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河(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寧甘境))

葫蘆河(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寧甘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葫蘆河,是渭河一條較大的支流,古稱瓦亭水、隴水。因河床狹窄多曲折,形似"葫蘆"得名。發源於寧夏西吉縣與海原縣交界處的月亮山南麓,向南流經西吉靜寧、莊浪、秦安, 在天水三陽川渭河交匯,是渭河上游第一大支流。河谷盆地人口稠密,地勢平坦,土坡肥沃,有灌溉之利。秦安大地灣古文化遺址,就位於葫蘆河支流五營河南岸的階地上。

葫蘆河是西北地區水土流失及水質污染較重的一條河流。葫蘆河流域大部分農戶都有加工洋芋澱粉的歷史,廢水直排葫蘆河,導致上游寧夏西吉至下游天水秦安縣葫蘆河整個流域被嚴重污染 。葫蘆河往年水流豐沛,因上游修整梯田、建水庫、引水灌溉等原因,常常處於乾涸狀態,只在春末至深秋有較大濁水。加之近年來乾旱少雨,水流量迅速減少,甚至經常乾涸斷流,導致污染物的排放量遠遠超過了河水的自淨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名片圖:葫蘆河甘肅秦安縣城一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葫蘆河
  • 別稱:瓦亭水、隴水
  • 所屬水系:黃河支流渭河
  • 地理位置:寧夏南部與陝西西北部
  • 流經地區:西吉、靜寧、秦安、莊浪、天水
  • 發源地:寧夏西吉縣與海原縣交界處的月亮山南麓
  • 主要支流:甘渭河、莊浪河、水洛河、五營河、甘溝河、治平河
  • 河長:301公里
  • 河流面積:1.07萬平方公里
  • 河口天水市石佛鎮南
名稱由來,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引水灌溉,調蓄工程,河道整治,流域概況,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地圖信息,

名稱由來

葫蘆河,黃河支流渭河的主要支流。古稱隴水、長離水、瓦亭川,《水經注》、明《秦安志》和清《秦安縣誌》均有詳細記載。亦稱長源河、武延川、苦水河等.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甘肅省東部。因河流遷回曲折,沿途經七峽八川,沿河峽谷、盆地相間,時放時收,狀似“葫蘆”而得名。另有傳說,《伏羲考》說“葫蘆即伏羲”,《水經注》說“因紀念伏羲而得名”。

