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因為英語姓氏(英語:lewi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因
- 外文名:lewin
盧因為英語姓氏(英語:lewin)
盧因 盧因為英語姓氏(英語:lewin)盧因為英語姓氏(英語:Lewin)使用盧因作為姓氏的人物有庫爾特·勒溫等。
多米尼克·卡爾弗特-盧因(Dominic Calvert-Lewin,Lewin的英語發音譯名是盧因),全名多米尼克·納撒尼爾·卡爾弗特-盧因(Dominic Nathaniel Calvert-Lewin),1997年3月16日出生於英格蘭謝菲爾德,英格蘭足球運動員,司職中鋒,現效力於英格蘭足球...
班傑明·盧因 班傑明·盧因(英語:BenjaminLewin)是《細胞》期刊的創建者,以及生物學教材《基因》的作者。他以在短時間內將《細胞》打造成為與《科學》及《自然》齊名的頂尖期刊而聞名於世。
盧因領導風格理論(leadership style theory of Lewin )是2016年公布的管理科學技術名詞。定義 盧因(Kurt Lewin)根據實驗數據把領導風格分為三種:獨裁型、民主型、放任型。結果顯示,民主型領導下生產質量最高,工作效率穩定,創造性強,...
團體力學理論是行為科學學派代表人之一庫爾特·盧因於1944年提出的。團體力學所研究的團體指非正式組織。同正式組織一樣,團體有三個要素:一是活動;二是相互影響;三是情緒。在這三項要素中,活動是指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切行為...
盧因組織變革論(Lewin’s organization change theory )是2016年公布的管理科學技術名詞,出自《管理科學技術名詞》第一版。定義 美籍德國社會心理學家盧因(Kurt Lewin)從群體力學角度對組織變革的性質和過程劃分。認為變革關鍵在於克服群體...
盧因變革模型 盧因變革模型(Lewin’s change model )是2016年公布的管理科學技術名詞。定義 盧因(Kurt Lewin)提出變革是改變組織平衡狀態,包括凍結、解凍、再凍結等階段。出處 《管理科學技術名詞》第一版。
特倫斯·桑頓·盧因Terence Thornton Lewin, Baron Lewin(1920一1999),馬島戰爭時期的英國國防參謀長,海軍元帥。生於多佛爾。曾就讀於湯布里奇賈德學校,1939年入英國皇家海軍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英國本土、地中海艦隊、...
盧因·安德魯斯 盧因·安德魯斯是一名演員,代表作品有《Furious Angel》、《危險辯護》等。主要作品 電影作品 電視劇作品 人物關係
“把關人”(gatekeeper),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1947年)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盧因認為,在研究群體傳播時,信息的流動是在一些含有“門區”的渠道里進行的,在這些渠道中,存在著...
盧因及其後繼者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了以下群體動力的存在和作用:1、群體領導方式動力。群體的領導方式不同,表現為專制型、民主型、自由放任型,其成員的行為表現也不同。對若干名10歲左右的男孩所做的試驗表明:在專制型群體中,成員的...
後來,則有美國的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maslow)、弗雷德里克·赫茲伯格(frederickherzberg)和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mcgregor)、原籍德國後來移居美國的庫爾特·盧因(kurt.lewin)、美國人布雷德福(dr.leland.bradford)、美國人坦南鮑姆(...
旗艦期刊Cell,由班傑明•盧因先生於1974 年創辦。經過50餘年的發展,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的編輯與全球的作者、審稿人一起,創辦了一系列優秀出版物,為生物化學、遺傳學、神經科學、免疫學、癌症等多個學科的研究者提供了最具全球影響...
《社會科學中的場論(英文版)》是2016年11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庫爾特·盧因(Kurt Lewin)。內容簡介 作者使用了拓撲學概念來表示人和環境,認為人的生活空間及心理環境形成了一個場,人的行為是由當前這個場...
控制實驗主要是用於測試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環境條件與人的特定心理或行為反應類型之間的因果關係。它是由盧因(又譯為勒溫)和霍夫蘭這兩位傳播學先驅從實驗心理學中引入傳播研究領域的。測定工具 這一方法需要在經過特殊設計的專門的實驗室中...
《個性動力論(英文版)》是2013年9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庫特·盧因(Kurt Lewin)。內容簡介 The present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originally independent articles which were written at different times and ...
再如,盧因(Kurt Lewin)於20世紀40年代初第一個提出了“組織變革過程模型”。他認為,任何組織的變革都要經過“解凍-變革-再解凍”三個階段。這一模型比較簡單和抽象,它描述了組織變革過程的整體輪廓,有著開創性和奠基性意義。相比...
敏感性訓練理論亦稱“實驗室訓練”。西方行為科學中用以訓練管理人員的一種方法。由行為科學家盧因和他的學生布雷德福提出。他們在對團體進行研究時,發現了敏感性訓練的技術。敏感性是指對自己的和對別人的關係上的敏感性。訓練通常在類似...
群體動力理論,就是要論述群體中的各種力量對個體的作用和影響,盧因及其後繼者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了群體動力的存在和作用。群體動力論的主要意義和局限性 群體動力論的主要意義是:啟發人們從內因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群體行為的產生和發展規律...
三階段變革模型是分析組織的戰略願景發生變化的過程模型。美國盧因1951年在《社會科學中的場論》一書中提出。包含解凍、變化和再凍結三個階段。解凍階段,舊的產業規則和組織現有的戰略願景不再有效,人們處在迷茫之中並開始尋找新的解釋和...
群體行為學派是管理學學派之一。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最早研究活動是霍桑實驗。該學派從人際關係學派中分化出來,兩者關係密切,其關心的主要是群體中人的行為,而不是人際關係。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奧、盧因、阿吉里斯等。以社會學、人類學和...