。如今南北正街的北頭,真武廟依然高高矗立在北堡牆正中墩台上,南面有觀音殿、龍王廟,西面有三官廟,西小巷有小五道廟,巷東有大五道廟,對面是財神廟,關帝廟在東門瓮城內。單堠村原是東寨子、北寨子、小堡三個村的所在地。據說明末清初社會治安形勢不佳,土匪十分...
2007年,撤鄉,設中堡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中堡鎮轄33個行政村:中堡王莊、北王莊東、北王莊西、井兒坨、李現莊、勒柳河東、勒柳河中、魯家坨、崔各莊、東羅各莊、西羅各莊、劉家崖、安各莊、大店上、徐家店、前沙鋪、後沙鋪、老爺廟、三官廟、楊康莊、高莊窠、北雙廟、真武廟、陳家埝、堆上新庄子...
燈山樓北是堡門洞有十五米長。上建真武廟,朝北是子童廟,堡門正中央朝南用磚雕浮三字《袁家皂》,朝北中央浮雕磚字《昇平門》,南北檐下各懸一匾。朝南《玄帝宮》、朝北《乾坤文耀》都是木刻的字形。東西兩側鐘鼓樓,房檐角吊有鑄鐵風鈴,微風一吹叮噹作響。東邊是碑房。東北第二道堡下街西側建有大五道廟...
宗教建築大多修建在堡牆之上,主要有真武殿、空王行祠、三大士殿、二郎廟、呂祖閣、西方聖境殿、地藏王菩薩殿、可汗祠、關帝廟等等。可汗祠內陳列著一塊巨石,相傳為建堡時的鎮堡之物,巨石上赫然浮現出一幅雄雞圖,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院內還有一架雙龍碾,拿水向盤面與碾子一澆,便若隱若現地浮出...
僅從村里遺存的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寺、觀、廟、庵、堂、閣、樓、壁、台、寨、塔、堡就可看出當年這裡的繁華。村中央那年代久遠的觀音堂建於唐代,而被縣裡命名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永福寺建於隋代。其他有宋代的關帝廟、二郎廟、小祠寺、後堡寨、真武殿,明清時代的日台、月台、三官廟、尼姑庵、五道廟、大...
傳說真武在武當山練成正果後,有五龍接駕前往陝西佳縣白雲山,中途空中觀見彩家莊瑞氣騰騰,山勢起伏,大有藏龍臥虎之勢,所以降落在彩家莊的最高峰觀景,後人聞知故將真武廟修建此地,此乃神話,彩家莊真武廟是由附近十多個村聯合建築的,廟宇規模宏大,有真武大殿、戲台、山門圪洞。海瑞、黑虎靈關設在院內,兩面...
村委對老人也特別關愛,定期給五保戶每人每月30元的生活補助,每年年關給老黨員送慰問金。坦洋村的古民宅,富有地方特色,可由於年代久遠,原本富麗堂皇的建築已老化、破舊。為此,村兩委還邀請寧德市建委對村鎮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重點古建 真武廊橋 廊橋始建於清乾隆二年,先後歷經三次重修。橋長39米,跨31米...
傳說該地方是中復村的龍脈所在,因而在此建座狀似龍頭的廊橋。廊橋占地90平方米,分前橋和後橋,前橋中間供奉真武大帝神像。此橋設有木板長凳,橋中有鎮武祖師雕像,左腳踩龜,右腳踩蛇,手持寶劍,稱之為斬妖劈邪之神明保佑人安全之意。廊橋的左上方,木板上用毛筆寫有“救國不分男女老幼”八個大字。當年紅軍...
村貌建設 高牆框村民居址在大沙溝和大西溝相夾的一面坡上。西臨大沙溝,東南接羊道溝域眾小溝,南高北低,相差22.5米。至清宣統年間,建有觀音廟、五道廟、真武廟、大廟4處。至1949年土改查核村民有房屋749間,其中瓦房55間,土房504間,土窯190間,人均1.5間房;基本是南北一條街,東西眾小巷的布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