幹流概況

源出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月亮山,大致向南,流經寧夏西吉縣、甘肅省靜寧縣、莊浪縣、秦安縣,至天水市石佛鎮南,注入渭河。全長301公里,流域面積1.07萬平方公里(秦安縣誌載:葫蘆河全長296.3公里,流域面積10652.5平方公里。比降千分之5。)(靜寧縣資料載:葫蘆河全長300.6公里,流域面積10730公里,河床平均比降2.93‰,年平均徑流量3.644億立方米。),甘肅省內長209公里。
上游西吉縣一段上游西吉縣一段
上源稱烏龍河,發源地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月亮山南坡大泉溝垴,河源高程2550米,自發源地曲折南流,過西吉縣城、將台堡、興隆鎮等地,縱貫西吉縣南北,流域主要支溝50多條,左右岸依次納入唐家河、馬蓮河、什字河、好水河、濫泥河等,將台堡上游建有張家嘴水庫,支流上建有馬蓮川水庫、什子路水庫等。南下至南部興隆鎮下范村入甘肅省靜寧縣境內北峽口。縣境內向南流經新營、吉強、硝河、將台、興隆等6鄉鎮,共轄95個行政村,465個自然村,截止2014年底共有3.55萬戶,總人口14.2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58萬人,城鎮人口0.62萬人。葫蘆河在西吉縣境內面積為2079平方公里,其中葫蘆河幹流面積135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3.39‰。
葫蘆河靜寧縣八里鎮郭羅段葫蘆河靜寧縣八里鎮郭羅段
主流在八里鄉閻家廟村入靜寧縣,始稱葫蘆河,流經城川、威戎川,至受家峽出境,縣域流徑長度53.5公里,控制流域面積3718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0.577萬立方米。根據北峽水文站資料,最大年徑流量為19195噸。1991年以來,葫蘆河地表徑流量銳減,枯水期年斷流天數在60d以上。
葫蘆河莊浪縣紅土坡一段葫蘆河莊浪縣紅土坡一段
葫蘆河從靜寧縣受家峽入莊浪縣趙墩劉家塬,經小河頭納廟龍溝水;經南湖納胡家塬溝、石家塬溝水;在臥龍滴咀屲匯莊浪河,納花梨灣溝、余家溝水;經磨石峽,入陽川盆地,納水魏溝、張家坪溝水;從塔兒灣出境。
葫蘆河秦安縣河段葫蘆河秦安縣河段
葫蘆河自好地鄉李家河村進入秦安縣境內,自北而南流經好地、安伏、葉堡、興國、西川和鄭川6鄉(鎮),在鄭川鄉廟咀村出境。葫蘆河流經秦安境內長45.2公里,流域面積493.3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7771萬立方米。年最高洪峰多出現在6月-8月,1973年為洪峰最高的一年。葫蘆河的主要支流有13條,秦安縣境內東岸有清水河、南小河、南清水河等;西岸有顯親河、西小河等。支流成葉脈對稱分布,其中以清水河最大。較大的一級溝谷有23條,其中小於5公里的8條,5至10公里的13條,10公里以上的2條。解放前,葫蘆河泛濫頻繁,秦安縣的興國鎮、葉家堡等地,常發生河堤決口,水災嚴重。解放後,在沿岸營造人工林12萬多畝,水土保持控制面積為16.44萬畝。修築了河堤,發展了自流灌溉和電機提灌等。
葫蘆河石佛鎮楊莊大橋河段葫蘆河石佛鎮楊莊大橋河段
葫蘆河入渭河口葫蘆河入渭河口
葫蘆河進入麥積區境內,幹流長15.4公里,流域面積97.32平方公里,流經麥積區中灘鎮的文岔村、後川村、石佛鎮的龍池村、大坪村等村,在南部(靜寧縣資料載:天水市白家村豆家峽,一般資料載為三陽川)匯入渭河。
葫蘆河(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寧甘境))
葫蘆河(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寧甘境))
葫蘆河位置及走向葫蘆河位置及走向

水文特徵

根據靜寧縣多年水文監測資料,葫蘆河在靜寧縣仁大斷面多年平均徑流為0.18億立方米,在秦安縣水文站的多年平均徑流為3.456億立方米。但是,河川徑流年際變化劇烈,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至20世紀70年代初期連續出現高徑流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徑流量急劇減少,特別是從1986年開始,長期低於平均徑流,減少趨勢明顯。年徑流量5.03億立方米。流經隴西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年輸沙量7270萬噸,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1210公斤。
據秦安水文站近24年實測記載,多年平均流量為14.08立方米/秒。7月-9月占52%,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4400萬立方米。1968年曾發生最大年徑流量85萬立方米;1957年出現最小徑流量為1.95萬立方米,二者相差25倍。最大洪水流量出現在1973年4月28日,為3560立方米洲戶電少,最小流量出現在1974年7月19日,為0.003立方米/秒。1979年6月25日和1982年7月19日出現了兩次斷流。
葫蘆河為隴西同級河流含沙量最大的一條。年侵蝕模數每平方公里7410噸,河水多年平均含沙量為每立方米162公斤,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達1210公斤,多年平均流沙率為2300公斤/立方米。年侵蝕模數7930噸/平方公里,年輸沙量359萬噸。葫蘆河結冰期70天左右。

