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村,地處廣東潮汕地區,千年古村、南粵古驛站之一。現隸屬廣東省惠來縣周田鎮,與仙庵鎮京隴村、華園村,周田鎮獅石村、華埔村接壤,與周田鎮仙家村為鄰。地勢為北高南低的海積平原地帶。全村總人口約2500人,民族為漢族,語言以潮州話(Teochew dialect)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寧村
- 別名:武寧寨、武寧鄉、武寧樓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惠來縣周田鎮
- 政府駐地:武寧村
- 電話區號:0663
- 郵政區碼:515224
- 地理位置:廣東東南
- 面積:約1550畝
- 人口:約2500人
- 方言:潮州話(練江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真武寺、光華古寺、武寧橋、武寧驛遺蹟
- 機場:揭陽潮汕機場
- 火車站:潮南站、惠來站(預計2022年開通)
- 車牌代碼:粵V
建制沿革,地理位置,氣候特徵,人口民族,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歷史文化,地方特產,風景名勝,民間文化,
建制沿革
武寧村(粵拼:Mo Ning,潮拼:Bhu Leng),地處粵東沿海,因古代常有海盜侵掠,先民"以武寧鄉"(見"真武寺"碑記),故名。現立於”真武亭”亭側的宋朝“武寧鋪”石碑一座【註:古代里程計量單位,十里一鋪、三十里一驛】,為有據可考的名稱來源,自宋朝迄今已有千年歷史。 武寧村自古隸屬潮州府,系潮陽縣大坭都(今惠來縣靖海鎮)轄地;明嘉靖三年(1524年)析潮陽縣大坭都、酉頭都、惠來都,海豐縣隆井都之一半置惠來縣,隸屬惠來縣管轄;1958年撤銷惠來縣建制,劃歸潮陽縣,1961年3月恢復惠來縣建制,歸屬惠來縣至今。1980年代,析武寧村之仙家寨置“仙家村”,現轄區包括武寧村上圍、下圍及新村三部。
地理位置
全境位於北回歸線以南,G15瀋海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跨境而過,距瀋海高速仙庵站9km,有村道連線G228國道(S337葵和公路),距廣汕汕高鐵潮南站13km、惠來站25km(預計2022年開通),距揭陽潮汕機場97km。
氣候特徵
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終年無雪少霜。因地處粵東南沿海,夏秋兩季常受颱風、強熱帶風暴襲擊。
人口民族
漢族潮州裔,胡、林、陳、廖姓聚族而居。
教育事業
武寧國小
醫療衛生
武寧村衛生站
歷史文化
一、【潮州八邑史錄】《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三 潮州府 部分【潮陽縣誌】記載:靈山驛,在縣南門外。又武寧驛,舊在縣南七十里。
二、《潮陽大事記》記載:明洪武初年(約1368~1370),又創建武寧驛(在豐歡鄉武寧)、北山驛(在豐歡鄉庵頭)。【 註:潮陽縣豐歡鄉,元末至明初行政建制,《潮陽縣誌》記載,轄邑舊有四鄉,西曰新興、曰興仁,迤北而東曰奉恩,南曰豐歡。】
三、《廣東歷代方誌集成》記載:惠來縣鋪十七,曰縣前,曰茅萍,曰黃崗,曰塘下,曰武寧,曰靖海,曰徑心,曰徑口,曰茶鋪,曰祿昌,曰總鋪,曰龍崗,曰雞崗,曰雙梅,曰蓮塘,曰甘泉,曰大陂。
四、雍正《惠來縣誌》記載:“武寧鋪,舊有驛,今徙程鄉縣,徑心驛舍改為公館,在大坭都。” “明代武寧驛驛丞(嘉靖四年~三十年):陳繼先,山東人;王臣,上虞人;陳線,梧州人;沈鉞,莆田人;江洋,南安人。俱嘉靖年間任,後武寧驛改程鄉縣,嘉靖四年前屬饒平,嘉靖三十年後隸程鄉縣。”
五、雍正《惠來縣誌》記載:清雍正年間,全縣集市有七處:南門市、東門市、西門市(以上三市在惠城鎮)、武寧市(今武寧村)、復古市(今東鋪村)、黃崗市(今黃崗村)、龍江市(今隆江鎮)。
原是武寧驛,後降格為鋪,明清時期稱“武寧樓”。武寧鋪驛舍、兵營1960年代文革破四舊時遭拆毀,今只剩下鋪碑、鋪柱。“武寧鋪”石碑立於真武寺邊,兩根完整的鋪柱被作為地磚鋪設於寺前,刻有陰刻字。通往徑口村(徑口鋪)的古驛道仍作為村道使用,距驛(鋪)址約1000米有武寧橋,橋頭有碑。
地方特產
潮州特色粿品(紅桃粿、鼠殼粿、甜粿、軟粿等),薯粉條等
風景名勝
【真武寺】創建於明代,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重修。
【光華古寺】始建於明清時期。
【武寧橋】元至元五年(1339)僧竹林建,橋長19.5米,寬2.9米,由花崗岩石板築成。
【武寧驛(鋪)遺蹟】武寧鋪石碑、鋪柱。
【風獅爺石碑】位於村東往口埔村方向,風獅爺崇拜是閩南、潮州一帶的地方民間習俗。
【宋大峰祖師廟】位於村北,有武寧和德善堂,創辦於1986年,系村民自發從事修橋造路、收屍殮骨、扶貧濟困等福利活動的組織。
【羅將軍墓】羅文貴將軍,陝西栒邑縣人(即:旬邑縣),1980年代收殮白骨時所建。
民間文化
潮州大鑼鼓:源於古中原文化,在唐代有一種以打擊樂為主的鼓吹樂,常在廟堂祭祀、迎神賽會或節日歡慶活動中使用。潮州人的先祖從古中原南遷而來,帶來了這種氣勢恢宏的廣場藝術,並在宋代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潮州大鑼鼓。
營老爺:是本村的一種傳統民俗祭祀活動,“營”是潮州方言詞,它保留著來回走動,飛來飛去(《漢書顏注》)和畛域(《文選薛注》)的古義,《詩經》中便有“營營青蠅”一句。上神的祭祀而稱作“營大老爺”,是因為祭祀過程,必有土神巡土安境的儀式。“營老爺”一般在元宵節進行,由村民抬著老爺繞村而行和祭拜,遊行隊伍包括標旗、潮州大鑼鼓、英歌舞等,以及遊行結束後的“騎香船”儀式(騎:潮州話扛、抬的意思),用於祈求風調雨順,全村平安。
潮州歌謠:以潮州方言創作的民間文學口頭創作方式。
潮州工夫茶:食工夫茶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交際禮尚。
潮州傳統民居:四點金、下山虎。
“義官”的故事:明正德年間,“忤逆瑾,系詔獄,謫潮陽丞”的潮陽縣丞林富(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兩廣巡撫),其間與林南浦(時任昔丞,靖海前吳人)相交甚篤。嘉靖帝繼位後林富平反。返京時林南浦仗義相助盤纏並十里相送。嘉靖六年(1527年)林富到潮州府撫治勛陽道,專程至武寧驛召見潮陽縣丞林實和林南浦,因林南浦已於嘉靖三年(1524年)仙逝,返京後林富將其功德及建祠堂的請求俱表上奏朝廷,嘉靖帝追賜林南浦為“義官”,並恩準在惠來縣城(1524年惠來置縣)建林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