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水胡

盧水胡是漢代至南北朝時期活躍於中國西北的少數民族,族源複雜,既有匈奴月氏的成分,又在民族演進中吸收了羯族氐羌乃至漢族等部族,因而兼具白種人和黃種人的特徵,其核心成分被認為是源自商代的盧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水胡
  • 時間:漢代至南北朝
  • 地點:中國西北
  • 類型:少數民族
歷史地理,文化淵源,古代人物,

歷史地理

盧水胡活動於中國西北部,分為三大部:涇渭流域的安定盧水胡,河西走廊臨松盧水胡、河湟谷地的湟中盧水胡。安定郡是盧水胡的發源地,境內有盧水(又名瀘水)向東南流入涇河,自古便是雜居的半農半牧地帶。盧水之名源於殷商時代的西戎盧方,盧方是以現在的甘肅平涼崆峒山為根據地的部落方國
漢盧水仟長印璽漢盧水仟長印璽
武王伐紂之後,西戎盧方和西遷涇渭流域的彭人部落逐漸融合成為彭盧戎,活動於現在的甘肅東部和寧夏南部。彭人部落源自大彭氏國,大彭氏國位於徐州,是夏商時代的諸侯,曾經稱霸一時,後被商朝中興之主武丁滅國。大彭氏國亡國後,部分彭人投奔商朝的敵國西戎,在涇渭流域定居下來,與周人、盧人毗鄰,並加入周人的滅商戰爭,對此《尚書·牧誓》有生動的描寫。彭人、盧人除了在涇渭流域的彭盧戎外,還有隨周人東遷內地的,被周王朝封為子爵之國,稱為彭國盧國,但都在春秋時期亡於楚國
留居西戎故地的彭盧戎則在春秋時期為義渠戎國所滅。當義渠戎國在公元前272年亡於秦國後,彭盧戎的遺民開始受到華夏族的影響,成為半戎半夏的宗族,不少人改用漢姓,彭姓是其中之一。秦漢以來,彭盧戎的遺民廣泛吸收其他部族的加入,比如匈奴月氏、貲虜、雜胡、秦胡、羯族氐羌乃至漢族等等,並最終以“盧水胡”這一民族共同體的形象登上了歷史舞台。
安定左佰長銅印安定左佰長銅印
隨著盧水胡被中央政權徵調到其它地區,其活動區域從陝甘寧交界處的涇渭流域逐漸擴大到甘肅河西走廊、青海河湟谷地一帶,涇渭流域的安定盧水胡是其本部,河湟谷地的湟中盧水胡以及河西走廊的臨松盧水胡則是其遷徙後的別部,2006年青海出土的“安定左佰長”銅印就是這段遷徙歷史的明證。
從東漢開始,盧水胡作為僱傭軍曾多次出征西域和匈奴,鎮壓各地起義,是漢代河西士兵的重要來源。盧水胡僱傭軍中也有因軍功被漢族朝廷啟用,而徹底漢化的。這群生活在祖國西北的族群在活躍了四、五百年之後於南北朝時期漸漸與其他民族一道融入了漢族之中。

文化淵源

盧方是商代的重要方國,叛復無常,殷墟婦好墓中曾經就出土過一件帶有盧方字樣的大玉戈。戈長38.6厘米,厚0.6厘米,上面刻有“盧方皆入戈五”字樣。意為盧方首領入貢商王五件玉戈。商末周初,盧方加入了周武王伐商的行列之中。《尚書·牧誓》中記載“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乾,立爾矛,予其誓。”
關於《牧誓》中的盧、彭二族的具體位置,根據西漢著名的經學家孔安國對《尚書》的考證,是在西漢國都長安的西北,也就是在涇渭流域的西北部,這一代毗鄰周人周原,與周和西戎的關係密切,現在的地圖上仍可找到涇渭流域的兩條河流——茹水河(又名茹河、茹水)、葫蘆河,很可能就是盧人和彭人的故園。盧人彭人比鄰而居,在周代漸漸融合為一族,被稱之為“彭盧戎”,是太原(古地名,範圍涵蓋甘肅慶陽和寧夏南部)五戎(義渠戎、郁郅戎、烏氏戎、朐衍戎、彭盧戎)之一。
今日茹水河即為古代的盧水,是盧水胡聚居地今日茹水河即為古代的盧水,是盧水胡聚居地
以彭盧戎為核心的盧水胡於西漢時期開始出現在漢文典籍中,最初被稱為盧水士民(見於居延漢簡)。當漢族於漢代形成穩定的民族共同體後,盧水士民由於與漢族的生產,生活方式不同也被稱為盧水胡。盧水胡人驍勇善戰,作為僱傭軍活躍於東漢至南北朝長達四、五百年的歷史中,最輝煌的時期是以北涼的建立為標誌的。公元397年,臨松(今甘肅民樂縣)盧水胡人沮渠蒙遜聚眾起事,後屯據金山(甘肅山丹境),推後涼建康太守段業涼州牧,蒙遜自己為張掖太守,並建元神璽。401年蒙遜殺段業,自立為涼州牧、張掖公,改元永安。後曾攻克武威敦煌,滅西涼北涼領土最大時曾占領酒泉高昌一帶。公元439年,北涼亡於鮮卑族北魏,但北涼宗室西遷高昌,在西域重新立國,直到公元460年為柔然所滅。
北魏安定盧水胡分布北魏安定盧水胡分布