主要支流

水洛河,葫蘆河支流。在甘肅省中部,以古釋站水洛亭得名。古有水洛川之稱,源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境的六盤山西麓,西南流入甘肅省莊浪縣境,匯東峽水、外兒河、章麻河,至水洛城西南與水洛南河匯合,再西南入靜寧縣,匯入五營河後轉向東北流,注入葫蘆河。全長79公里,流域面積1793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08億立方米。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
渝河寧夏隆德縣一段渝河寧夏隆德縣一段
渝河,為葫蘆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楊家店六盤山西麓,源頭處海拔高程2600m,自東向西從寧夏隆德縣穿城而過,流經隆德縣城、沙塘鄉、神林鄉、聯財鄉至靜寧縣司橋鄉入東峽水庫。至城川胡家河匯入葫蘆河,河長56公里,流域面積606.2公里其中境內面積171.29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0.30立方米每秒。東峽水庫水源地即位於渝河峽口處。
狗娃河,發源於靜寧縣三合鄉老莊以西冰地灣,在縣城西匯入葫蘆河,河長12.5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21410立方米每秒。於1960年建成並蓄水運行,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灌溉、城市供水等多重功能的綜合型水庫地,總庫容8600萬立方米。該水庫位於葫蘆河一級支流渝河下游,渝河發源於六盤山西麓寧夏隆德縣楊家店,
高界河,發源於會寧縣黨峴鄉彎曲村,從高界鎮馬峽入靜寧縣境,在城川鄉鮑家咀頭匯入葫蘆河,河長50.8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83110立方米每秒。紅寺河,發源於靜寧縣紅寺鄉大劉村,至譚家店村匯入高界河,河長28.5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55310甘溝河為
高界河,一級支流,發源於靜寧縣四河鄉上鹼溝,至張家小河匯入高界河,河長47.6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74210立方米每秒。
甘渭河,發源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山合鎮,從曹務鄉永豐村入境,至威戎鎮馬家咀匯入葫蘆河,河長50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12010立方米每秒。靜寧縣甘泉水源地即位於該河河谷內。
李店河,發源於通渭縣義崗鄉,從靜寧縣新店鄉甘坡村入境,至仁大鄉陳家南門村匯入葫蘆河,河長90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233110立方米每秒。
清水河匯入葫蘆河處(在靜寧高溝村附近)清水河匯入葫蘆河處(在靜寧高溝村附近)
清水河。義名五營河,古名略陽川水。《水經注》、《秦安志》均有記載。因河水源出隴山,多流經石質溝谷,泥沙含量小,流水清澈,故名清水河。清水河是葫蘆河在秦安縣境內的第一大支流,發源於張家川縣石廟子村北麓,自隴城鄉張溝村進入秦安縣境內,流經隴城、五營和蓮花鄉後,於靜寧縣高家溝匯入葫蘆河。全長81.5公里,流域面積881.6平方公里。在秦安縣境內河長24.1公里,流域面積316.3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5.88%。多年平均流量0.63立方米月吵,占總徑流量的29.72%;多年平均徑流量1994萬立方米,占總徑流量的29.76%;年侵蝕模數為6800噸/平方公里,年輸沙量215萬噸。縣境內清水河有一級支流17條,其中大於10公里的為5條,最長的蘇家峽溝長為19公里。沿河兩岸均可自流灌溉,幹流灌溉面積2.03萬畝,種植各種瓜果疏菜和農作物。冰凌期為75天。
