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義
在釘住
匯率制,一國貨幣與其它某一種或某
一籃子貨幣之間保持比較穩定的比價,即釘住所選擇的貨幣。本國貨幣隨所選貨幣的波動而波動,但相互之間的比價相對固定或只在小範圍內浮動,一般幅度不超過1%。被釘住的一般是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或IMF的
特別提款權。
大部分開發中國家實行的是釘住匯率制。按照釘住貨幣的不同,釘住匯率制可分為釘住單一貨幣和釘住一籃子貨幣。除釘住匯率制外的其它
匯率制度,包括
浮動匯率制,統稱為
彈性匯率制。
在
聯繫匯率下,政府在市場干預以確保
貨幣匯率的穩定。例如,直到1971年,多國政府把匯價與黃金的價格掛鈎在一定的水平,以穩定其貨幣,因此,當
黃金價格下降時購買,價格上漲時沽。自1971年以來,浮動匯率盛行。採用釘住匯率制的國家往往買入或賣出本國貨幣,僅僅是為了抵消匯率的波動。
發展情況
儲備餘額將嚴格隨著國際收支總額的變動而上漲(或下跌),即用本國貨幣抵消淨盈餘或
赤字。中國的人民幣是最重要的實行釘住
匯率制的貨幣。這個國家國際收支強勁,官方公布2004年底的
外匯儲備已經達到6,000億美元。將儲備幣種多樣化並不簡單,不僅會給美元帶來貶值壓力,還會給中國的外貿盈餘帶來上升的壓力,從而迫使
中央銀行購買更多美元。在較好的外部環境下,僅通過重估貨幣或實行浮動匯率制就能夠使銀行放緩、分散化或逆轉它們持有美元增長的趨勢。
國內匯率政策
中國許多人認為貨幣壓力是
外國直接投資旺盛的反映,而不是
基本匯率均衡上升的結果,並以存在大量失業勞動力為證據。
經濟規模小和經濟實力較弱的開發中國家傾向於選擇釘住
匯率制,這主要是由於它們承受
外匯風險的能力較差。
固定匯率制主要表現為釘住匯率制。這種釘住不同於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釘住美元的做法,因為那時美元是與黃金掛鈎的,而美元的
金平價又是固定的。而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一些國家所釘住的貨幣本身的匯率卻是浮動的。因此固定匯率制本質上應該是
浮動匯率制。
匯率分類
釘住匯率制
它是一種
匯率相對固定的
匯率制度,一個國家會將本國貨幣釘住另一種貨幣或一個貨幣籃子。
聯合浮動制度
這種
匯率安排在1999年以前主要存在於
歐盟內部,歐盟成員國之間匯率相對穩定,對外實行
聯合浮動。(當然,1999年1月1日起,歐元進入記賬流通後,這種聯合浮動實際上已經不存在)
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弊端
在國際貨幣多元化背景下,各種
貨幣兌換比例及其變動,對一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有巨大影響。由於貨幣符號作為貨幣的本體,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無法自然固定。而一些小國和地區抗外來衝擊的能力較弱,為了保持自身的
經濟穩定需要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在現實條件下只能採取人為固定的方法—— 釘住
匯率制度。釘住匯率制度有利於本國貨幣的穩定、治理國內
惡性通貨膨脹、穩定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關係,也有利於提高一些經濟實力不強的國家的貨幣的信譽和地位,但是,釘住匯率制度會導致一國經濟政策失去獨立性。
原因分析
首先,它不利於調節釘住國與被釘住國的
經濟關係。釘住國 與被釘住國的經濟成長率不同,
通貨膨脹率不同,
國際收支的差額不同,因而兩國
貨幣匯率需要不斷變化才能調節兩國的經濟關係。
其次,它不利於調節釘住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係。釘住國相 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的經濟和貿易情況與被釘住國相對於其他國家 而言的經濟和貿易情況不可能是相同的,因而釘住國與被釘住國貨幣匯率需要不斷變化,才能調節釘住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係。
