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呴以濕

相呴以濕

關於 “ 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 的辭格(即修辭格),以中華書局之譯義,則前後句當皆為倒裝句,為 “ 以濕相呴,以沫相濡 ” ,分別譯為二句 :“ 用濕氣相互滋潤,用唾沫相互沾濕 ” 。濕,指濕氣;呴,指吐口水,此引申為濕潤。但據《新華多功能字典》與《辭海》之釋於二句,則皆合而為一: “ 用唾沫相互濕潤 ” 。以此觀之,當為以互文形式言一義而已。雖然如此,而 “ 相呴以濕 ” 應是順句方通,為 “ 相互吐沫來濕潤對方 ”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呴以濕
  • 【讀音】: xiāng xǔ yǐ shī
  • 【字義】:呴,吐口水(辭海注釋)
  • 【出處】:《莊子·大宗師》
成語解釋,成語新解,成語典故,詞語辨析,

成語解釋

【讀音】 xiāng xǔ yǐ shī
【字義】呴,吐口水(辭海注釋)。

成語新解

原文出自《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後面還有一段,“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歷來的解釋,都是上句的”相“(除魚相的”相“外)指相互,但是上句講魚的身體處於陸地上(因泉涸)互相幫助存活和譽堯非桀、兩忘化道毫無關係,再聯繫下文,如果我們把”相“都當作外相來講,就很容易說得通了。
上句的意思是:泉水幹了,魚的身體處於乾涸的陸地上,如果要保持其外相(魚相),就要”呴以濕,濡以沫”,不如把它們放到江里湖裡,這樣就可以忘掉他們的外相。(同樣的道理)與其讚譽堯和不認可桀,不如都忘了把他們都化作“道”。(此處可參考《老子》,“挫其銳,解其紛,合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下句的意思是:魚的外相是因為水創造的,人的外相是道創造的。外相由水創造的(魚),在池水中穿行就可以得到給養;外相由道創造的“人”,不無端生事就可以得到安定。所以說:在江湖裡,魚的外相可以忘掉了,人相從道的角度來看,也可以不去計較。(所以後文才有,子貢曰:“敢問畸人?”,畸人,長相奇怪或有殘疾的人)
備註:傳統說法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呴:吐口水,吐沫。
泉水乾涸了,魚就共同困處在陸地上,用濕氣相互滋潤,用唾沫相互沾濕,就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而自在。與其稱譽(仁慈)而非難(nàn)(鬥狠),就不如恩怨兩忘而與大道化而為一。
《莊子·天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泉乾涸了,魚共同困處在陸地上,用濕氣來相互滋潤,用唾沫相互沾濕,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而自在。但是在現實中,魚是不可能出現相濡以沫的。

成語典故

【出處一】《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中華書局譯:泉水幹了,魚共同困處在陸地上,用濕氣互相沾濕,用唾沫互相濕潤對方,就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與其稱說堯而責難桀,就不如把這兩種人都忘了與大道化而為一。
【出處二】《莊子·天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中華書局譯:泉水乾涸了,魚一同困處在陸地上,用濕氣互相沾濕,用唾沫互相濕潤,就不如於江湖中彼此相忘。

詞語辨析

詞語
【呴濕 】即“ 相呴以濕 ” 。
注意項
請參看成語“相濡以沫”。
其他
小說《相呴以濕》在起點中文網發表,A級簽約作品。
作者:理想與差距
發表狀態:連載中
小說簡介:有時,選擇讓我們彼此錯過。但,夢想的腳步終究會在某個路口不期而遇。夢想這東西就和經典一樣,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褪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