南小河。《水經注》與《秦安志》有記載。南小河發源於清水縣遠門鄉安野峽村,自興豐鄉陳大村進入秦安縣境內,自東而西,流經興豐、古城鄉後,於興國鎮南側的豐樂村匯入葫蘆河。南小河全長26.9公里,流域面積342.3平方公里。在秦安縣境內河長25.5公里,流域面積290.18平方公里,比降9900,多年平均流量0.4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451萬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為206萬噸,年平均侵蝕模數為7100噸/平方公里。南小河的主要支溝有14條,其中3至5公里的5條,6至10公里的4條,大於10公里的5條。溝壑總密度2.7公里/平方公里。川區沿河兩岸可抽水灌溉和自流灌溉,面積約0.90萬畝。冬春季結冰,冰凌期為72天左右。
顯親河(通渭縣安逸河),古稱顯親川水。此地有兩大河谷在今郭嘉鎮的寺嘴相匯,流至葉堡鄉的蔡家牌樓村東側入葫蘆河。一條河谷名雞川水,發源於通渭縣新景鄉的大寨子,流經姚家河、雞川、司家川、由魏店鄉的魏家坡進入秦安境內,經魏家店、吊川、伏家峽、姬家峽、朱家峽、元川到寺嘴,流經通渭縣的新景、雞川和秦安縣的微點、安伏、郭嘉五鄉鎮。另一條河谷名郭嘉河,發源於甘谷縣大莊鄉朱權家高廟頂山北麓,由郭嘉鎮的李家上川進入秦安境內,經暖泉、洛泉、貟王川到寺嘴,流經甘谷縣的大莊鄉和秦安縣的郭嘉鎮。兩水在寺嘴交匯後,經郭嘉鎮的趙家河,葉堡鄉的新陽、金城、陽兀川、蔡家牌樓村流進葫蘆河。顯親河全長58.8公里,秦安境內長34.1公里,流域面積365.9平方公里,年流量0.5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793萬立方米,輸沙量377萬噸。
西小河。明、清稱束龍峪。西小河發源於甘谷縣大莊鄉和秦安郭集鄉交界的青林溝,流經王窯、西川二鄉後,丁縣城西側匯人葫蘆河。全長46.9公里,流域面積334.6平方公里,在秦安縣境內河長17.8公里,流域面積118.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甲17立方米通鄉,多年平均徑流量523萬立方米,年平均榆沙量為101萬噸,年平均侵蝕模數為8500噸/平方公里。由10條較大的溝谷組成,其中2.5公里一5公里的7條,5公里以上的2條,最長的盧家溝為12公里。中、下游灌溉面積500畝。
莊浪河,《水經注》稱之為“受渠水”,發源於隆德縣奠安大曼坡,從岳堡鄉趙家灣入莊浪縣境,納東溝水;經南湖鎮納寺溝岔、樂正河、後河、雙堡子溝水;入磨石峽納西佛寺溝水;經臥龍納榆林溝、綿梨溝水,在臥龍鄉滴咀屲入葫蘆河。莊浪縣境長28.3公里,流域面積259.5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0.31億立方米。
金牛河,系渭河水系葫蘆河支流,古稱隴水。發源於通渭縣境西北部華家嶺南麓騙馬溝,東流經華家嶺、北城鋪、義崗川、寺子川、隴川等鄉,於路家坪附近入靜寧縣。境內幹流長48-65公里,流域面積580.6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錦雞河、義崗河、鴦嘴河、王家河、楊家大河等。河谷比降9‰。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469毫米,徑流量2150萬立方米。洪流徑流模數0.759升/秒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輸沙量261萬噸,侵蝕模數4490噸/平方公里。河谷地下水較豐富,礦化度小於1克/升。沿河谷川區為境內主要並灌區,在上游建有明堯等小型水庫。