古代人物

治元多:根據《三國志·張既傳》的記載,漢黃初二年(公元221年),驪蚠、番和、顯美三縣的“盧水胡伊健妓妄、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擾。”治元多的起義軍多達數萬人,後被曹操鎮壓。
彭護:《宋書》記載“晉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十月,瀘水胡王彭護獻嘉禾”。
彭盪仲:根據《晉書》、《資治通鑑》記載,彭盪仲是瀘水一帶的胡人,曾與西晉的安定郡太守賈疋結拜為兄弟,後因投靠匈奴劉氏漢朝,於西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被賈疋殺害,曾任匈奴劉氏漢朝的梁州刺史。
彭夫護(或作彭天護):根據《晉書·賈疋傳》、《資治通鑑》記載,彭夫護是瀘水胡人彭盪仲之子,為報父仇,他於西晉永嘉六年(公元312年)設計捕殺賈疋,曾任匈奴劉氏漢朝的涼州刺史。
彭越:安定盧水胡,效忠於前秦,據《資治通鑑》記載,前秦朝廷於東晉太和二年(公元367年)“立忠將軍彭越為平西將軍、涼州刺史,鎮枹罕(今甘肅臨夏一帶,秦朝置枹罕縣,屬隴西郡)”
彭超:安定盧水胡,彭越之弟,前秦關內侯,曾任廣武將軍、兗州刺史等職。東晉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他向苻堅獻策,請求重點進攻淮南,以便直取建康,消滅東晉。於是苻堅任命他為都督東討諸軍事,節制十四萬大軍,向淮南進攻東晉,同時與荊州方面的苻丕策應。次年因戰事失利而與部將俱難結怨,俱難告發彭超指揮不當,彭超下獄後幽憤自盡,俱難則被苻堅削職為民。根據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的記載,前秦建元十二年(公元376年),時任兗州刺史的彭超在濮陽城南的鄧艾廟立碑紀念這位同樣做過兗州刺史的三國名將。孰料三年後他沒能仿效鄧艾滅蜀一般滅晉,卻被同僚進讒死於獄中,這點倒和鄧艾相似。
彭沛谷:根據《晉書》、《陝西通志》、《資治通鑑》記載,彭沛谷是貳縣(今陝西黃陵縣西北)的盧水胡酋帥。前秦君主苻堅兵敗淝水後,北方大亂,彭沛谷與匈奴屠各部的酋帥董成、張世龍,新平郡的羌族酋帥雷惡地等人聚眾十餘萬回響前秦宗室苻登,與羌族後秦君主姚萇抗衡。他曾在貳縣一帶建造堡壘抵禦姚萇,後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公元387)七月被姚萇攻破,他退保杏城,但杏城也於同年十二月被姚萇占據,他不知所蹤。
彭敏:漢化盧水胡,涼州姑臧人,歷仕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四朝,《晉書》謂其為“秦隴之冠冕”,有一女嫁給北涼國王沮渠蒙遜為夫人。
武宣王夫人彭氏:涼州盧水胡彭敏之女,公元412年沮渠蒙遜進駐姑臧後與之成婚,封為夫人,位在王妃之下,死於公元458年,葬於高昌北涼王室墓地,有二子名沮渠無諱沮渠安周,先後成為高昌北涼的國王,其墓於1979年因考古而被發掘。
彭王寶:北魏涇州安定郡人,在北魏孝文帝時官至使持節大都督青徐交廣四州諸軍事、振武大將軍,封為歸趙王,其孫彭成興曾任北魏徵西將軍、領護六夷校尉、武威太守、東宮舍人、盧水統酋等職。
彭成興:生年不詳,卒於公元509年,北魏涇州安定郡人,葬涇州趙平郡鶉觚縣,曾任北魏徵西將軍、領護六夷校尉、武威太守、東宮舍人、盧水統酋等職,其磚銘墓誌於20世紀70年代在陝西省麟遊縣丈八鄉出土,現藏麟遊縣博物館,根據墓志銘推斷,其祖父彭王寶在北魏孝文帝時官至使持節大都督青徐交廣四州諸軍事、振武大將軍,封為歸趙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