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家莊民俗文化村

殷家莊民俗文化村

廣靈縣殷家莊民俗文化村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第四批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殷家莊民俗文化村”已於2016年10月向國家商標局和國家著作權局申請了註冊商標和註冊著作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殷家莊民俗文化村
  • 非遺級別:未申請
地勢平坦,山川秀美。天(天鎮)走(走馬驛)線、朔(朔州)蔚(蔚縣)線兩公路疊匯斜貫全境。東距北京市256公里,西距大同市150公里,又是廣靈縣城與蔚縣縣城的中點,北距京(北京)大(大同)高速公路陽原入口46公里,東距京(北京)蔚(蔚縣)高速公路蔚縣入口3公里,交通相當便利。
殷家莊民俗文化村氣候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溫度適宜,年藍天白雲日(達國家二級以上標準)在250天以上,不曾遭受污染,是現代社會發展旅遊的“淨土”。
殷家莊民俗文化村行政隸屬素有“中國剪紙藝術之鄉”的廣靈縣蕉山鄉。據記載,歷代曾隸屬雲州(今大同)、應州(今應縣)、蔚州(今蔚縣)、代州(今代縣)和近代的察哈爾省,特色地域文化明顯,歷史內涵相當深厚,是遠近聞名的古村莊。
殷家莊民俗文化村建村在北魏時期,殷氏居民在元代前廣泛居住,故得名“殷家莊”,期間並無興盛,留於後世資料較少,自元代中後期外遷來的馬氏居民逐漸繁興,取代殷氏成為村子的最大姓氏,並在明、清時期,達到了繁盛高潮。村北堡就在明朝開始興建,嘉靖年間,落成“壬丙門”,古堡格局初成。正在此年間,富甲一方的馬姓商官為其在京城做官的胞弟及其家族修建府院——“七星院”,一直建、修,最終,在清道光年間,“三廟一堡”格局完成!
殷家莊民俗文化村
一、“三廟一堡”格局
  三廟:村西興隆山“三官廟”,北堡“鐘王廟”,堡南“七佛寺”、“觀音殿”,一堡:北堡。  興隆山相傳是蔚、廣兩縣“漢墓群”的“龍眼”。“三官廟”就座落於其山頭之上,房屋格局為座北面南、“四合廟宇”,正房為五正兩耳,門額橫懸“三聖宮”牌匾一塊,內中供“天官爺”,“地官爺”、“水官爺”分列左右;東、西各三間偏房,左供“五穀爺”,右供“馬王爺”;正中一山門左右各三間下房供僧、道往居。廟南下半山腰,有一背南面北“佛道戲台”。此廟建築是明代風格,高牆大瓦,斗拱飛檐。但在文革時期,絕大部分被拆除,留下了青磚地面和一棵幾百年老齡的木瓜樹默默述說著歲月的滄桑。“真武廟”建於村堡的正北,“三合建構”,上房供“真武大帝”,左鼓樓,右鐘樓,形如兩手環攬村堡。文革時期,“鐘王廟”也無可倖免的慘遭滅頂之災。堡南“七佛寺”:村最大的廟宇就數“七佛寺”,占地3.5畝,採用兩院套連型。前進院供觀音菩薩,又名“觀音殿”;後院內供七尊佛。山門朝南,石階直下,兩尊石獅威立左右,院內挺立百年蒼松。廟宇建築之奇,風格之異,實屬罕見。一堡:殷家莊北堡,始建於明嘉靖年間,達500餘年,南北長280米,東西寬210米,地勢北高南低,北寬南窄,呈雙手合十狀。具有傳統村堡的建築特色“北廟南門”——北“真武廟”,南“壬丙門”,其門高9米,寬6米,長13米(不計堡牆),兩扇堡門在清鹹豐年間包鐵,上鐫釘“天下太平”四字,堡門過道均為青石鋪就,經過幾百年的碾壓,形成兩股很深的車轍,成為相當蔚為壯觀的歷史印記。
殷家莊民俗文化村
殷家莊民俗文化村
二、“七星九連環院”
  殷家莊民俗文化村有保存完好的明清院落80餘處,房屋基本上保持原貌,未被破壞,全部為磚木結構,青條基石,白灰青磚牆體,板瓦筒瓦雙層覆頂,屋頂起脊吻獸,門樓精雕細作。院落布局多樣,可分為連環套院型、里外套院型和四合院三種。最典型的連環套院型有九連環院,九院呈七星北斗狀分布,稱為“七星九連環院”,此院建築規格和風格,與商人院落完全不同,豪華中透著威嚴,氣派中透著等級,奢侈中透著含蓄,雕作中透著官情。各房院尊卑分明,功能齊全,豪華有度,氣派有節;里外套和四合院雖是偏房、下室、外親居用,但也是用材講究,工藝精細,大門樓、二門樓磚雕影壁等配備齊全;就連車、馬、伙房大院都修雕細緻、布局氣派,有利於下人生產、活計、生活方便。所有房屋均向本院開窗,防盜功能強。“七星九連環院”最大的特色就是建有地下防禦工事系統,地窖相連,直通堡外,這一點更符合了官宦人家的心裡特徵,使得這一院落從本質上更區別於其他商人院落。院落精美的石雕、木雕、磚雕是這些古民居的一大特點,大門口的上馬石、抱鼓石、雕花基石、木製雕花門頭、獸頭、雕花木柁頭、雕花窗格和影壁上、煙囪上的各種磚雕或人物、或祥禽、或瑞獸、或魚宏、或花卉無不栩栩如生,充分顯示出古代建築師的建造風格。“堡、院、廟”形成了殷家莊村最顯著的旅遊資源特色。殷家莊村遺留的古蹟,尤其是“七星九連環院”,是相當能體現出明清古居民俗文化特色的,是完全與我省“王、喬”大院特點及意義不同的特色院落,這樣的院落在全國現存的且保存如此完整的已然不多,這就足能體現出保護和修繕古蹟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本著“為古蹟負責,為人民財產負責,為國家資源負責”的思想,全體村民深切企盼領導的重視和蒞臨考察!
殷家莊民俗文化村
三、發展規劃
(一)、申請國家級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 二)、大力發展民俗旅遊。
1、前期投入一定的資金用於修繕古民居建築群,逐漸恢復致以前的“三廟一堡”格局,後期發展的模式參照天津的“古文化街”(以下簡稱“古街”),“古街”上開設一些富有民俗特色的飯店、商店、客棧。每隔一段時間舉辦一次“民俗旅遊藝術節”(包括婚喪嫁娶的一些本地習俗),建立一個“民俗博物館”,包括古民居文化藝術館、農耕文化藝術館、非物質文化藝術館(婚喪嫁娶等習俗)、飲食文化藝術館。
2、村西的“興隆山”上復建以前的“三官廟”,即能上去鍛鍊身體,又能乞求五穀豐登。山坡上種植些松柏,這樣即能保持水土、淨化空氣,又能和“三官廟”相互映襯。
3、村西面的大山,上面種植一些耐旱的植物,比如核桃、油松等,中間種植中草藥,下邊放牧,新建一些採摘園。綜合利用好荒山,發展立體農業模式。
4、發展鄉村旅遊,比如農家樂、民宿等。
5、這樣近能與三公里外的“暖泉古鎮”連成一片,遠能與首都北京遙相呼應。
殷家莊民俗文化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