治理開發

引水灌溉

葫蘆河灌區主要水利設施大多建於20世紀70-80年代,國家投入少,工程建設標準低,先天不足;加之工程運行時間長,維修資金缺乏,老化損壞嚴重,大多數乾渠淤積破損到幾乎沒有渠形。灌溉期間,由於渠道跑水、漏水,造成水資源大量滲漏。夏寨東乾渠、將台乾渠、東坡乾渠和下范乾渠4個片區原砌護乾渠10條77.67公里,已損壞60.99公里,完好長度僅為11.13公里,完好率15.40%;配套建築物472座,已損壞469座,完好建築物僅為3座,完好率0.60%。目前,灌區渠系水利用係數平均僅為0.52,其中乾渠水利用係數0.61,支(斗)渠水利用係數0.852.2配套設施不全,水資源分配不合理灌區灌溉設施配套不全,缺乏必要的調控工程和測水量水設施,水資源無法合理調配,導致上游渠道引水過量,水資源利用率低下,下游渠道引水不足,灌水困難,也造成灌水技術粗放,不利於灌區推廣節水灌溉。

調蓄工程

葫蘆河河道上建有較多的水庫,如夏寨水庫、夏家口子水庫、川口骨幹壩、張家咀頭水庫、黑大莊水庫、范溝水庫等,對洪水起到了攔蓄滯洪削峰的作用。
葫蘆河(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寧甘境))
東峽水庫,位於靜寧縣城以東約4公里的葫蘆河支流渝河峽谷處,控制上游流域面積552公里。於1958年開始興建,1960年蓄水運行,1963年以來經過兩次擴建和一次加固,是一座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城市供水、工業用水、調蓄防洪的中型水庫。自1995年開始,靜寧縣將東峽水庫作為城區供水水源地,建成了日取水3000噸的城區供水工程,在距東峽水庫大壩約1公里布臵有3眼機井。2014年,隆德縣上游大量生活、生產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渝河河道,造成東峽水庫水質污染,水質未達到水功能區確定的Ⅲ類水質目標。造成靜寧縣飲水事故。
夏寨水庫,位於西吉縣城以東約6公里的夏寨鄉夏寨村葫蘆河幹流上,控制流域面積492平方公里。夏寨水庫始建於1972年,初始庫容1020萬立方米,為黃土均質壩。1977年壩體加高3.5米,水庫總庫容達到1935萬立方米。壩頂高程1895.79米,長度901米,頂寬4米,最大高度22米。至1999年實測有效庫容為1195萬立方米,淤積740萬立方米,防洪標準不足300年一遇。
張家咀頭水庫,是葫蘆河上游主要的水庫之一,始建於1976年,當時主要用來灌溉硝河和將台等鄉鎮的幾千畝土地。後來經過2006年和2012年的加固改造提升,庫容量增加,蓄水量大大提升,但功能完全發生了變化,不是用來灌溉土地,而是用來給下游的機井補充地下水,並調節當地的小氣候。

河道整治

葫蘆河上源西吉縣境內,水源保護特別重要,20世紀後期,污染逐漸加劇,對此,2017年進行了綜合治理河道防洪工程。10月28日開工建設,2018年5月底完工。實施截污納管,保證污水全收集、不入河、不進庫;完善處理設施,保證所有污水全部處理、達標排放;建設濕地,保證污水再淨化。嚴格落實河長制,充分發揮河長的協調督促作用,層層壓實各級河長職責,全天候巡河,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河道巡查管護無死角。封堵排污口,對已封堵的排污口加強巡查,確保不反彈。加強污水處理廠管理,縣城污水處理廠限期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開展“清河”行動,全面清理河道垃圾,嚴厲打擊亂挖亂采、亂搭亂建、侵占耕種河道等行為,確保河道乾淨整潔。清理整治沿河近岸“小散亂污”企業,認真排查、摸清底數,建立台賬,堅決按照“兩斷三清”標準依法予以取締。由縣水務、建環、國土、公安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組,依法對河道內的采砂廠、磚廠、預製廠等78家廠礦企業、3600平方米違章建築進行拆除。同時,加大巡查執法力度,依法查處偷采河砂、偷排污水等行為,全力維護河道生態安全。完成防洪堤雙側98.8公里、河道疏浚49.4公里、格賓網護坡42.8公里、生物措施護坡43.9萬平方米、巡護道路50.03公里、濕地綠化50.2萬平方米、各類建築物214座,新建截水牆20座。

流域概況

地理環境

葫蘆河流域地處隴東南黃土梁峁溝壑區,平均海拔1800米,地勢北高南低。流域內溝壑縱橫,河網發育,支流繁多。地處副熱帶氣候區,屬大陸性乾旱氣候。據秦安氣象站1956-2003年實測資料統計分析,多年平均氣溫10攝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1448.8毫米,多年平均無霜期167天,結冰期70天左右。
葫蘆河流域,屬低山丘陵地貌單元,沖溝發育,兩岸山體有第三系基岩出露,由於流水切割侵蝕,河道沿線洪水淤積行成的河漫灘多被開發成耕地,現狀河道較窄。河道流域本身生態系統脆弱,河道內幾乎沒有任何植被,加之采砂使灘地內採砂場遍布,沿岸大小礦坑隨處可見,河道局部由於采砂而改道,灘地遭到破壞,使原本脆弱的生態面貌遭到嚴重破壞,從而無法發揮流域生態環境的功能。

