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河(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葫蘆河的支流)

莊浪河(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葫蘆河的支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莊浪河,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葫蘆河的支流。《水經注》稱之為“受渠水”。發源於寧夏隆德縣大曼坡,從岳堡入甘肅省莊浪縣境納東溝水;經南湖納寺溝岔、樂正河、後河、雙堡子溝水;入磨石峽納西佛寺溝水;經臥龍納榆林溝、綿梨溝水,在滴咀屲入葫蘆河。河長 50.1公里,流域面積343.74平方公里。

莊浪河發源於六盤山區,流經黃土高原傳統農業區,是流經內重要的淡水資源,多用於農業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下游水土流失較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莊浪河
  • 別稱:受渠水
  • 所屬水系: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葫蘆河的支流
  • 地理位置:甘肅省莊浪縣
  • 流經地區:寧夏隆德縣、甘肅省莊浪縣
  • 發源地:隆德縣
  • 主要支流:寺溝岔、樂正河、後河、雙堡子溝
  • 河長:50.1公里
  • 河流面積:343.74平方公里
  • 河口:莊浪縣臥龍鄉滴咀屲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歷史文化,

幹流概況


莊浪河
莊浪河 ,發源寧夏隆德縣奠安鄉東部六盤山西麓大漫坡。流域面積94.2平方公里,總長度17.5公里,河道比孤14‰,年平均徑流量0.0088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深93毫米。流經六盤山西麓土石及黃土丘陵區,在奠安鄉西南部出境。
岳堡鄉張家灣入莊浪縣境,納岳堡東溝水;在南湖鎮境納寺溝岔水、樂正河、後河及雙堡溝水,入磨石峽納西佛寺溝水;繞臥龍鄉境納榆林溝、棉梨溝水,在滴咀屲匯人葫蘆河。莊浪縣內長32.51公里。

水文特徵

莊浪河在莊浪縣境內的流域面積249.54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0.17億立方米,縣內水源補給0.09億立方米。淡水。含沙量年均輸203萬噸。
1968年7月 19—26日,連降三次暴雨,總降水245毫米。大莊公社楊家、 伏家莊及南湖公社羅家坡滑山。莊浪河洪水淹村舍,毀農田,死20餘人。

主要支流

莊浪河主要支流表
支流名稱長度
(公里)
年徑流量
(萬立方米)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流經地
岳堡東溝水
5.50
38.36
10.95
寺溝岔水
4.30
28.60
8.17
樂正河
16.00
308.25
81.20
一稱東河,發源隆德縣蘇台鄉山中,橫穿楊河鄉
後 河
9.80
94.99
27.12
一稱小河,發源隆德縣溫堡鄉山中
雙堡子溝水
11.90
192.47
54.95
西佛寺溝水
5.80
36.44
10.40
榆林溝水
14.80
223.69
63.87
棉梨溝水
6.10
52.99
15.13

治理開發

范家峽小(一)型水庫一座,位於隆德縣奠安鄉境內,總庫容219萬立方米,實有庫容169萬立方米,防洪庫容102.35萬立方米,淤積庫容48.7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02.25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0.5萬畝,實際灌溉面積0.25萬畝,設計供水人口0.72萬人,2010年實際供水量100萬立方米。配套灌區為奠安灌區和桃山引水工程。
楊溝引水壩,總庫容152.0萬立方米,實際庫容90萬立方米。雷王引水壩共兩座,總庫容80萬立方米,實際庫容73萬立方米。
桃山引水工程,位於隆德縣奠安鄉,為跨流域調水工程,2003年建成,引水流域為莊浪河上游流域,引水水源為范家峽水庫,供水範圍為甘渭河流域桃山、溫堡的農業灌溉,保證率75%,供水 91萬立方米,保證率(75%)供水量137萬立方米。2008-2010年,范家峽水庫平均蓄水量100萬立方米,供莊浪河的奠安灌區農業灌溉50萬立方米,供桃山引水50萬立方米。
據乾隆《靜寧州志》,康熙三十年(1691),靜寧州知州黃廷鈺倡修水洛城渠。民國30年(1941),莊浪縣縣長馬文江倡議改建莊浪河沿岸水磨渠為灌溉渠,未能實施。
賈門水庫,南湖鎮賈家溝門1972竣工,壩高30.42米,壩長120米,頂寬5米,總庫容253.6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1.4萬立方米,死庫容63.5萬立方米,年平均來水量788.4萬立方米。配套乾渠2條,47.5公里長。控制面積1.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87萬畝,保灌面積0.74萬畝。
埂塄水庫,在岳堡鄉張家埂塄,1972年竣工,壩高24.7米,壩長117米,頂寬5米,總庫容152.6萬立方米,興利庫容66.5萬立方米,死庫容20萬立方米,年平均來水量280萬立方米,配套乾渠1條,長7.8公里,控制面積0.2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16萬畝。
中渠,在岳堡鄉張家溝,1973年竣工,設計引水量0.3立方米/秒,實際引水量0.2萬立方米/秒,乾渠1條,2.09公里長,支渠3.04公里。有效灌溉面積200畝,保灌面積160畝。
吳家渠,在後堡鄉張田家,1974年竣工,設計引水量0.3立方米/秒,實際引水量0.3立方米/秒,乾渠1條2.9公里長,支渠9條,3.05公里長,有效灌溉面積1000畝,保灌面積800畝。

歷史文化

義熙二年(406) 後秦姚興由安定(今涇川北)追擊赫連勃勃,軍至壽(受)渠川(今莊浪河)。
莊浪城位於縣境西北部莊浪河河谷。秦、漢設受渠亭。唐稱結公城。蒙古太宗時設莊浪路,後降為州,明初降為縣,歷清及民國,為莊浪治所共721年。城垣始築無考,有漢築板跡。乾隆<莊浪志略》載:元“至正二十七年(1290)守御周僉事(佚名)修,周圍一里一百七十步,池深一丈五尺”。原開東、南、北三門,後塞東門。南門名鎮遠,北門名拱極。明成化五年(1469),擴至周長三里。嘉靖十三年(1534),建南門城樓。崇禎二年(1629)重修南門。康熙五年(1660),南城傾圯,北城湮塌。乾隆三十三年(1694)整修,增築瓮城,改南門偏向東,命名朝陽,北門命名迎恩,各修二層城樓。民國27年(1938)補修北城。建國後,1951年縣治遷水洛城。1958年改名南湖。現為南湖鎮人民政府駐地。
城垣尚有殘跡,,附近有新石器遺址和漢墓群。城內公共建築,民國時有明、清遺留的縣衙一所(房屋面積437.17平方米)、武衙一所(民國時改作國民黨縣黨部,有房10間)、學校2所、民眾教育館1所。有廟宇6座,即文廟(始建於明嘉靖八年,原有殿宇7座、27間,民國時改作國小)、武廟(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民國時改作三民主義青年團縣分團部)、城隍廟(建於明洪武三十一年,民國時改作法院)、白衣庵(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文昌閣(建於明嘉靖八年)、賜胤宮(亦稱子孫宮,清康熙十五年重修,民國時作維新鎮公所)。郊外有龍王廟、曹婺祠(亦稱三娘娘殿)。城內有居民院落120餘所,均較簡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