再次,它不利於調節釘住國的國內經濟。釘住國的貨幣隨著 被釘住國的貨幣浮動,不但會加劇國記憶體在的經濟問題,而且還 使釘住國無法利用
貨幣政策去解決國內經濟問題。例如,當釘住 國貨幣隨著被釘住國貨幣
降值時,將會帶來釘住國
出口增加和進 口減少。如果釘住國正發生
通貨膨脹,那么通貨膨脹的形勢將會惡化。當釘住國貨幣隨著被釘住國
貨幣升值時,釘住國的出口將會減少而進口將會增加。如果釘住國正陷於經濟停滯,那么經濟 停滯的形勢將更加嚴重。
專家提醒
根據
國際經濟金融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新興市場國家如果與國際市場存在重要的聯繫,其釘住
匯率的制度容易遭受投機性的攻擊和可能導致經濟失衡的積累,而靈活的
匯率制度有助於新興市場在危機中承受較大的衝擊。1992年以來爆發的主要金融危機都在一定程度上與可以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有關,如,1992年的歐洲,1997年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韓國,1998年的俄羅斯、巴西,2000年的阿根廷、土耳其等。但是在整個亞洲金融危機中,採取靈活匯率制的國家避免了那些採用釘住匯率制的國家出現的危機,如以色列、南非、墨西哥等。同時實行
資本管制的新興
市場經濟國家也安然度過了這些危機,如中國。
教訓
一是對於資本賬戶開放的國家,如果其
外匯儲備量不大,那么實行釘住
匯率制度從長遠看是不可行的;
二是釘住匯率制度(
貨幣聯盟、
貨幣局、
美元化)適用於具有較長的貨幣不穩定歷史的國家,或者是那些與另一國家的一體化程度很高的國家;
時機
經濟擴張期
釘住
匯率的崩潰來自國內的原因總是國產品的供給持續地小於需求――或者是需求持續地超過供給即正的
需求衝擊,或者是供給能力下降即負的
供給衝擊。
前者包括:
2、經常帳戶惡化表明外債增加,有
凱恩斯主義傾向的政府可能會主動貶值希望以此來實現實際貶值,但如果價格呈粘性,則在充分就業條件下,名義貶值的效果終將為
通貨膨脹所侵蝕;
4、政府在治理慣性通脹時要讓私人部門相信其反通脹的決心,可引入一種釘住
匯率,將其作為反通脹的貨幣政策的"名義錨 "。
後者包括:
1、在負的
供給衝擊下的舉債消費使得
經常帳戶惡化,當外資不再流入時釘住匯率就難以為繼,這就是1982年拉美
債務危機的情形;
2、銀行的存在使得負的供給衝擊首先表現為銀行
呆壞賬的上升,銀行通常不願用其資本金沖減,而是舉借外債以保證向
存款人支付,當銀行即將破產時,政府通常會履行
最後貸款人職能,而這將造成
財政赤字,並通過克魯格曼式的投機衝擊的方式危脅到釘住
匯率的穩定;
3、開發中國家在引進外資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將面臨著初期外債增長、經常帳戶惡化、
實際匯率升值,如果投資項目最終不能產生
出口創匯能力,一旦外資不再流入,該國將被迫償還外債本息,就可能造成
釘住匯率的貶值。
經濟收縮期
假定經濟的初始狀態是內外平衡或衰退而非
經濟過熱,在以下一些情形中初始釘住
匯率將受到危脅:
1、錨幣國家的利率水平提高將迫使
本幣利率也要提高才可以維持釘住匯率,而這將造成衰退,因此政府可能會主動貶值,如1992年
歐洲匯率機制危機;
3、治理慣性
通貨膨脹時可能會出現滯脹局面――私人部門不肯調低其
通脹預期,因而
名義工資、產品價格即
通脹率也降不下來,一個辦法是使通脹預期下降到負值,這就是
通貨緊縮、蕭條,顯然其所付出的產出代價太大了;另一種方法即名義貶值、使
實際匯率迅速貶值,這樣可使產出結構發生轉換――生產出口品比生產非貿易品更有利可圖、從而使非貿易品部門因需求減少而失業的生產資源轉移到出口品部門,達到
充分就業,也可使支出結構發生轉換――使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將支出更多地用在本國產品上從而改善
經常帳戶,使經濟走出衰退;
5、不成功的工業化使
釘住匯率下的
實際匯率高估,如果引發
貨幣危機,就會使
本幣過度貶值、資本外流、
內需萎縮,此時既需保持"
軟貨幣"以利於出口增長,又需保持低利率以實行擴張性政策,在資本自由流動的情況下這是不可得兼的,只有實行
資本管制,才可緩解衰退,這可謂正統經濟學所反對的"異端"調整計畫,馬來西亞在1998年曾用過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