經濟發展

流域內人口190.26萬人,2000年生產總值46.22億元,農業經濟主要以傳統種植為主,沿岸形成主要以林果業和曝光溫室蔬菜為主的經濟帶,秦安盛產蘋果和蜜桃並榮獲中華名果的美譽。歷史上晚泛濫成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岸營造人工林面積達8000公頃,水土保持面積達1.1萬公頃,修築堤防工程15公里,發展了50處機電提灌和自流灌溉,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水資源保障。
葫蘆河流入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境內,滋潤著這裡的田地,因此秦安縣氣候條件優越,果椒質優量多。秦安光照充足,土層深厚,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宜於瓜果生長,是我國北方主要果椒生產基地之一,全縣果椒園面積達54.5萬畝,已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桃之鄉”。
葫蘆河是西吉縣一條主要的過境河,葫蘆河兩岸川台地地形平坦開闊,是西吉縣最主要的糧食及經濟作物基地,並且隨著西吉縣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的不斷提高,葫蘆河川道區的鄉鎮企業迅猛發展,使葫蘆河川道區在西吉縣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態環境

葫蘆河流域大部分農戶都有加工洋芋澱粉的歷史,這種歷史沿襲至改革開放初期後,開始蓬勃發展。雖然小粉坊群為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和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這種粗放式作坊的弊端也慢慢地凸顯無遺,加工洋芋澱粉的廢水直排葫蘆河,導致上游寧夏西吉至下游天水秦安縣葫蘆河整個流域被嚴重污染。
葫蘆河往年水流豐沛,近年來因上游修整梯田、建水庫、引水灌溉等原因,常常處於乾涸狀態,只在春末至深秋有較大濁水。加之近年來乾旱少雨,水流量迅速減少,甚至經常乾涸斷流,導致污染物的排放量遠遠超過了河水的自淨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歷史文化

葫蘆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主要有傳說中的女媧故里、大地灣文化遺址和三國街亭古戰場遺址等。
秦安女媧祠秦安女媧祠
秦安古稱成紀,為傳說中人文始祖伏羲、女媧的誕生地,素有“羲里媧鄉”之美稱。考古學家陸思賢先生在他著的《神話考古》中認為:“在中國古史的傳說中,女媧氏是創造人類的偉大母親,與伏羲神話作比較,女媧神話似乎更古老一些。”歷史地理學家、蘭州大學教授馮繩武撰寫的《甘肅旅遊資源分區》中,稱秦安為“兩皇故里”,兩皇即伏羲、女媧。秦安境內女媧文化積澱深厚,遍及全縣。
大地灣文化遺址大地灣文化遺址
大地灣遺址位於秦安縣清水河流域的五營鄉邵店村,分布在葫蘆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級階地相接的緩山坡上,遺址面積約27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4米。距今8000年~4800年,包含五個文化期,以文化類型多、延續時間長、歷史淵源早、技藝水平高、分布面積廣、面貌保存好而備受考古界關注。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街亭古戰場遺址街亭古戰場遺址
街亭古戰場遺址位於隴城鎮南山一帶,以古略陽城為中心,東起龍山鎮連柯川,西至五營鄉臥牛坪,綿延十幾公里。歷史上的街亭,是關隴大道的咽喉之地,具有得失隴右,安危關中的戰略地位,三國時期魏蜀街亭之戰就發生在這裡。街亭所處的位置是一個河谷開闊,四通八達,南北山勢險要,進能夠攻退可以守的戰略要地。三國時,諸葛亮派參軍馬謖為先鋒,王平為副將固守街亭,因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又不聽王平力諫,“依阻南山,不下拒戰”,舍水上山,憑高紮營。結果蜀軍久困渴乏,出戰接連失利,終被魏軍大將張和所敗,使首出祁山叛魏應亮的南安(今甘肅隴西)、天水(今甘肅天水市)、安定(今甘肅鎮遠)三郡,得而復失,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揮淚斬馬謖,上疏請求自貶三級。從此,街亭便名揚天下。

地圖信息

地址:固原市西吉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